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区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2及Hes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方小剂量组(丹小组7.4 g/kg)、大剂量组(丹大组14.8 g/kg),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7 d取缺血侧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小组、丹大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丹龙醒脑方能通过上调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调节Notch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其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3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复方丹参片组、血府逐瘀胶囊A组、血府逐瘀胶囊B组6组,每组23只。采用文献报道的线栓法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于缺血2h后再灌注12h、24h、72h。观察血府逐瘀胶囊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UNEL凋亡法检测分析脑缺血半暗带和梗死灶中心区凋亡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血府逐瘀胶囊预处理可缓解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行为改变,不同程度的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P<0.05)、并可减小脑梗死面积(P<0.05)以及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血府逐瘀胶囊各组大鼠梗死灶面积减小,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减少,而梗死灶中心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增多。结论血府逐瘀胶囊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aspase-3表达及形态学的影响.选取SPF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黄芪高剂量组、黄芪中剂量组、黄芪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5d,后处死检测,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大鼠Caspase-3表达较弱,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的Caspase-3表达均有显著减少(P0.05),以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大鼠尤为明显.形态学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可见神经元大片消失,间质疏松,残余细胞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其余各组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的程度较模型组轻,以黄芪高剂量组效果明显.说明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脑GRP78和Caspase-1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是否与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有关。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造模组、依达拉奉组和针刺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脑I/R模型。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GRP78、Caspase-12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手术造模组、依达拉奉组和针刺干预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RP78和Caspase-12 mRNA表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手术造模组相比,依达拉奉组和针刺干预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1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GRP7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依达拉奉组相比,针刺干预组大鼠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内关、百会穴可以有效抑制脑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上调内质网应激保护性GRP78表达,同时抑制促凋亡Caspase-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磷酸化的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凋亡因子P53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利用葛根素干预,分别于缺血2 h再灌注6 h、24 h、72 h 3个不同时间点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的STAT3(P-STAT3)及细胞凋亡因子P53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葛根素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凋亡细胞数增多,P-STAT3和P53表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葛根素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凋亡阳性细胞数均见明显减少,P-STAT3和P53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TAT3被异常激活,其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葛根素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53的表达起到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从而改善大鼠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前12h,预处理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凋亡细胞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原位末端标记(TUNEL)、HSP-70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 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 HSP-70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HSP-70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耐受性保护,对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内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大黄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改良的Himori法制备小鼠全脑缺血5min再灌注30min模型。脑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后断头取脑,低温制备10%的脑组织匀浆,测定脑内NO的含量。观察不同剂量大黄酸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内NO的含量的影响。结果各组之间的小鼠的呼吸次数没有明显的差异,小鼠呼吸的持续时间假手术组、大黄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不同剂量的大黄酸对缺血小鼠脑内NO的含量有不同的影响,中剂量大黄酸使小鼠脑内NO量明显减少,大剂量次之,小剂量的大黄酸对脑内NO的影响最小。结论合适剂量的大黄酸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升高的NO有降低作用,从而缓解NO导致的神经毒性作用,发挥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大椎、人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挑选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30只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对照点组、针刺穴位组3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假手术组只捆绑不针刺,针刺穴位组针刺大椎、人中、百会三穴,针刺对照点组针刺针刺穴位左侧旁开0.3 cm处,每12小时针刺1次,6次治疗后处死大鼠,取缺血海马组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 治疗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穴位组和针刺对照点组均下降更明显(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线粒体结构正常;模型组线粒体肿胀明显,嵴断裂,空泡结构明显;针刺对照点组线粒体肿胀,可见嵴断裂,少量空泡结构;针刺穴位组线粒体稍肿胀,嵴断裂及空泡化不明显。结论 针刺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缺血再灌注局灶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莲心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NOS)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和莲心碱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桂(MCAO)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OS和C—Fos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脑缺血/4g灌注24h后NOS和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莲心碱能明显减少大鼠梗死灶范围,减少脑缺血/4g灌注后NOS和C—Fos蛋白表达(P〈0.05)。结论:莲心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S和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h分为5个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h后解除栓塞,给依达拉奉3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实践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住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系组织bcl-2蛋白表达扣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层,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分别于移植后7 d、14 d、28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予以干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结果 补阳还五汤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Bcl-2、Bax在各时间点(7 d、14 d、28 d)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加移植加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组上调Bcl-2、拮抗Bax表达的作用优于模型加移植加补阳还五汤传统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调节脑缺血后Bcl-2、Bax的表达,是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之一,且超微饮片组的作用较传统饮片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B盐联合黄芪多糖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该预处理方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灶及缺血半暗带重塑的影响。方法以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将13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23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酚酸B盐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及丹参酚酸B盐联合黄芪多糖预处理组。观察丹参酚酸B盐联合黄芪多糖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及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多;丹参酚酸B盐联合黄芪多糖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Longa评分)、减小梗死灶面积并使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减轻(P<0.05);丹参酚酸B盐联合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凋亡细胞和GFAP表达却增多。结论丹参酚酸B盐联合黄芪多糖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GFAP表达而促进脑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姜附子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干姜附子汤对心电图ST段、心肌梗死百分率、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干姜附子汤能有效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电图 ST段抬高,缩小心肌梗死百分率、降低血清中 MDA的含量、升高血清SOD的活性。[结论]干姜附子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自由基的生成及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海马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点组、穴位组4大组,每组再根据再灌注后时间分为24 h、72 h组,每组5只。完成治疗后,先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处死大鼠,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Ngb的表达水平。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点组及穴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对照点组、穴位组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4 h组比较,72 h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对照点组及穴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b: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点组及穴位组Ngb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点组比较,穴位组Ngb的表达水平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4 h组比较,72 h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对照点组Ngb的表达水平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穴位组Ngb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可上调海马Ngb的表达水平,从而实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性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神经细胞的凋亡是造成脑缺血疾病中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机制之一,而以整合素-黏着斑激酶(INT-FAK)控制调节的PI3K/PDK/Akt以及Raf/MEK/ERK两条主要信号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是其主要作用机制。凋亡过程出现的诸多能加以调控的信号分子,都可以作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潜在靶点。随着对脑缺血损伤与神经细胞凋亡关联的深入研究,抗凋亡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4h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莲心碱3mg·kg-1组,分别于术前30min、再灌注后、再灌注12h舌静脉注射莲心碱3mg·kg-1;再灌注24h后大鼠断头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和TNFa的吸光度。结果: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血清中IL-1和TNFa活性显著增加,莲心碱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和TNFa活性。结论:莲心碱可能通过降低IL-1和TNFa活性而发挥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