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不同冠层结构对棉田小气候及蕾铃脱落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冠层结构下棉花产量及田间微环境差异,对去叶枝(T1)、去叶枝高矮相间(T2)、留叶枝(T3)、留叶枝高矮相间(T4)4个群体结构下棉花的产量和微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冀棉958和农大棉601的留叶枝群体在各时期的底部透光率均显著降低,而T4群体底部透光率显著高于T3群体;各时期CO_2浓度与温度、湿度均成显著偏相关关系,花铃期高矮相间群体下层的CO_2浓度平均比空气中提高8.69%~11.63%,而中层CO_2浓度降低1.66%~4.24%。T4群体冠层内的温度显著降低,棉花群体下层的湿度和CO_2浓度显著提高;去叶枝群体脱落率较低,籽棉产量显著高于留叶枝群体;高矮相间群体籽棉产量高于常规群体;冀棉958和农大棉601的T4群体籽棉产量比T3群体分别提高15.79%和10.81%。因此,留叶枝群体采用高矮相间冠层明显改善棉田中下层微环境,降低脱落率,提高铃数,有利于形成产量。  相似文献   

2.
株型对棉铃时空分布及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1 997~ 1 998年研究了株型对棉花结铃时空分布及棉铃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简化整枝棉花最大成铃高峰期推迟 ,伏桃数量和所占比例降低 ,主茎各果枝、果节结铃数减少 ,所占比例降低 ,平均单铃重和衣分降低 ,但叶枝可间接结铃 ,完全可以补偿主茎结铃减少数量 ,故群体总结铃数增加 ,子棉和皮棉产量与对照持平或略增产。简化整枝早打主茎顶心 ,可提高棉株基部、中下部果枝结铃数和所占比例 ,叶枝结铃数增加 ,成铃高峰期提前 ,伏桃数量和所占比例增大 ,衣分提高 ,但群体铃数、全株平均单铃重并未增加 ,对子棉、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这两种措施,塑造良好的群体冠层结构,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在2016—2017年以冀棉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保定清苑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去、留叶枝)和冠层高度(高矮相间冠层、矮冠层和高冠层)对棉铃时空分布、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铃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时间分布上,留叶枝处理相比去叶枝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数量;高矮相间冠层与高冠层相比伏前桃数增多,但秋桃数显著减少。在空间分布上,留叶枝使果枝结铃数下降,但果枝棉铃分布较去叶枝群体更均匀,去叶枝群体下部果枝棉铃分布较多,留叶枝群体则集中在中部果枝;不同冠层结构处理的内围铃数均多于外围铃数。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花产量形成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去叶枝、高矮相间群体籽棉产量最高,但其皮棉产量和留叶枝、高矮相间群体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塑造留叶枝、高矮相间冠层能够促使棉株中部多结铃,增加伏桃数及其比例,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有利于形成产量,还可节省人力和物力,节约成本,因此可作为黄河流域棉区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一项重要简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优质棉‘沧198’的高产简化配套技术,进一步明确多茎栽培对不同肥力、不同气候年型的适应性,2007-2009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常规株型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沧198’多茎株型的增产效果;分析纤维品质、成铃空间分布特点及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沧198’多茎株型在干旱或阴雨不同气候年型,均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增产幅度12.5%~22.1%;多茎株型成铃质量空间分布,下部1~4果枝结铃单铃重平均4.47 g,略低于常规株型4.70 g;上部13~14果枝成铃质量显著优于常规株型,单铃重提高14.5%,子指增加7.5%,衣分高6.6%;叶枝结铃平均单铃重为5.2 g,不仅高于主茎1~4果枝的结铃单铃重(4.47 g),也高于常规株型1~4果枝结铃的单铃重(4.70 g),纤维品质与常规株型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与常规株型相比,节省整枝用工62.5%,劳动用工投资减少18.0%,劳动效率提高1.37倍,经济效益提高39.6%。‘沧198’多茎株型主茎和叶枝协调发育,叶枝早摘心,解决叶枝铃小、吐絮晚、质量差的技术难题,不同气候年型、不同肥力条件均表现显著的增产效果,实现了高产优质、简化、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心,主茎12 台果枝打顶、叶枝7 月5 日(初花期)摘心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产9.0%~10.9%;叶枝成铃单铃重高于多茎株型及常规株型下部1~4 台果枝结铃单铃重,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密度适应范围是3.3 万株/hm2~5.1 万株/hm2;多茎株型品种适应性广,叶枝发达的杂交棉品种增产潜力更大。多茎株型栽培高产简化技术关键是:扩行距、适密度、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6.
麦套短季棉与中熟棉高产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黄淮海平原精种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种短季棉与中熟棉模式是高产棉田再高产的有效种植方式。与常规3—2式麦棉套种方式相比,小麦产量不减,皮棉产量提高17.2%;以2行短季棉替代2行中熟棉形成的短季棉与中熟棉复合群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间在生育期、株型、蕾铃发育进程等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的差异,利用它们在发挥群体中占据的时间、空间生态位上的差异,使复合群体结构动态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产棉田生长后期群体发育过大造成冠层郁蔽,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蕾铃脱落率高的不足,从而获得高于单作的超额产量;但是并非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任意搭配在一起就能增产。不适宜的搭配方式(如6—2—2式),不仅不能发挥早中熟棉生态特征特性方面的差异,反而会使其生态位重叠,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不增产甚至减产。选择合理的短季棉与中熟棉配套种植方式是获得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简化栽培棉叶枝的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发育追踪法,相关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叶枝对棉株生育性状及产量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留叶枝后能提高株株在6、7、8月分的现蕾、开花强度,增结伏桃和旱秋桃;且能增加棉株的果枝数、果节数、提高主茎的铃枝比和成铃率。叶枝对生育性状的补偿作用最终表现为对产量的补偿效应,即增加公顷成铃数。经回归分析表明,叶枝铃贡献率与全株成铃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当叶枝铃贡献率达理论最适值,留叶枝简化栽培棉的hm^2成铃数比对照增加显著。在高产条件下,叶枝铃最适贡献率一般为20% ̄25%。而当棉株具有3个叶枝时,叶枝铃贡献率接近理论最适值,全株成铃数较多。因此在生产上可通过培育带有3个叶枝的棉株群体,来实现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8.
关于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征、叶枝结铃规律及保留叶枝的增产作用,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一般认为,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保留适当数量的叶枝,有利于增蕾增铃,提高单株生产力,增加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9.
株型对棉株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 14 C示踪技术 ,研究了简化整枝与早打主茎顶心、少留果枝改变株型对 14 C同化物生产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简化整枝蕾期、花铃期果枝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和14 C同化量均低于对照 ,且 14 C同化物向主茎和果枝的分配比例也较对照降低。简化整枝早打主茎顶心 ,可提高花铃期果枝叶、叶枝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和 14 C同化物向叶枝的分配比例。反映到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上 ,表现为简化整枝主茎结铃减少 ,叶枝结铃可弥补其损失 ,单铃重和衣分略有降低 ;简化整枝早打主茎顶心增加了叶枝结铃数 ,且单铃重和衣分略有提高。但处理间的皮棉产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栽培过程中使用甲哌鎓已很普遍,主要目的是协调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塑造理想株型,实现增产增收。在棉花生产上使用甲哌鎓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对象田三种棉田适合喷施甲哌鎓:一是土壤肥力较高或前期施肥量大且氮肥比例大,棉株营养生长过旺,有旺长趋势的棉田,包括地膜棉和麦后棉;二是品种株型松散,植株高大的棉田;三是种植密度过大、株行距配置不合理,有提早封行趋势的棉田。土壤肥力差、棉株长势弱的田块和干旱少雨时均不宜喷施甲  相似文献   

11.
杨春安 《中国种业》2004,(10):30-31
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杂交种的纯度是杂交优势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而提高亲本的纯度、鉴别真假杂交种则是提高杂交种纯度的前提.许馥华等( 1983)对紫色棉作为显性指示性状,不去雄人工辅助授粉生产杂交种子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紫色棉所有器官外部具有红色,色素为日光红(中棉所 7号×紫叶棉), F1植株表现浅紫色性状, F2群体中出现紫色、浅紫色、绿色 3种类型的植株,说明紫叶棉的紫色性状由 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我们对本所原有的紫叶棉经 7年 11代,选择优良亲本,进行杂交和回交连续转育,培育出目前的 CH系列紫叶型性状的新种质.不仅改良了生育特性、产量构成,还增加了新的病虫害抗性,显著提高了结铃性和纤维内在品质,从而获得诸多性状的同步改良和提高,为棉花育种杂交优势利用开辟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棉花不同群体冠层特征的映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棉田群体冠层特征对于研究棉花光合作用、蒸散作用等和创建棉花理想的高产株型模式非常重要。利用冠层映像分析方法研究棉花的冠层结构方法新、速度快、准确性高,可以同时测定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角度MFIA、透射系数TC及不同高度角和方位角范围内的消光系数和叶面积分布等。通过对不同遗传型棉花品种、麦棉两熟不同的配置方式和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影响的研究表明,(1)中早熟棉花新品种(系)9409叶面积大,平均叶角度和透射系数均较适中,群体冠层结构较为理想。中棉所12、17、19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角度和透射系数也比较协调,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模式。(2)小3-2式和4-2式麦棉套种配置方式均可达到适当的LAI,但4-2式应注意加强株型控制,以便促进棉花在纵横方向上的均匀生长。(3)打顶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建成理想的群体冠层,7月中下旬打顶较好。另外本文还探索研究了应用该映像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和使用方法、范围等。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单作一熟春棉优质高产的生育进程、株型结构和结铃模式,1982~1986年在聊城地区8个县市216块棉田进行定点调查,现将每公顷产1500kg以上,霜前花90%以上的36块棉田资料,分析整理如下:1 生育进程平均播种期为4月20日,其中4月中旬播种的占64%,出苗期为4月30日,4月下旬达到出苗期的占61.1%。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不同株型品种的高产潜力及群体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高产潜力大的株型品种,建立相应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发挥株型品种的最大生产潜力,是玉米高产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推出株型不同的玉米良种,并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有关株型品种的高产潜力及群体光合特性研究尚少。现将这方面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棉花高密度种植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棉花3种高密度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棉花个体及群体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个体生长发育减弱,而群体的生长发育则以株距加密(26.1万株/hm2)的模式最强,表现群体结铃数多、产量最高。在产量构成中,棉株中下部铃占总产的85%以上,而棉株内围铃占总产的90%。据此认为,在进行棉花高密度栽培生产时,应选用株型紧凑的Ⅰ、Ⅱ类分枝型品种,中等肥力田,采用株距加密(理论株数26.1万株/hm2)的模式进行种植,并加强管理,促进中下部多结玲,可望实现更加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留叶枝棉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等密度(6.0万株.hm-2)下的传统整枝为对照,于2004—2005年研究了密度(1.5万~12.0万株.hm-2)对留叶枝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留叶枝棉的子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先升高后降低,但在3.0万~9.0万株.hm-2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单株铃数、铃重和纤维的麦克隆值则随密度增加显著下降。中等密度下,留叶枝棉的子棉产量在降雨较少的2004年与对照相当,但在降雨较多的2005年减产13.4%。在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留叶枝棉栽培的适宜密度为6.0万株.hm-2左右,多雨年份要注意防止群体过大造成郁闭。  相似文献   

17.
马玲  张金清 《种子科技》2003,21(2):121-121
冀668是由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选育,2001年通过全国审定。田间管理上贯彻一个“早”字,以早管促早发,早现蕾,早开花,早结铃,搭好丰产架子。在对株型进行化学调控上突出一个“巧”字,实现棉株壮而不旺,稳而不衰;在肥水管理上做到促控结合,减少蕾铃脱落,促使多结铃,增铃重,提高霜前花率,并注重良种繁育,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1播前准备做好播前准备工作,有利于一播全苗壮苗,从而为棉花高产稳产打下基础。1.1施足基肥由于冀668是喜肥水的品种,更应施足基肥。一般要求亩施有机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25…  相似文献   

18.
滴灌与漫灌棉花生长发育特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路  龙朝宇  柯艳 《作物杂志》2008,24(1):97-99
通过对基本条件类似且相邻的滴灌与漫灌棉田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不同时期群体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蕾铃消长规律的动态变化调查比较,揭示了在滴灌与漫灌两种灌溉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结铃特性、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棉花群体株型对棉种产量质量效应,1987、1988两年我们在同一代别品种(盐棉48原种)、同一土壤肥力水平、同一密度组合配置、不同调节方法的条件下采取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设置20个小区(小区面积0.03亩),塑造五种不同株型[松散型(ck)、简型、腰鼓型,塔型、倒塔型]的试验。现将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打顶时间棉株的生育特点有:株高、果枝台数、主茎节间距及单枝节位数质,随打顶时间的后延而增加,单株结铃数呈以7月25日打顶为顶点的抛物线型。适时打顶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控制主茎节间距和果枝长度,调整株型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结铃率,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