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郧单19经过化调矮化药剂处理后,果穗穗长变短、行粒数减少、千粒重减少,导致玉米干子粒产量下降;化调矮化药剂处理能够明显降低株高和穗位高[1-10]。郧单19防倒伏安全生产采用化调矮化栽培,适宜施药时期为植株9叶期,过早施药几乎没有效果,过晚施药导致严重减产;适宜矮化药剂"金得乐"、"抗倒丰"较优于"玉黄金";适宜施药浓度为500倍液,加大施药浓度虽然可以增加矮化效率,但减产也越严重。本年度由于没有发生严重倒伏倒折现象(4个对照仅1个对照发生中度倒伏),化调矮化防倒增产的效果未能凸显。因此在生产上应用化调矮化栽培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玉米化调矮化栽培新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对参加湖北省夏玉米(Zea mays)区域试验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化调矮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化调矮化栽培新技术能显著降低玉米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品种间药剂矮化效果有明显差异;对玉米干子粒产量有明显影响,多数品种表现子粒减产,极少数品种表现为子粒增产,不同品种表现不同。由此,在玉米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化调矮化栽培新技术要慎重,对不同品种要区别对待,要特别重视品种特性和施药方法,降低生产风险,提倡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玉米应用化控剂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增密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加密度后将导致株间竞争加剧,玉米群体郁闭严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早衰、易倒伏、易染病,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密度增大后,冠层透光能力大大减弱,使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光照严重不足.导致光和生产率下降,通过喷施玉米化控剂来达到植株矮化、改变冠层结构,降低穗位,促进下部叶片的受光强度,并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从而达到密植增产的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顺单6号群体结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透光率、茎粗、叶夹角和单株干重均呈下降的趋势,群体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则呈上升趋势;根系体积和干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玉米根系多数集中在0~20 cm土层中;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秃尖和双胞率均呈下降趋势,产量呈抛物线趋势,以4.95~7.2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较高。这说明,耐密型品种可以在较低密度下,以增加单穗产量来提高总产,也可以在高密度下提高库容来增产。鉴于玉米实际生产管理的便利,建议耐密型品种顺单6号种植密度为4.9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对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华玉11、郧单20采用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宽行距90 cm,以利于快速通风散湿;幼苗定向移栽,通过提高群体植株叶片光照总面积有效提高光合效率;采用单穴双株栽植方式,有效提高种植密度;在植株7~9叶期化调矮化处理,有效促植株健壮生长而防倒伏、倒折发生。结果表明,科学采用育苗定向移栽、宽行增光透风、单穴双株增密、化调矮化防倒等栽培技术集成模式,能有效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和玉黄金浓度两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均对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都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穗位高与玉黄金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玉黄金浓度对玉米株高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低密度(666.7m2种4000株)水平,喷施玉黄金表现为减产,浓度较大时,株高和穗位高较大幅度降低,导致籽粒产量的下降,种植密度和玉黄金浓度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趋势均呈抛物线,通过二项式回归方程的建立,获得当郑单958的666.7m2种植密度为6004株、玉黄金浓度为0.69ml/L时产量最高,为649.5 kg。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品种选用不对路,耐密高产品种推广不力。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玉米品种利用的是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利用是玉米增产的一大优势。玉米植株高大,单株生产能力高,合理密植增产潜力大。同时,合理密植是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众所周知,玉米子粒产量的高低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千粒重)3个因素组成。在生产上种植密度太稀,单株生长良好,可以形成大穗,每穗的粒数多,但由于每亩穗数少,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选用耐密高产的抗倒伏品种且合理密植是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本试验对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探讨,表明郑单958、蠡玉16二个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也随之增高。每667m2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时,品种倒伏率明显增加,最高达到75%。郑单958种植密度4500株/667m2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4个重要玉米新组合为材料,进行两个密度5000株/亩、6000株/亩的处理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在不同密度条件下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数据分析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株高、穗长、穗粗、百粒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产量、秃尖长则表现增加的趋势。单一组合A17601、A17609、A17614与对照郑单958相比在两个密度条件下均增产明显。这些数据为耐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材料的耐密性鉴定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杂交种的耐密性。以夏玉米育种上常用的4个基本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耐密自交系130为对照,在种植密度7.5万~15.0万株/hm^2范围内设计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穗部性状、倒伏倒折率和产量的影响,旨为耐密型玉米育种提供合理的选系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4个参试玉米材料的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长度增大,当密度超过某一个范围后倒伏倒折率明显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2.0万~13.5万株/hm^2;而耐密自交系130(对照)的穗部性状变化幅度较小,倒伏倒折率明显较低,产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对同一玉米材料的主要生育期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影响。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种植密度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选择耐密型自交系时低代选系材料的种植密度应〉13.5万株/hm^2,在选择耐密型杂交种时还要保证穗粒数和穗粒重不能降低得太多,对耐密型杂交种进行鉴定时设立一年多点异地鉴定并适当加大鉴定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夏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483株·667 m-2。在本研究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稳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稳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稳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密度的响应程度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揭示果穗各性状间的协调关系,为夏玉米新品种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弘大216’、‘垦丰10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密度处理,通过对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的监测,研究夏玉米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产量均随着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显示,行粒数、穗长均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秃尖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紧凑型玉米品种‘弘大216’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半紧凑玉米品种‘垦丰101’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保证合理密植条件下,通过肥水措施协调好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玉米不同株高品种果穗性状对密度的反应,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 0005、3 250、61 500、69 750和78 000株/hm25个密度,调查玉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穗长、穗粗、秃尖度、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与花丝干重、穗轴和穗柄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穗长、秃尖度、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6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化幅度3品种有显著差异,穗长、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5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呈现了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品种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增加密度,主要通过降低行粒数使穗粒数减少,秃尖增加幅度大于穗长和穗粗的降低幅度,出籽率是玉米品种在密度影响下表现较为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 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 500、90 000、97 500和105 000 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秃尖长度增加,而除秃尖长度外的11个穗部性状指标降低;密度增加下各品种玉米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秃尖长度、穗上部的百粒重、行粒数最大,而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平均变异系数最小;增密下穗上部百粒重变化幅度大于穗中部、穗下部;行粒数降低幅度长穗品种大于中短穗品种,在密度97 500 株/hm2以上时表现最明显。【结论】 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增加了有效穗数,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宁玉51号、宁1530在105 000 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先玉335、宁单41号在97 500 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通过研究玉米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对玉米秃尖长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也很大 ,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 ,对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攀西地区及其类似地区的玉米高产密度不宜超过 876 0 8株 /hm2 ,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 80 0 0 0~ 85 0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18.
探讨黄淮海夏玉米适宜种植行距,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密度对先玉335灌浆速率、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同密度条件下行距越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在60 000株/hm2条件下,改变行距设置对该品种穗粒数影响不大,在75 000株/hm2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加,该品种穗粒数下降;在同行距条件下,75 000株/hm2产量高于60 000株/hm2产量,且在50 cm和宽窄行(40+80)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王克如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27-2035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品质。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见,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前后籽粒的脱水速率控制,该性状是可遗传的,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品种间脱水速率与苞叶、穗轴、籽粒特征及果穗大小等许多农艺性状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的空气湿度(环境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温度、日辐射、风速、降雨等生态气象因子对籽粒脱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籽粒脱水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参数可预测籽粒的适宜机械收获时间。本文建议,当前选择适当早熟、籽粒发育后期脱水快、成熟与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是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技术的关键措施。同时,鉴于籽粒脱水速率受基因型、生态气象因素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而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广、种植方式与品种类型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的生理机制,并在各产区针对籽粒脱水特征开展系统观测,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