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学勇 《福建农业》2010,(10):30-30
<正>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坛紫菜的叶状体和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在紫菜栽培生产中,苗种供应是生产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有效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技术,以坛紫菜的2个选育品系"申福1号"和"申福2号"及野生型品系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了自由丝状体的移植量、移植后培养的光密度和温度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当自由丝状体移植量为50~500 mg/m2,随着移植量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藻落数显著增加,但移植量如果超过100 mg/m2,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反而减少。培养光密度在10~5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但壳孢子的放散量却随着光密度的提高而减少。培养温度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明显加快;在15~20℃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反而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中,过大的丝状体移植量、过高的培养温度和光密度均会导致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m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m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n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近几年仍有不少研究人员想解决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采苗问题,利用固相化技术把自由丝状体后期形成的膨大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以期达到秋季放散孢子养成紫菜的目的。然而至今未见报告,也无应用于生产上的信息.可见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直接采苗仍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相似文献   

7.
用人工海水培养坛紫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紫菜遗传学研究的发展,紫菜育种手段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选育方法外,诱变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已成为紫菜育种的重要途径.以条斑紫菜绿色突变株(YM)、杂交重组品系Y-H1(F2代,显示条斑紫菜性状)、杂交重组品系Y-H2(F2代,显示条斑紫菜性状)、条斑紫菜栽培品系(YW)和坛紫菜栽培品系(HW)贝壳丝状体为材料,通过调制荧光技术对各丝状体叶绿素荧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紫菜贝壳丝状体最大量子效率(Fv/Fm)没有明显差别.HW和Y-H2贝壳丝状体实际量子效率(△F/Fm')略高于其他供试紫菜品系,YW与Y-H1品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F/Fm’相似,而YM明显低于其他株系;快速光曲线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所有紫菜贝壳丝状体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先上升,后逐步降低.低光照处理各品系在光照强度低于200μmol/(m2·s)时rETR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Y-H2和HW的rETR高于其他品系;高光照处理下,Y-H2和HW藻体rETR高于其他品系,且YM藻体rETR值明显低于其他供试材料.通过最大量子效率、实际量子效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等参数的测定,能够反映不同紫菜株系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而为量化描述不同紫菜选育株系或栽培品系光合特征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ISSR标记扩增分析多个紫菜丝状体种质材料,筛选获得条带稳定表达且清晰的30个引物,其中10个引物的扩增条带有种质特异性。利用这些ISSR引物分析不同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可为紫菜种质评价与分子标记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种紫菜自由丝状体基因组DNA提取及酶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紫菜的生活史中都具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现象,除了人们熟悉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外,还有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丝状体世代是二倍体世代,遗传性状稳定,是紫菜生产和研究中保种的重要形式[1]。由于紫菜中海藻多糖含量较高,常用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不能完全去除多糖,高纯度紫菜基因组DNA的获得比较困难。Hong等[2-4]提出并改良了用于紫菜DNA提取的LiCl法;贾建航等[5]用改进的SDS法提取紫菜丝状体基因组DNA,并进行了RAPD分析;郭宝太等[6]也对紫菜基因组DNA提取进行了报道。这些方法都需要大量的紫菜组织,实际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温度胁迫对紫菜丝状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调制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温度胁迫对条斑紫菜、坛紫菜和皱紫菜丝状体叶绿素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下丝状体Yield、F<,v>/F<,m>和q<,p>均能维持较高的水平.对低温(5℃)的耐受性以条斑紫菜最强,坛紫菜次之,皱紫菜较弱;而对高温(35℃、40℃)的耐受性则与之相反.5℃下24 h,丝状体F<,v>/F<,m>呈下降趋势,转入常温后逐渐恢复.40℃处理1.5 h,坛紫菜和皱紫菜的F<,v>/F<,m>降幅不足10%,转入常温能基本恢复,而条斑紫菜降为起始值的82%,转入常温后持续降低;40℃处理3 h,3种丝状体的F<,v>/F<,m>均降为起始值的65%,恢复培养16 h后,活性未见恢复;40℃胁迫8 h,所有材料的F<,v>/F<,m>均降为0.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紫菜的生活史中都具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现象,除了人们熟悉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外,还有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丝状体世代是二倍体世代,遗传性状稳定,是紫菜生产和研究中保种的重要形式[1]。由于紫菜中海藻多糖含量较高,常用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不能完全去除多糖,高纯度紫菜基因组DNA的获得比较困难。Hong等[2-4]提出并改良了用于紫菜DNA提取的LiCl法;贾建航等[5]用改进的SDS法提取紫菜丝状体基因组DNA,并进行了RAPD分析;郭宝太等[6]也对紫菜基因组DNA提取进行了报道。这些方法都需要大量的紫菜组织,实际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测定,研究了条斑紫菜“苏通2号”自由丝状体在不同光照度下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度的上升,样品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高光照度处理组要显著低于低光照度处理组,叶绿素a的变化与藻胆蛋白相似。藻红蛋白/叶绿素a(PE/Chl a)和藻蓝蛋白/叶绿素a(PC/Chl a)比值随处理光照度上升而下降,但别藻蓝蛋白/叶绿素a(APC/Chla)未有明显变化。高光照度处理组样品最大量子效率(Fv/Fm)显著低于低光照度处理组,且较低光照度处理组样品实际量子效率(ΔF/Fm′)日变化高于高光照度处理组。快速光曲线参数中,初始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均随光照度上升而下降,而半饱和光照度(Ik)差异不明显。光化学猝灭(qP)参数随光照度上升而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结果与之相反。本研究提示,条斑紫菜“苏通2号”丝状体在较低的光照度下表现出活跃的生理状态,并能通过调节吸收光能分配以适应...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心、类囊体膜的特性、光系统Ⅰ的异质性及其在类囊体膜上的分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不同研究从离等植物叶绿体中可分离得到在体积、结构与组成上存在差异的光系统Ⅰ色素蛋白复合物,它们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5.
在坛紫菜栽培群体中发现一棵红色块与野生色块相嵌的颜色变异叶状体,在实验室进行红色藻块的体细胞再生克隆培养,获得了纯红色变异体。与野生型相比,红色变异体在叶状体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成熟、藻胆蛋白及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红色变异体的颜色呈铁锈红色,体形宽大,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培养400多天仍不成熟。与野生型相比,它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除各吸收峰的峰值有变化外,第4个吸收峰的峰顶(藻蓝蛋白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了约3 nm,表明其藻红蛋白的结构有可能发生了改变。另外,它的藻红蛋白(PE)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但藻蓝蛋白(PC)的含量有所下降,使得PE/Chl. a和PC/Chl. a的比值较高, 但PE/PC比值较低。培养400 d的红色变异体的体细胞再生体中,正常叶状体和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分别为78.49%和19.81%,根丝细胞苗占1.7%,未见细胞团出现,说明该变异体的不成熟是由叶状体的细胞分化严重延缓所致。  相似文献   

16.
福建坛紫菜赤腐病的病程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泉州市和晋江市等海区发生的坛紫菜腐烂病害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发病特征以及镜检,详细记录了该病害的侵染过程,并在发病组织中观察到双鞭毛游动孢子以及孢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等重要结构特征,病菌形态与条斑紫菜上的紫菜腐霉相似;利用半海水玉米琼脂培养基分离提纯该病菌,命名为FM1.经感染试验证实,FM1引起的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FM1为致病菌.通过扩增该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并构建基于ITS+5.8S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FM1菌株与紫菜腐霉的ITS区相似度很高,达到99%.综合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确定,紫菜腐霉是导致此次病烂的主要病原菌,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赤腐病".  相似文献   

17.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无性繁殖系快速培养及其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自由丝状体快速培养并用固相化方法采苗下海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自由丝状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成熟,用固相化方法采苗可以克服自由丝状体室内集中放散壳孢子困难的缺点,每网采200万枝壳孢子囊枝切段,其出苗情况,紫菜生长均达到生产要求,本试验为自由丝状体快速采苗应用于生产上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自由丝状体快速培养并用固相化方法采苗下海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自由丝状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成熟,用固相化方法采苗可以克服自由丝状体室内集中放散壳孢子困难的缺点,每网采200万枝壳孢子囊枝切段,其出苗情况,紫菜生长均达到生产要求,本试验为自由丝状体快速采苗应用于生产上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用包埋-脱水法在常温和常低温下保存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探讨了温度、光(暗)和含水量等因素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在常温或常低温下都可以保存6个月并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其中,4℃(暗)保存的最高存活率达到71.5%;而且保存后的丝状体的生长力达到了保存前的水平.包埋-脱水法操作简单,无需贵重设备,在藻类种质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坛紫菜产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优良可口的坛紫菜产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料配方为:食用油0.15g、白砂糖0.30g、酱油0.06g、香菇提取液0.35g。通过微生物检测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确定最佳配方的产品各指标都符合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