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处理、大蒜种植技术、大蒜病虫防治、大蒜适时收获和贮藏以及玉米种植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玉米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以秋季全覆膜栽培模式土壤含水量最高,露地种植模式土壤含水量最低。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株高、叶片数、茎粗均为露地种植模式较其他模式低,且差距较大;各覆膜栽培模式产量差距很大,秋季覆膜处理产量较露地种植高314.70%。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玉米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85年在玉米田间进行了覆膜栽培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覆膜栽培的增产效应,在探讨覆膜对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土壤理化、生化等性状效应的基础上,为覆膜栽培持续高产的机理积累了有关资料。1 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省地处高纬度寒冷地区,无霜期短,热资源不足,全年降水少,常因低温、干旱和早霜而影响玉米产量。为探讨冬寒环境下玉米高产稳产的新途径,我们近几年来开展了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均获得了早熟、抗灾、质优平几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一、玉米覆膜栽培增产增收效益四年试验结果,玉米覆膜栽培,每公顷增产稂食2679—4661公斤,增产幅度为29.1—60.7%;每公顷比直播玉米增加纯收入多341—773元。今后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革和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二、玉米覆膜栽培增产原因玉米覆膜栽培增产的原因,主要在于增温、保水、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供肥能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为害;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能充分发挥中晚熟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初步探索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即免耕秸秆覆盖(免耕)、无膜翻耕(无膜)、常规覆膜翻耕(覆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耕地保护与提升工作提供依据。在博州阿场苏门托哈村玉米地块进行大田试验,分别观察玉米生育期变化,并通过环刀法采集玉米耕层土样,以常规耕作栽培模式(覆膜)为对照,研究免耕、无膜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无膜和免耕栽培下玉米亩产量分别为1 297.96 kg、1 248.46 kg和1 101.67 kg,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16%±0.25%、14.02%±0.87%和18.45%±0.35%。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影响显著,无膜栽培延迟3 d,但并未造成作物减产;免耕栽培延迟7~8 d,对作物减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无膜处理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灌后覆膜及组合技术在旱地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吉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28-1329
应用灌后覆膜技术栽培玉米解决了春旱播种难问题,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夏季干旱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的问题,对灌后覆膜技术与双垄沟覆膜集水技术组合在一起应用于旱地玉米栽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是近年来大面积推广并受到农民普遍欢迎的农业技术。种植玉米实施覆膜后,其保墒、提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育良好的田间小气候等诸多方面效应显著,很好地促进了栽培玉米的生长发育,从而进一步使玉米增产因素得到充分的施展。  相似文献   

8.
宁安农场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效益分析及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宁安农场采用玉米覆膜高产栽培产生的效益,从品种和种植模式选择、早覆膜早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晚收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积石山县全膜覆土玉米复种冬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土壤处理、覆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以期为积石山县全膜覆土玉米复种冬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表覆膜栽培方式是我国目前各地采用范围最广的提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地表的湿度与温度,尤其在干旱寒冷的地区最适宜使用,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提供足够的水分与温度,帮助农作物提高产量与质量,继而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总量,而地表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这种喜热作物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地表覆膜栽培方式的不同对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多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影响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找出最适宜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覆膜栽培方式,帮助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1.
地膜集水技术在北方旱作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51-6153,6169
将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在玉米栽培,收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介绍3种有推广价值的地膜集水技术,并分析其特点、适用范围及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膜颜色和厚度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颜色和厚度的塑料薄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灌区风沙土覆盖薄膜厚度为0.012 mm时,以覆盖黑色地膜的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5 583.3kg/hm~2;覆盖白色地膜的折合产量次之,为15 375.0 kg/hm~2;覆盖蓝色地膜时,玉米前期生长较快,但折合产量较覆盖白色地膜下降。且薄膜厚度为0.012 mm时有利于废旧薄膜的回收利用。白色地膜随着厚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覆盖薄膜厚度超过0.012 mm时,玉米产量反而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西藏林芝地区玉米地膜栽培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卓嘎  昌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66-18468
[目的]研究地膜颜色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为西藏地区玉米最佳栽培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用黑、白2种颜色地膜栽培正红6号、正红211及川单15号3个玉米品种,对其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颜色地膜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黑膜栽培玉米在产量性状上优于白膜栽培的玉米。黑膜栽培的玉米在整体上株高、穗长、穗直径等优于白膜栽培玉米。穗位性状协调,积累和制造营养的叶片多,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制造和积累的产物多,产量高。但是黑膜栽培的玉米生育期比白膜栽培的长。在西藏林芝地区及相似气候地区应选育或引进株高适宜、大穗、大粒型及穗位适中的品种,避免结穗数多、籽粒小且第1穗高度较高的玉米品种。[结论]在西藏地区,利用黑膜栽培饲料玉米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地膜集水技术在北方玉米的栽培过程中,能够起到使玉米增产增收的好效果。对地膜集水技术做相应介绍,就运用于北方种植玉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地膜集水技术举例进行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以BF_1(国内PBAT材料)、BF_2(进口PBAT材料为主)和BF_3(国内PPC材料)3种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PE(普通聚乙烯)和LD(裸地)作对照,系统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以及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墒情、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不及PE地膜,但均优于LD,可使鲜食玉米和甘薯提早成熟,产量和外观品质提升。其中,BF_1和BF_3处理的鲜食玉米产量分别为18 652.66和18 125.73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BF_2和LD处理;BF_1和BF_3处理的甘薯产量分别为31 586.16和29 933.48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LD处理。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鲜食玉米和甘薯上的经济效益均高于LD,不及PE地膜,其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BF_1BF_3BF_2。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在北京的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应优先选用BF_1,通过应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替代PE地膜,实现地膜应用的无污染。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90—1991在山西省榆次市的黄土垣区对旱地玉米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加秸秆覆盖等几种覆盖栽培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提高达23.4%,能有效结合单独使用地膜和单独使用秸秆的优势,克服其不足,是黄土高原旱地玉米增产丰收的一项先进技术,宜向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土壤水温与作物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宽幅普通地膜、窄幅普通地膜、宽幅微孔地膜与窄幅微孔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平铺覆盖和起垄覆盖)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作用,且增温作用强于保水作用,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前期,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生长,为后期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产原因主要是显著增加了玉米百粒重,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CK。在试验区低温干旱并存的气候条件下,宽幅普通地膜平铺覆盖是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的覆盖栽培方式,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表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转蓝光长寿光转换多功能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功能地膜、普通地膜覆盖,分2行和3行两种种植方式,观测了各处理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种植2行还是3行玉米,转蓝光长寿光转换多功能地膜覆盖比普通地膜覆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耕层土壤温度高0~1.24℃。种植2行玉米时,功能地膜比普通地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0-40cm土层土壤水分低11.9~25.3g,kg,株高提高10.90%,玉米生物量提高20.57%,折合产量提高11.53%。种植3行玉米时,功能地膜覆盖比普通地膜覆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0--40cm土层土壤水分低6.5~18.2g/kg,株高提高7.80%,生物量提高34.23%;折合产量提高9.28%.  相似文献   

19.
朱琳  李世清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3):2528-2537
【目的】探寻不同覆盖措施下玉米籽粒氮素积累和物质转移的"源-库"过程。【方法】以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典型旱作农业区春玉米生产体系为对象,通过2年田间试验,对覆盖地膜、覆盖砂砾和不覆盖3个处理的光能捕获和土壤温度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干物质累积转移和氮素的积累,揭示地表覆盖对"源-库"过程的影响。【结果】覆膜处理的有效积温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与覆砂处理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辐射生产效率显著高于覆砂处理。覆膜处理的积温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辐射生产效率在2010年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2011年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低于覆砂处理。茎+叶鞘的干物质转移量最大,地表覆盖对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及干物质转移率影响不显著。覆膜条件下,玉米单穗粒重及单穗粒数在收获时均高于其他处理。在吐丝后前30 d,覆膜处理籽粒平均含氮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灌浆30 d至成熟,处理间籽粒含氮量差异较小,覆膜处理略高于覆砂和不覆盖。由于籽粒干重差异,覆膜处理籽粒氮累积量显著高于覆砂处理和不覆盖处理。覆盖处理有效提高了果穗上部籽粒氮素累积,其次为中部和下部籽粒;覆膜处理果穗各部分籽粒氮累积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均与单穗粒重和有效积温呈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单穗粒数、光合有效辐射捕获量、积温生产效率及辐射生产效率虽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通过影响单穗籽粒数及穗粒干重而增加籽粒干物质累积能力,进而促进籽粒氮素累积,增加产量。【结论】覆膜促使源能力和库容量的协同增加是玉米增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的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的大田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生物量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适量的灌溉会促使玉米协调营养器官和经济器官的比例,从而提高经济产量。相同的灌溉定额不同的灌溉次数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种植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