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粮食生产也必须有大幅度增长。洞庭湖区是我省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常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洞庭湖区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1981年粮食总产中稻谷占95.8%,提高水稻产量有重大意义。在水稻中,晚稻面积最大,但单产不高、不稳、不平衡,增产潜力大。今后进一步提高洞庭湖区稻谷产量,晚稻增产占重要地位。为了了解洞庭湖区当前晚稻生产特点、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找出今后进一步增产的措施,我们会同有关教研室共十名专业人员组成晚稻生产技术考察组,从1982年10月3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上海奉贤地区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2008年单季晚稻苗情、产量和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单季晚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单季晚稻产量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稳定≥15 ℃、≥20 ℃初终期早晚、间隔日数长短及活动积温对产量影响显著,且这些气象因子总体演变趋势使单季晚稻生育可利用的适宜生长期延长,提高了气候资源利用率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在21.7~24.3 ℃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抽穗扬花期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5.3 ℃,籽粒灌浆期平均最高气温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延迟型低温冷害和阶段性低温冷害对单季晚稻产量或产量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水田科学耕整、软盘淤泥育秧、机械插秧、大田科学管理四方面总结了洞庭湖区早晚稻育插秧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从而有效地控制直播种植面积,并为缓解双季稻区劳力紧张的矛盾提供了解决办法。早晚稻淤泥培育机插秧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提升洞庭湖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湖南近10 年水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2001 ~2010 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 CDI) 、波动指数( VI) 为主要指标,对全省各主产区近10 年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湖南省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排序存在差异,但波动指数排序相同; 明确了各主产区中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结论]为优化湖南水稻生产布局,促进水稻生产集聚发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找出更合适确定台山晚稻天气指数保险纯费率的方法,采用回归方程模拟法,根据台山市1987~2016年晚稻实际产量和台山国家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气象资料,分离出晚稻的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利用气象产量和气象因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求出晚稻拟合产量,再利用拟合产量数据建立Normal、Gamma和Weibull参数模型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Normal分布模型最适合台山晚稻产量确定,台山晚稻天气指数保险纯费率为3.47%,毛保险费率为5.03%,比目前当地现行的水稻毛保险费率4%偏高1.03%,证明本地的水稻毛保险费率偏低。本研究减少了当前台山水稻农业保险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安乡县大力推广早晚稻双季直播技术,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全县共节支增效429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早晚稻双季直播技术是安乡县农业局相关专家从洞庭湖区种植水稻土壤状况、水稻种植制度、施肥技术等方面入手,结合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7.
赵艳 《农家顾问》2010,(12):28-28
研究连续免耕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土壤合理耕作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稻田免耕1~2年(4季),早、晚稻产量较翻耕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70%和1.87%.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下降.尤其是免耕5年水稻产量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9.16%和12.56%;  相似文献   

8.
采用长沙马坡岭气象观测站1998~2007年的气象资料,从湖南农业统计年鉴中选取晚稻产量数据,利用3年滑动平均产量分析得到气象产量,经逐步回归模拟得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并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长沙县地区气候因子对晚稻气象产量存在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为长沙县地区水稻产量监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防灾减灾决策及指导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5个长期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变化,并计算水稻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le yield index,SYI),探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演变的影响。【结果】1981-2005年,与CK相比,NK、NP、NPK、NPK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早、晚稻的产量,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981-2005年,除NK处理的早稻产量呈极显著下降(70.8kg/(hm2·年))外,其他施肥处理早、晚稻的产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早、晚稻的SYI值不同,其中NPK、NPKM处理早、晚稻的SYI值均较高,而其他处理的早、晚稻SYI值较低。水稻SYI值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产量变异系数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可以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来提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利用SYI评价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性还需对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出现了较大面积、较高比率的空壳秕谷现象。通过对洞庭湖区9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双季晚稻主要生长期内出现的“寒露风”的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双季晚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寒露风影响的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出现了较大面积、较高比率的空壳秕谷现象。通过对洞庭湖区9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双季晚稻主要生长期内出现的“寒露风”的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双季晚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寒露风影响的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安乡县大力推广早晚稻双季直播技术,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全县共节支增效429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早晚稻双季直播技术是安乡县农业局相关专家从洞庭湖区种植水稻土壤状况、水稻种植制度、施肥技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在定义水稻主栽品种及主产区的基础上,对近5年湖南6类水稻主栽品种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集聚度差异显著,常规早稻常规中稻常规晚稻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常规早稻、常规中稻、杂交晚稻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杂交早稻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杂交中稻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常规晚稻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各主产区集聚度差异明显;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面积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少数水稻主栽品种具有季别广适性;水稻主栽品种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现象;提出了优化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海奉贤区为例,采用1984~2008年单季晚稻产量、产量结构及苗情监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灾害发生资料,列举和分析了各种气象灾害对单季晚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实例及成因。结果显示,水稻生长期间高温干旱,6~7月分蘖期低温,8~9月孕穗至抽穗期低温阴雨以及籽粒灌浆和成熟收割期遭遇暴雨、大风、热带气旋(台风)是单季晚稻生产中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这与单季晚稻产量或产量结构年际增减变化的状况相当吻合。最后,针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频发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不同季节生态型水稻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研究早稻、中稻、晚稻和再生稻的分蘖动态、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分蘖数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早稻>晚稻,株高以中稻最高,再生稻再生季最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的产量以中稻和再生稻头季高于其他季节种植水稻,水稻的结实率、每穗粒数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各个生育时期干物质总积累量均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晚稻,水稻茎鞘、叶片干物质积累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穗干物质质量从抽穗期到成熟期明显增加。成熟期总的干物质积累量与水稻产量极显著相关。中稻和再生稻头季种植提高了水稻的农艺性状指标,合理协调了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作物产量的气候分析。本文用中山县历年气候资料和水稻产量,采用正交多项式进行摸拟,求得产量时间趋势方程式: 早稻y(X)=157.8 14.4x 晚稻y(x)=252.2 7.6x 气候产量y’t是实际产量yt与趋势产量y(x)之差,即y’t=yt-y(X)。 气候年景分析:丰收年、平产年、欠收年(早晚造累加计)的频率为40.0,10.0、50.0%,其中全年丰收和欠收的频率为16.6、23.3%。欠收年的减产幅度大于丰收的增产幅度。晚稻大于早稻。气候要素日照Q,积温∑~t、降水R与水稻产量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准。 分析表明,降水越多、日照越少,水稻产量越低,反之,产量越高。积温越高,早稻产量降低,晚稻产量则越高。反映了中山县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口市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口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水稻生育期、产量和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水稻生育期呈现不同程度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各生育期内气温总体升高,其中最高气温升高最显著,日照时数总体减少。影响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殖阶段的最高气温,故应重点关注对早稻生殖阶段的高温防范;晚稻生育期气温和日照时数与产量关系不显著,台风暴雨气象灾害可能是造成晚稻产量波动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浅析2013年气象因素对奉贤区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2008—2013年机插和直播单季晚稻大田考查苗蘖动态、农艺性状及穗粒结构、产量等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13年气象因素对单季晚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异常高温和持续无有效降雨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构建了水稻产量差定量化研究模型,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稻、晚稻的潜在产量、高产试验产量、品种区试产量和大田平均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其中大田平均产量与品种区试产量间的产量差(GV)分别为2 024、1 455和1 835kg/hm2;与高产试验产量间的产量差(GE)分别为3 864、5 196和4 601kg/hm2;与潜在产量间的产量差(GM)为9 990、15 135和13 246kg/hm2,区内水稻产量提升空间较大。早稻、中稻、晚稻不同层次产量差在各省份间的分布差异很大;同一省内,同一层次产量差在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间的表现也不同。但从整个区域来看,GV:早稻>晚稻>中稻,GE和GM均为:中稻>晚稻>早稻。因此,发展双季稻,恢复双季稻的面积是短期内提升该区水稻总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绿肥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双季稻区紫云英与水稻轮作制度下,探讨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方法,进行早稻和晚稻施肥效应试验,探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不同施肥处理的关系。[结果]施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化肥配施绿肥也能够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化肥减量40%配施60%绿肥处理的下茬晚稻产量最高,而2008年晚稻以及2009早稻产量甚至显著高于100%化肥处理,2年早稻平均产量比100%化肥处理增加了247 kg/hm2,提高了3.8%。[结论]种植和利用紫云英可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提高水稻产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有机-无机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