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业化育种因其工厂化的组织形式,常被形象地称为“流水线育种”。和传统的课题组育种相比,“流水线育种”由于育种目标明确、人员利益一致、操作流程标准化,可使资源利用率、育种效率和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针对我国科研与生产“两张皮”、育种效率不高等痼疾,《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育种?对于民族种企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正>跨国种业公司在我国经历了摸索试探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由资本输出为主变成了技术输出为主,在我国通过对新品种的研发培育其核心竞争力。除了传统经济垄断的表现形式之外,种子产业市场垄断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种子研发起到的革命性作用。现代的育种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在现代种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代种业已经成为典型的高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3.
种业科技     
《种子世界》2006,(11):52-53
中国航天育种发展的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987-1995年。1987年8月5日,随着中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批农作物种子、菌种和昆虫等地球生物被送向了遥远的天际,开启了中国农作物种子首次太空之旅。此后,中国又连续发射了5颗返回式卫星,除了搭载植物种子、菌种、藻类、昆虫、鱼、动物细胞外,还搭载了部分测试仪器,中国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玉米超高产育种技术途径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玉米生产需求和科研发展动态,对玉米育种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玉米超高产育种目标,阐述了玉米超高产育种技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航天育种,又称航天生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等多门类技术交叉综合的新兴技术,也是培育优良生物品种的生物学技术。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农业产业,航天育种是其产业高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依托陕西航天工业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坚实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构建了从太空到地面一体化的产业体系。2008年兴建的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  相似文献   

6.
1高科技对育种的影响 1.1转基因技术 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植物育种手段.常规育种在大多数主要作物上已完成历史使命,新的突破将很难出现.有了转基因技术,我们将能获得常规育种不可能实现的成果.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作物(GMC)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96~1999年全球种植面积由170万hm2增加到3 990万hm2.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益,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早已把转基因技术列在其八大领域之生物技术领域,并已取得很大成绩,如Bt抗虫基因获得国家专利,3个抗虫棉新品种通过审定,抗蚜虫和抗病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突破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省水稻生产特点,回顾了科技工作者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滇型杂交粳稻、楚粳系列、云粳系列、优质常规稻等科研育种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对提高水稻单产、改善稻米品质,促进云南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云南省水稻种业的优势与不足,即云南粳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只能依靠云南省育种,长江中下游粳稻品种不能直接用于云南省生产;优质常规籼稻也以省内选育为主;杂交籼稻不论是品种还是种子,都还要依靠省外。从品种选育、做好试验审定和示范评价、做好种子生产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中美育种体制比较谈种业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种体制制约了当前种业的发展,本文比较中美在育种分工、育种投入、育种评价、育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育种科研成果转化机制5方面的差距,并提出将公共育种定位于“基础创新者、填空补漏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改革现有农业科技投资体制,将公共育种和商业育种分开,加大基因工程、前育种等基础研究比重,减少应用性研究投资比重,科学设置科研考评指标,健全公共财政资助开发的农业科研成果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完善各种形式的科研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中国种业现状及国际种业的发展格局,通过对国内外种子公司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进行比较,明确了当前中国种业发展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条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策略来提高中国种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7,(2):44-44
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已育成小麦新品种2000多个,为我国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高粱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杂粮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粱以其抗旱、耐盐碱、产量高等栽培特点,成为内蒙古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蒙古自治区高粱育种研发现状及高粱种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在高粱品种选育、专属品种研发、种子科研主体和育种平台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创新生物育种平台、提高育种技术、引进科研人才、建设高粱种子生产繁育基地、打造高粱育种核心企业等对策,为推动高粱种业快速发展、推进种业振兴建设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2.
水稻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基础性研究科学,同其它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有自身的理论一样,水稻育种学只有在正确育种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水稻育种必须与经济紧密结合、与市场密切联系,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含组合,下同)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必须能创造出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里所讲的水稻育种理论是广义的,指水稻育种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理论等(如传统技术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矮化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水稻生态育种与生理育种等),同时也包含水稻育种方向的问题。本文指出当前我国水…  相似文献   

13.
《种业导刊》2015,(4):31
为促进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提升民族种业科技发展水平,一场高规格的水稻现代育种技术研讨会日前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智)和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吸引了一大批活跃在水稻科研和产业前线的顶尖专家参与,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14.
安霞 《中国种业》2019,(12):23-25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使用广泛。概述了小麦常规育种及其流程,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及选择杂交后代。提出了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介绍了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2个小麦新品种淄麦29和淄麦28,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外蔬菜种业科技优势比较中的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发达国家蔬菜种业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蔬菜种子科技产业化发展较快。世界的种子高技术育种目前基本上为化工企业的涉农寡头公司所垄断。这些大型跨国、跨区的垄断种子企业的特点是都重视科技育种和育种技术创新,现在已呈现以蔬菜种子为主,多领域、多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态势。从常规育种到杂交育种发展到应用生物技术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广西区种业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质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二是科研育种与生产、经营脱节,创新能力低,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三是育种科研投入少,财政资金投向分散。四是新品种区域试验条件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影响试验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五是品种审定与品种权保护工作缺乏衔接机制。六是新品种推广工作存在部门业务交叉、重复现象。  相似文献   

17.
牧草育种是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云  毕玉芬 《种子》2004,23(6):58-60
本文对现阶段国内牧草育种工作的重要性、育种工作现状以及今后的总体思路、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快我国牧草育种工作是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需要转变管理机制,加大科研力度和投入,培植育种机构和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为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化提供良种.  相似文献   

18.
种业要闻     
《种子世界》2006,(4):68-69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与世界共享;“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863专项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定向育种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10,(3):11-11
<正>1发展生物技术据专家介绍,我国主要农作物矮秆、杂交、株型塑造、转基因等重大育种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推动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历史性跨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到40%。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逐年加大,导致育种目标有所变化,结果采用的育种方法也不尽相同。我国玉米品种改良主要运用的育种方法有传统育种法、群体改良法、诱变育种法、单倍体育种法、转基因育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