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梅  陈雨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52-58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是中国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杀菌剂之一。为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分别于2011和2012年在小麦田进行小麦纹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施药后不同时期采集小麦籽粒、植株与土壤样本,通过气谱(配ECD检测器)进行相关样本的药剂残留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033 mg/kg和4.0498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5.5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40 mg/kg和2.0329 mg/kg,T1/2分别为23.9天和6.8天;2012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10 g/kg和4.0498 mg/kg,T1/2分别为13.0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723 mg/kg和2.3507 mg/kg,T1/2分别为22.1天和6.5天。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苯醚甲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730~2.0880 mg/kg、<0.01~0.0363 mg/kg和<0.01~0.3649 mg/kg;丙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461~1.6396 mg/kg、<0.005~0.0307 mg/kg和<0.005~0.1036 mg/kg。由此得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可以在小麦上使用,但施药剂量最高为135 a.i.g/hm2,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相似文献   

2.
ECD气相色谱法对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在水稻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GC法测定了湖南、浙江和吉林三地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在水稻植株、水样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制定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样品用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4.3%~97.9%,变异系数分别为2.89%~6.78%;丙环唑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3.6%~104.7%,变异系数分别为4.02%~6.57%。测定方法对水样、土壤、植株中的苯醚甲环唑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0.01、0.02mg/kg,丙环唑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1、0.005、0.01mg/kg。苯醚甲环唑在三地的稻田植株中的半衰期为6.92~13.66天,水样中的半衰期为0.37~0.76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98~33.49天;丙环唑在稻田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55~6.31天,水样中的半衰期为0.28~4.33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59~35.91天。建议中国对水稻中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的MRL值都暂定为0.10mg/kg。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用苯醚甲.丙环乳油施药4次,收获的稻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农业科研人员近期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三七茎叶对其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三七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312.8天;叶面施药后,其可被三七茎叶吸收并迅速向下传导至根部,且主要集中在须根中。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不同部  相似文献   

4.
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类型,采用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水稻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的EC50分别为1.568、21.487 mg/L,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在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4:5配比的EC50最小,为1.858 mg/L。1:8、2:7、3:6、4:5混配组合的SR均大于1.5,表明上述4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稻曲病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2~4):(7~5)配比的SR均大于2.0,增效作用最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均有较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二者按(2~4):(7~5)的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有增效作用。建议用药浓度为117~375 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和河北省不同地区的157株灰葡萄孢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中86株野生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EC50值)在0.0135~1.2832μg/mL之间,相差95.05倍,平均值为(0.3958±0.3485)μg/mL,可作为敏感基线。田间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的低抗菌株,占检测总株数的9.5%,未检测到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通过测定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的敏感性,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建立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蔬菜中苯醚甲环唑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全面分析和评估测定全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各个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量化、合成,得出其主要的不确定度因素来源于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的稀释和样品的处理等过程,整体评定方法清晰合理,可用于蔬菜中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7.
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药液浸种法研究了两种药剂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处理种子对出苗率没有影响,但对玉米幼苗的株高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戊唑醇处理明显抑制玉米幼苗株高,但戊唑醇处理浓度低于300μg/mL时,其显著增加了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并明显增加了玉米幼苗的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戊唑醇相比,苯醚甲环唑处理浓度大于300μg/mL时才表现出对玉米幼苗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处理更有利于玉米幼苗的生长,苯醚甲环唑处理提高了玉米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苯醚甲环唑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好于戊唑醇.  相似文献   

8.
20%本醚甲环唑微乳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剂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为试药,对梨树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稀释8000倍药液防效好于10000倍和12000倍,防效达到98%以上,与对照相比,不产生药害,是防治梨树黑星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正问:小麦根腐病怎样防治?答:一是选种抗寒性、抗逆性强的抗病品种。严把种子质量关,选用不带菌的种子。二是药剂拌种:采用6%敌委丹(苯醚甲环唑)20毫升,或2%立克秀(戊唑醇)15~20毫升,拌种10公斤,拌后晾于播种。三是药剂灌根:小麦返青-起身期用15%三唑酮300倍液,将喷雾器拧掉喷头,顺垄灌根,要使药液渗入小麦根部,药液量达到75公斤/亩。要注意灌根前后的几天内尽量不要浇  相似文献   

10.
<正>为分析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于2016年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在全蕉、蕉肉和土壤中的消解过程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4~1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  相似文献   

11.
17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防效和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17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劣。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乳油防效较好,且药剂成本最低,可在生产上作为常用常规药剂使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防效最优,其成本中等,也可在生产上使用;40%丙环唑水乳剂防效防效虽然比较突出,但其成本较高,可作为生产上应急药剂,25%戊唑醇水乳剂成本低,防效较差;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SC 防效差,成本中等,50%丙环唑乳油防效一般,但成本高,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考虑,可不推荐使用,从延缓病害的抗药性来看,又可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2%腈菌?锰锌WP和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相近,应从价格方面选择药剂,即顺序为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2%腈菌?锰锌WP>25%丙环唑乳油>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采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2.5%氟环唑悬浮剂、25%戊唑醇乳油、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和6%戊唑醇微乳剂这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时,应优先选择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戊唑醇乳油次之,其次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再次6%戊唑醇微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最后是12.5%氟环唑悬浮剂。根据上述药效测定、防效和价格比较结果,提出药剂选择建议,供农户科学合理选用香蕉叶斑病防治药剂参考。  相似文献   

12.
7种杀菌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桑园常用的杀菌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桑树及家蚕安全性。评价了常用杀菌剂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80%戊唑醇WP、30%苯甲?丙环唑EC、50%百菌清WP、50%嘧菌酯WG和22.5%啶氧菌酯SC对桑树的安全性及药后不同间隔期的桑叶对家蚕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在4倍推荐剂量范围内喷施桑树后均未产生药害;除30%苯甲?丙环唑EC、50%嘧菌酯WG、22.5%啶氧菌酯SC在4倍推荐剂量药后3天出现中毒外,其他处理无明显中毒现象。家蚕取食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和22.5%啶氧菌酯SC在4倍推荐剂量处理药后3天的桑叶后,其4龄未眠蚕率分别为23.44%、28.33%、53.70%,4龄和5龄龄期比对照延长0.5~1.5天,药后3天和5天处理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杀菌剂处理与对照对家蚕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的7种杀菌剂在桑园使用时,至少在药后7天后方可采叶喂蚕,特别是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和22.5%啶氧菌酯SC应控制好使用剂量及间隔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大叶伞干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药剂,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杀菌剂毒力测定。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大叶伞(Schefflera actinophylla)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大叶伞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2 μg/mL,其次为45%咪酰胺水乳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和25%丙环唑乳油,EC50值均小于1 μg/mL。  相似文献   

15.
多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51-155
为筛选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以‘首红’苹果为材料,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14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430 g/L戊唑醇SC和70%丙森锌WP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他药剂。2013和2014年春梢期的防效分别为81.65%、81.24%、79.97%和82.36%、86.14%、83.42%,秋梢期防效分别为76.22%、77.83%、73.84%和81.80%、82.18%、75.58%。其次为50%克菌丹WP、50%嘧菌环胺WP和10%多抗霉素WP,在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春梢期防效分别为78.35%、78.17%、77.34%和81.89%、82.03%、81.88%,秋梢期的防效分别为73.47%、72.58%、74.45%和78.73%、74.69%、77.44%。80%代森锰锌WP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其他药剂。方差分析表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与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处理间的防效差异在2年的试验结果中均显著。  相似文献   

16.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阿维菌素与杀菌剂混配后对杀虫效果的影响。利用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与5种杀菌剂混配后对苹果二斑叶螨的毒力变化。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浓度分别在700~7.5 mg/L、200~12.5 mg/L、688~43 mg/L时,与阿维菌素混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增大杀菌剂的量表现出一定的拮抗趋势;减少杀菌剂的量对死亡率则基本无影响。阿维菌素与噁酮?氟硅唑混配表现为相加作用;与多菌灵、代森锰锌混配对二斑叶螨为减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苹果褐斑病的治疗药剂及有效施药时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海棠苗和富士苹果幼树上测试了11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世高、宝丽安、全福和高扑对苹果褐斑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显著;凯润、百泰和多菌灵对苹果褐斑病无任何治疗效果。有效施药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在病斑显症前使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生,且用药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4种药剂在病菌侵染后第3d施用,平均防效达96%,第5d施用,平均防效达77%;4种药剂在病斑显症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和产孢;在病斑产孢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孢。据此结果,田间治疗苹果褐斑病的有效施药时期为病原菌侵染后的1周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