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哲 《湖南农业科学》2020,(8):70-71,75
以青贮和黄贮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其对安格斯×湘南黄牛F_1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较黄贮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更高,青贮饲料组的粗蛋白、钙和磷含量分别比黄贮饲料组高0.88、0.06和0.01个百分点,且其对犊牛的适口性更佳,能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青贮饲料组犊牛的采食量在饲养60~90 d时高于黄贮饲料组;(2)试验后青贮饲料组的犊牛体重比黄贮饲料组重19.04%,且差异显著;(3)饲喂90 d后青贮饲料组牛肉中含水量、粗蛋白、粗脂肪和Cu的含量分别比黄贮饲料组高3.73%、7.48%、16.95%和32.65%,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2种饲料配方对犊牛的体尺发育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酵母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对玉米秸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粗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和乳酸菌接种量对玉米秸秆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玉米秸秆发酵工艺参数,确定了玉米秸秆最佳发酵工艺:发酵时间为9 d,发酵温度为40℃、接种量为1.5%的发酵条件下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达到15.47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贮对玉米秸秆的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现行有效的测定方法及高通量测序,对黄贮玉米秸秆饲料的营养品质及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经过98 d的黄贮,玉米秸秆的总酸含量提高了31.62%,粗纤维含量降低了39.92%,粗蛋白含量提高了8.53%,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细菌群落组成由初始的蓝藻科某些属为主导变为以乳酸菌为主导。[结论]黄贮有效改善了秸秆饲料的营养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4.
汪建中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8-6751
[目的]研究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并探讨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酵母种类(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和酵母接种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同时研究了各培养条件组合下木质素酶系、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探讨了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A3B2C1组合培养条件下发酵基质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3.36%;在此发酵条件下,培养的第5~15天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最高,而各组合培养条件下基质滤纸酶和羧甲纤维素酶的活性则无规律可循。[结论]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在接种平菇的同时接种10%的产朊假丝酵母液体菌种。木质素酶系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棉花秸秆进行食用担子菌接种处理,研究其改善棉花秸秆消化性的效果.[方法]分别选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供接种培养.以粉碎棉花秸秆为基料,添加麦麸、玉米粉、尿素、石膏、石灰、蔗糖、过磷酸钙等试剂的培养料,简易蒸汽灭菌后供担子菌接种,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约70;的发菌室内培养30和60 d后供取样分析.[结果]菌丝伸长速度平菇优于香菇,但培养60 d后两种菌菌丝均能覆盖培养基;培养60 d后,两菌种都能降低培养基的纤维成分,提高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平菇的作用效果优于香菇(P<0.01).电镜观察表明菌丝能穿透和溶解棉花秸秆细胞壁.[结论]以80;棉花秸秆为主配料接种平菇培养1~2月,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其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达到11.65;和59.54;.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玉米秸育肥肉牛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干玉米秸、微贮秸秆、氨化秸秆、黄贮秸秆和整株青贮玉米饲喂肉牛,通过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评定、肉牛经济效益的比较,评价出合理利用玉米秸秆的肉牛饲养模式。结果表明:肉牛对玉米秸秆干物质采食量整株青贮、微贮秸秆与氨化秸秆极显著高于干玉米秸(P<0.01)。秸秆经处理后饲喂肉牛,日增重显著提高,整株青贮组、微贮秸秆组、氨化秸秆组、黄贮秸秆组分别比干玉米秸组提高126.31%(P<0.01)、97.88%(P<0.01)、82.49%(P<0.01)、48.54%。综合结果,同时考虑饲料成本核算,饲养模式以整株青贮最好、微贮效果次之、氨化再次、黄贮最次。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随机(添加处理5×发酵天数2)实验设计,对风干玉米秸秆进行无添加、乳酸菌(LAB)添加、酸液4%、6%和8%添加共计5个处理,发酵30 d和60 d开封。分析了p H、饲料化学成分、微生物组成及In vitro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生成量。经过发酵30及60 d的p H,LAB、4%、6%和8%的酸添加组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在相同添加组中,p H值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饲料化学成分方面,所有添加组的有机物(OM)均高于对照组;LAB添加组的粗蛋白含量(CP)和粗脂肪(EE)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微生物上,30或60 d的5个添加组的乳酸菌、耐热菌、一般细菌及酵母菌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每个处理中,各微生物60 d均低于30日。在In vitro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生成量方面,所有添加处理组的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生成量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黄贮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60日好于30日,乳酸菌及混合酸处理玉米秸秆,均能提高黄贮玉米秸秆发酵品质,混合酸处理玉米秸秆能够不同程度降解秸秆中的粗纤维为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乳酸菌和6%混合酸处理玉米秸秆可以提高In vitro干物质消失率,同时降低甲烷生成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处理分别为青贮玉米秸秆TMR(Total Mixed Rations)组、黄贮玉米秸秆TMR组及氨化玉米秸秆TMR组。通过实验室小规模发酵13个月后开封,对发酵饲料物理性状感官评定,对饲料中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脂肪(EE)、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一般营养成分及总水分和p H值两项发酵指标测定,同时,结合饲料微生物计数来综合研究三种发酵处理对玉米秸秆TMR的微生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青贮和黄贮这两种方式处理的玉米秸秆TMR具有较好的发酵品质;从饲料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经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TMR显著的提高了(P0.05)玉米秸秆中粗蛋白含量;微生物组成方面,大肠杆菌仅在青贮中检测到,数量为104(cfu·g~(-1)),耐热菌也仅在氨化饲料中出现,数量为103(cfu·g~(-1));三种处理样本中乳酸菌的数量均在104(cfu·g~(-1))以下,好氧菌的数量在106(cfu·g~(-1))以下,酪酸菌、酵母菌及霉菌均未发现。In vitro干物质消失率中,青贮秸秆TMR显著高于黄贮秸秆TMR,而甲烷生成量方面,青贮秸秆TMR显著低于黄贮秸秆TMR。  相似文献   

9.
设置5个处理组(4%尿素(4U)、0.2%丙酸钙(0.2CP)、0.4%丙酸钙(0.4CP)、4%尿素+0.2%丙酸钙(4U+0.2CP)和4%尿素+0.4%丙酸钙(4U+0.4CP))和一个对照组(CK),经过90 d发酵处理,测定黄储饲料的营养成分、pH值、氨态氮及有机酸含量,评价丙酸钙和尿素对玉米秸秆黄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各处理组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均呈现下降趋势,4U组pH值显著增加,其他各组pH值显著降低;含尿素组氨态氮/总氮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和4U+0.4CP组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乳酸含量;含尿素的处理组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K,CP中乙酸显著低于CK;各组丙酸含量与CK相比显著增加。综合评价,4U+0.2CP处理显著改善黄贮玉米秸秆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发酵条件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快速氨化技术是使用高压氨气快速处理秸秆的一种新型秸秆处理方式,试验采用快速氨化玉米秸秆(氨化时间为2 h,压强为0.3 MPa,粗蛋白质含量为13.37%)为材料,分别研究不同温度(24、28、32、36℃)、时间(24、48、72、96、120 h)、含水量(55%、60%、65%、70%、75%)、酵母菌接种量(1%、3%、5%、7%、9%)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①发酵温度为32℃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②发酵时间为48 h组CP含量显著高于24 h组、96 h组和120 h组(P0.05),与72 h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发酵含水量为65%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④酵母菌接种量为7%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⑤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48 h,含水量65%,酵母菌接种量7%时,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7.01%,显著高于未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P0.05)。综上,以最佳发酵条件处理氨化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发酵后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试验利用氨化和发酵共处理玉米秸秆以提高其粗蛋白质含量,为提高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体内粗蛋白、粗脂肪、Ca、P、干物质、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纯精料相比,采用加入30%~60%玉米秸秆饲喂黄粉虫能极显著提高黄粉虫体内半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不利于黄粉虫体重和体内粗脂肪的积累;其中配方V(50%玉米秸秆+50%精饲料)有利于干物质、粗灰分的积累;配方VII(70%玉米秸秆+30%精料)和配方VIII(70%光大发酵剂处理过的玉米秸秆+30%精料)有利于粗蛋白、Ca和P的积累;并且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结论]适量添加玉米秸秆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Ca及P的积累,但是不利于黄粉虫生长及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和麦麸为原料,利用具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黑曲霉、地衣芽孢杆菌、酵母、植物乳酸杆菌4种菌混合发酵,降低原材料的纤维素含量,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营养价值。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菌接种时间、发酵时间、无机水含量、温度;由正交试验确定秸秆和麦麸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6 d、秸秆与麦麸比例为2∶1、水的添加量50 mL,粗纤维降解率为26.68%。采用4种菌分批发酵,即先用黑曲霉和芽孢杆菌发酵72 h后,再添加酵母和乳酸杆菌继续发酵,粗纤维下降率为27.95%,蛋白质含量为24.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体内粗蛋白、粗脂肪、Ca、P、干物质、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纯精料相比,采用加入30%~60%玉米秸秆饲喂黄粉虫能极显著提高黄粉虫体内半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不利于黄粉虫体重和体内粗脂肪的积累;其中配方V(50%玉米秸秆+50%精饲料)有利于干物质、粗灰分的积累;配方VII(70%玉米秸秆+30%精料)和配方VIII(70%光大发酵剂处理过的玉米秸秆+30%精料)有利于粗蛋白、Ca和P的积累;并且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结论]适量添加玉米秸秆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Ca及P的积累,但是不利于黄粉虫生长及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坤  李会宣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7-1329
[目的]探究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对降解玉米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白腐真菌(P-6和L-9)为供试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DNS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分别测定两菌共同降解玉米秸秆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力、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增加率,并与两菌分别培养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菌共培养的最佳条件为pH值5.5、含水量60%、菌量(L-9/P-6)1∶3、含氮量2.5%;共培养后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35.6%和3.6%,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1.3%。[结论]从总体思路考虑,两菌共培养优于单独培养。该试验同时获得了1种高蛋白、多营养的饲料载体,为研究玉米秸秆饲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牛饲料用干玉米秸秆营养分布规律及适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推进秸秆资源开发利用,针对目前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研究现状,对干玉米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种干玉米秸秆上、中、下三部分及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原糖、钙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果穗以上部分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好于下部秸秆,进而提出玉米秸秆用做饲料应优先选择果穗以上部分茎秆,果穗以下部分可以适当还田.为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在采用混合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初步酶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接种混合菌进行固态发酵.接种15 d测定发现,秸秆中木质纤维素各成分降解显著,其中木质素含量由开始的16.8%降至7.3%,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也分别由最初的27.2%、39.0%降至13.4%、16.1%;同时固体基质中蛋白质、还原糖含量迅猛提升...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通过设置7.50、11.25和15.00万株/ha 3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的饲用物质产量显著降低,但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显著增加,且在高密度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全株玉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以及总能量的产量显著增加。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进行调控,可以改善玉米的植株性状,获得较高的饲用物质产量,提高全株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ies (75000, 112 500 and 150 000 plants ha-1) on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whole plant corn (WPC) were studied from 1999 to 2001.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lant density, the forage matter yield per plant cor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fresh matter and dry matter per hectare cor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 higher grains yield was gotten at higher plant densities. Forage nutritive quality of whole plant corn was changed as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the crude protein (CP), ether extract (EE), crude fiber (CF),nitrogen free extract (NFE) and general energy (GE) yields increased obviously.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reasonabl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uld improve plant properties, harvest more forage matter, and enhance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W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