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UB-E2基因c DNA全长,通过RT-PCR技术研究UB-E2基因在不同组织、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和17α-羟孕酮激素刺激后UB-E2表达量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3 943bp,开放阅读框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23. 93 ku,等电点8. 61,82~219位氨基酸序列为泛素结合酶家族特有的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克氏原螯虾UB-E2基因与节肢动物UB-E2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UB-E2基因与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聚为一支。荧光定量结果显示,UB-E2基因在克氏原螯虾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0. 05);在卵巢发育初期表达量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到产卵后期开始下降; 17α-羟孕酮刺激结果显示,试验组卵巢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同时UB-E2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卵巢发育速度和UB-E2基因表现为受17α-羟孕酮刺激响应一致。推测UB-E2基因在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发育和配子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具有多雄多雌交配行为,这一特性给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为了获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雄分开养殖下的性腺发育状况,本研究从苗种阶段开始对克氏原螯虾进行雌雄分开养殖,在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9—12月),对雌雄分开养殖状态下克氏原螯虾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9月所采集的雌性克氏原螯虾多处于性腺发育Ⅴ期(占20/30),卵巢呈深褐色,卵粒饱满均匀;11月所采集的克氏原螯虾样品的卵巢多数已退化(占22/30),卵巢中仅残存少量未成熟卵粒(或空腔),处于性腺发育Ⅵ期。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卵母细胞直径为2 000μm左右,细胞质中可见大量的卵黄颗粒;精巢呈长囊形,生精小囊多呈囊球状,生精小囊与收集管相连接,收集管中可见部分精子。研究结果提示,雌雄分开养殖对克氏原螯虾的性腺发育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后续开展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相关研究积累了数据。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外观解剖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雌性的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组成,卵巢呈"Y"型;卵巢发育早期分布有卵室,分化生殖卵原细胞。卵子发生经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及成熟期卵母细胞4个时相;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期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又分为早、中、晚期)、Ⅳ期、Ⅴ期5个时期。卵质内含有滑面内质网、致密小颗粒物质、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的合成。将卵巢呈黑色、卵黄充满卵母细胞、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分离等特征作为克氏原螯虾成熟的标志。克氏原螯虾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每年产卵1次,群体每年存在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在9~10月份,另一个在4~5月份。  相似文献   

4.
采用外观解剖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雌性的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组成,卵巢呈"Y"型;卵巢发育早期分布有卵室,分化生殖卵原细胞。卵子发生经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及成熟期卵母细胞4个时相;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期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又分为早、中、晚期)、Ⅳ期、Ⅴ期5个时期。卵质内含有滑面内质网、致密小颗粒物质、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的合成。将卵巢呈黑色、卵黄充满卵母细胞、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分离等特征作为克氏原螯虾成熟的标志。克氏原螯虾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每年产卵1次,群体每年存在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在910月份,另一个在410月份,另一个在45月份。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促性腺发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harus clarkia)大颚器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其大颚器在性腺发育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颚器和性腺组织的离体联合培养法,用卵黄发生期的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刺激不同发育期的克氏原螯虾性腺。[结果]2处理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32±0.05)mm和(0.27±0.06)mm,2对照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24±0.05)mm和(0.20±0.05)mm;2处理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3.09±0.75)μm和(12.93±0.98)μm,2对照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0.29±1.00)μm和(10.02±0.68)μm。[结论]数据显示处理组的性腺细胞均比对照纽的性腺细胞显著增大(P〈0.05),表明大颚器的功能性物质具有促进性腺细胞发育的作用,支持大颚器作为促性腺生长发育腺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作为经济虾蟹类的重要代表,是淡水虾类重要水产养殖资源.目前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优质苗种的供应短缺现状,是制约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人工养殖条件下,雌虾卵巢易出现发育迟缓甚至停滞现象而导致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是优质苗种短缺的首要根本原因.分析可知,克氏原螯虾卵巢从卵黄发生前期(Ⅲ期)到卵黄发生期(Ⅳ期)的发育过渡是卵母细胞能否顺利发育成熟的关键点.本研究对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Ⅲ期和Ⅳ期卵巢组织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等电聚焦条件、上样量等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运用PDQuestTM软件对获得的凝胶图谱进行了图像分析,并对表达差异蛋白质点(丰度差异≥2倍)进行了串联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在等电总伏特数不低于8500V·h、样品上样量为200 μg时,可以获得较清晰的凝胶图谱;利用串联质谱分析挖取的5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共成功鉴定29个(包括22种蛋白质);分析表明,相对于发育Ⅲ期卵巢蛋白质组,在Ⅳ期卵巢蛋白质组中有13种蛋白质表达量有下调,9种蛋白质表达量有上调.研究结果将对于揭示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一定基础,同时对于了解其他虾蟹类动物的性腺发育机理也将积累重要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是虾蟹类的主要致敏物质,除此以外在其他方面功能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克隆了克氏原螯虾Tropomyosin基因,进行了同源序列比对,并分析了Tropomyosin基因在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显示,Tropomyosin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在虾蟹类甲壳动物中,8个抗原决定簇序列几乎完全一致。本研究克隆的基因存在3个核苷酸位置(c61—t,g118—a,c359—t)的变化,但是均不处于抗原决定簇内,免疫原性不受影响。Tropomyosin基因mR NA在克氏原螯虾卵巢组织中表达量很低,但是随着卵巢的发育存在表达差异,即呈现一个先提高再降低的峰型特征。本研究暗示Tropomyosin除过敏原特性外,可能也受性腺发育的部分调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血糖激素基因(CHH)在红螯螯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转录组学数据鉴定到红螯螯虾CHH2基因序列,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CHH2在红螯螯虾不同组织和卵巢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HH蛋白在甲壳类物种中高度保守,同源性高达66.84%。qRT-PCR结果表明,在红螯螯虾的肝胰腺中几乎检测不到CHH2表达,在其他组织均有表达,包括肌肉、鳃、肠、心,且在卵巢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另外,CHH2在卵巢发育各个时期(未发育、发育期、快速发育期、成熟期)均有表达,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在卵巢发育成熟期表达水平最低。此外,在切除单侧眼柄和雌二醇活体注射的红螯螯虾卵巢中,CHH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通过注射体外合成CHH2-dsRNA对红螯螯虾进行RNAi干扰试验,结果显示,卵巢发育重要标记卵黄蛋白原基因(VTG)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综上所述,CHH2可能负调控红螯螯虾卵巢发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基于RNAi的促性腺成熟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sex-lethal基因(Sxl)的功能与分子机制,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获得4个克氏原螯虾Sxl cDNA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以及早期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cSxlβ和PcSxlδ比PcSxlγ多了一段77 bp的碱基序列,而PcSxlβ和PcSxlδ预测所得的氨基酸序列较PcSxlγ短。克氏原螯虾的Sxl氨基酸序列与红螯螯虾的序列相似性较高(75.76%)。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这4种转录异构体序列预测的氨基酸序列都具有2个相同的高度保守的RRM结构域。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cSxl在成年雄性克氏原螯虾的触角腺和鳃中表达量较高,在成年雌性中则是中肠和前肠的表达量较高,雌性卵巢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雄性精巢。早期发育时期中,无节幼体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蚤状幼体期表达量出现下降,但在出膜后第1天表达量又有所升高,随后整体则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PcSxl与其性别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泛素结合酶E2 H基因(UBE2H),了解其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为揭示UBE2H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PCR扩增斑节对虾UBE2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BE2H基因在斑节对虾各组织及不同发育期斑节对虾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情况;并构建p ET32a-UBE2H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结果】克隆获得的斑节对虾UBE2H基因全长1010 bp(Gen Bank登录号KU870456),其中,5'非编码区77 bp,3'非编码区378 bp,开放阅读框555 bp(编码184个氨基酸)。斑节对虾UBE2H蛋白等电点(p I)4.88,分子量20.85 k D。斑节对虾UBE2H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似度很高,为78.00%~83.0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BE2H基因在斑节对虾淋巴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在斑节对虾不同卵巢发育期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其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肝胰腺的最高表达量出现在卵巢III期,卵巢的最高表达量出现在卵巢II期。经原核表达获得的斑节对虾UBE2H融合蛋白约39.00 k D,纯化后的蛋白浓度为2.92μg/μL。【结论】斑节对虾UBE2H参与了其卵母细胞发育和肝胰腺中卵黄蛋白的转运过程,与斑节对虾的卵巢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源自DEAD-box家族的Vasa基因是生殖细胞的分子标记之一。本研究克隆了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haraldiVasa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了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Vasa 基因cDNA序列共2 370 bp,其中5''UTR占123 bp,3''UTR为279 bp,ORF编码655个氨基酸,长1 968 b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七彩神仙鱼的Vasa基因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同源性最高。半定量分析表明,Vasa基因在成熟七彩神仙鱼的性腺中特异表达,在其它组织中无表达信号。qRT-PCR结果显示,Vasa在七彩神仙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及出膜后50日内均有表达。在受精卵至囊胚期阶段,Vasa基因表达持续增加,在囊胚期至孵化期阶段,表达持续降低。在仔鱼阶段,Vasa分别在25日龄和40日龄出现了最低和最高表达量。繁殖前后比较发现,繁殖前的精巢组织中Vasa表达量比繁殖后的表达量低,而卵巢恰好相反。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七彩神仙鱼的性分化、生殖细胞分子标记及其发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KLHL10基因在三角帆蚌性别分化中的作用,利用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了其cDNA全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比较其在6个不同组织(性腺、鳃、肝胰腺、斧足、闭壳肌、外套膜)、早期发育阶段(1~8月龄)性腺及12、24、36月龄雌雄性腺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运用RNA干扰(RNAi)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显示KLHL10基因cDNA全长为2 361 bp,其中5''非编码区长93 bp,3''非编码区长447 bp,开放阅读框(ORF区)长1 821 bp,编码606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KLHL10基因在精巢中高表达;早期发育阶段在6月龄时表达量最高;12、24、36月龄的表达结果显示,KLHL10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同时期在卵巢中的表达量(P<0.05)。同时,设计KLHL10基因的3条dsRNA干扰链,结果显示RNA干扰能有效减少KLHL10基因在性腺组织的表达量。根据以上结果推测KLHL10基因在三角帆蚌中是雄性相关基因,其可能参与三角帆蚌的性别分化与精巢发育。  相似文献   

13.
咽侧体抑制素主要抑制昆虫咽侧体保幼激素的分泌,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神经肽,在甲壳动物体内可能参与繁殖发育的调节。本研究利用RACE PCR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A型咽侧体抑制素受体(Allatostatin-A receptor,AST-AR)基因进行克隆,获得全长为2 650 bp的cDNA,包括1 425 bp的开放阅读框,1 170 bp 5''非编码区,55 bp 3''非编码区,编码474个氨基酸,形成具有7个跨膜区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AST-AR基因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美洲龙虾(Homarus americanus)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ST-AR氨基酸TM7后C末端精氨酸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ST-AR基因在雌、雄凡纳滨对虾多个组织(眼柄、脑、胃、肝胰腺、鳃、性腺、肠、肌肉)中均有表达,除脑组织外AST-AR基因在雌性凡纳滨对虾中相对表达量高于雄性。在幼体发育中,AST-A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发育阶段上升,同时该基因在不同群体仔虾生长对比实验中表达量差异显著。据此推测AST-AR基因参与凡纳滨对虾的繁殖、幼体发育、幼虾生长到成虾,基因表达基本贯穿凡纳滨对虾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为初步探究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在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设计兼并引物、RACE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成功克隆出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雌雄个体的组织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ox9a基因cDNA全长为1 248 bp(NCBI登录号:MH218818),包括684 bp的ORF,编码227个氨基酸,297 bp的5′UTR和267 bp的3′UTR。sox9b基因全长为1 941 bp(NCBI登录号:MH218819),包括1 470 bp的ORF,编码489个氨基酸,306 bp的5′UTR和165 bp的3′UTR。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与红鳍东方鲀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两个Sox9氨基酸序列的HMG box结构域在哺乳动物和鱼类中均高度保守。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两个sox9基因普遍存在于雌鱼和雄鱼的各个组织中,且均在雌鱼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在精巢中有少量表达,卵巢中几乎不表达。总体来说,除少数组织外,两个sox9基因在雌鱼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雄鱼。本研究为了解暗纹东方鲀sox9的遗传特性及相关的生理功能,探索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克隆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含DM结构域的Dsx基因(MroDsx)部分序列,DM结构域包含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和2个组氨酸(Histidine), 且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sx基因DM结构域具有73%的相似性。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结果显示:MroDsx基因仅在性腺中特异性表达,且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在精巢发育早期(主要是精原细胞)高表达,随着精巢的发育MroDsx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结果进一步显示:MroDsx转录本在精原细胞表达量高,在精母细胞以及精细胞中较弱,在成熟的精子中不表达,与荧光定量的结果一致。基于对MroDsx转录本的表达分析,推测MroDsx可能参与罗氏沼虾精巢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初步探究MITF基因表达和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以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SNT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短光照、长光照)及STH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黄体期)的下丘脑等组织中MITF基因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在STH单、多羔母羊卵泡期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输卵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MIT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和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较高;2)在长光照条件下SNT垂体中MITF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下表达量(P0.01);3)STH卵巢中MITF表达量在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而子宫体、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在黄体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卵泡期;4)单羔组STH子宫体、输卵管中MITF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多羔组。综上,MITF基因表达与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存在一定关联,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猪LPAR3基因完整mRNA及基因结构,研究其启动子活性;探究LPAR3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转录调控及可能影响母猪产仔的机制。【方法】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获取LPAR3基因完整mRNA序列;预测5'调控区潜在的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CpG岛,构建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载体,与pRL-TK质粒共同转染至猪子宫内膜细胞,检测启动子活性;应用RT-qPCR比较LPAR3基因在妊娠第12天的二花脸猪和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相对表达量;应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后测序比较LPAR3基因在妊娠第12天的二花脸猪和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猪LPAR3 mRNA全长为2 127 bp,其中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202和860 bp,CDS区为1 065 bp。克隆获得包括LPAR3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 080 bp (–2 430/+650bp)的5'调控序列,分析预测显示该调控区不存在TATA box,存在GC元件、CPBP及糖皮质激素受体IR3等调控因子结合位点,且在–190/–84和–44/+651 bp处存在2个潜在CpG岛。成功构建9个不同长度的5'缺失报告重组载体并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启动子P4(+454/+80 bp)的转录活性最高,其次是P6(–123/+80 bp)。RT-qPCR结果显示,妊娠第12天二花脸猪LPAR3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量高于在其他组织的表达量,且极显著高于在妊娠第12天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表达量,LPAR3在2个猪种子宫内膜均处于低甲基化状态且差异不显著。【结论】猪LPAR3 mRNA全长为2 127 bp,妊娠第12天LAPR3基因在二花脸猪子宫内膜表达高于其在长大二元猪子宫内膜的表达,显示LPAR3可能参与了猪早期妊娠并影响产仔数。  相似文献   

19.
三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栖息于稻田且主要取食水稻茎叶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成虫为供试材料,经氯化镉、氯化铜和硫酸锌(Cd Cl2、Cu Cl2和Zn SO4)3种重金属急性染毒,采用RT-q PCR技术检测中华稻蝗2个金属硫蛋白基因(Oxya chinensis metallothionein,Oc MT1,Oc MT2)在精巢、卵巢和肌肉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均可诱导中华稻蝗MT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经Cd急性处理后,3个器官组织中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d浓度的增高而诱导表达上调;经Cu急性处理后,精巢和卵巢中Oc MT1在最低浓度时的诱导表达量最高,Oc MT2表达水平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肌肉中2个MT基因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经Zn处理后,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随着Zn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3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MT在不同器官组织均有诱导表达作用,但各浓度处理后其诱导表达水平不同,Oc MT对不同重金属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酪氨酸酶(Tyr)基因在动体的黑色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突变会导致人类和其他物种出现白化现象。本研究以AB系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纯合亲鱼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通过编辑损坏Tyr基因的CDS区第二外显子和3′-UTR非poly-A加尾信号区,使基因发生突变,检测基因不同功能区经编辑后对鱼类体色的影响。结果显示:Tyr基因在野生型斑马鱼的胚胎各个发育时期均能正常表达,眼睛出现黑色素时的表达量最高;编辑损坏Tyr基因的CDS区后,突变型斑马鱼的胚胎和仔鱼均未出现黑色素细胞,表现为体表白化,而成鱼会再度出现黑色素细胞,表现为体表黑色条纹断裂。编辑损坏Tyr基因的3′-UTR非poly-A加尾信号区后,突变型胚胎、仔鱼和成鱼均未出现黑色素减褪,黑色素合成未受影响。本研究表明,编辑损坏基因的CDS区会对生物表型产生显著影响,而编辑损坏3′-UTR非poly-A加尾信号区对生物表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