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室内平板抑菌测定表明,叶青双经光解后,其抑菌效果明显高于未光解的叶青双。光照2-4小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菌越冬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病园的越冬病株枝、叶、芽、叶痕、根、野生猕猴桃病枝、土壤等进行采样、分离,再接种、鉴定,证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在田间的越冬场所有:田间病株枝、叶、芽、叶痕、野生猕猴桃病株、田间病残体、土壤表土层。病株根系经多次分离未获得稳定的致病菌株。为生产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由黄芩、石菖蒲和丁香等中药组成的提取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对菌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DNA含量变化测定,结合细菌电镜透射图,综合分析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测定得到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2.5 mg/mL。中药复配物可破坏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胞内物质溢出,DNA含量降低,还可破坏菌体形态结构,使菌体扭曲变形,生命活性降低。【结论】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机理为影响菌体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膜和遗传物质等。  相似文献   

4.
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中的质粒,从质粒角度探索细菌的致病机制,分析其编码的主要基因、毒力因子。用试剂盒提取分离自安徽省岳西县猕猴桃溃疡病菌株JF8的质粒,对质粒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质粒基因组拼接显示菌株JF8质粒全长65 149bp,GC含量56.29%,包含45个假定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和38个有预测功能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质粒携带多达8个直接参与基因重组和转移的转运蛋白(mobile element protein),5个基因直接参与细菌Ⅳ型分泌系统、1个基因参与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基因ParA编码的蛋白是一个ATP酶,对质粒的分配以及维持质粒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编码转录激活蛋白的基因LuxR与细菌的群体感应机制相关,影响毒力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基因UmuC是细菌中SOS应答系统的组分之一,控制细胞中聚合酶Ⅴ的量。  相似文献   

5.
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ingae pv.actinidiae)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和猕猴桃苗盆栽接菌的方法,测定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在7年树龄的猕猴桃树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分析WCT对猕猴桃苗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及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情况。【结果】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1.5 mg/mL;猕猴桃苗接种WCT和病原菌后,其PPO和POD活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WCT预防处理的PPO和POD活性均较其他处理高;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WCT处理和接种猕猴桃溃疡病原菌均可诱导产生分子质量为35 ku的蛋白。【结论】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在猕猴桃树上涂药可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进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和RCP2.6情景,选用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确度进行评价,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AUC分别介于0.915~0.979和0.924~0.970,预测结果准确。当前气候条件下,猕猴桃溃疡病菌在四川省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省21地市(州)均有分布。RCP2.6情景下,与当前情景相比,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显著增加,中适生区面积显著减少,不同适生区几何中心位置和迁移规律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向北移动。  相似文献   

7.
柑桔溃疡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柑桔溃疡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为25—30℃;在氮源中以对牛肉浸膏、硝酸钾和尿素利用效果较好;在碳源中以对甘油、蔗糖利用效果较好,而葡萄糖和乳糖不能被该菌所利用,病菌不能生长。500万单位的链霉素WP对病菌抑菌效果最好,其50mg/L剂量能明显抑制病菌生长。在田间使用剂量0.60kg/hm^2 500万单位的链雷素WP防治柑桔溃疡病效果为90.7%。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获得具有荧光标记的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菌株,为进一步揭示其侵染致病过程奠定基础。【方法】电击法对病菌进行GFPuv基因标记,应用荧光显微镜和平板稀释法研究标记菌株在土壤和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GFPuv标记的猕猴桃溃疡病菌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8株标记菌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出约700 bp的目的片段。标记菌株PSAmx7-GFPuv1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最适温度、最适pH、致病性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其绿色荧光可稳定遗传。标记菌在灭菌土壤中可存活3个月左右,在未灭菌土壤中也能存活3周;灌根1 d检测,根表、根内组织中可分离到目标菌落,随后标记菌株数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电击法成功地将GFPuv基因转入猕猴桃溃疡病菌;导入的GFPuv 基因对宿主菌的生物学特性没有影响;标记菌可在灭菌土壤中长期存活,并在根部定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病园的越冬病株枝、叶、芽、叶痕、根、野生猕猴桃病枝、土壤等进行采样、分离,再接种、鉴定,证明猕猴桃细茵性溃疡病茵在田间的越冬场所有:田间病株枝、叶、芽、叶痕、野生猕猴桃病株、田间病残体、土壤表土层.病株根系经多次分离未获得稳定的致病菌株.为生产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猕猴桃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枝干及花腐病上分离的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血清学反应等系统研究表明,病原菌接种温度为15℃左右,伤口入侵,LOPAT试验的+---+,确定陕西省关中地区猕猴桃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为丁香假单脆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与国内其它地区报道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和发现,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以及致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的特征、分类和起源,分析了其可能的致病机理并总结了猕猴桃的抗病性研究。基于目前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和相关研究发现,展望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方向和防治措施,提出采取预防致病菌传入、增强树势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从感病杨树上分离纯化得到的4种冰核活性细菌;成团泛氏菌[Pamfoea agglomerans(E.herbicola)],菠萝泛氏菌[P.tnanas(E.ananas)],大黄欧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和丁香假单胞菌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作为抗原,分别免疫家兔,获得较高滴度的专化抗血清,经试管沉淀试验测得滴度分别为:1/1024、1/2048、1/1024、1/1024;专化性反应率为95.8%,在检测技术研究中,进行了试管沉淀法、玻片凝集法、环状办面凝集法和对流免疫电泳4种试验,通过比较证明,环状界面凝集法用于检测带菌苗木最为6方便和可靠,对已知病原菌的检出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猕猴桃溃疡病的症状及病害循环,综述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原菌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农业措施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淼  檀根甲  李瑶  承河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391-393,401
对溃疡病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侵染特点及其所致猕猴桃病害的症状,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流行与预测,对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抗病性进行了概述,阐明了致病因子与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防治的策略及抗病品种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生防菌株B56-3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猕猴桃根际土壤分离到的生防菌株B56-3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滤液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和病斑刮除涂抹相结合的方法防治较佳,稀释100倍的B56-3发酵滤液的治疗效果和病斑治愈率分别可达86.5%和91.4%。此外,施药后植株的SOD和POD酶活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先迅速增强,中间保持一段时间的高活性,后缓慢下降,最后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申哲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1):191-193,197
通过对陕西关中(杨凌、周至、眉县)地区13个村65个猕猴桃园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特点调查分析,发现树龄、品种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表现为随着树龄的增大溃疡病危害逐渐加重(3~14 a生);3个主栽品种(秦美、亚特和海沃德)中海沃德最感病.地区之间猕猴桃溃疡病严重程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除地区间小气候外,管理水平和灌溉水平均为影响溃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品种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9个猕猴桃品种(金魁、79-3、79-1、79-5、秦美、华美2号、海沃德、美味硬、中华软)的一年生成叶气孔及其显微结构进行解剖构造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的气孔密度和长度差异显著,并且与品种抗病性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 7、0.835 5.不同品种间叶片的显微细胞结构特征差异不显著 , 与品种抗病性相关性不大,品种间变化规律性不强.发病缓止期,各品种叶片气孔相比病害盛发期均有在数目及大小上减低的现象,但降幅不明显,品种间降幅存在差异.可以把叶片气孔的密度及大小作为抗溃疡病的形态结构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花前花后”喷雾防花腐、叶斑,“采果后落叶前”药液喷淋主干大枝防控枝干溃疡的“两前两后”关键时期药剂防控,辅助平衡施肥、限量挂果、健壮树势、清洁果园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达到85.6%以上,发病株率控制在3.0%以下,有效控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流行蔓延。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与品种、树龄、苗源、气候、土壤、雌雄株等因子关系,结果表明,秦美猕猴桃感病较重;树龄大发病严重;用疫区苗木所建园发病严重;无霜期短的地区发病严重;栽植密度大发病重;雄株发病重于雌株;管理水平高的园子发病轻.根据发病规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