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对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抗性管理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吕昭智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干旱区棉花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环境健康"和"西北转基因棉区生物安全评估及避难所建立"的支持下,于20072010年监测了北疆不同作物景观棉铃虫种群动态,并评估了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种植模式对棉铃虫庇护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简称BT)基因或BT和豌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简称CPTI)基因导入棉花(又称双价抗虫棉),培育出的对棉铃虫具有抗性的棉花品种(系).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对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增加棉区农民人均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为监测新疆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新疆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采集石河子和喀什地区莎车的棉铃虫单雌系,以Cry1Ac毒蛋白作为人工饲料,用单雌系F1/F2代法进行棉铃虫种群抗性个体检测。2010年筛选了123个石河子的棉铃虫单雌  相似文献   

4.
<正>据各棉区病虫害测报区域站监测,今年一代棉铃虫总残虫量在大部棉区偏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南疆转Bt棉种植面积比率大,对二代棉铃虫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结合棉花长势和6月份天气条件综合分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黄河流域大部、新疆北部棉区为中等发生,长江流域大部和新疆南部棉区为偏轻发生;预计棉田全国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虫性状与抗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探讨了具有单一或复合抗虫性状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对黄淮海棉区严重危害棉花的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egera)的抗性效果,并对不同抗性品系在虫害胁迫下的抗虫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茸毛性状抗棉蚜性最好,光叶抗性较差,生化抗性对棉铃虫抗性最好。由于蜜腺性状的复杂性,无蜜腺对棉蚜有一定抗性,但在田间棉铃虫自然发生条件下抗性不明显。所有具抗虫性状的品系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常规品种。培育兼抗上述两虫的棉花新品种,以多茸毛和生化抗性结合较理想。幼叶和幼蕾棉酚含量高对减轻棉铃虫危害有一定效果。利用裂区设计和平均生产力(MP)、产量损失(L)和耐害率(PP)对评价不同棉花种质的抗棉铃虫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80,自引:20,他引:60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到8月初的62.5%,然后抗性又逐渐回升,但仍为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抗性来看,营养器官的抗性高于繁殖器官,接虫24h后,棉铃虫幼虫在转基因棉繁殖器官上分布数量较多;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和常规棉相比,在转基因棉上取食时间减少57.6%,吐丝下垂、爬行和静息的时间分别延长396.1%、22.4%和4.0%。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差异、不同生育期棉花抗虫性的变化及Bt毒蛋白季节性表达。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在不同发育阶段,其棉叶均有阻止棉铃虫取食的作用,表现了明显的抗性,但其抗性强弱存在明显差异。DP 99B抗性表现最好,Hanza154抗性相对较差,6 d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23%和75.91%。转基因棉不同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在时间上呈现动态变化,以植株发育阶段划分,表现为蕾期盛花期花铃期铃期。ELISA测定结果表明,Bt毒蛋白在转基因棉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叶片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大于其它组织器官。随着棉花生长发育的推进,叶片(鲜重)中Bt毒蛋白含量则明显降低,表现为七叶期三叶期蕾期铃期花铃期。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唯一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对抗虫基因的分离与转基因棉株的获得及抗虫棉的抗性原理进行了探讨。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保障我国棉花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产品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棉铃虫对Bt作物的抗性新机制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通报,该所棉花害虫研究组与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了棉铃虫对Bt作物的抗性新机制。据介绍,苏云金芽孢杆菌(Bt)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晶体蛋白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Bt棉花、Bt玉米和Bt大豆已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研究人员发现,棉铃虫Bt毒素受体基因ABCC2的变异可以导致其对Bt作物产生高水平的抗性,但这种变异显著增加了抗性棉铃虫  相似文献   

10.
杂交棉在新疆棉区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勇 《中国种业》2012,(12):45-46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棉花杂种F1无论在出苗、生长势,还是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一个强优势的杂交种可比常规种增产10%~30%。目前,杂交棉在全国各棉区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种植面积占90%以上。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区,产量超过全国棉花总产的1/3,而且品质优良。在棉花的单产上,从推广"矮"、"密"、"早"的种植模式,新疆棉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单产最高纪录。但近年来,新疆选育的60多个常规品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巴西可持续农业科学委员会(CCAAS)成员、圣保罗州立大学农业科学学院的教授Ciro Antonio Rosolem称,对巴伊亚和马托格罗索州进行的考察发现,种植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最大可以使杀虫剂使用量减少12倍。Rosolem说,在本次种植季,巴西多个地方扩大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是棉铃虫的大暴发。农民反馈如果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几乎无法种植棉花作物。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确实比棉花更多,但与此同时,大豆品种的抗性作用以及其他一些技术也正在失去效用,因此当前种植季应关注棉花作物。预计转基因棉花种植可能达到170万英  相似文献   

12.
<正>为监测新疆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新疆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采集石河子和喀什地区莎车的棉铃虫单雌系,以Cry1Ac毒蛋白作为人工饲料,用单雌系F1/F2代法进行棉铃虫种群抗性个体检测。2010年筛选了123个石河子的棉铃虫单雌系,2011年筛选了152个莎车的棉铃虫单雌系。研究人员发现,两地的棉铃虫种群均没有筛选到相对平均发育级别≥0.8的抗Bt棉个体,估算出石河子和莎车的棉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区已成为中国三大棉区之一,近年来棉铃虫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为使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有效利用与发展,该文对早熟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较快,铃期较长;棉铃发育过程中鲜重达到最大值时间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晚7d左右,后期棉铃脱水较慢,体积、干重与当地早熟棉品系发育相似,衣分转基因棉稍低;光合速率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偏晚,且表现光合速率偏小的现象。基因抗虫棉种植前期以促为主,以增进棉花发育,后期肥水调控必须适当,以免贪青晚熟。  相似文献   

14.
<正>据各棉铃虫区域测报站监测,今年全国大部棉区一代棉铃虫幼虫总残虫量较常年偏低,但明显高于去年,结合棉花总体长势和6月份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约3000万亩;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为重点发生地  相似文献   

15.
<正>据各棉区一代棉铃虫幼虫总残虫量调查,结合棉花长势和6月份天气条件综合分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等地为中等发生,其他大部棉区偏轻至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约2300万亩。一代成虫发生盛期,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和新疆北疆比常年偏晚,其他省(区)比常年偏早或接近,成虫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称,据各棉区病虫害测报区域站监测,今年一代棉铃虫总残虫量大部棉区同比偏高,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高于常年;6月份气象条件对黄河流域和新疆部分地区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新疆大部为中等发生,长江流域为偏轻发生。但由于各地Bt棉种植面积比率大,棉田幼虫量较低,对棉花的危害较轻,花生、大豆、蔬菜、玉米等其他作物的危害将呈加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棉铃虫病毒生物杀虫剂的优良特性服务于新疆棉区的棉花生产,保护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便于人们科学有效地使用该类产品,本文简要介绍棉铃虫病毒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机理和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1活性成分棉铃虫病毒生物杀虫剂的活性成分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英文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液体氮肥随水施用技术规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滴灌随水施肥的肥料用量及其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分配做了详细的规定。按本规程滴灌随水施肥,可明显提高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棉区转CryI 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 Bt棉 GK-19和转 Bt美棉 BG-15 60进行了室内生测和大田调查。结果显示 ,室内生测两Bt棉品系对棉铃虫的抗性随组织器官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总体上 ,繁殖器官的抗性效率大于其它器官 ,7月份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 8月和 9月 ;田间调查 ,在对照田第 3和 4代棉铃虫高峰虫量百株 14头和 2 8头密度下 ,Bt棉 GK-19和 BG-15 60对第 3和 4代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 86.2 1%、87.89%、93 .10 %和 92 .19%。表明长江中游棉区转 Cry1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亦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分布很广,在世界各棉区均有分布,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新疆在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棉铃虫也曾造成过严重为害,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棉铃虫发生很轻。从1994年起,棉铃虫在新疆棉区开始回升,1996年棉铃虫在吐鲁番、喀什棉区大发生。棉铃虫在新疆棉区大发生为害的特点是:嗜好食物的增加,为棉铃虫发生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秋耕冬灌面积小,棉铃虫越冬基数大;防治措施不到位。棉铃虫的防治应当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