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污泥微生物和自然力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剩余污泥进行脱水与稳定。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终产物可以安全处置或农用等优点。文中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脱水和稳定效果、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设计和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泥过程中,污泥脱水是由植物蒸发蒸腾、污泥渗滤和矿化作用协同完成的;污泥中有机质和氮磷等物质的转化和去除受进泥性质、运行参数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湿地植物芦苇能够保持足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蒸腾作用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在污泥脱水和污泥稳定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由于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泥工程实践时间相对较短,运行时通常出现一些问题,常见问题包括芦苇的长势不良、湿地中的液态厌氧污泥含水率过高、最后的稳定期污泥含水率过低等,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中污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在不排泥情况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沉降性能、颗粒分布、活性和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稳定状态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本试验中反应器污泥浓度最高达10.4 g.L-1;大量胞外多聚物(ECP)等难降解物质随试验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在反应器中积累,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活性降低、颗粒粒径减小、生物相变差.  相似文献   

3.
污泥处理处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月香  陈茂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40-10341
系统地阐述了目前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ABR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颗粒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BR-HBR工艺对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结果表明,ABR可有效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降解性,进水BOD5/COD为0.1时,出水BOD5/COD值提高到0.3左右。通过控制回流比在ABR中实现良好的厌氧氨氧化功能,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27-543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降至315-443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25%;利用探针对ABR厌氧污泥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BR厌氧污泥中有大量氨氧化细菌。工程运行240 d后,在ABR中观察到厌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较同格中絮状污泥提高82.2%。ABR各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小存在差异,中间格中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大,平均为1.20 mm,两端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平均为1.02 mm。  相似文献   

5.
人工模拟芦苇床系统处理污水的效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小型人工芦苇床,分析生长了18个月的芦苇床系统处理污水的效能。结果表明,芦苇床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在1d内的BOD5去除率达85%以上、COD达80%以上、SS和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90%以上,该系统对NH3-N和O-0O4-P的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对O-PO4-P的去除率很低。去污的最佳滞留时间BOD5和COD为2d、SS为1.5d、总大肠菌群为5d、NH3-N为6d、O-P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利用污泥堆肥土种植植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生活污泥堆肥而成的堆肥土和菜园土种植盆栽长春花,每2周收集渗滤液,分析长春花的存活率及渗滤液中Pb、Cd、Cu、Zn的含量。[结果]利用堆肥土种植盆栽长春花的长势优于菜园土,参照《地表水环境指标标准(GB 3838—2002)》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渗滤液中重金属(Pb、Cd、Cu、Zn)均符合Ⅴ类水标准。[结论]经过堆肥处理的堆肥土的种植效果好,且不扩散污染,可为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可耕地有限的农业大国,而污泥中富含植物生长必需的有机质、腐殖质和矿质元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将污泥作为栽培基质部分或全部替代土壤,将污泥制成复合或生物复合肥料与无机或有机基质混配为复合基质等的可行性;然后指出使污泥处置与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相结合将成为解决城市污泥问题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年春  李萍  凌云  赖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1-2103
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产量大、成分复杂,对环境影响极大。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污泥处置和利用的现状和趋势,提出污泥综合利用的必然性,意在探讨中国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常用污泥处理技术及其投资运行成本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建立了河南省污泥处置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隶属函数对土地利用、填埋、焚烧及建材利用4种污泥处置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为最佳处置方案。最后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推荐了4条污泥处理处置组合技术路线,并对其适用地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城市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高氮、高磷而低钾的有机肥,污泥的农田利用由于既能为作物提供营养成分、改良和培肥土壤,又能大量处理污泥,所以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但其存在的重金属是限制其农业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武汉市目前污泥的生产量不大,但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及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也将面临城市污泥处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利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污泥田间小区试验及污泥渗漏试验的方法,开展了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利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中N、P、K养分含量丰富,污泥中的Cd元素是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污泥土地利用限制因素法,确定了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总施用量为45 t·hm^-2.污泥渗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污泥总施用量控制在45 t·hm^-2,NO3-N不会对地下水构成污染危害,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不会超过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泥可安全地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对污泥农用的潜在风险,以焦作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污泥和压滤机房污泥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 BCR分步提取法分析了 Cr、Pb、As、Cu、Zn、Ni元素的形态分布状况,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污泥和压滤机房污泥中6种元素含量均在我国污泥农用控制标准范围内。与沉砂池污泥相比,压滤机房污泥中各元素的总含量以及各元素的可交换态所占百分比均较高,除Cr以外的5种元素的残渣态所占百分比则相对较低。6种元素中,Pb的残渣态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85.69%(沉砂池污泥)和82.25%(压滤机房污泥),可交换态含量最少(沉砂池污泥为0.29%,压滤机房污泥为1.25%),表明污泥中的 Pb元素稳定性最强,活性最低;Ni的可交换态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4.00%(沉砂池污泥)和15.53%(压滤机房污泥),残渣态所占百分比最小,分别为24.34%(沉砂池污泥)和19.56%(压滤机房污泥),表明污泥中Ni元素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在污泥农用时应引起注意。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来看,污泥中Cr、Pb、As、Cu、Ni属于清洁水平,Zn属于中度污染;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污泥中6种元素均属于低风险,可进行污泥农用。  相似文献   

14.
田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43-10844,1087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工程的陆续启动,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随之加快。污水处理率每年递增,污泥的产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污泥处理问题凸显。探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资源化技术中的堆肥技术,以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污泥有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 ,随着环境质量标准的提高 ,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程度的提高与深化 ,污泥产量大大增加 ,如何将这些污泥无害化并进行有效利用是世界各国共同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污泥处理和有效利用现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 ,污泥农用应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污水处理厂运行温度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萍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74-275,280
通过考察宁夏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以及运行温度对CODCr、BOD5、NH3-N、SS等处理效果的影响,探索水温变化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污水的处理温度降幅不是太大,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城市污泥快速堆肥前后病原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堆肥处理后病原菌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不能达到完全消灭病原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