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由数据库、模型库及图形显示系统组成的二化螟种群时间动态预测模拟系统,此系统可进行全省区域内二化螟种群时间动态的模拟测报绘图和种群时间动态影响因子分析。系统模型的有效性检验和灵敏度分析表明,预测的各地一代发生期比较接近田间实际发生期,计算绘出的全省各地发育进度和发生代次能反映出各地理区域的基本发生趋势。地理海拔、早稻收割、耕作制度等都将影响种群的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二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稻作对照,研究了杂交稻二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二化螟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因世代不同而异。同一世代,杂交稻二化螟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高于常规稻二化螟。杂交稻二化螟主要死亡虫期是蚁螟孵出至侵入期,其次是3、4龄期,影响种群变动的关键虫期是蚁螟孵出至侵入期。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方法,从冬后基数调查、灯诱成虫数量、秧田期与大田期的防治药种、成熟期考察等几方面分析了二化螟种群的消长动态,总结了二化螟的测报与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水稻播种期和移栽期对主要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影响,2006-2007年在浙江北部嘉兴单季稻区进行了4个移栽稻播种、移栽期和3个直播稻播种期对本地越冬的病虫(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种群动态和为害程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播种期是影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重要因子,随着单季晚稻播种期的推迟,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明显减轻.适期播种(5月底至6月初)是控制本地越冬的二化螟、灰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稻第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浙江省第一代二化螟孵化盛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早稻本田分蘖初期、盛期),历期在12-15天.因而各地防治时间比较混乱,既浪费了农药、花费了工本,效果又不理想。为了确定准确有效的防治适期,我们于2004~2005年从螟害株发展动态、枯鞘枯心对产量的影响和幼虫孵化后不同时间的防治效果等方面入手,对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发育进度预测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依据气候条件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始盛蛹时的虫龄分布,可以预测非越冬代的化蛹进度,但是不能预测越冬代的化蛹进度、温度、光照、湿度、食料是影响二化螟发育进度的主要因素,环境不同,其发生发展的特点必然不同。非越冬代所处的环境比较稳定,而越冬代所处的环境变化很大,在经历了短日照与低温的冬季之后,到翌年化蛹时,特别是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的种群正好碰上气温多变的季节,这是引起它化蛹进度波动大而不易预测的重要原因。为了弄清外界因素对越冬滞育的二化螟生理上的变异,进一步了解越冬代二化螟化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对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宁波纽康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及水盆诱捕器具有较强的引诱二化螟雄蛾能力,与佳多虫情测报灯下诱蛾的动态趋势是一致的,蛾峰日或峰历期都比较接近,吻合度最高,诱测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二化螟的羽化高峰及发生动态,且安装方便,操作安全,可作为基层测报点人员监测二化螟应用于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并在防治二化螟上应大力推广这项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落叶松叶蜂卵期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卵梢占新梢总量的百分率作为其种群数量的指标值,给出了以种群趋势指数法、灰色预测法建立的发生量经验预测模型。同时据有效积温、及物候建立了发生期预测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种群动态分析及改进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995-2000年田间灯下诱蛾对二化螟种群数量的调查分析显示,由于冬季气温逐年上升、种植结构的改变、稻草还田及机刈留茬高等原因,致使二化螟种群数量逐年上升、各代发生期提早、盛发期延长、发蛾峰次增加,且使不完全4代成为完整4代,导致稻田螟害加重,为此,提出了控制二化螟越冬的群体基数、控制秧田螟害、调整防治适期和选用对口农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1~2006年二化螟测报资料分析,单双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为越冬代、三代蛾量大幅上升,而一、二代蛾量则大幅下降,即一、四代发生为害加重,二、三代发生为害趋轻,其种群结构消长呈谷形曲线,全年二化螟虫发生为害与二、三代螟虫种群发生量密切相关,明确越冬基数上升、越冬成活率提高、受虫比变化幅度大、生育期与发生期吻合度改变、高秆品种推广是形成单双混栽区水稻二化螟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