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棉花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通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栽培品种是由尖叶蕉(Musa acuminata Colla,记为A基因组)和长梗蕉(Musa bilbisiana Colla,记为B基因组)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目前,香蕉SSR分子标记开发的数量和应用研究非常有限,需要开展其它物种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的通用性研究.棉花(Gossypium spp.)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已经从基因组和EST开发了大量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应用1595对棉花SSR引物首先对A基因组的代表品种贡蕉和B基因组的代表品种野蕉进行转移扩增,得到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然后以20个香蕉栽培品种和4个野蕉品种对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最后得到1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到7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7.2.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1~0.91之间.应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方法,在相似系数0.61处将24个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类群Ⅰ是以A基因组为主的品种群,类群Ⅱ是以B基因组和A基因组与B基因组杂交的品种群.  相似文献   

2.
红花草莓红花基因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草莓不但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将3个与红花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即AW65679(1031bp)、S484(620bp)与S1383(500bp)进行了克隆与核苷酸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4对SCAR引物,将这4对引物对红花草莓品种粉红熊猫、白花草莓品种鬼怒甘及它们的杂交后代进行PCR扩增程序优化和鉴定,筛选出一对SCAR引物可扩增出与红花基因连锁的特异片段AW65679(1038bp),这就是与红花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SCAR标记因其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将为草莓分子育种开辟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广泛用于生物研究的许多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RFLP、RAPD、AFLP、SSR及ISSR等几种目前常用分子标记的原理,归纳总结了分子标记在银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获得了2个雄性特有的RAPD标记和2个雌性特有的AFLP标记,为银杏的早期性别鉴定及相关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2)采用RAPD标记和ISSR标记对我国部分栽培品种进行了分子鉴别和分类的研究,编制了一些品种的DNA指纹检索表;(3)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一些群体、个体及栽培品种或变异类型进行了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银杏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个体间、栽培品种及类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4)利用ISSR标记对一些个体的遗传杂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平均杂合率为43.53%;(5)构建了包含62个RAPD标记、19个连锁群的银杏分子遗传图谱;(6)探索了银杏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分子标记在银杏其它方面的应用还很少。今后,除了继续对上述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外,还应充分运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开展银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种质评价与鉴别及保育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RAPD标记转SCA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  王超 《分子植物育种》2010,8(2):307-311
本研究以与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连锁的N1750为引物,应用RAPD技术进行PCR扩增,检测到迟抽薹基因,对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依据测序结果设计SCAR引物。在166株BC1群体(A21与P02杂交得到F1再与P02回交)中通过与RAPD标记的比较,SCAR扩增结果同RAPD扩增结果完全一致,从而证实了SCAR标记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甘蓝迟抽薹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被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为甘蓝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立快速准确的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通过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设计出SCAR引物,通过SCAR-PCR及凝胶电泳结果筛选出对红花大金元具有特异性的引物。结果表明,设计出的12对SCAR引物分别对红花大金元、云烟85、云烟87和K326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其中引物H1、H2和H4只有以红花大金元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时能获得约220 bp的片段,而非红花大金元则未扩增出该片段。  相似文献   

6.
一系列分子标记系统的有效性允许我们比较其中两种标记系统在估计不同分类单位相互关系时的效率。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ID)标记来评价40个水稻(Oryza sativa L)栽培品种和5个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用36个十体引物和38个SSR引物对扩增后评价了这些试样的多态性。在40个栽培品种和5个野生近缘种中产生了总共499个RAPD标记,具有90.0%多态性。在所使用的38个SSR引物对中,仅有1个位点即RM115是多态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然白桦群体583株个体纤维长度测定,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100株个体,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差异分析,通过扩增条带与性状表现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白桦纤维长度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经过20个RAPD引物筛选,有6个引物的7个片段与纤维长度显著相关,其中片段“BFL”与纤维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401,相关性达到5%的显著水平。对此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后,成功转化成与长纤维性状相关的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此标记对长纤维白桦的鉴定效率达80%。  相似文献   

8.
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的主要遗传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遗传背景较为接近的不同近缘系水稻品种的鉴别是水稻育种和种业部门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为了明确早籼稻浙106和近缘系浙205、浙206、浙207共4个品种(系)的主要遗传差异,利用形态标记鉴别技术和SSR分子标记鉴别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形态及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形态标记很难来鉴别浙106与近缘系,从选用的32对引物中筛选出13对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的引物,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浙106和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精确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标记。本研究以结球甘蓝冬性强的迟抽薹材料‘P02’和冬性弱的易抽薹材料‘A21’杂交得F1代,F1代自交至F3代为试验材料,并以课题组所设计的特定序列扩增(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标记的SCN1/248为引物。在F3代的785株结球甘蓝中有711株扩增出目的条带,有74株未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经测序,该序列长度为248 bp,运用该序列共设计3对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引物,其中1对引物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多态性消失,另外两对分别命名为SC01和SC02。结合田间127株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调查,有65株表现为迟抽薹,59株表现为易抽薹,3株表现为中间型,与SCAR扩增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将SCAR标记转换成CAPS标记,建立CAPS标记体系。本研究进一步精化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做精确定位功能基因,选育优良的迟抽薹结球甘蓝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与黄瓜单性结实基因连锁的ISSR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单性结实特性是其重要的经济性状,选育单性结实品种是现代黄瓜育种中重要的目标性状之一.本实验以黄瓜单性结实品系EP-6和非单性结实品系ZR-2为亲本构建群体,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黄瓜单性结实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65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引物N92在亲本和DNA池之间扩增出一条大小为850 bp多态性片段,经F2代群体135个单株验证,该片段稳定出现,在单性结实植株中表现为无带,在非单性结实植株中表现为有带,可以作为鉴别单性结实与非单性结实的标记引物.遗传连锁分析表明,该标记与单性结实基因连锁距离为18.9 cM,为黄瓜单性结实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认识‘衡观35’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通过基因功能标记或与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检测,结合植株的田间表现,分析了国审小麦品种‘衡观35’含有的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衡观35’含有1BL/1RS易位染色体,这与其丰产性和较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是一致的。‘衡观35’含2个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和1个显性春化基因(Vrn-D1),表明其主要为冬性品种,抗寒性好,同时又具有春天早发和生长快的特点。‘衡观35’含有对光周期不敏感的Ppd-D1a基因,这与其具有早熟和可在多个生态区广泛种植的特性是一致的。‘衡观35’含Rht1、Rht2、Rht4和Rht8四个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这可能其株高较低的重要遗传基础。‘衡观35’含有Pm4和Pm16基因的分子标记,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白粉病抗性。‘衡观35’含有YrTp2基因的分子标记,在田间上表现出较好的条锈病抗性。以上信息为深入认识‘衡观35’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对在未来小麦遗传改良中高效利用该品种的重要基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纤维品质遗传基础的分子标记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冀棉5号和Acala3080两个陆地棉品种杂交产生分离群体,以SSR、RAPD和SRAP三种方法进行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1120对(条)引物中仅筛选到46对(条)多态性引物,获得54个多态性位点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性分析。分别以F2和F3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单标记分析,检测出与纤维长度相关的显著标记5个,与纤维整齐度相关的显著标记1个,与纤维比强度相关的显著标记3个,与纤维伸长率相关的显著标记6个,与纤维麦克隆值相关的显著标记4个。其中同时控制长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标记1个,同时控制长度和比强度的标记1个且在两个世代均被检测到。对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各检测到一对显著互作的标记,分别以显加互作和显显互作为主。  相似文献   

13.
茄子IRA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茄子 IRAP 反应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而为茄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新方法,按照已报道的马铃薯和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 LTRs 保守区域设计 IRAP 引物,以茄子品系HL-01 为试材,对影响茄子 IRAP 反应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茄子 IRAP 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优化的茄子 IRAP 分子标记体系为20 (1反应液中,10×反应 bufrer (100mmol/L Tris-HCl,100mmol/L KCl,80mmol/L (NH4)2SO4,pH9.0,NP-40)2μl,2mmol/L MgCl2,0.2mmol/L dNTPs,Taq 酶1.0U,0.4μ mol/L 引物,DNA 模板 50ng.PCR 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 4min,然后按 94℃变性 30s,45℃退火 30s,72℃延伸 2min,进行32个循环,最后72℃延伸 10min.  相似文献   

14.
棉花DNA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面地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序标位、细菌人工染色体和数量性状位点等主要分析技术方法在棉花基因组DNA的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就有关发展动态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重要病害(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黑星病、炭疽病、病毒病)、果实品质(苦味、果瘤、果色、果实光泽及果实形状)、生殖发育(性别分化和单性结实)及营养生长(叶色、植株高度及侧枝)等重要性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黄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最后,讨论了目前黄瓜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育种研究中相对薄弱的原因,并对今后黄瓜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在分子标记技术的传统分类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标记技术的两种新分类思路,结合有关文献对第二种分类思路II所分的四大分子标记技术类型进行了各自的概念界定,并着重介绍了目标分子标记技术产生的理论与技术背景,最后列出了目标分子标记技术的代表种类及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平武  杨光圣 《作物学报》2004,30(12):1266-1273
用RAPD及SSR技术对98份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与4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33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09条,多态性比率为93.07%。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6.27%。经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因此通过人工  相似文献   

18.
用一套分别含有不同抗叶锈基因的5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lines,NILs)对已报道的分别与抗叶锈基因Lr24和Lr35连锁的STS、SCAR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对于与Lr24连锁的STS标记,在53个NILs中只在TcLr24亲本中扩增出片段大小与报道相同的310bp的条带,在TcLr35中也扩增出了一条片段,但片段大小不同于310bp约为270bp。对于与Lr35连锁的SCAR标记,只在TcLr35亲本中扩增出片段大小为900bp的条带,与报道片段大小一致。验证结果表明与抗病基因Lr24和Lr35连锁的STS、SCAR分子标记在NILs中特异性都较好,进一步证明了这两个分子标记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叶锈基因Lr24、Lr35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9.
A DNA polymorphison assay,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developed in 1990 based on amplification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of random DNA segments and single primers of arbitrary uncleotide sequnce. The major advantage of this assay, contrasting with th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is that there is no requirement for any specific sequence information on the target genome, as well as rapidity and simplicity.It has been widespread applied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es such as the creation of high density genetic mapping,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y and gene lo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