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指出福安白云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提出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明助 《农技服务》2014,(4):169-171
本文在阐述碧寨乡野生白薇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碧寨乡野生白薇资源开发前景,并对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等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旅游路线,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南靖县实施环旅游线茶园植被保护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积极提升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全面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开发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PPP等模式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发康养旅游产业。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更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对民族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旅游业历经数十年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以滨海、湖泊、水库、温泉等为代表水体旅游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水库带给人类的好处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等各种效益。笔者建立了水库旅游和谐度评价指标体,该体系包括状态层、和谐层、趋势层3个评价综合层,其中又包含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者满意度等多个评价项目层。采用因子分析与投影寻踪的模糊评价法,以西安市汉城湖水库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对汉城湖水库旅游和谐度进行评价,得出水库目前处于旅游和谐发展中期,针对不和谐影响因子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水库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高层次农业。近年来,黑龙江长水河农场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城镇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民族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给出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举措,并以大兴安岭鄂伦春民族生态园的规划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认为民族旅游规划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石首市天鹅洲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琴  张通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67-169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保护湿地资源为前提,结合天鹅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福宝山水库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振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04-1005,1008
针对福宝山水库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规划方法及思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开发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反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走访调研选取张家界市38处水体旅游资源单体,将其分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的体系,运用AHP构建水体旅游资源评价的资源要素价值、旅游开发基础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系统3个准则层,选取观赏价值、人文价值、科学价值、游憩价值、社会条件、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质量等16项指标,运用指标赋值与加权求和方法对市内水体旅游资源单体作出分级。研究表明:从数量上看,张家界水体旅游资源众多,种类丰富;从质量上看,38处水体旅游资源,优良级水体旅游资源13项,占比1/3;水体旅游开发条件良好,但整体质量较低。从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开发水体旅游+康养新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及交通建设3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与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自然保护区在环境管理和旅游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机制不完善、旅游资金投入少、管理模式粗放、缺少规划和布局不平衡等。为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就需要贯彻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做到保护第一、因地制宜,并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发展中关注环境容量与生态承载力,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信阳市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概况和人文景观基础,提出湿地开发的生态旅游模式、文化体验模式和景观艺术模式,对信阳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出以自然生态为基本点,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湿地旅游资源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渭南市沈河水库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规划方法及思路.在改善和保护饮水水源地自然环境的同时,开发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反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渭南市沈河水库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规划方法及思路.在改善和保护饮水水源地自然环境的同时,开发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反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荡滩资源优化整合和实现保护性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对高邮市里下河湖泊荡滩资源进行科学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及永续利用,以实现湖泊荡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胡粉宁  丁华  郭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7-10538,10586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了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认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占有绝对优势,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各资源区特色突出。以期为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3-15525
针对江苏省旅游以水体资源为开发重心的特点,分析了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概述了江苏省的地理特征和充沛的水资源优势,强调其水资源数量大,大部分城市都有河流通过;水资源分布广泛,与水体资源有关的国家5A、4A级景区(点)遍布省内所有市域;水体资源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泉、瀑布、河口与海面;水体旅游资源品位高、作用大,总体质量高;综合构景作用明显,水体不仅能够独立构成主景,还能通过多种构景因素给游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在综合评价了江苏省水体资源优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水体旅游开发的现实价值,即为科学旅游规划提供依据、向游客提供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创造新的增长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规划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国家标准和基于乡村旅游特点的分类标准对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研究。通过调查并结合统计方法评价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对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研究。最后,选取西安市现代主题公园和雁翔民俗文化村作为典型案例,从中观尺度上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绿色扶贫具有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功能,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扶贫新方式。旅游扶贫凭借其综合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等特征逐渐成为绿色扶贫最有效的模式之一。本文以康定市俄达门巴村旅游扶贫为例,在对该村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旅游扶贫的由来及现状,并深入剖析了该村在发展旅游产业助推绿色脱贫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共赢,弥补在旅游扶贫"新生儿"研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