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种子》1991,(6)
《种子》编辑部: 贵刊1991年第2期“来函照登”刊登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科所1991年6月8日来函《对郭嘉诚关于“汕窄8号”授奖报导的反映》一文,现作简明扼要回复如下: 我在贵刊1991年第3期“四川省重奖6个良种选育单位”一文中,确实写到“选育汕窄8号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2.
贵刊1988年第5期发表的刘德民同志《文冠果的育种与栽培》一文,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所谓“育种”,是利用遗传变异的规律,选育新品种和繁育良种  相似文献   

3.
贵刊1986年第9期发表了陈化民同志的《怎样使佛手开花结果》一文,本人对应让佛手何时座果有异议。佛于结的果并不全是手,一般是春“手”秋“拳”,“手”“拳”夏皆有,冬有红花佛手,其果背为“拳”形。  相似文献   

4.
贵刊85年第四期“盆景佳作选”栏内刊出了庄灿光同志的枸杞桩景《鹿鸣》,并有他本人夸张的介绍(该期17页),对此我想提一点不同的看法。庄同志将这棵枸杞培养成鹿形,不管是自然成形也好,人为加工也好,确实可称栩栩如生。但我认为这种象形盆景脱离现实生活,追求“奇异”,缺乏“意”境,使人观后有种乏味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往来     
搭建供需双方交流平台中国花卉园艺的各位编辑: 您们好!我一直很喜欢看贵刊的各类栏目,也很欣赏里面的知识和内容,从中获益匪浅,并对养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正着手开一家花店,因而想得到贵刊的帮助。在看贵刊2004年第4期“企业人物”栏目时,对江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1期《怎样盆栽树香瓜》一文有误。 ①“树香瓜”应写为“番木瓜”,意为从国外来的“木瓜”。其别名有“万寿狐”,无“树香瓜”之说。 ②学名有误,正确的名称为:Carica papaya  相似文献   

7.
贵刊第四期《你问我答》栏中,关于“罗汉果为何不结果”的回答有不全面之处。我认为,除合理施肥外,应指出它是一种喜阳光而不耐涝的植物。根据我地经验,  相似文献   

8.
贵刊1986年第7期p.25刊出的江苏二月“一种新型的花木助长剂——三十烷醇”一文中,提及的浓度单位ppm计算有误。应纠正为:  相似文献   

9.
我想就贵刊一九八五年第七期盆景插页“展翅飞舞”(见附图)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1) 这是一盆罗汉松斜干式盆景,用的是长方浅盆,树干与盆的比例为一比—。我认为这个比例是不协调的,它失却了小中见大原则,更没有艺术的夸张。  相似文献   

10.
武汉彭锡朗同志对紫薇树是否“怕痒”提出否定的意见(载贵刊1985年第9期),并对各地紫薇树进行实地测试的记录列表说明。我不怀疑彭同志调查的真实性,但对其“紫薇可能不怕痒”和《群芳谱》、《花镜》等有关作者对此树未做调查,以讹传讹的结论不能苟同。因为我县的国清寺内有两株紫薇树确有“怕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贵社出版的几期刊物,阅读后总体印象很好,但认为封面设计不够理想,现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本刊今后封面的总体设计应该是以绿色为主背景:因为绿色食品是时代所需,看到绿色,会使消费者联想到“卫生食品”、“放心食品”、“无公害食品”,比如第1期红底虽然有开门红之感,但红色太重。建议贵刊封面应多以绿色的基色为主调,形成刊物的个性。对封面设计的看法!广西柳江@韦正靖  相似文献   

12.
并非新品种     
贵刊1988年第11期刊登的《茶花新品种——金心绣球红山茶》(作者魏荣光)一文所介绍的“金心绣球红山茶”,其实就是华东地区的“露心金盘荔枝”(金华叫鹤顶红,温州叫大红宝珠,福建又叫龙船载宝);花大红色,大瓣一轮,5—6年;100余枚雄蕊组成球状,聚集于花心;雄蕊大部分已瓣化,仅存10余枚  相似文献   

13.
贵刊93年第8期第21页刊出的《我的观察》中的“平地一声雷”,根据图片和描写可以确定为石蒜科植物,石蒜原名Lycorisradjata,多年生草本,鳞茎宽椭圆形,或近球形,外有紫褐色鳞茎皮, 直径约1.4—3.5厘米,4  相似文献   

14.
好!贵刊(89年8期)发表了读者张卫致编者的短文——《忠言逆耳利于行》。好就好在贵刊纳百川、容细流,怜盆(景)、惜根(艺)、护花、爱卉,决意办好刊物的大家风范, 好就好在读者张卫耳聪目敏、一语道破“根艺天地”近年困顿的机密:仍滞留在“基础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业余盆景爱好者。读贵刊1995年11期杨文松先生的《从嘉兴老菱到“晚霞”》一文,觉得有些问题有必要提出来研究和探讨,祈望得到杨先生和广大读者的指教。应该充分肯定,杨先生经过8年的努力,把一个“其貌不扬”、弃之可惜,留着无用的桩胚,精心培育成一盆让人刮目相看的桩景,其经验无疑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但后来根据观众的意见进行再创作的效果,却使人感到很遗憾。从图  相似文献   

16.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17.
阅贵刊1999年2期所载朱峰山同志《君子兰之死给予的启示》一文,感触很深。贵刊这个栏目很有意义,作者是“吃一堑长一智”,读者是“看一堑长一智”,得益匪浅。无独有偶,我也有过与之类似的经历。不过,我的君子兰得根腐病的原因与朱同志的不同,而且在  相似文献   

18.
贵刊91年第八期“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特辑”对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作了全面忠实的报道,使我们到会人士激发美好深刻的回忆,相信对未有机会参加此次盛会的盆景爱好者及盆景艺术家们,不管是国内的或是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朋友们,在阅读这个“特辑”时,同样会唤起对盆景艺术的喜爱之  相似文献   

19.
看了贵刊今年第4期彩页中高雄杨正雄先生的榕树盆景后,觉得它是一盆庄严、健美的板根榕上品佳作。而贵刊今年第8期29页发表的恒辉先生《我的一点建议——致杨正雄先生》中提出的看法和二点修改意见,是值得研究的。恒文认为该榕树盆景的气势过于稳重,缺少飘逸  相似文献   

20.
阅读了夏著华的《读〈冯文〉偶感》(见1995年第5期)有一些想法,试叙于下。夏文,基本上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理论文章。从文中可看出,夏先生对盆景的创作与鉴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只是在艺术理论的修养方面有所不足,所以“夏文”与其所批评的“冯文”,留下了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