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雾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针对南通市2018年1月15—16日发生的大雾过程进行分析,利用MICAPS数据、江苏省自动站观测资料简单探究造成南通市此次大雾过程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天空状况良好、风速适宜条件下发生的辐射雾;第二阶段则主要为倒槽控制下的混合雾;高层500 hPa及以上较干,中层700 hPa存在西南急流,850 hPa与700 hPa相比较为干燥,地面湿度条件较好,这样的湿层配置有利于雾的发生发展;适宜的风速(微风)及较为晴朗的天空状况有利于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周翠芳  张广平  杨海山  伍一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42-8244,8283
针对2010年9月30日出现在宁夏北部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不仅要考虑冷却条件、风的条件,更要考虑前期500~700 hPa维持较稳定层结及与稳定度有关的物理量场(如T地面-T850值、θse850-θse500值等)变化对大雾天气的指示意义;另外,前期湿度条件的积累也是影响大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雾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针对南通2018年1月15日-16日发生的大雾过程进行浅析,利用MICAPS数据、江苏省自动站观测资料简单探究造成南通此次大雾过程的主要原因。结论表明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天空状况良好,风速适宜条件下的辐射雾影响;第二阶段则为倒槽控制下的混合雾的影响;高层500hPa及以上较干,中层700hPa存在西南急流,850hPa与700hPa相比较为干燥,地面湿度条件较好,这样的湿层配置有利于雾的发生发展;适宜的风速(微风)及较为晴朗的天空状况有利于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茂名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茂名市1972~2005年出现雾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雾的一些时空分布特征;然后从历史出现的大雾天气入手,择取多个较为典型的大雾天气过程逐一分析,得出形成大雾的地面天气形势类型;再结合本地和附近单站的资料,分析大雾的发生与850hPa以下的一些气象要素的关系,从而找出预报大雾的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9日和11月6日辽宁东部山区分别出现了2次大雾天气,这2次大雾天气最低能见度均低于100 m,并出现在上班时间。通过对这2次典型浓雾产生时的气象要素、天气形势场和大气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山区这2次秋季浓雾均出现在夜间到第2天午前,为辐射雾,浓雾产生时,辽宁东部山区气象要素特征是湿度大、气压上升、气温2~10℃、NE风微风;主要天气形势是500 hPa高空弱脊或偏西气流配合地面鞍形场或均压场,850 hPa高空存在弱的降温,从6℃下降1~3℃,天气晴或少云;大气层结稳定,SI指数大于4,在低层有逆温存在;850 hPa层以下有明显的比湿平流,垂直方向上存在低层弱上升、中高层弱下沉的湍流作用;雾产生时的能见度与低层湿度、湿层厚度、适度湍流作用扩展的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2017年2月20—21日宁夏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和ECMWF_THIN、T639及宁夏WRF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7年2月20—21日宁夏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及河套锢囚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型配置;200 hPa西风急流、500 hPa西南急流、700 hPa偏南急流和850 hPa偏东气流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较强的水汽输送和补充;雷达回波呈现层状云结构,径向速度图上较好地反应出降雪区流场的辐合、冷暖平流分布,VWP清楚地展示了强降雪风场的垂直结构及高低空急流的演变过程;对各家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对中低层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及降水量预报能力方面,欧洲细网格预报与此次实况最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61-2008年三明市夏季的酷热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普查酷热日当天08时500、700、850hPa和地面天气图得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850hPa暖中心控制等因素对三明市酷热天气影响较大,大陆高压东侧西北气流、台风西侧西北气流、低空西北气流等带来的干热风也有一定影响,并分析了2003年夏季酷热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10日郸城县发生大雾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着重从天气形势、物理量等角度针对此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均压场与弱冷空气频繁活动、500hPa高空环流平直、700~850hPa中低层受到高压脊前较弱的偏北气流的控制,共同主导了此次大雾天气的形成;在上空中高层弱下沉运动及近地层弱上升运动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导致大雾天气过程得以持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0日银川河东机场暴雪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发生在银川河东机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雪的高空影响系统是500hPa高空槽、700及850hPa东移的高原低涡,地面影响系统是河套锢囚锋。西北地区上空持续的200hPa高空急流诱生了地面气旋。这次降雪过程中,西北地区东部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低层低涡系统在东移过程中加强;从散度场分布来看,宁夏中北部200hPa为辐散,700、850hPa为辐合区,使得宁夏中北部地区上升运动持久而强烈。这次暴雪的水汽来源是低层3支气流,即高原低涡前部西南气流、来自四川盆地的偏南气流、来自华北的偏东气流。3支气流汇集于宁夏中北部使得大量水汽在该区域累积,给银川河东机场的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这次强降雪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利用逐时的数字化卫星云图可以有效追踪中尺度云团的生消、移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的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0月21 ~ 22日铜仁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WRF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低槽、70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地面辐合线;暴雨的形成、加强、减弱与暴雨上空水汽通量辐合区的演变关系密切,暴雨发生前中低层有较强的西南或偏南暖湿气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暴雨区有强烈上升运动速度,上升运动从850 hPa一直延伸至150 hPa附近,最大上升气流位于700 hPa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动力场结构,使整层产生了有组织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上、下层负、正垂直螺旋度耦合的结构对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是十分有利的;对流层低层θse随高度减小,850hPa铜仁位于θse高值区,在贵州东部和南部有一个θse大值(高能)中心(θse≥68℃),反映了暴雨期间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而中层大气处于中性,这种大气层结有利于产生对流性强降水;WRF模式的降水预报对于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近24h的降水落区与实况相比吻合较好,但降水量级预报略偏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阜新地区2004-2013年29次天气过程中36个时次短时暴雨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天气学和物理量计算等方法,从低空急流的角度对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时间分布规律、天气形势、典型环境场特征和预报指标进行研究,并利用2013年8月12日午后发生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对低空急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月变化特征显著,主要发生在6~8月;日变化规律也非常明显,11:00~18:00时出现的几率最大。(2)阜新地区产生短时暴雨的天气系统按照低空急流和500hPa天气形势分为涡旋式急流型、高空槽前急流型、副高西北部急流型、横槽式无急流型等4种类型;(3)低空急流的气流多来自热带洋面上,因此它往往起着输送低空大量的热量、水汽和动量的作用,当它将暖湿空气输送到较干较冷空气的下方时,就形成了不稳定层结,在低空急流左侧上升运动的触发下,易产生对流性降水;(4)选取中低层比湿、露点、涡度、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θse(850-500)、T(850-500)、V(700-850)、V(850-925)等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本地化短时暴雨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福州大气污染日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2年福州市大气污染逐日监测资料确定福州市大气污染日,并分析了其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资料及高空探测资料。结果表明,易产生大气污染日的气象特征包括: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被弱暖平流控制或冷空气势力较弱;850 hPa高度场关键区等高线稀疏,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850 hPa以下大气一般存在逆温层、湿层与风向突变层,大气水平、垂直交流不畅,属静稳大气,易造成大气污染物堆积。大气污染日出现频率较高的海平面气压场类型有:大陆高压脊型、变性冷高压前部型、变性冷高压底部型或后部型、锋前暖区型、均压场型、地面倒槽暖区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FY-2D卫星云图,分析了2015年4月20日延安富县出现的一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综合高空850、700和500 h Pa的主要特征,850 h Pa自南向北侵入河套的湿舌,配合西侧风切变对应500 h Pa干冷空气,这种配合有利于河套上空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而700 h Pa西北侧与东侧方向冷空气的不断侵入,有利于河套地区低层暖湿空气的抬升。陕北地区低层的湿区和大气不稳定层结状态的维持,地面低压发展以及辐合线的存在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的抬升。边界层辐合线、干线等中尺度抬升系统提供了对流风暴发生所需的能量和触发机制,为对流发生的中尺度环境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18~19日和2010年8月14~15日,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出现初夏和盛夏历史同期罕见的区域暴雨。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极端暴雨过程相同之处在于大降水都出现在500 hPa冷涡中心的东侧,850 hPa暖湿切变线北侧,700 hPa和850 hPa风向风速辐合线之间,湿层深厚的区域和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处。区别在于初夏暴雨对于系统强度、水汽、不稳定能量和低空急流的要求均高于盛夏暴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2月29日宿迁市一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属后倾槽结构,西路冷空气从低层锲入形成冷垫,850 hPa对应的西北急流(冷空气)和700~600 hPa西南急流(暖湿空气)交汇,造成了这次雨雪天气;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以及锋面的抬升作用,使上升运动得以维持;南海水汽沿700~600 hPa西南急流向北输送,受北方冷空气阻挡,使得水汽在雨雪区辐合上升;地面至850 hPa有冷平流,使得低层迅速降温,700 hPa以上有暖平流,造成逆温层结,为雨转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温度环境;另外,利用雷达径向速度和风廓线图可清晰反演低层风场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冷、暖平流对雨转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薇  靳瑞军  邱晓滨  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97-9400,9474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遥感资料对2010年天津地区一次雾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环流形势场上亚洲中高纬环流平直,地面处于低压场控制区,无强冷空气活动,有助于雾维持;雾维持阶段,天津及上游地区中低空有暖平流,呈下湿上干的湿度场分布;天津地区700 hPa以下为负垂直速度,对应正涡度及负散度,表明暖平流的侵入,使中低层存在弱的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北京探空资料900 hPa以下的温度与露点温度廓线较接近,有逆温层存在,中高层廓线距离增大,低层风速偏小,有助于近地面层水汽凝结;卫星图像上雾区亮度稍暗,雾顶较光滑,纹理均匀,雾层在0.66μm处的反射率数值约为0.25,高于陆表及海面,雾区在11μm通道处的亮温为270~275 K,对于3.7μm通道的反射太阳辐射与0.66μm通道的反射率比值,雾区小于0.2,数值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选取江苏省近49年(1960—2008年)来64个台站暴雨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111个典型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500 hPa高度距平场进行EOF分型。结果表明近49年有影响的江苏省暴雨过程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两脊一槽型、纬向型和双阻型。并进一步分析各类型暴雨过程出现前一日和当日的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分析结果表明:(1)两脊一槽型暴雨。500 hPa高度场是深厚的贝加尔湖大槽,700 hPa高度场两脊一槽的形势明显且有阶梯槽存在,高度场上等高线密集,850 hPa高度场水汽充沛,地面图上四川有低压且有东移发展成倒槽之势。此类型暴雨持续时间以一天居多。(2)纬向型暴雨。500 hPa高度场上环流较平直,多小槽活动,西南气流强盛,等高线稀疏。850 hPa高度场在苏北有风速和风向辐合区,此类型暴雨天气形势易产生持续性大范围暴雨。(3)双阻型暴雨。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存在2个阻塞高压,贝加尔湖低槽深厚,且槽线分成南北二段,700 hPa高度场上中纬度多小槽活动,850 hPa高度场水汽输送通畅,此类型暴雨天气形势易出现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要素场、T-lnp图、水汽及物理量场方面对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结果]此次大雾过程发生在500 hPa中纬度较平直的偏西气流、中低层高压脊以及地面高压底部弱气压场控制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前期的强降雪过程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中低空的暖湿气流和近地面的偏东气流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大雾期间,风速一直1~3 m/s;过程前期温度露点差和能见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中后期变化不大;在近地面有较明显的逆温层存在,同时在大雾强盛期间在700~800 hPa有明显的低空逆温层存在,这些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发展。大雾期间,大气层结稳定,低层存在弱的辐合上升运动,中高层存在弱的辐散下沉运动,这些也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大雾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