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粘糯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权 《种子》2005,24(2):87-88
利用水稻粘糯不同米质类型品种杂交,使其后代产生植株性状和稻米品质的双重分离.经多代的定向选择和米质鉴别,育成具有粘稻高产多抗和糯稻米质优良的籼型粘稻优质软米新品种铁特占1号,供大田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宋文昌  陈志勇 《作物学报》1989,15(3):273-277
本研究用1.7%KOH 溶液浸泡叶片法分析了同源四倍体水稻和二倍体水稻的香味遗传。采用的香稻品种:香籽、香芒糯、京香1号和早香17。包含1个香稻品种的各种杂交组合的 F_1植株均无香味。在 F_2代,4个四倍体杂交组合无香味与有香味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5∶1,5个二倍体杂交组合的分离比例符合3∶1,而且正反交的分离比例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从江县美德村对34个香禾品种16个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香禾品种有籼、粳、粘、糯,早、晚熟等类型,并以晚熟籼糯类型为主。对11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34个品种分为3个大类,2个亚群,类群间在产量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变异潜力,不同类型品种表现各自特有的性状特点,品种类型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百合杂交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亚洲百合品种Nello、Benfica和野生种大花卷丹杂交获得的210株F_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植株株高、叶部性状和花部性状等共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的株高、叶长和内、外花被片长表现出减小趋势;杂种F_1平均花朵数量、花朵直径、叶宽、叶片数和内、外花被片宽分别占中亲值的116.2%,118.6%,115.2%,106.4%,113.9%,122.3%,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但2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不同;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量和花朵数量变异系数较大,均达15%以上,具有丰富的变异性。杂交F_1花色分布比较集中,多呈现不同深浅的橙色,也有少量黄色个体;2个杂交后代群体在斑点性状上发生了分离,斑点分离比(无斑∶有斑)分别为47∶78和24∶61,且有斑个体之间斑点数量不同;F_1花型多为碗型,表现出偏母性遗传的特点;各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Nello、Benfica和大花卷丹杂交F_1表型性状发生广泛分离,并且出现大量超亲和低亲个体,有利于选择大花、多花、矮生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稻瘟病菌杂交后代对水稻致病性的遗传规律,以亲本菌株HLJ6122和KA3杂交产生的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将其接种于14个单基因系抗性水稻品种,对杂交后代进行毒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64个杂交后代菌株呈现显著的毒性分离,共出现53种毒性类型,无毒性/毒性分别表现为1∶1、1∶3、3∶1、15∶1。菌株KA3分别对IRBLi-F5、IRBLta-K1、IRBL12-M、IRBLta2-Pi持有1个无毒基因;对品种IRBLa-A、IRBLzt-T、IRBL7-W、IRBLkm-Ts、IRBL20-IR24持有2个无毒基因。64个后代菌株对品种IRBLk-Ka、IRBLz-Fu、IRBL19-M、IRBLb-B、IRBLkp-K60无毒性/毒性也符合1∶3,但2个亲本菌株HLJ6122和KA3对供试水稻品种致病性相同,因此难以判断无毒基因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庞汉华 《种子》1999,(3):58-60
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对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原ST221,长花药野生稻Gyw06,普通野生稻叶枯病抗源RBB16与粳型栽培稻中作9037,中作180,84-15等品种杂交后代进行花药培养,获一批粳型栽培稻与野生稳杂交后代花粉植株。几年来经抗病性和农艺性状鉴定从中选出一批农艺性状较稳定,抗病性较强的株系这些具有野生稻血缘的新种质,是水稻育种难得的亲本种质源。  相似文献   

7.
薄皮甜瓜单性花性状转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雄全同株类型薄皮甜瓜品种单性花转育的研究,表明单性花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转育Fl均表现为雌雄异花同株,回交后代出现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的分离,经卡方检测,分离比例符合1:1。经杂交l代,回交2代的转育,后代果实性状逐渐趋于薄皮甜瓜品种,性状表现优良,通过自交,可选育出薄皮甜瓜单性花自交系,用于杂一代制种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两系杂交旱稻优质育种中最佳的亲本选配。以两系不育系‘绿102S’、‘绿旱1S’为母本,耐旱中籼稻鉴定材料‘13NJ103’、‘13NJ108’、‘13NJ113’和‘13NJ114’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设计研究8个杂交旱稻组合的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糊化温度、胶稠度6个主要米质性状的差异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以长宽比为评判标准,母本‘绿旱1S’的米质达到1级标准,‘绿102S’达到2级标准,父本均为2级标准,杂交后代除了A1B3外,其他组合均为2级标准;以垩白度和垩白率比为评判标准,亲本只有‘绿旱1S’、‘13NJ103’和‘13NJ114’米质达到2级标准,且它们的杂交后代米质也达到2级标准;以直链淀粉为评判标准,所有亲本米质本均达到2级标准,并且后代A1B3达到1级标准。以相同母本与不同父本进行杂交,得到后代的长宽比绝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以相同父本‘13NJ108’与不同母本分进行杂交,得到后代的垩白粒率均达到100%,表现出超低亲分离现象,其他米质性状表现规律不一致;各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绿旱1S’、‘13NJ113’和‘13NJ114’在改良米质外观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绿102S’、‘13NJ113’和‘13NJ114’在改良米质蒸煮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遗传力结果表明,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受基因型效应影响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受基因型效应影响较小,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培育厚皮甜瓜单性花新品系,以雌雄异花同株系和普通两性花系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采用三条途径转育单性花近等基因系,通过调查转育各世代及入选品系与不同生态类型材料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花性型的遗传分离情况,检测分析雌雄异花同株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Mr分别与Mm,Ym,YF,F—Y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中,F2的花性型分离为:单性花:两性花=3:1;以Mm,Ym为轮回亲本的不同世代,花性型分离为:单性花:两性花=1:1。推测为供试材料间性型的不同仅存在于a位点的基因型差异,由等位基因A控制的单性花性状呈稳定的单显性基因遗传。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优良育种材料作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最后自交分离选择,以及杂交后代连续自交分离选择的方式,培育出4个单性花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一份玉米显性矮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自交系Mo17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玉米矮杆突变材料,该突变材料表现为节间缩短、植株严重矮化、簇生、花器官发育异常.该突变株与不同核背景玉米自交系(Mo17、B73、B77和W22)杂交衍生的后代群体中,出现了矮杆株与株高正常株两种类型,矮杆株数与株高正常株数的比例为1∶ 1.分离群体中株高正常的植株自交,后代株高均正常.鉴于突变表型是在F1出现,同时结合多年多点田间表型调查的数据,初步推断该矮杆性状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玉米第2染色体上,为该基因的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优质常规稻金麻粘转育优质杂交稻亲本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洪  向关伦 《种子》1998,(5):44-46
利用优质常规稻品种金麻粘作为优质性状的基因供体,与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杂交育成了两用核不育系611S,与恢复系HB85杂交育成了恢复系772。分别用611S和772配制的两系和三系杂稻组合的产量和米质性状达到和超过了优质米对照组合汕优63的水平。实践证明可通过育种手段转育优质米的优质性状至两用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上,从而选育出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旱稻、稗草、高粱属间杂交F2糯质胚乳现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旱稻非糯性基因型远FH 2-1(旱稻65×长芒稗)为母本,高粱非糯性基因型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F2分离出糯性胚乳新性状.据群体1712株调查,糯性植株为340株,非糯性植株为1 372株.X2分析结果,该性状受两对显性基因互作影响,符合133抑制作用分离比例,不同于前人水稻糯性胚乳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育种实践表明,水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发生疯狂分离,纯合个体的出现一般需经7~10代,5~8年[1,2]。采用花培[3,4]和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技术[5,6]虽已应用于缩短作物育种时间,但仍耗时耗力。在作物如小麦、大麦、花生、水稻 [8~13]等育种实践中,偶尔会遇到杂种F2不分离的现象。吴先军等[11]提出了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概念,即水稻杂交后代F3以前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以后世代不分离的遗传现象。由于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在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其遗传机制和育种应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粘性和糯性的遗传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稻育种实践中,通过粘稻与糯稻杂交,已育成不少品种(系)。近年来,粘糯混合杂交稻也选育成功。本所用台雄2号(粳糯)与TR28(籼粘)杂交,育成籼糯品系台八-5,较好地综合了双亲的耐寒、抗病、青秆黄熟等优点。台八—5是优良恢复系,用它与泸南早1号A、珍汕97A、军协A等不育系配置的粘  相似文献   

15.
54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糯质保持系0967B与外引糯质保持系1037B杂交,再与0967A通过杂交、回交等选育出的优质、矮秆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矮、株型紧凑、抗性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机糯粱1号、金皮糯1号等4个宜机械化生产酿酒高粱品种,为更好地推动54A所配品种的高效推广与利用,根据54A的生长特性,总结了其高产高效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闽玉糯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以自交系9374为母本、959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种.生育期82~85 d(采青),株高183.4 cm,穗长17.5 cm,穗粗4.4 cm,穗粒数240~265粒,果穗圆锥型,籽粒白色,千粒重235 g.植株中矮秆,叶片挺拔,半紧凑,穗型美观,秃尖少,鲜穗蒸煮粘、香、软,皮薄,口感好.于2002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闽玉糯1号".优质种子是高效栽培的关键,制种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品种的推广进度与效益.为探索具有福建省气候特点的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2003年春季开始大面积示范验证,单产杂交种子150 kg/667 m2以上的闽玉糯1号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优质软米水稻品种毫屁原产于云南省潞西县遮放坝(海拔800米),为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1979年云南稻种资源考察时收集到的珍贵品种之一,是当地群众称为最好的一级软米。米质介于糯和粘米之  相似文献   

18.
杂交早稻米质差,已成为早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对该问题的探讨自然成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从遗传效应、亲本效应和环境效应等方面讨论了早杂米质的形成缘由和表现,并提出一些改良建议。 1 遗传效应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米粒中凡属形态特征的性状主要由植株当代的基因型所决定,是亲代性状。而属米粒内部特征则由受精卵基因所决定,是子代性状。这种世代的不一致是稻米品质性状遗传的重要特征。根据以往积累的资料,可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类别的划分: Ⅰ类——亲代性状:粒型、出糙率、精米率等。Ⅱ类——子代性状:矿化程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垩白、透明度、脂肪含量等。Ⅲ类——未见研究性状:蛋白质含量、光  相似文献   

19.
水稻84-15是远缘杂交的后代,是在第三代就稳定的品系。目前F_(?)代植株仍然整齐一致,大面积生产利用10万亩。它与其它水稻品种如紫稻、黑谷、喜峰、中作119、越富等杂交,杂种第二代就出现了3.48~35.97%不分离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糯稻新品种龙稻8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稻8号糯稻新品种是从牡粘3号×东青241的杂交后代经多年运用集团选择、系谱选择和生态压力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糯性强、耐冷、抗病和高产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