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旱地谷子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本文概述了旱地谷子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其栽培技术环节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谷子栽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种植技术的控制和管理,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旱地谷子种植过程中,膜侧垄沟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确保谷子种植过程中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该文主要对旱地谷子膜侧垄沟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的生长、产量对氮肥的响应,以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谷子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2023年选用陕豫谷3号谷子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垄沟集雨种植模式,R;传统平作种植模式,T),副因素为施氮量(0 kg·hm-2,N0;60 kg·hm-2,N1;135 kg·hm-2,N2;210 kg·hm-2,N3),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测定谷子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各生育时期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同一施氮量下,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在降雨较多的2022年仅灌浆期有所提高,在降雨较少的2023年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则均有提高,两年间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均增强了谷子生育中后期的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谷子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在2022年的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高,在2023年各生育时期均有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结果]谷子覆膜栽培比露地早熟,其中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谷子产量最高为10 335.15 kg/hm2,比CK增产35.00%,水分利用效率为22.68 kg/(mm·hm2),比CK增加41.75%.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集雨效果和保墒,有利于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优质绿色环保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技术原理双垄全覆膜玉米种植技术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及垄沟种植等多项技术融为一体的玉米创新种植技术,技术原理是在起垄过程中形成2个大小弓形的垄面,2个垄面宽度和高度不同,大小垄沟相接触的地方就是播种垄沟。起垄后使用塑料膜覆盖,塑料膜之间不要留有空隙,播种沟内要按照种植株距进行打孔种植,大小垄形成微型集雨面,接纳降雨,保证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6.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主要采用单垄全地膜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2008年在民和县引进试点成功,该技术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种技术合为一体的新技术。具有集雨保墒,抗旱保苗,提温促熟,抑制  相似文献   

8.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实现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的统一,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旱效果,也有利于玉米种植提高产量。文章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是甘肃省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永靖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作者就张掖市甘州区的玉米全膜双垄沟灌栽培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白静 《现代农业》2011,(10):34-34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沟播新技术是在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集成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将地面无效蒸发降到最低,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我们在结合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进行了顶凌全膜覆盖试验。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其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3.
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是一种针对玉米栽种的新技术,此技术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玉米水分和温度。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有效达到膜面集雨、保持玉米的生长温度,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水蒸气蒸发,达到垄沟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是旱地种植的一种新技术,非常适合干旱的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省旱作农业区重点推广的一项关键抗旱新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大技术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问题,实现了旱作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使地面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自然降水高度富集叠加,垄沟内土壤湿度大幅度提高,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极易引起杂草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全膜双垄沟播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高效集成旱作技术,文中总结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旱地谷子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谷子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膜栽培均比露地栽培早熟且增产。以地膜双垄沟和三垄沟种植的增产效果最好,分别比露地平播增产54.3%、50.7%,且早熟9d;其次为地膜穴播和膜侧条播,分别比露地平播增产44.5%、34.9%,早熟7d和4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带型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为农田垄沟集雨种植的垄沟带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槽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10%)和降雨条件(降雨强度为16mm/h,降雨量24mm,试验历时81min)下,在土槽内分别设计宽带型垄沟(垄宽和沟宽均为60cm)和窄带型垄沟(垄宽和沟宽均为45cm),2种垄沟均为1∶1带型,垄高15cm,借助数码相机记录垄沟断面土壤湿润锋动态,利用时域反射仪(TDR)测定沟中心、垄沟交界、垄腰、垄顶及垄中心0~5,5~10,10~15,15~20,20~25和25~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研究垄沟集雨种植系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2种带型垄沟土壤水分入渗所呈现的湿润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垄沟交界处土壤浸润锋水平和垂向推进速度大于其他部位,半垄沟集雨系统横截面大致呈现为垄沟交界水分富集区、沟内水分过渡区和沟中心水分次富集区3个相连接的部分。尽管2种带型垄沟湿润锋在垄沟交界处均呈现出垂直入渗和横向侧渗增大的现象,但窄带型垄沟湿润峰距垄沟交界处最大侧渗距离(6.14cm)比宽带型垄沟(7.28cm)仅降低了1.14cm。在垄沟交界处,窄带型垄沟浸润峰面积占整个湿润锋面积的比例(64%)大于宽带型垄沟(47.3%),窄带型有利于水分蓄积保墒。在0~30cm土层,同一深度垄沟交界处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沟中心、垄腰,垄顶、垄中心土壤含水率与初始含水率差异不大。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和降雨事件下,2种带型垄沟湿润锋运移累计面积及变化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人工降雨后0~72h,集雨沟不同观测部位2种带型垄沟土壤含水率之差的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结论】2种带型垄沟集雨种植系统中,土壤水分在垄沟交界处存在富集区域,适当降低垄沟带型宽度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渗漏和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全膜双龚栽培技术是一项针对玉米种植的新兴创新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将膜面集雨、增温抑草、覆盖抑蒸、垄沟种植等技术集为一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玉米水分和温度,充分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抗旱效果。本文全面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以期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栽培,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膜双垄沟杂交谷子精量穴播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会宁县干旱半干旱区旱川地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杂交谷子精量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谷子全膜双垄沟精量穴播最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mm2,此条件下产量可达6825-7220kg/mm2。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通过全地面覆盖(秋覆盖、早春顶凌覆盖)与垄沟种植方式的集成配套,把“覆膜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合为一体的新技术。2007年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该技术引入泾川县旱塬区,当年示范推广333.47 hm2,面对60a不遇的大旱,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