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农田生态保育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田生态保育的新观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与条件建设、农田防污治污体系构建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讨论了该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揭示出相关重要科学问题;提出了“藏粮于田”战略及其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近些年来,多种原因导致的土壤退化日趋严重。如何修复污染土壤、保育退化土壤,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保障食品安全和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笔者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土壤退化修复与生态保育技术,以供参考。一、我国土壤基本现状1.过半耕地退化严重我国现有的18.26亿亩耕地中,半数以上退化明显:耕作层变浅(华北),有机质下  相似文献   

3.
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集约化和城市化导致农业景观重要生境发生巨大变化,农田野生动植物数量下降。农田边界作为农业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物种组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本研究对农业生态系统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进行阐述,论述了影响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和生态服务功能。综述研究显示,农田边界具有类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类型多样性及时空结构多样性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农田边界结构、农田边界管理、周边土地利用影响以及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农田边界生态功能包括:生产、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景观美学功能等;最后总结了不同类型农田边界生态植被营建模式与优化途径,对中国农田边界植被管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稻生产中的农田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分析水稻生产中的农田生态问题,并重点就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暴发频率上升,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化学品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建生态化农田、设生态化布局、行生态化栽培等水稻可持续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评价目前中国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的生态健康现状与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促进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务之急。目前关于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土壤-作物-环境三大子系统综合考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少,没有比较完善的、为大家公认的关于农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总体分析法,查阅统计了国内外关于农田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的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切合中国三大平原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土壤、作物以及环境的健康问题,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最终初步确定了中国农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每个区域的评价体系都有22个指标,三大平原指标之间有所区别,充分体现了整体的一致性和区域的特殊性,使得指标体系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沙尘暴是中国西北广大沙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揭示绿洲农田及防护林消减下风向沙尘暴的生态功能即生态服务价值,以甘肃景泰川灌区为例,运用距离余弦公式分析了绿洲生态要素对消减下风向地区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草地和湿地、渠道在灌区内部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62253.0×104元,在下风向200 km范围内,绿洲农田、防护林、草地和湿地消减下风向区域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仅为各生态要素在灌区内防风固沙内部生态服务价值的16.1%。因沙尘暴的传输特征,农田防护林防御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的传递距离远大于下风向防风和保护地表风蚀的距离;距离余弦公式可较好地表达绿洲农田防护林消减下风向地区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随着距离的增大和与主风向夹角的增大,消减下风向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逐渐减小。沙尘暴的边界模糊,下风向区域的最大距离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玉米农田耕层现状、存在问题及合理耕层构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农田耕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地表裸露水(风)蚀严重等3个方面,分析农田土壤退化及不合理耕层形成的原因,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明确耕层构造的概念及类型,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提出“苗带紧行间松”合理耕层的概念及建立合理耕层构造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东北黑土保育、持续高效耕作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卢布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596-599
面对当代世界发展大趋势和重大问题,本文从农业的内涵、概念、产业发展特性、功能演变和未来形态等角度分析思考,大胆提出了农业属于“基础产业部门”的新概念。结合我国实情,建议国家明确“五维一体”的农业发展目标,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拓展生态保育和社会服务等新型农区就业领域,主动向后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一、农田生态林网的内涵农田生态林网是依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利用林木的防护、绿化、净化、防风、涵养水源等功能,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防御农业自然灾害、保护与促进种植业的稳产高产,提高农田生态与经济效益为目标,从而设计、建造与调控的农田人工复合生态农林系统的工程技术。农田生态林网主要是在平原地区与盆地以农为本,从农田的实际出发,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利用路、渠、沟、河进行网格化农田林网建设,树木成材后进行科学间伐,保证林木合理密度和覆  相似文献   

10.
农业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活动如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高产品种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等,所导致的生境条件的变化和农田景观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提出了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几点建议:①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农业;②进行合理的农田生态规划;③合理的混合种植不同作物,打破单一的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1.
闽北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分散、农田类型多、田间基础设施少、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研究编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总结了2011—2015年422个项目设计方案及竣工后的现场验收材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比对项目设计与验收成果,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今后应在遵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的基础上,多次实地勘测和调研,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工程措施的经济实用性、耕地权属及农户意愿等因素,寻找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分区分片设计。为指导土地平整、农田灌排系统和田间路网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及问题,指出由于退耕区域布局缺少严密的科学论证,监督检查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致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退耕补偿政策的不合理、不公平性以及退耕地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又使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面临潜在威胁。据此提出了合理界定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操作区域,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分区调控政策,适当细化退耕补偿标准,建立长期的退耕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笔者根据项目区土地整理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力与农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我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要实现基本农田科学划定与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在掌握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中耕地的盐渍化程度、灌溉保证率、自然等别等信息基础上,借助GIS技术,筛选出优质耕地,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叠加分析。结果显示,现状基本农田中存在着“保劣不保优”的现象,尚有部分质量较好的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实例研究表明,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可以简单、有效地为划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基本农田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地了解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笔者利用基于过程的新型全球动态植被模型(Agro-IBIS)模拟了1979—2009年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农田NPP对不同气候因子和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979—2009年间,新疆农田NPP平均值为723.78 g C/(m2·a),总碳储量约为237.15 Tg C,净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年平均值为-63.36 g C/(m2·a),并总体上呈碳汇特征。对新疆农田NPP的空间变化而言,除了在天山地区绿洲农田NPP出现较小幅度的减少外,总体变化呈逐步增加趋势。31年来,新疆农田年度NPP总量与年均气温的相关性比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高。说明以灌溉对新疆干旱区绿洲田生产力的影响远大于自然降水。经验证,Agro-IBIS模型对于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模拟结果合理,可以为中国西北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的模拟预测和科学制定区域碳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为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验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有关理论,提出选取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应遵循的原则。运用特尔菲法选取了耕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生态环境以及土壤自然质量等为河北省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及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工程质量因素赋予权重,并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工程质量综合分值,最后对工程质量划分等级,便于指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珏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3):74-79
农地碳排放研究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1996—2013年贵州省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翻耕、灌溉六大类碳源的相关数据,对贵州省18年间农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算,并采用kaya恒等式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贵州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2)贵州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增速呈现波动的状态,且波动幅度较大;(3)化肥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其次为农膜和农用柴油;(4)生产效率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对贵州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经济水平、劳动力规模对农地利用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本文对贵州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采用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以安县为例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研究。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从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可实现产能潜力、景观指数、建设占用可能性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以产能核算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体系下全县耕地≥ 90分主要集中在秀水镇、塔水镇、花荄镇和乐兴镇,面积为9644.19 hm2;≥ 60分而< 9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乐兴镇、清泉镇、兴仁乡、永河镇、秀水镇、黄土镇和花荄镇,面积为19926.98 hm2;< 6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沸水镇、界牌镇、雎水镇、桑枣镇和晓坝镇,面积为6508.83 hm2。综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率指标要求,评价分值≥ 62.35分的耕地,共28864.00 hm2,为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为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从分析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入手,提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冷热点分析的项目区遴选方法,并在吉林省舒兰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舒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较大,高适宜区和中适宜区合占耕地总面积的74.91%,主要分布在北部乡镇;空间稳定性与建设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整体呈现“北部高于南部”的特征;高标准农田建设呈现明显的“北部易于南部”特征,其中优良协调类占耕地总面积的52.92%,主要分布在平安镇、金马镇、七里乡、开原镇、水曲柳镇和天德乡等,该类耕地自然禀赋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并且与城镇、交通干线有一定距离,建设占用的可能性较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最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法特镇、莲花乡、天德乡、平安镇、七里乡等北部乡镇,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优先选择区域。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舒兰市“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总面积10828.89 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