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贾广杰 《种子科技》2023,(18):64-66
小麦、花生和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其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然而,传统、单一的作物种植方式往往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容易导致土壤养分的枯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小麦、花生和玉米的间作套种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了作物的互利共生,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文章探讨了间作套种模式要点,以期为提高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砂壤土和砂姜黑土2种土壤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玉米季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其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残留量。随着追氮后移,土壤氮素残留量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残留氮素在上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在后季作物不施用氮肥的情况,前茬作物残留氮素对后季小麦、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后季作物正常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前季作物残留氮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间比较发现,砂姜黑土试验地的氮素残留量大于砂壤土,且上层土壤残留比例较高。在后茬作物不追氮素的情况下,砂姜黑土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幅度较小,高于砂壤土;在后茬作物追氮的情况下,砂壤土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砂姜黑土。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季土壤残留氮素对下茬作物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下茬作物氮肥用量的增加这种增产效应不再明显。黏性土壤的保肥能力更强,但是对施入氮肥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1磷肥中的毒素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1.1磷肥中的毒素成分及对小麦生产造成的危害磷肥中的毒素是指在磷肥的生产过程中,所利用的工业硫酸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三氯乙醛(酸)。这种物质能对多种作物产生毒害。据2000~2002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县累计受害面积2万亩,受害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及果树,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余万元。三氯乙醛(酸)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抑制生长,破坏细胞结构,从而形成病态苗和病态植株。轻者减产,重者绝收。1.2对小麦出苗的危害及症状据试验,土壤中这种毒素含量在200~400ppm时,即影响小麦出苗并诱发部分植株畸形生长;…  相似文献   

4.
王法宏  赵君实 《作物学报》1995,21(2):244-246
对作物不同产量潜力品种特征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作物生理知识,而且可以为作物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卢川北曾对甘蔗栽培品种的更替与叶片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孙世贤、王群英等也从栽培角度分别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玉米茎、叶组织结构的影响;陈化榜则从育种角度出发,分析了5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品种的演变过程中,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前人对禾本科作物玉米(左宝玉等,1991)和小麦(Henson,I.E.et al.,1989)的气孔效应也曾做过详细报道。但迄今,对小麦不同产量潜力品种组织结构特点的研究还少见报道。对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明确小麦高产品种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粮食产量及粮食作物结构变化趋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516-516
根据山西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相关调查与统计资料,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粮食产量和作物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山西省粮食总产与单产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粮食作物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总产的提高主要归功于粮食单产的增加,其中玉米单产的增加对粮食平均单产的提高作用最大,其次是小麦。并提出如下建议:依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粮食单产;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满足人们对小麦口粮消费的需求;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兼用的高产高效作物,今后的种植面积应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小麦作物查尔酮合成酶(CHS)及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已在NCBI上注册的普通小麦、蓝粒小麦、天蓝偃麦草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研究3种作物查尔酮合成酶的酶学特性,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分子进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进行预测和推断。3种作物查尔酮合成酶基因长度均约为1.2 kb,编码394个氨基酸,三者氨基酸同源性很高,在蛋白质的其他预测中,发现三者均为不稳定蛋白,疏水性较强,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但其他结构中有所差异,在进化树中可以看出蓝粒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分析发现,小麦类作物查尔酮合成酶有着与其他植物中该酶相同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殊的小麦类作物相关酶及其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喷雾对小麦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小麦籽粒灌浆期用水喷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的结果.光合速率的提高与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有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地区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午前后颇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空气温度引起的大气饱和差增加有很大关系,并且表明用少量喷水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水分状况,减轻光合作用“午睡”现象,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彩色小麦色素合成中相关酶的性质及其基因,对已在NCBI上注册的普通小麦、蓝粒小麦、天蓝偃麦草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研究3种作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的酶学特性,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分子进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3种作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长度均约为1.0 kb,编码354个氨基酸,三者氨基酸同源性很高。在蛋白质的其他预测中,发现三者均为酸性稳定亲水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自由卷曲为主,在进化树中可以看出蓝粒小麦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分析发现,小麦类作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有着相同的特性,进化比较保守。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殊的小麦类作物相关酶及其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物杂志》2000,16(4):34
由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小麦学组主办的第九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研讨会于2000年5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作物学会、北京、黑龙江、甘肃、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的领导和专家35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生产的形势,认为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调减小麦面积要适度,认真研究调减小麦面积后种植的作物,真正做到提高效益、农民增收。专家提出,目前小麦生产有减少投入、放松管理的现象,将会影响小麦产量;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会议还深入研究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辨证关系,在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UV-B增加对小麦及玉米物候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观察了UV-B增加对小麦及玉米物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增加对小麦及玉米物候期具有明显的推迟效应,且这种推迟效应可能与UV-B增加影响作物的营养供给无关;UV-B增加对小麦群体内小气候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气温和土温显著升高,UV-B增加对小麦物候期的推迟效应与UV-B增加条件下作物群体内小气候的变化无关;初步探讨了紫外线UV-B增加对作物物候影响的机制,并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作物对VA菌根真菌的依赖性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姚青  冯固  李晓林 《作物学报》2000,26(6):874-878
以玉米、 小麦、 大豆、 三叶草四种作物为试材, 在低和高两个施磷水平下接种或 不接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VAMF), 研究不同作物的菌根依赖性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 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促进了玉米、 大豆、 三叶草的生长, 但小麦无此效果, 菌根依 赖性的大小顺序为玉米>大豆>三叶草>小麦。 菌根真菌提高作物的叶绿  相似文献   

12.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小麦的生产和管理。小麦高产栽培以及绿色防控技术是提高小麦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内容。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栽培和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提高小麦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巴斯夫近日向新西兰环保署(EPA)申请进口杀菌剂Adexar。该产品活性成分为氟唑菌酰胺和氟环唑,喷施应用于大麦和小麦作物,可防控真菌性病害。Adexar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物有潜在风险,但正确使用该产品将能控制这种风险。Adexar将帮助谷物种植者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小麦栽培以及种植技术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对此展开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小麦在种植以及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以求能够提高小麦作物的种植成活率以及生产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改善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解决小麦作物种植过程中一些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由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室培育的03Z4-439黑小麦,近日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表明,其有机铬(三价铬)含量为 1.916mg/kg,超过普通白小麦约4倍,食用后能有效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据测定,这种黑小麦蛋白质含量为16.2%,面粉沉降值为46.4ml,吸水率为65%,稳定时间12分钟, 加工出的全粉面包口感好、不粘牙,有一种特殊的麦香味。据了解,这种黑小麦亩产在400kg以上,今年已开始了河北省小麦品种区域实验,批量上市后售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栽培技术的变化,以及高产品种的推广,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田间的病虫草害抗药性逐年增强,对作物的危害日趋严重,不仅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作物产量、结构调理和农民增收的实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称农技中心)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巴斯夫)2011年启动了"作物健康绿色增产施乐健~技术示范推  相似文献   

17.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套种花生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下茬复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进行了春小麦与花生套种的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小麦播种期早、生育期短,花生又为矮棵作物的特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小麦和花生的生育性状都强于清种,无论是产量还是经济效益,两种套作形式都明显高于小麦清种。说明小麦套作花生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以小麦和油菜轮作模式为基础的休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以休耕后的农田土壤及后茬作物油菜和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产量对休耕的响应。2 a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均表现为休耕后的小麦和油菜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休耕后茬小麦田和油菜田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都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其中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休耕后茬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B/F值均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差异在2 a间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为大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真菌表现相反;休耕后茬作物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小麦-油菜常规轮作模式(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作物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与酶活性、微生物量和细菌丰富度呈正相关,而与真菌的丰富度呈负相关。休耕能提高后茬作物农田土壤的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提升耕地质量,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杂种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分析张艳敏,李晋生,王勤,黄瑞恒(河北省粮油作物所石家庄050031)本文以常规小麦为对照,初步探讨化杀杂种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源库关系的进一步协调问题。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1~1992年度在石家庄河北省粮油作物所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