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陕西省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4-5月,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5点取样法,取根际5~20 cm土壤,运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计100 g土孢囊数量,用生物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调查的39个县市中20个县市均有分布,南部县市尚未发现小麦孢囊线虫,关中地区发生普遍且较重.其中,周至县、岐山县、西安市临潼区、扶风县、眉县、杨凌、三原县、高陵县、泾阳县、华县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密度较大,每100g土壤的平均孢囊含量达9.8~63.0个.小麦孢囊线虫在陕西省分布广、危害严重,呈快速传播态势.这是首次报道陕西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状况与分布,为陕西省全面防治小麦孢囊线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山东省7个地区19个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和rDNA-ITS分子特征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山东省临沂、莱芜、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7个地区发生的孢囊线虫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其检出率为70.9%,且以东营市和潍坊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高,烟台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省7个地区24个县(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平均孢囊样品发生率为72.67%。海拔3501~3900m的青稞种植区孢囊样品发生率最高,达到了100%,2501~3500m海拔区段单位孢囊数最高,200g土样内平均孢囊数达到36.11~35.07个。不同生态区调查显示浅山地区单位孢囊数较高,脑山次之,浅、脑山地区单位孢囊数均明显大于川水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主要危害寄主为小麦和青稞。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小麦根际线虫的鉴定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调查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等在安徽省小麦根际发生种类和分布,利用"zig-zag"法对萧县等有代表性的24个县市的小麦地进行土壤平面或分层取样,分别用FenwiekOostenbriak法和贝尔曼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和根土样中的移动线虫,并根据田间孢囊平均含卵量测算田间卵密度,用扩散系数法判断田间分布型。依据de Man法,结合雌虫阴门锥形态对比等方法进行线虫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在田间为聚状分布,最高卵密度为42.8粒.g-1,其二龄幼虫(J2)垂直分布集中在0~100 mm土层,占该层线虫总量36.1%,J2在该层虫口密度为2.8头.g-1。在萧县等8个县市发现CCN,其中萧县70.6%调查点发现CCN。另外,在小麦根际还发现咖啡短体线虫和剑线虫等重要植物线虫。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地区16个县(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对孢囊线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危害宁夏小麦的孢囊线虫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宁夏5个地区发生的禾谷孢囊线虫病均为该地区首次发现,调查地块的孢囊检...  相似文献   

6.
赵杰  张管曲  康振生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496-3503
【目的】明确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状况及其田间侵染规律,为陕西省CCN的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采用五点法随机取样、芬萘维克漂浮法(Fenwick)分离孢囊、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定孢囊线虫种类;定点定期取样,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法对根系染色,显微镜检查根内线虫虫态与数量。【结果】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等24个县(市)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病的致病线虫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麟游县的平均孢囊量最高,为32.0个/100 g土,永寿县的平均孢囊量最低,为5.5个/100 g土。调查的陕北地区县市没有发现CCN。冬小麦秋播后,土壤中CCN孢囊孵化后的2龄幼虫(J2)即可侵入根系内。翌年小麦返青,J2幼虫开始侵染,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开始出现3龄幼虫(J3),4月下旬J3开始膨大,5月初在小麦根表可见白色孢囊。【结论】麟游县、永寿县、礼泉县和武功县为CCN 新发生地区;CCN在陕西省存在秋播后与返青后2个侵染阶段,1年发生1个世代。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湖北省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病的分布。在襄阳市重病田采样观察了禾谷孢囊线虫不同龄期的形态,研究了不同龄期线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襄阳、天门、潜江、钟祥、汉川都有发生,以襄阳最多,平均每100 mL土样含有效孢囊12.5个。在小麦播种后20 d就有2龄幼虫侵入根部,播种后143 d根内幼虫数量达到顶峰。入侵的幼虫在根内定居取食为害,在播种后158 d发育成白雌虫而露出根外,在播种后174 d白雌虫数量达最高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在安徽省的分布和主要麦区CCN的种类,以及群体间关系,调查了淮北等麦区小麦根系白雌虫,用"Zig-Zag"法在怀远等地采集土样,用Fenwick&Oostenbrink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并孵化得2龄幼虫,利用孢囊阴门锥形态及de-man法鉴定CCN种类,扩增ITS特征片段,用MEGA5.05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安徽省52%采样点检出CCN,淮河以北采样点均检出CCN,江淮麦区7%的采样点检出CCN,长江以南麦区采样点未检出CCN。发生在怀远、凤台、灵璧、界首和颍上麦区小麦根际CCN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淮河以北发生H.avenae麦区占淮北小麦种植面积的41.6%,另外,怀远H.avenae群体和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间形态有一定差异,但和亲缘关系差异无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湖北省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病的分布。在襄阳市重病田采样观察了禾谷孢囊线虫不同龄期的形态,研究了不同龄期线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襄阳、天门、潜江、钟祥、汉川都有发生,以襄阳最多,平均每100 mL土样含有效孢囊12.5个。在小麦播种后20 d就有2龄幼虫侵入根部,播种后143 d根内幼虫数量达到顶峰。入侵的幼虫在根内定居取食为害,在播种后158 d发育成白雌虫而露出根外,在播种后174 d白雌虫数量达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发生规律。[方法]2015—2018年,通过定点采集小麦田土壤和小麦样本,监测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卵量、2龄幼虫数量以及小麦根系内部孢囊线虫的发育情况,鉴定田间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类型。[结果]安徽省宿州市试验田内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线虫的混合种群,其中以禾谷孢囊线虫为主;其孵化和侵染高峰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3至4龄幼虫发育高峰期为4月上旬,5月上旬根部可见白雌虫。[结论]明确了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为其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近年在陕西省兴平市发现的一种新的有害生物,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设置该虫害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小麦成熟期,小麦孢囊线虫在全市皆有发生,但为轻微感染,单株孢囊数均小于20,无中、重度感染田块。小麦播种前用吡虫啉+戊唑醇和吡虫啉+甲基异柳磷拌种,以及用阿维菌素、克百威和毒死蜱3种药剂处理土壤,均可降低小麦孢囊线虫的病情指数,增加小麦产量。吡虫啉+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孢囊线虫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麦出苗率、根系和分蘖等无影响。3种药剂处理土壤,毒死蜱处理的小麦增产率最高,为20.07%;克百威次之;阿维菌素最低,为4.23%。播种后踩踏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小麦增产率为1.73%。可见:克百威处理地块小麦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Heterodera avenae Wouen weer,1924),又称燕麦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是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及多种禾本科牧草的世界性重要病原线虫,也是小麦生产上的威胁性线虫。小麦孢囊线虫属于垫刃亚目Tylenchin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属Heterodera,为害小麦并引起小麦孢囊线虫病。它侵染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迅速繁殖,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抑制作物生长并影响产量。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地小麦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对小麦生长影响极大。其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在大田施用条件下抗小麦孢囊线虫的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及增产效果,以田间试验为基础,设计7个处理,包括100、200、300、400、500 kg/hm~2等5个不同剂量的施肥处理及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hm~2和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研究其对小麦生物学性状、成产因素、产量及对小麦孢囊线虫防效的影响。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300~500 kg/hm~2时,拔节孕穗期对小麦的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影响,并且剂量为500 kg/hm~2时能显著提高小麦次生根数和孕穗数。在收获期,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处理与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相比,虽对小麦的株高、穗长、单位面积穗数及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但是施用剂量为400 kg/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均以施用500 kg/hm~2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防效最好,并且收获期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70.73%,与施用30 kg/hm~2 0.5%阿维菌素颗粒剂的处理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47.83%。结果表明,小麦底施供试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400~500 kg/hm~2时,不仅能显著改善小麦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并有较好的增产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并以施用剂量为500 kg/hm~2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小麦孢囊线虫病概况及江苏省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江苏省的扩散蔓延将直接威胁全省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安全.本文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危害性、症状与诊断,以及小麦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述;对小麦孢囊线虫在江苏省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病害的防治对策.在江苏省开展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系统研究,对于指导全省小麦种植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烟台各县(市、区)小麦不同生长期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确定该病害在烟台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初步确定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确定不同品种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烟台市9个县(市、区)监测点小麦从越冬期开始各生长期均有纹枯病发生,发病高峰期病株率在60.63%~81.28%之间,莱州病株率最高,龙口病株率最低;烟台地区小麦苗期至成熟期均有纹枯病发生,与温度、降雨和湿度密切相关;调查的31个小麦品种中,无免疫、高抗和中抗品种,有9个中感品种,22个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近几年来,一直危害较重,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在韩店、孙镇等地,纺枯病病株率达50%~60%,减产20%以上。农民普遍采用春季药剂喷雾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针对小麦根部  相似文献   

17.
张海静 《农业知识》2023,(11):36-37
<正>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的小麦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22年小麦播种面积23万亩。随着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各种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实际生产环节,发生率比较高的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等,虫害有麦蚜、麦蜘蛛以及地下害虫等。一、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近三年来荣成市发生面积最大的小麦病害。2022年冬前调查,小麦纹枯病病田率6%,平均病株率2.6%,较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9年5~7月,在山东省13地级市61个县/区调查、采集小麦根系及根围土样本115份,在76份样本中检查到禾谷孢囊线虫(CCN)的孢囊,检出率为66.1%,孢囊密度为每200mL土壤0~326个。调查结果表明,CCN在菏泽、济宁、枣庄、聊城、济南、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和青岛等11个地级市的47个县/区有发生,但发生状况在各地间差异很大:孢囊检出率前5位的是枣庄、聊城、青岛、济宁和菏泽,平均孢囊密度前5位的是聊城、青岛、德州、菏泽和东营;在13地级市的14个县/区未检查到孢囊,而在采自日照市和临沂市的7个县/区的15个样本中均没有检查到CCN孢囊。调查结果同时表明,CCN的远距离传播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河流的流水携带有关。有些小麦地块CCN孢囊密度很大,已成为当地小麦生产上新的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19.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病害,陆续在河南、河北、山西、北京、湖南、山东、甘肃、安徽、内蒙古、陕西、青海等省发现,近年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安全生产。本文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现状,并对我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0—2011年期间,在小麦扬花抽穗期对山西省不同地区小麦上的孢囊线虫进行系统调查,对主要群体的线虫形态学(包括孢囊和2龄幼虫)进行显微观察、测量和描述,并分析其rDNA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的小麦孢囊线虫主要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所有群体线虫的rDNA-ITS区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均得到1条大小为1 045bp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西省的9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与来自国内的安徽、江苏、河南、北京、河北、青海等地区及国际上印度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以及澳大利亚的澳洲孢囊线虫(H.australis)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洲的德国、摩洛哥、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主要群体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