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不同处理对思茅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思茅松种子分别进行了不同浸种时间和不同浓度药剂浸种的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浸种12、24 h可以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萌芽整齐度及种子发芽率,而干粒直接播种不利于种子萌发;浓度为0.5 g/L的4种药剂(赤霉素、生根粉1号、2,4-D、吲哚丁酸)对思茅松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明显,而浓度为0.05异/L的吲哚丁酸对思茅松种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思茅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5%、10%、15%)的PEG-6000处理种子,分析不同处理下思茅松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幼苗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思茅松萌发幼苗胚根长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胚轴长度则呈下降趋势.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则呈先少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胚根逐渐增加,胚轴生长变慢,力求减少水分消耗,适应干旱生境.  相似文献   

3.
不同激素浓度对思茅松扦插苗生根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仁刚  邓桂香 《种子》2007,26(12):86-87
用吲哚-3-乙酸和ABT1号生根粉的不同浓度处理1年生穗条,在大田中扦插。经过统计,用吲哚-3-乙酸处理的穗条理论成活率最大值为48.52%(实际56.1%),平均不定根生根数量理论上可达9.8条/株,平均不定根长度理论上可达10cm;用ABT1号生根粉处理的穗条理论成活率最大值为45.35%(50.6%),平均不定根生根数量理论上可达10条/株;平均不定根长度理论上可达7.9cm。  相似文献   

4.
思茅松良种利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艳  邓桂香  凌万刚 《种子》2012,31(8):95-96,101
思茅松良种利用,根本是对思茅松优良性状资源的利用。思茅松资源收集是进行性状改良的前提;通过有性改良可获得优良性状;无性是对优良性状的直接利用。比较各类无性繁殖方法,目前,思茅松良种利用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嫁接方式建立采穗圃,生产幼化穗条,扦插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饲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观察其在思茅松上的补充营养和产卵习性.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后0.5~2h开始进行补充营养,集中取食1~3年生枝条的细嫩树皮,1头成虫一生平均取食面积为2279 mm2.雌成虫交尾2~3d后集中选择多年生枝条或0.5~6cm直径的木段产卵,每头雌成虫一生平均产卵61粒,产生产卵刻痕87个,有30%的产卵刻痕内没有卵.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病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北省地方水、陆品种抗两病两虫性进行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褐稻虱、抗白背飞虱品种的分布情况。对抗性频度较高的抗稻瘟病性、抗白叶枯病性从水、陆稻,熟期,不同稻作区等方面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种频度高,分别为45.86%和50.34%,高抗率仅为0.75%和2.05%,抗率分别为24.81%和15.75%;抗褐稻虱、白背飞虱品种频度很低,分别为4.51%和3.34%,高抗褐稻虱品种2个,无抗至高抗白背飞虱品种。抗稻瘟病、白叶枯种质频度和强度均是陆稻高于水稻。纬度、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稻瘟病抗性强度低;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强度高;冀南零星种植亚区抗性强度最高。抗白叶枯病种质分布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温热条件的降低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性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目前在转基因作物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草甘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作用机制,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逃逸、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生物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能否在我国种植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培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8 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 s14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 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 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交叉选择, 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耐黄萎和抗枯萎抗黄萎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 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以抗A1 和抗A2 作母本已选配成3 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4类土壤和5种作物,进行了抗盐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甜菜的抗盐碱能力优于玉米;水稻和棉花的抗盐碱能力最差。建议本地区,在新垦荒地的改良上,择优选择小麦和甜菜。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黛珍  江玲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318-318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中国的大流行,给部分省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概述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水稻品种抗条纹病毒和抗介体灰飞虱之间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以及转条纹病毒基因工程水稻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8—2013年SCIE棉花学术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1998—2013年间世界有关棉花研究公开发表的研究性文献被Web of Science收录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从文献的年代、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基金资助、来源出版物等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客观地揭示了16年来世界棉花研究领域论文的生产规律、分布情况及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美两国棉花研究文献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大陆地区棉花研究的国际地位,进而把握世界棉花研究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HPLC-MS/MS对以白叶单枞茶为原料生产的红碎茶、乌龙茶、黑茶进行分析,通过对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质谱信息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推定出白叶单枞红茶中32个化合物,乌龙茶中30个化合物,黑茶中14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包括常见的儿茶素类化合物、生物碱。此外还检测到多种以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为苷元的黄酮醇苷等非儿茶素类茶多酚和茶双没食子儿茶素等儿茶素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面源污染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态势,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发表时间、地区分布、学科类型、所属机构等方面,对Web of Science 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数据库中历年的面源污染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面源污染文献量激增;面源污染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美国是面源污染文献高产出高被引国家,美国环境保护局发表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最高,为32.81次/篇;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但是文献的引用率较低。同时,利用Endnote进行的关键词分析表明,中国和美国的面源污染研究主题大多一致,但中国研究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和最佳管理措施(BMPs)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是中国原生果树树种之一,分布有62个种,占世界猕猴桃属植物66个种的93.9%,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仅限于采集野生果实、做中药材和观赏用。经济栽培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产栽培和专业研究发展迅速。经对1994—2004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猕猴桃专业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总文献量为1687篇,其中署名文献1502篇。第一作者814人,主要作者群为各类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占论文总数的44.45%。确定了39位核心作者、1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5.
银杏是中国的特有树种,仅有一科一属一种,有垂枝银杏、裂叶银杏、黄叶银杏、斑叶(花叶)银杏、叶籽银杏和异叶银杏等几个变种。20世纪70年代后期,银杏始脱离半林半果的状态,作为果树集约栽培,但生产栽培与科学研究发展较快,产生的文献数量不亚于其他树种。经对1994—2004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银杏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载文期刊474种,总文献量2284篇,署名文献2269篇,第一作者1348人。主要作者群为各类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确定了57位核心作者,1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原产梨属植物有13个种,经济栽培种为砂梨、白梨、秋子梨、新疆梨和引进种西洋梨,川梨也有极少数栽培品种。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有梨的经济栽培,为产量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落叶果树树种。经对1994—2004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梨专业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总文献量为3696篇,其中署名文献3660篇。第一作者2141人,主要作者群为业务行政单位的行政技术人员,发表论文占论文总数的34.76%。确定了63位核心作者、12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tton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erticillium dahliae and cotton plant, and to explore new clu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defense mechanism of cotton against V. dahliae. [Method] To obtain the cotton root, stem and leaf samples of the pathogen treated and healthy controls, the upland cotton cultivar CCRI 24 was selected as tested cotton material in this paper, and inoculated with V. dahliae conidia or sterile water by injuring root at the 2-true-leaf stage. The 70% (volume fraction)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se samples were separated and detected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UPLC-ESI-MS), and the metabolite data were obtained by the online XCMS software. Through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student’s t-test, the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types of metabolites were putatively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molecular mass and the monoisotopic accurate molecular mass of cotton metabolites. [Result] The efficiency of negative ion mod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sitive ion detection mode in the cotton metabolites in UPLC-ESI-MS analysis. 576 ion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otton root were found in the cotton seedling tissues including root, stem and leaf, which were the distinguished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between V. dahliae treatment and healthy control. Among them, 77 ions were identified as sesquiterpenoids, diterpenoids, flavonoids, carbohydrates, aliphatics and phenols. In addition to sesquiterpenes, 17 compounds, including caffeic acid, astragalin, isoastragalin, dillenetin, ent-catechin, gossypetin 8-rhamnoside, gossypicyanin, herbacetin 7-glucoside, leucocyanidin, quercetin 3'-glucoside, quercetin 3-glucoside, quercetin 7-glycosides, α,2',3,3',4,4',6-heptahydroxychalcone 2'-glucoside, melibiose, sucrose, sucrose 6-phosphate and 1-tetratriacontanol, had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 dahliae and cotton, which may be the novel pathogenesis-related metabolites on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Conclusion] The putative pathogenesis-related metabolites of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of cotton defense against V. dahliae,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clue for exploring the new resistant mechanism of cotton to Verticillium wilt.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1990—2007年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抗虫棉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主要文献产出单位、作者的合作度,载文期刊的分布、文献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2042篇,署名文献1964 篇,第一作者1221人,载文期刊221种。确定了24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通过分析中国抗虫棉的研究现状,揭示了抗虫棉研究特点,为抗虫棉研究及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关注的研究领域中检索关键文献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利用R语言bibliometrix包,以土壤氨(NH3)挥发为例,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共词分析及高被引论文分析),探索文献计量分析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精确快速检索文献的方法。研究发现,第一次文献检索时,输入少量简单关键词(土壤氨挥发),检索出来的文献数量达到3573篇,且其中的高被引论文多数与主题词关系不大。对第一次检索结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根据关键词聚类、共词分析结果,增加了关键词进一步检索文献,进行上述过程2次后,检索的文献数目已降至160篇,其中的Top 10高被引论文与检索主题(土壤NH3挥发)紧密相关。此时,假设需进一步精确查找关于土壤NH3挥发与水分、温度、管理方面研究文献,再次分别增加关键词进一步检索,分别检索出26、20和28篇相关文献,且关键词及高被引论文分析结果也再次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中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快速检索权威、关键文献的方法切实可行。在大数据背景下,文献计量结合R-bibliometrix工具,有助于快速、精确地检索关键文献、获取科研思路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颉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52-157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团头鲂相关研究发表的中外文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文献发表年代、国际合作研究、研究机构、高产作者、高被引文献、期刊分布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揭示团头鲂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团头鲂研究主要是中国学者的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团头鲂的相关研究文献由国内转向国际。近年来所发表的外文文献(SCIE)数量增长快速超越了中文文献(CSCD);CSCD的高被引文献出现在1992—2008年,SCIE的高被引文献出现在2008—2012年;目前形成以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几个主要由专家学者所带领的学术研究团队,团头鲂的遗传改良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