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暴发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坏死,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不仅造成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极易引发其他疫病。耐过鸡的法氏囊组织受损,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常造成免疫失败。由于该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高,给养鸡业造成极大危害。笔者现将一起80日龄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介绍如下,以提醒养殖户做好该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
杭柏林  李杰 《科学种养》2011,(10):47-47
鸭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淘汰率高,影响增重,同时可导致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使鸭群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现将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临床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使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猪血清免疫球蛋白能否用于禽病的治疗,笔者利用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注射液进行了4种禽病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对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和鸭瘟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鸡法氏囊病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说明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禽类某些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一、病毒特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股RNA病毒科,禽双股RNA病毒属,病毒含单层衣壳,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55~65纳米。该病毒能在鸡胚内繁殖,7~8日龄胚做卵黄囊接种,或9~11日龄胚做绒毛尿囊膜或尿囊腔接种,接种后鸡胚通常在感染5天左右死亡,出现胚体发育停滞,水肿及出血。病毒在外界环境较为稳定,圈舍内可长期存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发的一种雏鸡常见传染病。法氏囊是该病毒的靶器官,病变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法氏囊不同程度的病变损伤。感染雏鸡经剖检后,最显著的特征病变是法氏囊水肿增大到正常的2~5倍,囊壁增厚3~4倍,且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充血,囊的浆膜有一种黄色胶冻样液体,可见纵行条纹。法氏囊的淋巴滤泡坏死或凋亡,雏鸡死亡时法氏囊可能萎缩。20~40日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一种由双链双节段RNA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袭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肝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在养鸡场中可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仍是免疫接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养禽户常遇到IBD疫苗免疫失败的问题.下面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浅要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因市场行情持续走高,养殖户纷纷补栏,肉鸡存栏量大幅度增加,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后,该病在许多地区大面积流行,发病比较严重。为此,笔者以接诊病例为例,结合该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谈谈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雏鹅机体发育不健全,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免疫力较低,管理稍有不慎,极易感染疾病,导致大批死亡。比如雏鹅染发小鹅瘟病,若防控不力,几天内死亡率就会超过50%,严重时达到90%~100%。养殖户应足够重视雏鹅的购入、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雏鹅成活率,达到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10~30日龄肉鸡的一种发病快、致死率高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出现,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流行毒株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超强型毒株,加上免疫方法和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了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控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正法氏囊是鸡体的中枢免疫器官,能制造B淋巴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完成特定的免疫应答,对外界的病毒和细菌的侵害具有很好的防御作用。当法氏囊受到损害时,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会趁机而入,鸡群很容易感染疾病。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有明显的死亡高峰。该病还会引起鸡只体重降低,使生长发育受阻。前几年法氏囊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高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热性、免疫抑制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89年,该病的强毒力株在英国流行,造成每周死亡鸡30万只,因此又被称为鸡的"艾滋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养鸡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病一起被认为是危害养鸡业的三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液对鹅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培养液对鹅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用鸡、鸭、鹅3种稀蛋白作培养液对90只鹅胚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用鹅稀蛋白作培养液优于鸡稀蛋白和鸭稀蛋白。鹅稀蛋白组在第6、15天时鹅胚存活率显著高于鸭稀蛋白组(P<0.05),鹅胚存活率在第6、15天分别为33.33%、20.00%;在第31天时鹅稀蛋白组鹅胚存活率为3.33%,其他两组为0。综上所述,鹅胚体外培养效果因培养液的不同而不同,在鸡、鸭和鹅稀蛋白3种培养液中,以选用鹅稀蛋白为宜。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不同宿主上的培养特性,从河南省某疑似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初步筛选出IBDV毒株,并将毒株回归易感鸡,在SPF鸡胚及DF1细胞上培养。结果显示:培养出的病毒作为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之间均出现阳性沉淀线;回归SPF鸡试验显示发病率达100%,死亡达60%,病死鸡只出现法氏囊肿大、出血甚至出现紫葡萄样;该毒株能引起鸡胚CAM增厚、胚体出血,引起DF1细胞变圆脱落;ELD50与TCID50分别为10-4.6/0.1 mL、10-5.5/0.1 mL。试验证实IBDV分离株,属于超强毒株,该毒株可以在鸡胚和DF1细胞上适应增殖,将其命名为HN12号分离株。  相似文献   

16.
养殖白鹜鸭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但在养殖过程中要着重防范危害较大的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21日龄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来制造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理模型。14日龄时开始灌服紫锥菊、黄芪提取物合剂(药物混合配比:紫锥菊黄芪比例为1:3),连续灌服7天,观察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变化差异及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试验结果:用药各组免疫器官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水平的显著差异;血液生化指标中Ast/Alt用药各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紫锥菊、黄芪提取物合剂对机体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能显著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从而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提高疫苗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沂南县某养鸡场于2006年9月从外地购进京白989雏鸡4000只,按照种鸡场推荐的免疫程序对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进行了严格的免疫。鸡群于30日龄出现零星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通过对14日龄雏鸡灌服不同浓度紫黄散,连续灌服7天,21日龄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制造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理模型,来观察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变化差异及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探讨紫黄散对IBD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A、B和C组免疫器官指数与F组相比有不同水平的显著差异;血液生化指标Ast/Alt中A、B和C组极显著水平(p〈0.01)低于E组,显著高于F(p〈0.05)组。这说明紫黄散对机体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能显著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提高疫苗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家禽集中繁殖时期,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