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GIS的宜春市本级耕地地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拾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70-275

摘要:通过GIS应用,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叠置分析确定评价单元737个,应用专家经验法并结合实际选取立地条件、剖面性状、障碍因素、耕层状况、土壤管理等五个层次、14个评价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特尔斐法和模糊数学法确定评价因子隶属度,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采用累加法计算出耕地的综合地力指数,运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得到宜春市耕地地力综合结果。结果表明:宜春市本级耕地地力总体质量较好,未来耕地利用中应因地制宜,提高地力,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以农一师一团为例,将GIS技术、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引入到耕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探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建立县域土壤资源的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对县域耕地地力状况进行评价,将农一师一团耕地划分为3个等级。应用CLRMIS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提高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评价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舟曲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晶  董博  张仁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6):188-192
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图形叠置划分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结合ArcGIS软件快速准确地完成耕地地力评价,且分析其评价结果及空间分布,以期进一步了解舟曲的耕地地力现状。结果表明:舟曲县耕地总面积为15081.28 hm2,其耕地地力可划分为四等,一至四等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0.12%、31.52%、34.08%、24.28%。将评级结果属较低等级(二至四等)的耕地划定为中低产田,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9.88%,说明该地区的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比较低。针对不同等级地力水平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的限制因素,从而确定其土壤改良利用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模糊变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引入基于均衡函数的变权理论对常权进行修正得到的变权,更能体现评价指标权重的真实性,使耕地地力的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以高州市为研究试区,在GIS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变权理论确定影响因子的最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该市58505.0278 hm2耕地中,一~八级地分别占总耕地的3.62%、18.27%、33.15%、26.96%、13.66%、3.29%、0.81%、0.24%,这一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该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应用于试区农业生产,而且为华南丘陵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在方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耕地地力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土壤类型上,立足于耕地自身素质的地力要素的总和。目前通用的评价方法是采用矢量的方法,在评价单元的基础上建立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采用模糊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由于涉及较多矢量数据的叠加,采用该方法会出现大量碎小图斑和栅格挂接值的平均化。Grid方法将所有参评指标数据展布到一定尺寸的地理格网上,解决了矢量单元评价存在的缺点。以吉林省伊通县为例,采用Grid方法作为基本评价单元,以行政单元作为统计单元,对县域耕地地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将伊通县耕地地力状况分为5级,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耦合分析并对各级地力耕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乡统计,结果表明:整个伊通县耕地地力状况总体水平比较高,中高产地主要分布在低河漫滩和平坦的河流低阶地上,占耕地总面积的82.12%,低产地主要分布在高丘陵和低山地区。该结果将为耕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耕地地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8种主要技术及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评价应用的优缺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以GIS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方法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GIS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对提高农田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为精准化。通过本文的综述比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发展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AE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定量化与信息化研究,更好的将GIS与传统耕地评价相结合。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并以广饶县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利用AE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CLFEIS系统的执行效率更高。利用其实现的空间数据的叠加、属性连接、属性提取、报表生成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数据与广饶县实际地力状况相符,有助于管理者对广饶县耕地地力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为下一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5%;二等地面积3422.18 hm~2,占27.22%;三等地面积为3840.56 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 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 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丘陵山地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梁平县为研究区域,在GIS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并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在丘陵山地地区,水田和旱地的种植制度和施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其耕地地力状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对水田和旱地分别进行地力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平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全县耕地地力现状,为耕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GIS支持下,利用比例尺为1:50000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平昌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平昌县40952 hm2耕地中,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8.2%、20.3%、19.6%、35.4%、8.2%、8.3%,这一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陕西省商南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该区域小麦种植区划,对因地制宜种植小麦、优化区域布局有重要意义。利用GIS技术、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对商南县小麦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专家经验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建立了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商南县小麦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小麦种植的农田有8323.97 hm~2,占耕地面积的33.50%,适宜的有10557.46 hm~2,占耕地面积的42.49%,这两类耕地主要分布于本区域的浅山与丘陵地带,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是商南县耕地的主体;同时,本区域内余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区,包括勉强适宜小麦种植、不适宜耕作的耕地两种,分别有4423.41 hm~2和1543.43 hm~2,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80%和6.21%。因此,通过对商南县小麦种植环境的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当地生态适应度分布的规律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从而为商南县在进行小麦或同类作物种植时,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变化协同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成都市1978~2007年30年的统计数据,应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分析了成都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城市化水平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结果显示,30年间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协调度呈阶段性分布,总体呈现出“调和和基本调和→不协调→调和和基本调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因子权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是影响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根据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计算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结合地统计学软件,对白银区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银区耕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As、Zn、Cu、Cr、Pb;耕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48,污染等级总体为安全级;经相关性分析,Pb与Zn、Pb与Cu、Zn与Cu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白银区除中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玷污、污染水平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耕地耕层土壤处于安全级;本底级、安全级、玷污级、污染级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4.83%、70.33%、2.72%、2.12%。  相似文献   

14.
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区建设研究──以舞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规划改善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本研究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Arc GIS空间数据分析,对舞阳县耕地质量作出评价,并提出分区建设意见。得出结果:(1)舞阳县耕地质量分值最高为97.2,最低为64.8;(2)舞阳县耕地划分为核心保护、适宜调入、重点整治和退耕改善4个耕地类型区;(3)不同耕地类型区特点各不相同,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途径不同;(4)核心保护区是全区的优等耕地,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首要目标;适宜调入区整体质量较核心保护区较弱,但无明显的限制因素,可通过加强土壤保水保肥,建立健全灌溉设施等措施,提高其耕地质量并作为基本农田划定对象;重点整治区整体耕地质量偏低,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素,需加强管理,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其耕地质量并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备选区域;退耕改善作为全区的劣等地在加强改善的同时应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