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水稻田面水N、P浓度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喀斯特山区水稻土中N、P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选择贵州中部普定县喀斯特山区代表性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喀斯特山区水稻田面水中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土壤中N、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水稻田面水中总氮(TN)浓度范围为1.39~15.81 mg/L,其中NH4+-N、NO3--N浓度分别为0.57~13.35 mg/L和0.15~1.37 mg/L,其浓度的变化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田面水中总磷(TP)的浓度范围为0.027~0.324 mg/L,其浓度变化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田面水中TN和NH4+-N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水体的标准限值,农田排水氮的迁移对周围地表水体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壤修复与覆盖防草布对台地柚园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推广和做好果园土壤酸化治理工作,更好促进琯溪蜜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利用径流小区法,观测琯溪蜜柚果园土壤修复和覆盖防草布对果园土壤径流量和对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果园覆盖防草布可显著降低地表径流量,各次产流量为对照区的21.29%~86.29%;(2)施用沸石粉和白云石粉能够降低径流总氮和可溶性总氮的浓度及流失量,总氮流失量分别为对照(清耕)的64.16%和63.39%,可溶性总氮浓度为对照(清耕)的56.76%和57.65%,两者都有显著性降低。施用沸石粉和白云石粉可降低径流总磷和可溶总磷的浓度和流失量,但差异都不显著;施用沸石粉和白云石粉间的效果,差异不明显。(3)果园覆盖防草布能够显著降低径流总氮流失量和可溶性总氮浓度,可极显著降低年径流总磷和可溶总磷浓度,平均浓度分别为0.035 mg/L和0.006 mg/L,显著减少径流总磷11.54 g/hm2和极显著减少可溶总磷年流失量为2.02 g/hm2;果园生草栽培模式中配套覆盖防草布技术,可很好地解决生草栽培给生产带来的不便,并且可降低径流量和径流氮、磷浓度达到降低氮、磷流失量;土壤修复可降低径流氮、磷浓度达到降低氮磷流失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汉中冬韭"韭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韭菜根尖及愈伤组织对抑菌性和选择性抗生素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抗生素对韭菜再生的影响极显著,以PPT作为选择抗生素时,愈伤生长及不定芽分化阶段PPT适宜浓度为1mg/L,而生根阶段PPT最适浓度为0.5mg/L。当潮霉素浓度为1mg/L时,根尖愈伤组织分化率达到了8%,而浓度为2mg/L时根尖已不能分化,以1mg/LHyg为最佳浓度。用头孢霉素作为抑菌剂时,愈伤生长及不定芽分化阶段,最适浓度为400mg/L,而生根阶段适宜浓度为200mg/L;以Timentin作为抑菌剂时,最适浓度在400mg/L以内,韭菜外植体的分化没有受到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以400mg/LTimentin为最适抑菌抗生素浓度,这为农杆菌介导韭菜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水培实验方法观察不同重金属污染浓度控制下龙葵、青杞和天仙子3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b2+污染和Cr3+污染对3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以及幼苗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Cr3+浓度达200 mg/L和Pb2+浓度达500 mg/L时,对3种种子的萌发情况影响显著。天仙子和龙葵幼苗的抗氧化活性均随着铅浓度和铬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青杞在Pb2+浓度达200 mg/L和Cr3+浓度达25 mg/L时抗氧化活性均有所回升,之后随铅和铬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高田间韭菜养根期噻虫嗪和噻虫胺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通过喷淋和灌溉施药方式,研究了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喷淋施药后在田间的移动性以及对韭蛆的防治效果和对韭菜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施药比灌溉施药利于药液到达地下靶标位置,且药剂浓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  相似文献   

6.
稻田田面水氮磷素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运筹施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设计了6个不同氮肥水平,研究了施肥后水稻田田面水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者的浓度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天后趋于稳定;施入基肥后,NH4+-N浓度在第2天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第3天即下降到峰值的25.69%~36.80%;NO3--N浓度远远低于NH4+-N浓度,3个施肥时期峰值分别为8.87 mg/L、1.91 mg/L和1.50 mg/L,且出现在施肥后第3~5天。田面水NH4+-N/T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肥后第2~3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不同施氮量,相同施磷量处理条件下,田面水中TP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后第1天,田面水中TP浓度达到峰值3次施肥后TP浓度峰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臭氧水防治根结线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确定臭氧水防治根结线虫的效果及适宜浓度,为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臭氧水0 mg/L、1.0 mg/L、1.5 mg/L、2.0 mg/L分别在生姜、西瓜、番茄不同生长期进行连续灌溉,于生姜收获期、西瓜膨大期、番茄拔园时进行根部根结数测定及根际土壤中线虫数量调查。结果表明:与臭氧水浓度0 mg/L相比,1.0 mg/L、1.5 mg/L处理生姜根结数量及根际土壤线虫数量降低59.1%、93.3%及57.8%、88.3%;西瓜根结数量及根际土壤线虫数量降低66.9%、91.1%及60.9%、89.1%;番茄根结数量及根际土壤线虫数量降低70.0%、93.8%及73.6%、92.2%。臭氧水浓度为2.0 mg/L防治根结线虫效果与1.5 mg/L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灌溉水中臭氧浓度为1.5 mg/L防治根结线虫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与农田土壤中磷的淋失有密切的关系。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坡度对地表径流和亚地表径流中磷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范围内,地表径流中总磷、水溶性磷和颗粒态磷浓度和亚地表径流中水溶性磷浓度都随土壤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亚地表径流中总磷和颗粒态磷在坡度为15°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下降机理将做下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菜地土壤磷素淋失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以菜地为供试土壤,研究了0~100 cm菜地土壤Olsen-P、CaCl2-P、NaOH-P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20 cm菜地Olsen-P、CaCl2-P、NaOH-P含量分别为:123.8~399.6 mg/kg、9.1~27.2 mg/kg、184.9~608.9mg/kg。土壤Olsen-P、CaCl2-P、NaOH-P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磷的积累量逐渐降低;土壤Olsen-P与CaCl2-P、NaOH-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Olsen-P含量高于55.6~63.0 mg/kg时,土壤CaCl2-P显著增加,此时的Olsen-P含量为土壤磷渗漏淋失显著增加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0.
生源要素磷的生态功能受其赋存形态影响,金属阳离子和DO影响其赋存形态转化,故推断渔药CuSO4和CaO2影响磷的赋存形态。为验证这一假说,分别在充气和不充气的条件下将海水和沉积物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35、0.70、1.05 mg/L的CuSO4和浓度为0、5.00、35.00、50.00 mg/L的CaO2中,21 d后测定上覆海水和间隙水的总磷(TP)、活性磷酸盐(IP)浓度,沉积物中的总磷(TP)、盐酸可浸取态磷(HClP)、可交换态磷(Ex-P)含量。结果表明:充气时,CuSO4降低上覆水IP浓度和沉积物TP含量,增加沉积物Ex-P含量;不充气时,CuSO4降低上覆水TP浓度和沉积物TP、Ex-P含量,增加间隙水IP浓度;充气时,过氧化钙降低上覆水IP、TP浓度,增加沉积物HCl-P和Ex-P含量;不充气时,过氧化钙降低上覆水TP浓度,增加间隙水IP浓度和沉积物Ex-P含量。因此,CuSO4和CaO2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在浙北山区小流域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人工水塘-湿地复合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通过连续采样和跟踪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安吉县深溪河小流域内人工水塘-湿地耦合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中TN和TP等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2012年5—10月中张溪人工水塘进水TN浓度为3.7~6.4 mg/L,对TN的去除率为9.9%~63.4%,且去除效果受进水TN浓度的影响较大;中张溪人工渠进水TN浓度在2.5~5.1 mg/L之间,对TN的去除率为5.0%~48.1%;洪家村人工塘和深溪村人工塘对农田水TP去除率均在30%以上,且在人工塘进水TP浓度较高的时期,去除效果较好;洪家村深溪河下游湿地对污染水体TN、TP的净化效果较好,对TN的去除率为25.0%~96.0%,对TP的去除率为21.8%~98.1%。该区人工水塘-湿地复合系统全年平均TN去除率达到60.4%,最高达到86.8%,平均TP去除率为78.6%,最高达94.9%,对深溪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东北设施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常规施肥量+常规灌溉量(WF)、常规灌溉量+80%常规化肥量(W80%F)、80%常规灌溉量+常规肥处理(80%WF) 3个处理,系统研究了减水减肥对设施菜田黑土无机磷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肥处理相比,连续4年减水减肥处理后土壤有效磷含量略有增加,减水处理有效磷含量高于减肥处理有效磷含量;同一处理,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各形态无机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a8-P、O-P、Fe-P、Ca10-P、Ca2-P、Al-P,且呈现随剖面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趋势,各形态无机磷中Ca8-P、Al-P占比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Ca2-P、Ca8-P、Al-P、Ca10-P、Fe-P与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形态无机磷与有效磷含量相关系数大小:Ca2-P>Al-P>Ca8-P>Ca10-P>Fe-P>O-P。  相似文献   

13.
灌区尺度氮磷的迁移转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中国土壤中残留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特征,以前郭灌区典型灌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0组试验处理与小区田间试验,在不同深度提取水样,进行水质观测和数据处理,主要对铵氮、硝氮以及磷酸盐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转化规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氨氮浓度在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峰值出现,并随后呈现衰减趋势,在灌水量和施肥量越大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2.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1.5 kg/hm2),在施肥越均匀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小(F1处理比F2处理少0.7 kg/hm2);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硝氮浓度具有与铵氮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灌水量越大、施肥量越大及施肥越不均匀的情况下,进入地下水的硝氮量皆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1.1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0.55 kg/hm2,施肥比例F1处理比F2处理多0.4 kg/hm2),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越大;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磷酸盐浓度在第一次施肥(底肥)呈现一个极大的峰值,然后迅速回落并持续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水平内(不超过2.5 mg/L)。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urban green space on regulating urban rainfall-runoff pollution, the simulated test of soil column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runoff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soil depth and groundwater, and hydraulic loading rate and residence time on reducing the pollutants by green spa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een space has a good and stable ability to reduce three stormwater runoff pollution concentrations, which COD are 68, 137 and 550 mg/L, TN are 3.01, 7.51 and 30.06 mg/L, TP are 0.29, 0.69 and 2.73 mg/L, and NH+4 are 0.44, 1.61 and 2.19 mg/L respectively, with 3.5, 3.0 and 2.5 cm/h hydraulic loading rate respectively and continuous inflow 1h. The pollution reduction rates of COD, TN, TP and NH+4 by green space reach to 41.52%, 78.96% and 84.68%, 50.21%, 70.23% and 60.91%, 73.18%, 95.88% and 94.99%, and 62.72%, 55.16% and 69.98% respectively. Restricted by the soil reaeration capacity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cover on pollution reduction rates of COD and TN is not significant. With the rainfall-runoff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pollutant reduction rate of green space shows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 The reduction of green space on the stormwater runoff pollution mainly occurs in the soil depth of 35~65 cm. The reduction rate of each pollutant for the low, medium and high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level decrease with the hydraulic loading rat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磷肥产量增加,磷石膏产排量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突出。为解决磷石膏堆放对环境造成的威胁和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地磷石膏堆场的实地调查、采样并结合模拟试验、建立预测模型等方法,明确磷石膏对区域水体环境介质存在的影响。结论如下:(1)不同堆存点磷石膏均呈酸性。滇池流域的磷石膏含磷量较高、抚仙湖流域的磷石膏含氟量较高。(2)通过地表径流试验,地表水总磷和氟化物的含量基本呈现随迁移距离增加而不断下降的趋势。并建立地表水污染物沿程迁移变化回归模型。地表径流中总磷和氟化物分别迁移至距堆场186.45 m和167.30 m外,可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3)通过土柱淋溶试验,淋出液中总磷含量随淋溶次数的增加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土柱淋出液中氟含量呈现正相关的变化趋势,除个别土柱淋出液外,其他深度的淋出液氟含量在0.15~0.45 mg/L范围之内,可达到地下水的Ⅰ类至Ⅲ类标准。本研究为解决磷矿区乃至流域内磷石膏对水环境等造成的污染负荷问题,提供定量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周媛  齐学斌  李平  胡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247-251
水资源短缺是农业灌溉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农业用水严重紧缺的现状下,以再生水为农业灌溉水源,将有效缓解农业用水紧缺形势。由于再生水中养分浓度与有机物含量较高,若使用不当会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从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个方面概括了再生水灌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加强再生水灌溉对作物不同关键生育期土壤供氮特征的影响研究,重视土壤酶活性对长期再生水灌溉响应特征研究,强化再生水灌溉土壤氮营养诊断与阈值范围研究以及拓宽再生水灌溉对农作物果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岩溶农业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磷素在垂直和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岩溶农业区土壤中磷素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凯掌水库周边草地、河滨带、水田及旱地等典型土地利用下的9个土壤剖面共计56个样品,分别测定各个土壤剖面的含水率、pH、有机质、交换性酸、全磷、有效磷、各无机磷形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在420.73~1669.53 mg/kg和2.50~64.14 mg/kg之间,土壤磷活化系数在0.34%~5.96%之间。农业用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超过15 mg/kg,需减少磷肥的施用以避免浪费,同时坝后农业区旱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64.14 mg/kg)中的磷存在向下淋溶进入地下水的风险。水田、旱地剖面土壤无机磷形态以Fe-P、Al-P为主,草地、河滨带剖面无机磷形态以Fe-P和O-P为主。土壤pH与有效磷、Fe-P和Al-P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磷、有效磷、Al-P、Fe-P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阐明了岩溶农业区磷素及其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磷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研究区农业用地土壤磷素含量普遍高于非农业用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磷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土壤耕作和水分管理对水稻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可  江立庚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34-237
为了探讨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对水稻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耕、免耕二种土壤耕作方式,浅水层灌溉、交替灌溉、水气平衡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方式,然后在水稻成熟期测定分析土壤肥力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以浅水层灌溉最高,水气平衡灌溉次之,交替灌溉的最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气平衡灌溉、交替灌溉、浅水层灌溉;土壤速效钾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交替灌溉、水气平衡灌溉、浅水层灌溉;土壤有机质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气平衡灌溉、浅水层灌溉、交替灌溉;土壤pH值从高到低分别为水气平衡灌溉、交替灌溉、浅水层灌溉。三种灌溉方式下常耕稻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含量高于免耕稻田,免耕稻田pH值、土壤速效钾含量却高于常耕稻田。水分管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耕作方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