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机理,以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温度,研究低温对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属不同种的树木抗寒性差别明显。3个树种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北海道黄杨、‘傲雪’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27℃、-26.42℃、-25.70℃。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银叶菊和矾根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分析银叶菊和矾根的抗寒性,为其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拟合的S型曲线计算获得半致死温度;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采用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叶片丙二醛含量。银叶菊和矾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7.38℃和-61.09℃;不同处理温度下银叶菊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幅远大于矾根,矾根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银叶菊叶片在各处理温度下的丙二醛含量远低于矾根叶片。采用相对电导率和半致死温度这2个生理指标得出的结果与露地观察较为一致,矾根的抗寒性强于银叶菊。  相似文献   

3.
秋季低温对芦笋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秋季低温胁迫下,对不同生长年限芦笋的叶绿体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芦笋是一种抗寒性极强的多年生蔬菜,在秋季低温胁迫下,芦笋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先上升后降低,但降低缓慢,下降速率一年生慢于二年生,二年生慢于多年生;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增加明显;SOD和POD酶活性随着温度降低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说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是芦笋抵抗低温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POD和SOD是芦笋提高抗寒能力的重要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4.
低温锻炼对草莓组培苗抗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草莓组织培养苗经4℃低温锻炼后抗寒性明显增强,SOD、CAT、POD和APX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同时,低温锻炼对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表现为MDA含量的增加。脱锻炼后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及MDA含量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未锻炼植株。这些变化是草莓组织培养苗适应低温逆境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甘蔗苗期抗寒性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采用0.5 mmol/L水杨酸(SA)喷施苗期甘蔗叶片,于7℃进行低温胁迫,研究水杨酸对甘蔗苗期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降低了受低温胁迫的甘蔗苗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减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认为喷施一定浓度的SA可缓解低温对甘蔗幼苗的损伤,进而可提高甘蔗苗期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光照对鹤望兰幼苗培育及抗寒性的影响,以不同光照条件下的18 个月鹤望兰为材料,用生理生化方法从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POD 等生理指标研究叶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抗寒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半致死温度也逐渐降低,夏季遮荫的半致死温度由-1.79℃到-3.32℃,全年遮荫半致死温度由-0.72℃到-1.51℃;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也变化明显;且均表现为夏季遮荫抗寒力最强,POD活性比较稳定,对温度敏感性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鹤望兰抗寒力由强到弱为夏季遮荫、全年自然光、全年遮荫。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外源ABA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ABA喷施茶树枝条,根据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确定适宜的浓度,再用最适浓度的ABA喷施茶树枝条,测定经低温胁迫后抗寒生理指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50mg/L和250mg/LABA喷施茶树枝条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最显著,但50mg/L较为适宜。-8℃低温处理48h后,ABA喷施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40.13%,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10.42%。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ABA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茶树叶片的低温伤害,增强茶树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以强抗寒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于三叶期分别喷施10μmol/L脱落酸(ABA)和50μmol/L的ABA抑制剂氟啶酮,以水处理为对照,分别于4℃、0℃、-10℃和-25℃取小麦分蘖节进行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增强;ABA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对照,MDA含量低于对照;氟啶酮处理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呈相反趋势。说明低温胁迫下,外施ABA可以通过增加植物体内ABA含量,进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性;一定浓度的氟啶酮可作为ABA抑制剂来研究植物的逆境生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耐冷性品种吉粳81和非耐冷性品种长白9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的磷肥施用量,研究低温胁迫下磷营养对水稻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通过对比常温对照发现,低温下适当增磷可明显提高2水稻品种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幅度,减缓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的下降幅度。研究还表明,低温增磷对提升非耐冷品种长白9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效果更明显。因此,通过体外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叶片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寒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外源水杨酸对观赏羽扇豆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5叶期观赏羽扇豆‘尖塔’品种为试材,喷施200 μmol/L水杨酸后进行30℃~45℃的高温胁迫,观测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以阐明高温胁迫下观赏羽扇豆的防御机理。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预处理可以提高观赏羽扇豆幼苗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提高渗透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浓度。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40℃后,开始下降。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对SA处理比较敏感,可作为衡量其耐热性的指标。可见,外源水杨酸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物质、保护膜结构和功能来降低高温胁迫对观赏羽扇豆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比较了8个柑橘品种的抗寒性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了解这8种柑橘的抗寒能力差异并筛选评价柑橘抗寒能力差异的关键指标,这不仅为评价柑橘抗寒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指标,也为柑橘的扩大引种和栽培提供了依据。以8种柑橘离体枝条为材料,分析0℃、-2℃和-4℃时柑橘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通过隶属函数综合比较8种柑橘的抗寒能力,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评价柑橘抗寒能力差异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8种柑橘叶片均出现了卷曲、失水、冻斑的现象,同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相对电导率(REC)值呈显著升高趋势,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隶属函数分析表明,8种柑橘的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南丰蜜桔’>‘华农冰糖’>‘朱红桔’>‘日南1号’>‘椪柑’>‘本地早’>‘千山红’>‘温州蜜柑’。主成分分析表明,REC与主成分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31,可以作为今后评价柑橘抗寒性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北方夏季生长的观果植物,增加北方地区观果植物种类,丰富该地区植物景观,以不同原产地的6种观果植物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其在不同梯度温度处理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LT50),并通过夏季田间及高温胁迫形态学观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6种观果植物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S”形曲线;6种观果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蓝叶忍冬(62.31℃)>欧洲火棘(61.67℃)>紫珠(61.10℃)>海州常山(57.12℃)>吴茱萸(57.10℃)>刺梨(53.23℃);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定基本一致,半致死温度可以作为其耐热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宁夏杏、李子花期幼果期霜冻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是制约宁夏经济林果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探究不同果树霜冻指标可为果树霜冻预报、监测预警及果树霜冻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防御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人工霜冻模拟箱模拟霜冻试验,对杏树、李子树开花期及幼果期遭受霜冻的临界温度及持续时间开展研究,结果表明:2个杏品种‘金太阳’和‘李梅杏’花期遭受霜冻的温度指标差异不大,-2℃为轻度受冻,-2~-3℃之间为中度受冻,<-3℃持续时间大于1 h则为重度受冻。4个李子品种花期‘尤萨’的耐冻性较强,在-3℃下持续4 h仅轻微受冻,其他品种在-3℃下就会严重受冻,‘龙园秋李’的耐冻性最差,-3℃持续1 h受冻率就会达到50%。杏幼果在-2.5℃持续1~2 h为轻度受冻,3~4 h为中度受冻,小于或等于-3℃持续1 h及以上为重度受冻,2个品种差异不大。李子幼果的耐冻性差于杏幼果,‘尤萨’在-1℃持续3~4 h和-2.5℃持续1 h就会轻度受冻,-2℃和-2.5℃时持续时间大于等于2 h或者遇-3℃低温就会重度受冻。‘兰蜜李’-2℃和-2.5℃大于或等于3 h或者温度小于等于-3℃为重度受冻。  相似文献   

14.
广西油茶主栽无性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鉴定广西主栽无性系的耐寒性,采用电导法测定广西主栽的4个油茶无性系‘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在不同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分别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伤害率呈“S”型曲线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4个无性系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9.0℃、-12.6℃、-9.9℃、-10.8℃,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岑软2号’。  相似文献   

15.
寒地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受制于 3个外界因素, 分别是低温驯化程度、 越冬期间温度、 以及返青期温度。为分析低温驯化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 笔者以抗寒性不同的 2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在其生长的低温驯化阶段分别对其进行脱驯化及低温处理, 测定不同处理下冬小麦植株的成活率及保护酶活性。研究结果得出, 10℃脱驯化处理 2天对植株造成的伤害较 20℃脱驯化 2天显著降低; 抗寒品种 ‘东农冬麦 1号’ 只有在 11月 10日发生 10℃脱驯化 2天其成活率显著降低, 而不抗寒品种在 10月 26日发生10℃脱驯化 2天其成活率为 50%; 20℃脱驯化 2天再-12℃ 3天处理, 抗寒品种在 10月 31日后其成活率低于 50%, 相同处理下不抗寒品种所有时期成活率均低于 50%。抗寒品种经历 20℃脱驯化 2 天后再经历-12℃ 1天低温植株的 SOD酶活性达到最高。由此得出, 低温驯化期发生脱驯化冬小麦植株的成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植株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结合自然低温下田间冻害情况及产量表现等,对主栽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返青期-12℃以下时品种的抗寒性急剧下降;播期间小麦植株的抗寒性表现为:晚播>适播>早播;电解质渗出率均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地域间抗寒性差异明显;不同区域育成品种抗寒性强弱表现为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筛选出一批抗寒高产品种,如‘良星66’、‘山农20’、‘济麦22’、‘烟农19’等,可作为安徽淮北地区早播条件下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体质量阶段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其半致死低温(LT50)和低温累计存活小时数(CDH值)等耐寒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体质量的不断增加,新吉富罗非鱼的耐寒能力不断增强。4 个体质量阶段的LT50 值依次是:9.72℃、8.80℃、8.70℃、7.86℃;CDH值依次是:952.30 h、1211.90 h、1280.70 h、1522.90 h。通过对LT50和CDH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4 个体质量阶段中,Ⅳ阶段的LT50和CDH值与其他阶段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其耐寒能力相对较强;而其余各阶段间的LT50和CDH值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发育程度较高的罗非鱼耐寒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