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棉11号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省棉花育种联合试验,浙江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浙棉11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铃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铃重。提出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为“攻足铃、争大铃、提高衣分率”。  相似文献   

2.
果桃多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本文通过棉花应用试验,验证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桃多能明显提高棉花有效铃数,对棉花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不同水平的水、氮处理分析各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单铃重、单株铃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的增产效应主要表现为可增加单株铃数.但在增加单铃重方面表现不明显:灌水在增加单铃重方面表现极显著,对增加单株铃数也有促进作用:水氮交互作用对棉花单株铃数和单铃重的影响均不明显:各处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也表现为灌水〉施氮〉水氮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4.
缓释型氮肥对棉花和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缓释型氮肥对棉花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型氮肥与氮肥对棉花和水稻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差异;但较对照能够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铃数、铃重衣分均有增加,株高增加,果枝数增加,但对纤维品质没有大影响;缓释型氮肥与氮肥较对照水稻群体较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增产显著;品质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氮素对棉花成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对棉花成铃效应的研究崔淑芳,崔瑞敏(译)(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石家庄050051)N影响棉花产量是通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来实现的。但株高、结铃性、成铃率、铃重和单株铃数还受水分、土壤残留N、温度、虫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棉花产量对N的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简化栽培措施对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程度,以3种类型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等密度(5.2万株/hm2)条件下研究常规整枝和不整枝2种栽培方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措施对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铃重、籽指、衣分、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对纤维比强度影响显著(F=7.27);整枝和品种类型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铃重、籽指、衣分)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没有互作效应。在种植密度5.2万株/hm2时,整枝措施能提高棉花品种的纤维比强度,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铃重、籽指、衣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去除早果枝对棉花产量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正轩 《作物杂志》1994,10(2):31-32
去除早果枝对棉花产量的不利影响毛正轩(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简阳641400)Eaton(1955),Patterson等(1978)和Kletter等(1982)研究表明,去除早期生殖器官的棉花,可通过增加生长后期开花数、提高座铃率和增加铃重来补偿损失……  相似文献   

8.
旱地棉花育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和决定作用。通径分析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单位面积铃数与皮棉产量关系密切,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r2=0.6323)最高;在多雨条件下,衣分与皮棉产量关系密切,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r2=0.4462)最高。由此认为,水地棉花的主要育种目标应该是抗病、早熟和高衣分;耐旱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结铃性、铃重和保全苗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热量资源变化对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新疆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关键期,收集石河子地区1961—2015年棉花单产、气温资料以及1988—2017 年棉花物候期监测等资料,运用多项式分离气候产量、气候倾向率、一元回归及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段热量资源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丰富增加趋势明显;≥10℃积温、棉花生产期≥0℃积温、稳定通过10℃初终日、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0℃积温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10℃积温低于3350℃· d、棉花生产期≥0℃积温低于3650℃·d 棉花减产明显。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期是棉花的热量关键期,对棉花产量的贡献分别为6.59%和5.95%。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鲁西地区不同类型土壤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以自育棉花新品种‘聊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质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果枝成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壤土土质棉花产量最高,不同类型土壤间皮棉产量与籽棉产量差异显著,成铃数是导致产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籽棉产量与成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皮棉产量与成铃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不同时期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均以伏桃最高;棉花6果枝以上成铃数以壤土土质最高,1~10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68.34%~87.47%,鲁西地区棉株成铃以中下部为主。  相似文献   

11.
棉花群体叶面积载荷量与产量关系及对源的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通过对棉花单位叶面积负载的生殖器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叶面积载荷量[以单位叶面积负载的果节数(个/m2叶)、结铃数(个/m2叶)及生殖器官干重(kg/m2叶))能够促进棉花群体叶片光合强度提高和养分向棉铃输送增多,因而群体成铃数增多,产量提高。同时由剪叶、疏蕾试验揭示了,当群体叶面积系数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提高叶面积载荷量使产量进一步上升,群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通过减少叶面积,提高叶面积载铃量可以使产量增加。而当叶面积过小时,虽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因此叶面积载荷量可作为反映棉花群体源库是否协调及改进栽培技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去留叶枝对棉花叶片、叶柄、铃柄解剖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冀棉958为材料,于花铃期观察去留叶枝对果枝叶片、叶柄和铃柄解剖学结构,研究去留叶枝对棉花形态建成、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留叶枝和去叶枝两种整枝方式,于花后15 d(花铃初期)、45 d(花铃后期)取中部果枝(第6果枝)第1果节叶片、叶柄、铃柄,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其结构,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去叶枝有利于提高果枝叶光合能力及蒸腾作用;有利于果枝叶及叶柄输导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即能促进同化物及水分的运输。花铃初期去叶枝有利于铃柄同化物运输到棉铃,花铃后期留叶枝有利于铃柄同化物运输到棉铃。去叶枝棉花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留叶枝理论产量,表明去叶枝能够显著促进光合同化产物的形成与运输,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供钾水平对棉花产量构成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34个棉花材料,于2007-2008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供钾水平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二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在气候条件不利的2008年表现更为明显;铃数受供钾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铃重,衣分受影响最小.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缺钾条件下衣分与产量的关系相对密切,而供钾水平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功能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都能提高棉花产量,提高程度以条施最大,拌种次之,最后是撒施;各施用方式的最佳用量分别是条施75.0Kg/hm2,拌种以1:1的重量比最好,撒施最佳用量是500Kg/hm2;产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增加单株铃数和平均铃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棉区带状间作模式下棉花的产量形成机理,为间作模式在棉田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设置棉花-辣椒(CCI)、棉花-菜豆(CBI)、棉花-花生(CPI)、棉花-甘薯(CSI)4种间作模式和棉花单作(MC),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下棉花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比较不同模式下的棉花偏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结果】CCI、CBI处理下籽棉产量分别是6 055.19 kg·hm-2和6 495.81 kg·hm-2,较MC分别增加2.36%和9.81%,主要是因为这2种模式下棉花单株成铃数较MC分别增加1.61%和11.21%。而CPI、CSI处理下棉花单株成铃数、铃重分别比MC降低2.18%、8.98%和2.59%、5.60%。盛铃期,各间作模式的棉花叶面积指数表现为CBI>CCI>CPI>MC>CSI,其中CCI和CBI处理较MC的棉花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5.88%和9.80%。CCI、CBI、CPI处理下棉花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盛花期较MC分别提高8.51%、7.65%、6.37%和11.55%、8.31%、4.02%...  相似文献   

16.
翻耕深度对膜下滴灌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翻耕深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3个翻耕深度(10 cm、30 cm和50 cm )处理,研究不同翻耕深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深度对棉花生育进程影响显著,翻耕30 cm和50 cm分别比翻耕10 cm全生育期延长20天和25天。同时翻耕深度增加使棉花株高、果枝数、主茎叶片数和单株铃数均显著增加,LAI增大。翻耕深度增加,棉花中、下部结铃比例减小,上部铃比例显著增加,同时皮棉产量显著增加,翻耕30 cm比10 cm增加52.9%,翻耕50 cm比30 cm增加9.2%。而收获株数和单株结铃数增加是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认为,深翻耕有利于连作棉田棉花生长及产量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棉花蕾铃脱落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大田蕾铃脱落为60%~70%,特殊情况下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因此,了解蕾铃脱落的规律及原因,研究增蕾保铃和减少脱落的途径,对提高棉花产量、改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旱地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子对皮棉产量相对重要性和决定作用。结果表明,旱地棉田在干旱和雨涝两种不同条件下,其参数显然不同。一般在干旱条件下,皮棉产量与亩铃数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亩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最大,决定程序也最高;而在雨涝条件下,皮棉产量与衣分相关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序也最高。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棉花育  相似文献   

19.
水肥调控策略对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测定了膜下滴灌棉花常规灌溉施肥、优化灌溉、优化施肥等不同水肥调控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等冠层特征,分析了棉花冠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灌溉下氮磷配合的常规施肥可显著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极显著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结铃数和铃重,从而极显著提高子棉产量;只使用氮磷肥、不使用钾肥改为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略减,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单株结铃数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子棉产量。在常规施肥下减少灌溉量、优化生育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增大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提高铃重,从而显著提高子棉产量。  相似文献   

20.
棉花株间竞争对铃重及成铃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俊  潘学标  李菊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20-120
在黄淮海气候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不同部位铃重和结铃数的影响,探讨了黄淮海地区棉花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途径。结果表明:在正常气候年份下,低密度1.5万株/hm2与高密度9万株/hm2处理下均不利于群体产量的提高,中等密度6万株/hm2处理下群体产量则能够保持较高水平。试验表明,增加密度能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但密度过高削弱了棉株个体发育,造成单铃重降低,不利于提高棉产量。棉铃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均集中于3~10果枝,因此提高中部果枝铃重对棉花生产意义很大。农业生产中要注意个体与群体的平衡以获取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