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斑萤叶甲又名双斑长附萤叶甲,属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在内地发现主要为害玉米、高梁、豆类、苜蓿、马铃薯等,以成虫啃食植物叶片和花穗,造成作物减产。近几年来,北疆石河子地区发生基数逐年增加,危害加剧,成为当地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2.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新疆车排子垦区棉田近几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该虫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宁夏棉田大量发生。为害后可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常将叶片吃成很多小洞,近几年为害程度逐年加重,成为北疆棉区几大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朱砂叶螨和双斑萤叶甲这2种害虫是近年在黑龙江省新发生的甜菜田害虫。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专家鉴定为朱砂叶螨和双斑萤叶甲。在黑龙江省甜菜田病虫文献资料上未曾有这2种害虫发生为害的记载,是甜菜田新出现的害虫,且发生有加重趋势。一、朱砂叶螨  相似文献   

4.
<正>双斑萤叶甲也叫长跗萤叶甲,是危害玉米的一种新型害虫。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也危害棉花、豆类、马铃薯、高粱和十字花科蔬菜以及杏、苹果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5.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玉米的一种次要害虫,不被重视,但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为双斑长跗萤叶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玉米制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是棉花蕾期和幼铃期的专蛀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区发生和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控制和减少该害虫对棉花蕾铃的危害,在做好科学监测的同时。积极采取农工较易操作的物理机械方法,在棉铃虫羽化期,及时在棉田摆放1~2年生杨树枝条来诱捕棉铃虫成虫,该防治方法具有对环境无污染、低成本,而且诱蛾效果显著的优点。现将该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及优势类群时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调查棉田节肢动物的基础上,就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种植转Bt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数量以及时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基本接近,均以棉蚜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为草蛉、龟纹瓢虫、三突花蛛。按照营养关系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均以植食性类群在营养层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捕食性天敌类群,而寄生性天敌较少;刺吸类害虫是植食性害虫的优势功能集团,瓢虫类、蜘蛛类和草蛉类为优势捕食性类群。转Bt基因棉能够显著减少棉田鳞翅目等靶标害虫类群的发生,而对其它非靶标害虫如刺吸类害虫以及棉田天敌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在谷田中的发生规律,并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在山西省长治市的谷田中,用网捕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双斑萤叶甲种群动态、垂直分布和有虫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为该虫成虫在7月份开始危害谷田;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双斑萤叶甲种群数量急剧上升;8月中旬在谷子抽穗期和花期时成虫种群数量达到高峰;8月下旬随着谷子花期结束,双斑萤叶甲种群数开始大量迁出谷田。[结论]结果说明2015年双斑萤叶甲在山西长治地区谷田内爆发;其危害谷子的部位集中于谷穗上;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谷田中植株有虫率与该虫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农七师一二五团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膜下加压滴灌、自压滴灌、深层渗灌3种,其中膜下自压灌使用最广。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由于节水灌溉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滴灌棉田害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我国棉花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10年我国棉花生态区域发生了变化。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棉田主要虫害发生特点、抗性发展趋势、绿色农药应用及生物生态调控技术、害虫防治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等,指出了目前我国棉田主要害虫防治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展望未来我国棉花害虫研究的方向,为我国棉花害虫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滴灌棉花技术大面积应用,棉花灌溉方式发生了改善,它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的定时、定位地运送到棉花根系附近,棉花栽培配套技术随之改变,致使棉田害虫所处的生态环境,发及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棉花害虫的此起彼伏,交替猖獗,一些新的害虫也日趋加重,为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近期测定了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的熏蒸活性及体内几种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具有明显的熏蒸作用,野艾蒿精油剂量为10微升/升,处理8小时后校正死亡率为100%,在12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作物生育期差异及不同生育期对害虫为害的敏感度不同,进行作物间作或条带种植可有效降低害虫的危害,应用生物多样性来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恢复棉田生态系统平衡,对建立棉田病虫害自控技术和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方法1.1小麦和苜蓿混播生  相似文献   

14.
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以成、若虫危害棉株顶芽、旁心和嫩叶,造成叶片破烂,幼蕾受害后变黑脱落。20世纪80~90年代为我市棉田次要害虫,1997年和2003年先后大面积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以来,棉田防治用药次数少,使该虫逐年加重发生,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笔者通过定田调查,大面积普查等方法对绿盲蝽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发生变化规律及发生现状,旨在为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食根叶甲曾经是我省低产稻田的主要根部害虫,后来因杂交稻的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一度曾难觅其踪影.但近年来我市及全省多个地方均有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虽然目前发生面积不大,但发生田块食根叶甲损失严重.长腿食根叶甲一旦暴发成灾,将会对水稻和多种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论述了该虫的分布与为害、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  相似文献   

16.
张崇武 《种子世界》2021,(7):0069-0071
双斑萤叶甲在我国的玉米种植生产中危害极大,是一种有害生物,对于玉米的高质量种植有很大影响,也是目前国内玉米种植中分布最广泛的病虫害,多地玉米田都有双斑萤叶甲的困扰,此种害虫主要蚕食玉米的叶片,导致玉米叶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出现枯死症状;玉米抽雄吐丝后会双斑萤叶甲会阻碍玉米的正常授粉和,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结实等玉米正常生理代谢。病虫害会将玉米产量严重缩水,也间接降低整体农耕农种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病虫害问题,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以确保玉米种植生产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棉田冬灌有利于蓄水增墒,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是促进棉花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棉花害虫生物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991~1995年在“六五”、“七五”科技攻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北方棉区“作物一害虫一天敌”系统的基本特点,从不同生态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的研究入手,重点探讨了棉花害虫生物生态控制关至技术,并组建了麦套春棉棉花害虫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系统。在棉田昆虫群落方面,重点研究了不同生态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的抽样方法、结构与功能及其季节性格局;在生物控害技术方面,重点研究了利用寄主抗虫性、增强寄主耐害性、保护利用天敌、天敌控害阈值等关键技术;在生态控害技术方面,重点研究了翻耕灭蛹、立体种植等关键技术。组建了麦套春棉棉花害虫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系统,累计示范面积5000多hm ̄2。示范区内主要棉花害虫的危害损失被控制在8%~12%,每公顷挽回皮棉损失60~80k8·hm ̄(-2),节省用药20%~30%,直接经济效益530~650万元人民币;天敌总量较常规防治区增加26%~35%,未发生人畜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28日,佛山澜石口岸从泰国进境的一批龙眼集装箱中截获1头死的叶甲成虫、实验室初步鉴定其为十一星根萤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后经广东局技术中心复核,确认为我国禁止进境的根萤叶甲属害虫十一星根萤叶甲(英文名Spotted Cucumber Bee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