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SNSA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设置CK(不施肥)、OPT(N、P、K、Zn)、-N(P、K、Zn)、-P(N、K、Zn)、-K(N、1)、Zn)、 Mg(N、P、K、Mg、Zn)、-Zn(N、P、K)、 2P(N、2P、K、Zn)、 2K(N、P、2K、Zn)、2N 2P 2K(2N、2P、2K、Zn)等10个处理进行田问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地区的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为N和Zn,且N缺乏程度大于Zn。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推荐施肥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完全吻合,证明该方法在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草原人工林地潜在的地力衰退趋势,本文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家河牧场境内两种不同草原人工林地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杨树人工林下的A、B两个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N含量在2 cm土层中较高;落叶松人工林下的C、D和林缘G 3个样地在各土层中速氮值均较低,而全磷值较高;8个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60 cm土层中受人工林的营造影响较小;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受不同人工林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房莉  余健  陈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48-7750
[目的]研究连作对不同品种杨树人工林叶片养分及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对苏北杨树产区不同种植代次和不同品种的杨树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及其叶片TN、TP、TK 3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不同林龄林分随着代次增加叶片TN、TP、TK含量变化不同,但是随着林龄的增大,叶片TN、TP、TK含量呈下降趋势;随代数增加,Ⅰ-69杨与Ⅰ-72杨树高变化的趋势相似,7与10年生林的树高受代次增加的影响较为稳定,呈逐代下降趋势,而4年生林的树高随代次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胸径随代次变化规律与树高随代次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栽植代次的增加,7和10年生林材积生长量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人工林合理施肥与管理、提高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 L/ h 的条件下,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试验并测定不同灌溉时长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土壤体 积含水量与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不同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连续滴灌6 h 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 变化过程大都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2)连续滴灌1郾5、2.5 和5.5 h,可分别使土壤20 cm 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 和40 cm 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连续滴灌2.5 和4.5 h,可分别 使土壤40 cm 深处,滴头正下方和距滴头水平距离20 cm 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3)在不同时 长的灌溉后,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时就达到峰值时,停灌后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当土壤体 积含水量在停灌后6 h 才达到峰值时,达到峰值后则呈现持续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4)连续滴灌2、3 和5 h,可分 别使土壤20 cm 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 和40 cm 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 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80%以上;连续滴灌3、4 和6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 深处,滴头正下方、距滴头水平距离20 和30 cm 处的土壤体积 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 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根系、土壤水分、土壤N、P养分特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人工种植20 a的柠条林地0~1 000 cm土壤中根系垂直分布、土壤水分、土壤N、P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柠条林地0~1 000 cm土壤水分消耗量大,土壤储水量较旱作农田减少919.84 mm,平均每年较旱作农田耗水增加45.99 mm,为柠条林地深层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2)柠条林地根系主要集中在0~80 cm土层,该层根系(表面积密度)占0~1 000 cm根系总量的62.4%;3)柠条林地土壤N、P养分分布规律与根系分布规律一致,即表层多深层少,0~200 cm土层内全N含量平均值为0.53 g·kg-1,是0~1 000 cm土壤全N含量平均值1.86倍,全P含量平均值达0.52 g·kg-1,与0~1 000 cm土层全P含量平均值近似。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半干旱黄土区柠条人工林地根系、水分与养分关系及可持续经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房莉  余健  陈金林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2):224-227,252
[目的]研究连作对不同品种杨树人工林叶片养分及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对苏北杨树产区不同种植代次和不同品种的杨树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其叶片TN、TP、TK3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不同林龄林分随着代次增加叶片TN、TP、TK含量变化不同,但是随着林龄的增大,叶片TN、TP、TK含量呈下降趋势;随代数增加,Ⅰ-69杨与Ⅰ-72杨树高变化的趋势相似,7与10年生林的树高受代次增加的影响较为稳定,呈逐代下降趋势,而4年生林的树高随代次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胸径随代次变化规律与树高随代次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栽植代次的增加,7和10年生林材积生长量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人工林合理施肥与管理、提高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树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碳储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林龄杨树(populus)人工林林木和土壤碳储量变化规律,了解杨树人工林碳汇能力,对江汉平原4、6和8年生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土壤碳质量分数和碳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总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从4年生到8年生杨树人工林总有机碳储量变化范围在41.30~117.08 t/hm2,其中,林木碳储量为13.52~55.67 t/hm2,0~2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27.78~61.41 t/hm2。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大于2 mm的团聚体质量分数及土壤养分中的速效N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N和C/N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小于0.25 mm的团聚体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带状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方式带状抚育间伐,并补植不同树种形成混交林,经过10 a生长后,对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主要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TI和STII的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均比CK有显著的提高,其中,胸径分别提高了25.80%和19.63%,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53.01%和31.68%;冠幅分别提高了49.29%和45.99%;而STI和STII之间各生长因子差异不显著,总体上STI各生长因子优于STII各生长因子。不同的补植树种均对落叶松林木各生长因子影响不显著。落叶松人工林经过带状抚育间伐并补植不同树种后改善了落叶松干形。带状抚育间伐提高了林地土壤养分,尤其是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STI和STII的0~10 cm土层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是CK的1.91倍和2.13倍、2.22倍和1.62倍,10~20 cm土层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是CK的1.91倍和2.13倍、1.79倍和1.44倍。相关分析表明,林木生长因子与土壤养分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林木生长因子与土壤值pH、磷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带状抚育间伐方式促进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开路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于2007年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沙地杨树(Populus euramertcana)人工林与大气间碳、水和能量交换进行了连续测定.通过分析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蒸发散(ET)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GEP/ET)随相对土壤含水量(REW)的变化趋势,探讨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因子以及下垫面因素的响应,为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REW<0.1时,GEP和ET受到严重水分胁迫的影响维持在较低水平,环境因子对GEP、ET和WUE的影响较小;当0.1<REW<0.4时,GEP和ET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VWC)的增加而增大,WUE随VWC的增大而减小;REW>0.4时,气象因子是影响碳固定和水分损耗的主要原因,由于ET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较GEP更为敏感,因此,WUE随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增大而减小.沙地土壤保水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土壤水分被植物有效利用,因此当VWC处于5.2%-8.8%(0.1<REW<0.4)范围时,碳固定与水分消耗达到最高效率.研究表明杨树人工林WUE随降水变化而变化,未来气候变化和变异有可能影响杨树林耗水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树人工林合理轮伐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对常规栽培模式的杨树人工林林分生产力分析。确定了各主要立地的培育目标,并计算数量成熟龄、经济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分析结果表明:以净贴现值最大确定杨树最优轮伐期,12指数级培育小径材的轮伐期为13-14a,14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的轮伐期为12-13a,16指数级培育大中径材的轮伐期为12-13a,18指数级培育大径材的轮伐期为11-12a。表4参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桉树林人工抚育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具代表性的典型林分设置调查样地,分别调查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和密度等指标,通过计算物种的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人工抚育桉树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结果]4年生人工抚育桉树林和未抚育桉树林的灌木植物分别为29和53种,草本植物分别为10和16种.经人工抚育的桉树林灌木个体密度、高度和草本植物个体密度均最小,分别是未抚育桉树林的40.8%、28.8%和11.9%.人工抚育桉树林林下灌木植物分布的均匀性比未抚育桉树林高17.2%,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H′、D、J影响不明显.[结论]人工抚育导致灌木植物的个体密度、高度和草本植物的个体密度显著降低和物种丰富度降低,造林整地时适度抚育是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维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胡杨林地土壤水盐动态及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河西走廊金塔县沙漠森林公园作为典型胡杨林地的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植被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同土层土壤水盐动态变化以及对胡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距离地表60cm以内,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层中水分的含量随之增高;而在60cm以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层水分的含量在不断减少,但变化平缓.土壤盐分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随着土层的不断加深,土层中盐分的含量在不断的减少,其中以0~10cm层土壤的盐分最高.在不同的水分和盐分条件下,胡杨林的生长状况为,随着水分的增加,不管是树高、胸径还是地径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植被的生长状况也趋向良好;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植被的生长状况趋势于不良,区域植被趋于衰落.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是相伴而行的,土壤水分运移的过程带动了土壤盐分的运动,所以在水分和盐分共同作用下,每块样地土壤全盐量和含水量表现出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4.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为0.42~0.91);②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相差不大,在各土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P为0.79~0.89);③土壤养分的变化,除桉树林的土壤全氮和速效钾(0~20 cm)含量比马尾松林低外,全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都高于马尾松林,而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和水解氮相差不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0~40 cm土层,桉树林与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交换性钙的差异均不显著(P为0.14~0.99),0~20 cm土壤全钾和有效磷以及20~40 cm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交换性镁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08)。说明桉树 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经过10年的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仍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加速土壤氮素消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化学除草剂在杉木幼林抚育中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草甘膦和百草枯混合施用的除草效果好,优于单独施用,添加洗衣粉可以增强2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与传统的人工除草相比,杉木幼林采用化学除草可节约用工70%,节约资金53.8%。  相似文献   

16.
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质量酶指标研究的新思路,把有关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林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工林的培育模式、森林抚育措施以及林地施肥管理等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过程,都显著改变着土壤酶活性。酶是反映森林土壤质量高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森林经营措施的实施效果。今后在森林土壤酶的研究中,应重视水解酶的种类、酶指标的敏感性以及酶变化机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大容山自然保护区6种林分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广西大容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对6种主要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渗透性和林地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的土壤容重在0.99~1.34 g/cm3之间,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在48.32%~62.54%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变化在5.40%~26.35%之间,阔叶林地大于针叶林地。土壤的初渗速率在8.36~33.43 mm/min之间,稳渗速率在5.32~23.14 mm/min之间,阔叶林的渗透性能优于针叶林。6种林分土壤0~60 cm层次的有效蓄水量大小依次为:尾叶桉林(1 414 t/hm2)>红椎林(1 170 t/hm2)>杉木林(1 083 t/hm2)>火力楠林(1 023 t/hm2)>米老排林(831 t/hm2)>柳杉林(748 t/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人工桉林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含量变化影响因子,为华南红壤丘陵区桉树种植生产中土壤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气候区内,按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表土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的土壤,测定人工桉林、天然林、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状况及影响因子。【结果】A、B、C三层的人工桉林、天然林与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1.4%、55.3%,水分平均值分别为13.3%、13.4%和15.5%,这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在剖面上和坡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林分间的表层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平方向上,总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层及草本、落叶层的总盖度是林分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山杨林的水土保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杨林的水土保持作用。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为幂函数关系,截留率为15.58%;林内雨滴径级不连续,降雨动能大于空旷地;枯枝落叶阻延径流流出时间随其厚度增加而延长,随波度和径流深度增加而减小;枯枝落叶能够提高土壤的抗冲性;与荒地相比,山杨林减小径流、泥沙量各为69.8%和98.9%,采伐上层林地各减小为73.9%和99.2%。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毛白杨、刺槐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人工林丰产管理及地力衰退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8年生毛白杨、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SPSS分析,比较了2种人工林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速效磷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毛白杨人工林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较同等条件刺槐人工林低,而速效磷含量较刺槐林略高。表明营造2种人工林后,毛白杨林整体肥力明显低于刺槐林,并表现为土壤质量中度退化,距树干基部越近这种差异性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