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Drechlera sorokiniana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和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主要产麦区。它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可引起苗腐、茎基腐;成株期导致叶枯、穗腐和种子黑胚,叶枯和穗腐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常年减产10~15%,严重年可达25%以上,而且黑胚率还影响籽粒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稻草还田与不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均匀性、产量以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草还田使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均匀性下降;稻草还田条件下,免耕降低了出苗整齐度,旋耕、浅翻耕、深翻耕提高了出苗整齐度;稻草还田后影响小麦产量主要原因是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低;稻草还田后小麦出苗率变低、均匀性变差,通过影响小麦千粒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而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春季低温对小麦花粉育性及粒数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拔节后遭遇春季低温,每穗粒数下降,产量降低。为探明春季低温引起每穗粒数减少的生理原因,以春性小麦扬麦16和半冬性小麦徐麦30为供试品种,研究小麦倒二叶出生期(昼夜5℃/–3℃)、孕穗期(昼夜8℃/–1℃)和开花期(昼夜12℃/4℃)分别进行低温处理对小麦花粉育性及每穗粒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倒二叶出生期和孕穗期低温均导致2个小麦品种在二胞花粉期和三胞花粉期花药中的多糖物质淀粉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绒毡层解体延迟;孕穗期低温还造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配对异常、出现微核等情况,影响正常雄配子体形成;花粉败育率表现为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孕穗期低温处理>开花期低温处理,徐麦30败育率高于扬麦16;3个时期低温均显著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结实小穗数、每小穗结实粒数和每穗粒数,以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穗粒数降低的幅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春季低温引起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绒毡层延迟解体、花药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导致的花粉育性下降,是春季低温导致小麦每穗粒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N肥运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肥对小麦冬前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对年后小麦快速返青、拔节、抽穗有促进作用;N肥前移能提高小麦分蘖能力,而合理分次施入N肥能有效提高小麦成穗率。N肥后移能够推迟开花,增强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延迟成熟,增加穗长、穗粒数,提高公顷穗数。前N后移效果优于一次施肥效果,分次施肥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江淮地区是我国水稻和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明确该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形成机制,探索区域粮食生产的限制因子,可为缩减江淮地区周年产量差的技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稻–麦周年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田块之间的产量差与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与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分别为3315.9、1537.5、4645.6 kg hm–2和7498.6、3977.9、9840.9 kg hm^–2。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较试验水平还有46.2%、29.7%和37.3%的增产潜力,较高产纪录还有104.5%、77.0%和79.0%的增产潜力。每穗粒数是造成水稻产量差的主要因子,穗数和每穗粒数是造成小麦产量差的主要因子。与农户水平相比,水稻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粒数分别增加30.4%和116.1%;小麦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数和每穗粒数平均分别增加40.9%、70.0%和21.8%、19.6%。缩小产量差水稻主要依赖于增加每穗粒数,小麦靠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协同提高。生育期累积辐射和积温较低是导致水稻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而生育期降雨过多是导致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根据研究提出了“强稻稳麦”是提升江淮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1小麦冻害的主要形式小麦冻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越冬冻害,春节前后发生的冻害。初冬温度骤降导致小麦冻害,幼苗未经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那些苗质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穗生长锥。冬季持续低温并多次出现强寒流或越冬期间因天气反  相似文献   

7.
小麦田间穗发芽的影响因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上一个重要自然灾害。穗发芽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而且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水平,造成小麦的品质、耐贮存性及下年播种质量的下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损失。1996年,穗发芽导致我县近70hm^2小麦种子繁育田因发芽率降低而丧失种用价值;2000年,淮南麦区大面积白皮小麦品种发生穗发芽,导致粮价猛跌,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因此,研究小麦穗发芽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对于指导大面积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少耕和翻耕对小麦产量水平发挥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对比研究了少耕播种(Less-tillage sowing, LT)和传统翻耕播种(Ploughing sowing, PS)对小麦群体光照强度及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与PS处理相比,LT处理显著改善了多穗型品种小麦群体内的光分布状况,显著增加了中下位叶片的可受光照量和叶片光合速率;比较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冠层温度发现,LT处理下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群体的冠层温度较PS处理显著降低,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在2种耕作方式下冠层温度差距不明显,说明中大穗型小麦品种更适宜采用少耕播种技术;LT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中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4生育中后期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充分发挥小麦群体的后期光合生产优势;LT处理较PS处理可显著提高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的产量。LT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多穗型小麦品种的群体光分布特性,较PS处理更易发挥该技术的增产效果;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多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LT处理的节本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用方差分析、t测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小麦株高降低,单株产量和千粒重下降,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穗长缩短,不育小穗数增多;各性状对干旱胁迫敏感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除千粒重外,各性状的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品种与环境互作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抗旱指数差异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显著,晋麦47、新旱1号和洛旱3号对干旱胁迫的抗耐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产调查及研究表明,小麦穗发芽主要是气候因素、成熟度和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收获前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大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导致穗芽发生的内因是小麦籽粒的发芽能力。发芽能力主要与籽粒的成熟度及休眠特性有关,红皮小麦品种因其休眠期长,抗穗发芽能力强于白皮小麦品种;同时栽培措施对穗发芽也有一定影响。在目前人力不能控制天气和抗穗发芽白皮小麦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选用对穗发芽有较强抗性的红皮小麦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是淮南麦区解决穗发芽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及时了解小麦抗穗发芽机制,加快我国小麦抗穗发芽品种选育进程。以影响穗发芽的主要因素α-淀粉酶为切入点,对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因子α-淀粉酶抑制剂和硫氧还蛋白h在小麦中的分布、作用性质、生物学功能及抗穗发芽解决途径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认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反义Trxs基因是解决穗发芽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大穗型品种郯麦98和多穗型品种良星99为材料,研究了拔节孕穗期发生晚霜冻害后不同补救措施的减灾效应。结果表明,喷施赤霉酸、天达2116、肥万钾、磷酸二氢钾和追施尿素等补救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因冻害导致的减产影响,其中以喷施赤霉酸和肥万钾的效果最好,郯麦98和良星99分别增产14.38%、28.47%和26.34%、27.23%。在产量结构方面,各项补救措施均可显著提高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高效氮肥运筹,笔者利用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基肥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肥有机肥替代无机氮肥可以实现小麦增产,在有机肥替代25%无机氮肥条件下,小麦增产最大;(2)有机肥替代无机氮肥施用提高了小麦成穗率;(3)基肥有机肥替代无机氮肥对小麦株高、穗重、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大。稻草还田条件下,基施有机肥可以使小麦增产,尤其是在有机肥替代25%无机氮肥条件下,小麦实现增产,基施有机肥使小麦增产的途径是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河南省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意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目前,河南省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等生育时期,此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2009年冬季低温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小麦叶龄小、分蘖少、次生根少的苗情特点,在麦田管理上,应尽"早"行动,以"促"为主,措施"前移",迅速掀起春季麦田管理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选用8个携Rht3基因的小麦矮秆系及它们的中、高秆轮回亲本进行抗穗发芽鉴定。结果表明,虽然矮秆系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但大多数矮秆系的穗发芽率并不比它们的中高秆亲本低,说明对赤霉酸不敏感只是影响穗发芽的因子之一,要选育低穗发芽的小麦品种还需兼顾其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正>从拔节期至孕穗期为小麦的生长中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该阶段的生长特点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与小穗、小花等生殖器官分化建成同时并进。因此,做好小麦生长中期管理是决定小麦增产的关键时期。合理运用水肥,协调好个体和群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促其穗足、穗大、秆壮不倒,是小麦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标。一、拔节期追肥浇水拔节期追肥浇水可以提高成穗整齐度,增加亩穗数;可有效减少不孕小花,提高穗粒数;能够延缓后期叶片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高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不同栽培条件影响产量的变异主要是穗数的变异,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次之,粒重的变异较小;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小麦生产中,穗数的决定先于每穗实粒数的决定。穗数的多少势必会影响到每穗的粒数。  相似文献   

18.
以10个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并口结实小穗数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我国超级小麦的育种目标应是在一定群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小麦的单稳重。在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选育矮秆、大穗、结实小穗数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滨海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选取8个小麦品种(系)在大田盐碱地上种植,并对其花后旗叶可溶性物质、灌浆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形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系)的可溶性物质、灌浆速率及产量等呈现不同的差异性。盐碱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盐碱条件下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单位面积穗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金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61-165
摘 要:豫南稻茬小麦的生产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历史上稻茬麦产量不是太理想,除了自然障碍因素外,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还没有真正掌握、栽培技术不配套是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该区生产上小麦主导品种,研究分析了稻茬麦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规律、籽粒灌浆规律。结果表明:(1)分蘖消长的特点是两个盛期、一个高峰、冬季不停、集中死亡,栽培管理上应走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的途径。(2)幼穗分化早、分化期长,前期慢、后期快,茎、蘖、叶发生重叠进行,普遍存在同伸关系。栽培上要注意促使一、二分蘖赶主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分蘖幼穗发育,提高结实率,争取大穗多粒,增加产量。(3)抽穗后3-5d开花,籽粒灌浆全过程短,从开花到成熟只有35d左右,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生长,籽粒发育经历形成、灌浆、成熟三个阶段;腊熟末期粒重最大,此时收获产量最高。提出了稻茬麦育种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