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讨春玉米防衰增产增效的生理机制与途径,本试验在农户(F)、高产高效(HH)、超高产(SH)、超高产高效(SHH)4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对春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春玉米花粒期生育进程,HH、SH、SHH的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保护酶系统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Pn、叶片保护酶活性在散粉后14d达到峰值;MDA含量一直呈增大趋势;SHH与SH、HH及F相比,有效提高了花粒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减缓了叶片保护酶活性下降速度和MDA含量的累积.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之间表现为下部叶片衰老早于上部叶片,穗部叶片衰老最晚;SHH模式有效地延缓了春玉米花粒期叶片的衰老,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是实现春玉米高产高效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玉米超高产(≥13 500kg.hm-2)群体在本地的形成规律,以苏玉20为试材,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及3:6:1的基肥、穗肥、粒肥施氮方案的试验,实现籽粒最高产量15 663.4kg.hm-2的目标。苏玉20超高产群体形成的规律为:促开花期有较大的LAI(达到7.0以上),并减缓灌浆期LAI下降速率,同时提高粒叶比;加大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促使整个生育期内总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0 000kg.hm-2以上;减缓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到40%以下。精确施氮可有效调节超高产群体质量,增加总粒数,进而提高产量。苏玉20籽粒产量(y)与施氮量(x)的关系为y=-0.472 1x2+430.79x-83 670(R2=0.985 6),其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范围分别为456.2、407.9~504.6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功能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55 kg·hm-2范围内,两系稻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以25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786.4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下降。氮素营养影响水稻衰老进程,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和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能保证两系杂交中籼稻齐穗后功能叶不早衰,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提高和光合产物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启动氮对可溶性糖积累、分配的影响,确定最佳施氮时期,延缓大豆叶片的衰老,增加叶片的光合能力,采用框栽法,按照氮肥施用时期设置了5个处理,研究启动氮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15+35R4(启动氮15kg.hm-2+R4期追氮35kg.hm-2)处理有利于大豆生育后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延缓叶片衰老,增强叶片后期的光合能力,并利于后期茎秆中可溶性糖的运转,增加籽粒中可溶性糖积累量,增加产量。N15+35R4较N50(基肥一次性施氮50kg.hm-2)处理产量增加了16.5%,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施氮数量和时期运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氮素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超级杂交稻养分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氮素施用量(基、穗施氮比例80﹕20下施氮量为0-270kg.hm-2)与施用时期运筹(施氮量180kg.hm-2下基、蘖、穗、粒不同施氮比例)的田间试验结合水稻主要生长性状调查和数学回归方法,分析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的指标及其氮素优化措施。【结果】施氮量与超级杂交稻有效分蘖(穗)线性相关,与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二次抛物线相关;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施氮量为215.6kg.hm-2时,单位面积总实粒数最大;施氮量为245.9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1.42t.hm-2)。基、穗两时期施氮比例为60﹕40,以及进一步分配为基、蘖、穗、粒施氮比例10﹕50﹕25﹕15时,超级杂交稻的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在减少施氮65.9kg.hm-2基础上,可分别比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施氮-产量模拟方程求得的最高产量增加2.01%、2.89%。【结论】通过减少基肥氮比例、增加蘖肥氮和穗粒肥氮比例等氮后移的优化措施,可提高分蘖数、增加成穗率和穗实粒数,从而显著提高最大库容量(总实粒数)和产量,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并有效减少施氮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启动氮对可溶性糖积累、分配的影响,确定最佳施氮时期,延缓大豆叶片的衰老,增加叶片的光合能力,采用框栽法,按照氮肥施用时期设置了5个处理,研究启动氮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15+35R4(启动氮15kg.hm-2+R4期追氮35kg.hm-2)处理有利于大豆生育后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延缓叶片衰老,增强叶片后期的光合能力,并利于后期茎秆中可溶性糖的运转,增加籽粒中可溶性糖积累量,增加产量。N15+35R4较N50(基肥一次性施氮50kg.hm-2)处理产量增加了16.5%,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以青贮玉米宁玉218(NY218)与晋单42(JD42)为试验材料,设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A(TF)、有机肥与化肥配施B(FF)、高产施氮(HY)、农民习惯施氮(FP)与对照(CK)共5个处理,测定了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F较FP与HY能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NY218与JD4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17298.31kg/hm2和17624.89kg/hm2,21314.77kg/hm2和21682.69kg/hm2;FF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较HY分别增产5.34%和6.27%,9.16%和8.94%;FF处理对青贮玉米籽粒产量的提升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的;FF可有效保持花粒期叶片光合能力,延缓不同层位叶片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速率,其中以上部叶片效果更为明显,有效延长了青贮玉米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了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增加群体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龙稻5号和东农42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大,水稻生育期延迟,植株晚熟,有效分蘖增加,但过量氮肥导致水稻无效分蘖也相应增加;不同施氮水平对龙稻5号和东农428的穗数.m-2、穗粒数、空瘪粒、千粒重及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龙稻5号的穗数.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在施氮水平0~135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达到175 kg.hm-2时,穗粒数下降,空瘪粒增高;东农428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方平原区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北方平原区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2011至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重点野外台站进行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0、202.5、270、337.5、405、540kg·hm-2)对春玉米的产量、矿质氮累积及氮素平衡的影响,提出北方平原区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为270kg·hm-2时达到最大,氮肥利用率为26.6%。春玉米的吸氮量呈抛物线型,在实际施氮为309.3kg·hm-2时,吸氮量最高。施氮量为337.5kg·hm-2为氮的表观损失量迅速增加的拐点;随着施氮量增加,收获期NO-3-N残留量显著增加。各处理表观损失率高达70%左右,氮肥土壤的残留率为17.5%左右,说明过量施氮会使表观损失量迅速增加。当施氮量为282.6kg·hm-2时,氮输入与氮输出达到平衡(平衡值为0),也就是说明此施氮量水平能满足作物的需氮量。结合土壤肥力状况,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情况考虑,北方平原区氮肥投入阈值为270~337.5kg·hm-2,能保证春玉米高产,并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季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特征及产量变化,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分别用N0、N90、N180、N270、N360表示),采用地下淋溶原位监测的方法,测定了玉米生育期间的土壤氮素淋失动态、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 表明:硝态氮(NO-3-N)是春玉米季旱地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的主要形态,占总淋失量的90%~91%;施用基肥和苗期追肥后1~3周出现氮素淋失高峰,是防控氮素淋失的关键时期;随施氮量增加,矿质态氮淋失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表现为N360(70.46 kg·hm-2)>N270(39.65 kg·hm-2)>N180(26.33 kg·hm-2)>N90(18.55 kg·hm-2)>N0(6.54 kg·hm-2),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氮肥表观淋失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在N180处理下,淋失率最低,为10.99%,较N270、N360处理分别降低1.27、6.76个百分点;玉米籽粒产量先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施氮超过180 kg·hm-2后进入平台期,N180处理下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增加14.50~27.7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该研究区域春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既能稳产也能保肥,同时土壤的氮素淋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淹水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对洪涝胁迫最敏感,减产最为严重;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分蘖期和成熟期淹水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水稻在各生育期受淹,其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水稻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S.A.Eberhart等提出的“稳定性参数法”估计了1987年四川省高粱区试的6个品种(组合)的产量及产量成分的稳定性参数,并进行了产量及产量成分在稳定性反应“b”上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5-31、青壳洋高粱、矮马尾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在“S_d~2”较小时,产量稳定性主要与穗粒数的稳定性反应呈正相关,与千粒重的稳定性反应呈负相关,而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早晚两季采用两个水稻品种试验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育秧和旱育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统计分析表明,旱育秧比水育秧每公顷增产稻谷293.0~729.0kg增产幅度为4.9%~12.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在旱育稀植条件下,植株高度明显增高,有效分蘖提前结束,但其他产量性状未见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结球初期大白菜中,上部莲座叶内矿质元素含量与大白菜产量和净菜率呈正相关性,特别是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含量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为别为r=0.8512,r=0.9535,叶内的氮,磷,钾,钙,铜,铁,锰也与大白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析认为,叶内各矿质元素的含量可作为评估和预测大白菜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亚麻产质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亚麻主要栽培品种──黑亚三号,采用稀土硝酸盐—“农乐一号”,有效成分为38.7%,对每公顷种予用600g稀土拌种,能提高亚麻生理功能,并对产质量构成因素有重要促进作用。说明用适量的稀土拌种对亚麻有增加产量,提高纤维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棉花高产栽培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抛秧稻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抛秧稻器官建成、群体动态与产量构成特点研究分析,从产量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上,明确抛秧稻具有4个方面的优势①缓苗期短或无,群体生长起步快,分蘖多,植株多呈辐射状,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②株间受光均匀,叶层垂直分布相对匀称,单位面积负载绿叶量较大,形成结构良好、规模较大的光合生产系统;③单位面积容纳的穗数及颖花量均多,抽穗后光合层厚,源强库大,有旺盛的物质生产能力;④根系发达,活力强,有旺盛的水肥吸收能力.同时,抛秧稻也表现出3个方面的弱势①分蘖成穗率略低;②下层穗比重稍大,对穗型有一定影响;③分蘖节与部分根系分布浅,土壤软烂条件下抗根倒能力弱.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当年种植的一龄麻,以亩栽4000蔸的产量为最高,亩栽2000蔸的为最低。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株数多,麻株高。二龄麻以亩栽3000蔸的为最高,增产的原因是在合适密度下,每亩有效株数达到最多,而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如株高、茎粗、皮厚和出麻率等无明显下降。通径分析表明,在较稀密度下,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产量的顺序,应为茎粗>株高>出麻率>皮厚;在较高密度下,则是茎粗>出麻率>株高、皮厚。说明在各种密度下,增加茎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兴安落叶松幼、中龄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幼、中龄林可变密度收获表编制过程,根据生长理论,建立时间-立地-密度连续型方程,对该树种不同起源、不同立地、不同密度的林木的直径、树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即反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幼、中龄林的现状,又为编制林业数表和采取相应经营措施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以迟熟中粳稻 951 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行距 )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粳稻 951 6适宜施氮量为 2 2 5kg/hm2 ,栽插行距为 2 6.6cm;汕优63适宜施氮量为 1 50 kg/hm2 ,适宜栽插行距为 3 3 .3 cm。在此试验条件下 ,可获得适宜穗数 ,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指数 ,提高蛋白质含量 ,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