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了《中国花卉盆景》2003年第8期刊登的南京王传义的《赏三角枫盆景》一文,颇想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8年第5期《中国花卉盆景》刊出的文章《玩味》的配图作品《高山流水》是我精心创作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花卉盆景》2005年第4期,盆景艺术家、理论家曾宪烨先生发表了《也谈三公原则和盆景展览评分制》,文中认同了 AB 版评分表的作法,而重点是有的放矢地对《古木雄风》和《沦海横流》作了很直率的点评,尤其是对《古木雄风》的溢美之词异乎寻常。  相似文献   

4.
品赏枸杞盆景《今夜礼花灿烂》,顿觉心里一亮。作为观果盆景,既继承了中国盆景之传统,又有其个性;既玲珑,又大气,融杂木盆景与观果盆景特色于一身。第一,它以根代干,以根代枝,整个作品的主干,主枝与露根,都是一棵野桩枸杞的根。作者将主根作为主干,将侧根作为侧枝和露根,经过几年的养育,成为独具风格的作品。第二,果艳果繁,叶小且密;果、叶主次分明,突出了  相似文献   

5.
1986年12期刊载的《富有意境的佳作》一文,肯定、赞赏了盆景作品《古道西风》(见1986年第1期彩页)。我则认为,这个作品不值得称道。《古道西风》盆景是以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为题的,它和现在的时代已相差七百年了。对待这首元曲,也和欣赏其它古代作品一样,应该历史主义地去分析它,因为它毕竟不是现在的现实。这个曲子的中心内容是“断肠人生在天涯”,配景是灰色的,一  相似文献   

6.
饶其海先生的《老鸦柿》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2007年第1期封4),是令人喜爱的。笔者深入欣赏后认为,作品还可以进一步因材施艺,使艺术价值更上一层楼。素材的树干为稍微倾斜一点的高干直立型;虽一本多干,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第4期彩页上,欣赏到方攸注制作的《翘首》和张虎、长颜制作的《不怕风吹浪打》。觉得两件作品在布局和题名上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提出一管之见,供作者参考。一、《翘首》的题名和主峰表明,它是一件高远式山水盆景。制作此种盆景,必须用特写方式突出表现高昂向上的主峰,整体景观须相应集中,水平视野要适当缩小,这样才能较好地反映出盆景的主题意境。可是该盆景的构思布局却恰恰相反,选用了特长的盆皿,次峰、配峰、配石,摆件稀稀拉拉近乎一  相似文献   

8.
创作优秀盆景作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作者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意识。那种以为得到一根好的树桩,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秀盆景作品的想法,是一种极片面的误解,可称之为唯素材论。对于习惯制作树桩盆景的人来说,把扦插的幼弱枝条组合成一件作品,比驾轻就熟地对“生桩”造型还要难。难在哪里?正如沈荫椿先生给《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信《请勿“东施效颦”》中指出的那样:“培植者大多缺少翰墨文化艺术修养。”(见《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4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盆景》第5期刊登了夏著华先生《从两件丛林作品看中国盆景与海外盆栽之别》一文。以往,笔者曾拜读过夏先生多篇文章,受益匪浅。但该文读后却让笔者稍感意外,我和他有一致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愿与夏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0.
《枫林水旱》短景是笔者的一件作品,曾刊登在《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10期上,起名为《人约黄昏后》。2008年5期夏著华先生对此作大加赞誉,  相似文献   

11.
李为民先生的榆树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第4期封4),是相当美的!它的美学视觉中心在哪里呢?在树干上!作品的树冠虽然也较美,但美中有些不足。因为对树冠的造型没有很好地围绕树干着想,造成了二者不够和谐,使整体淡化了特色,减弱了灵动性,降低了艺术品味。作品的树干别具一格。它古老、虬曲、漫长,具有柔美特点和灵动特点,不是那种粗壮、矮霸型。树冠的造型也应轻盈点、简洁点,不能这样丰满、稠密、厚重、硕大。树冠造型,应改变这种日本传统样式,融入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张夷先生的作品,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创作视角新颖独到,切入点巧妙奇特,在常规中另辟蹊径,平淡里点石成金,为我们古老的盆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三幅一组题为《江南乐韵》的作品,就是巧借三枝江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氛围、情绪等等来丰富盆景作品的内涵,也力求用大自然的山石树木的有机组合,再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这又是作者一次新的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刊第8期刊出了杨金胜《下一步该怎么整》一文后,收到多篇来稿,现选发其中之一,供参考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却又有区别。生活的真实在于取形、取真、取实;而艺术的真实,在于求传情、传神、传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叶,张瑞堂用心创作的盆景作品——《丰收在望》(获金奖)中,如果只是一棵历尽沧桑的柽树,尽管它苍老古拙,也只能体现出单一的形象美。而谙悉盆景艺术真谛的张先生,仅在树下摆放了一个席地而坐,右手端着茶碗,左手挥动  相似文献   

14.
杨春成先生的盆艺作品《真柏》,其彩照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四期插页,读后令人眼界一新。它所给人的审美感受,如同作品本身,是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复合之美。  相似文献   

15.
由广东省盆景协会,汕头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及市盆景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于10月1日至10日在市华侨公园举行。今将部分作品介绍于后。据悉,第五届博览会将于2004年在深圳举办。  相似文献   

16.
见过康日照先生《临渊垂钓》(见《中国花卉盆景》2003年第8、10期)榕树附石盆景的人,无不拍案叫绝。有人说,那不是树附石,而是石头上的浮雕,是幅画,是首诗……在作品中,石的险峻,榕根的附着力,树姿的优雅,意境的深远,表现得酣畅淋漓,大师不凡的功力,在游刃有余中达到了极致!但赏读之后,也有点不清楚之处,故而请教作者康先生。他是我的盆景指导教师,福建省林业厅向国家林业局推荐的花卉咨询专家。  相似文献   

17.
光辉的历程。受马文其先生编著的《山水盆景创作及欣赏》中“创作一件纪念红军万里长征中爬雪山的情景或制作冰天雪地的山水盆景……”的启发,韩琦经过反复构思,精心创作出了《光辉的历程》一组盆景。其中之一泸定铁索桥,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后的场面,勇士们经过浴血奋斗夺取了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红军部队高举旗帜通过铺上木板的铁索桥;之二岷山雪峰,表现的是红军继续北上的场面,他们踏着冰雪,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冰天雪地的岷山挺进。  相似文献   

18.
读了《中周花卉盆景》今年第9期,为之震撼,感触颇多。那《壮乡魂》、那《柔情似水》、那《汉唐遗风》可称得上是盆景中的精品。不管他们获得过什么奖项,总之摆在金奖的行列中,会令许多作品逊色。真没想到广西会出如此杰作,作品很有力度、很有气度,把自然美浓缩于盆中,可见作者的功力非凡。  相似文献   

19.
注重盆景的自然美,是盆景界的永恒潮流。现在中国盆景界基本摒弃了"规则式"造型,正向着自然式造型迅猛发展。国外盆景的情况也是这样。本文举一件日本真柏盆景为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件作品(见图1,来自《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1期彩页)曾荣获日本盆景最高奖项——"国风大奖"。它极为苍古,仍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第八届黄山国际旅游艺术盆景博览会暨第四届花木盆景展在黄山市股分份大道举行。共展出作品一千余件,是历届展览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