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比较了高效土壤有效磷养分测试技术与常规土壤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高效土壤有效磷养分测试技术与常规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并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东丰县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1 速测技术及其应用特点 1.1 速测的意义 土壤养分速测是一种相对于常规分析而言,速度更快捷,成本更低廉,测试设备更简单,而测试精度又能满足测土施肥要求的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其核心是降低土壤测试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段铁城 《云南农业》2001,(11):15-15
一、速测技术及其应用 1.速测的意义.土壤养分速测是一种相对于常规分析,速度快捷,成本低廉,测试设备简便,而测试精度能满足测土施肥要求的土壤养分测试技术与装备.其核心是降低土壤测试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测土施肥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它具有增产、节肥、高效、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都把该项技术作为重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这项工作的核心在施肥,关键在测土,多年来基本上是依靠实验室常规分析进行土壤养分测定,但由于设备投资大,耗工时多,成本高,制约着测土施肥的推广.河南农大研制的土壤养分快速分析仪器系国家科技部项目<便携式土壤养分快速分析仪的研制与开发>科研成果,测土速度快2~8倍,测试成本低10~15倍,测试精度达到常规分析国家标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农业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近两年来的土壤测试结果与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结果相比,对青铜峡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并对现阶段青铜峡市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做出评判,为青铜峡市种植业生产提供正确的施肥技术指标及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主要仪器进行合理选型和对辅助设备进行必要的配套、前处理过程批量化操作、结果的信息化管理等措施的实施,能大幅度提高土壤养分测试效率,使配方施肥技术得以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20 0 4年3月,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主持完成的“土壤/植株动态测试优化推荐施肥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科研成果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函审鉴定,评委一致认为该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项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施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下降、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降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提出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理论体系,把来自化肥、有机肥、灌水、土壤和其他环境中的养分视为资源,进行统筹考虑,以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该研究成果对于节肥、增效、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面积取土、测试分析,现在已摸清了长春周边乡镇的土壤养分状况、地力水平,从中也了解了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变化,为指导当前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壤养分-景观关系的土壤采样布局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区域8个地形因子和5个土壤常规养分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分级统计技术将地形因子分为5个级别,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分区上的样点,并对不同采样布局下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间的Pearson系数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方案下,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间的Pearson系数相似性程度在99%以上,说明研究区内存在固定的关系模式。4种采样方案中,含有3 661个采样点的方案C获取的关系模式与典型关系模式特征最接近,因此,利用方案C采样能够准确高效地获取土壤信息。  相似文献   

10.
ASI法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方法比较及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I方法是在多年来国际上土壤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套高效、快速、精确的,用于土壤养分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完整方法。文章就ASI法与常规化学方法在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提取及测定,ASI法与作物吸肥的相关性等国内外研究进展作对比分析及综述,并对该领域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四湖涝渍稻田土壤养分状况与微生物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湖北省潜江市高场示范区 7个不同渍害度稻田的土壤养分状况与微生物数量 ,经显著性测试及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状况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差异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门峡市合并区耕地土壤进行采样测试分析,调查当地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偏低,各养分在各试点的含量分布不均,个别地块养分比例失衡。根据土壤养分现状提出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以为提高土壤地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新 《北京农业》2007,(36):37-41
通过在较大范围内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分区管理的可行性,为分区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传统的M3方法与高效土壤养分分析设备相结合。结果表明,土壤OM、Cu、Fe、Mn和Zn普遍缺乏,其有效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土样数目占总土样数目的值分别为97.5%、76.9%、69.0%、82.6%、98.6%。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变异系数在6.9%~88.6%。其中土壤Zn测试值变异最大,其变异系数为88.6%;OM、Cu、Fe和Mn次之,变异系数在31.3%~60.9%;土壤pH测试值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6.9%。研究证明主要土壤养分P、K、Mn和Zn等含量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空间相关性,这说明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YN型快速土壤肥料养分测定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YN型土壤肥料养分测定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集成电子技术的设计的土壤肥料养分快速测定仪工作可靠,快速简便,重现性好,测试精度高,试验结果表明,速测的土壤中N,P,K的结果与常规测定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其N,P,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0.9897,0.9763。  相似文献   

15.
一、土壤养分状况(一)武陟县地力概况武陟县耕地土壤主要分为褐土、潮土两大土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53%、84.12%。武陟县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肥力水平较高,灌溉以井水和河水为主,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是河南省粮食高产生产基地。(二)全县夏玉米施肥区域划分及不同区域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武陟县共有耕地面积42667 hm^2,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基础、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及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划分了沁北、沁南和县东3个玉米配方施肥区域。  相似文献   

16.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kg/hm2(0~6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kg/hm2(0~9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kg/hm2,拔节期100kg/hm2的优化供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达44%,收获后0~90cm土壤残留Nmin低于50kg/hm2,从而使氮素资源高效利用,并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资源分期优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焦改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57-57,77
上蔡县通过对3 8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等进行了常规分析化验,结果表明:全氮0.91g/kg、有机质16.41g/kg、有效磷13.87mg/kg、速效钾118mg/kg、pH值6.61。与1995年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养分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测土配方施肥是将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凭借作物的需肥的规律、土壤供肥的性能和肥料的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肥的数量、时期及方法,肥料加工与配方施肥紧密相结合。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土壤是各种农作物赖以生存的条件,不断从土壤中吸取N,P,K和各种营养素的微量元素,但土壤中,土壤养分的库存是有限的,在吸收作物年复一年,土壤养分被大量消耗,肥力不断下  相似文献   

19.
戴宇  马良 《浙江农业科学》2023,(8):1826-1833
营养元素的补给是一切生命得以维系的基础。土壤是最全面的营养库,不仅直接滋养着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还间接为其他动物和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食品。高效、安全和健康的土壤养分管理是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10~20 a,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需要通过科学的土壤养分管理来培育健康土壤得以实现。本文系统介绍了作物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作用和施用现状,总结了土壤养分管理的历史经验以及最新技术,并对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健康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速测土壤养分在平衡施肥技术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采用速测常规对照法和速测土壤养分田间试验法,建立速测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确定史旦福公式中的校正值。根据研究结果,证明速测土壤养分可以大面积推广,基层农技人员可依据土壤养分测定值用丰缺指标法或目标产量法指导农民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