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棉与常规棉种质间F1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彩色棉与常规棉种质间的杂交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常规棉为母本,彩色棉为父本的组合,其产量性状籽棉、皮棉产量均有显著的中亲优势;铃重、籽值和单株铃数的中亲优势明显;衣分的竞争优势明显;在纤维品质性状中.2.5%跨长、比强度和马克隆值表现出了较高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万寿菊属F1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万寿菊A、B、C 3个雄性不育两用系与95个万寿菊和孔雀草自交系杂交,测定F1的株高、花径、冠型指数和分枝能力,并进行超中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通过F1各性状超亲优势的综合评价,选择出各雄性不育系恢复性强的自交系.结果表明,3-1、4-1和32-1综合优势值最高,可作为"两用系"A的恢复系,38-3、2-1、49-2综合优势值最高可作为两用系B的恢复系,33-2、43和48-1综合优势值最高,可作为"两用系"C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4.
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和陆地棉与陆地棉种内杂种,并以常规棉品种作为对照,比较和研究了两类组合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海陆种间杂种在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和不孕子率上显著地高于陆地棉种内杂种,但单铃重和衣分则显著地低于陆地棉种内杂种,单铃重前者最高为3.3 g,后者最低也有4.7 g。一般地,海陆种间杂种的小区皮棉产量显著低于陆陆种内杂种,但也有个别组合,如海陆1号的皮棉产量,与陆地棉品种中棉所 12 和陆陆种内杂种浙杂 166 没有显著差异。在品质性状方面,海陆种间杂种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都显著地好于陆陆种内杂种,尤其是长度、比强度和伸长率最高分别达到 35.3 mm、43.6 cN·tex 1 和7.8%。  相似文献   

5.
6.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9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长果枝与零式果枝品种间杂交,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方差比例;衣分、铃重、霜后铃数、总铃数和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均存在显性与环境的互作。品种3836具有霜前铃数和霜前  相似文献   

7.
8.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海岛棉7124为共同亲本分别与陆地棉品种徐州184和中棉所12杂交,同时以陆海杂交选育出的中长绒系67为父本与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杂交,分别对上述3个组合进行世代均值分析。除麦克隆值外,所有性状在各组合中都存在加性效应(d),而非加性效应的存在与否则因性状、组合不同而异。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未检测到显性效应(h),株高、子指、铃数、绒长无加性×加性效应(i),果枝数、子指、铃数、衣分、绒长和强度,不存在加性×显性效应(j),而显性×显性效应(l)则在各性状中都检测到。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当h+l>d+i时则存在超亲杂种优势,j对杂种优势没有贡献。理论上超亲优势的产生共有10种可能性,在本试验的3个组合中实际发现7种,主要有h>d,l>d和l>d+i,而h>i,l>i,h+l>i未出现。因此,显性效应(h)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l)是本试验中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不同条件下冬小麦F1杂种优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F1组合的平均杂种优势和平均超标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杂种生态型在水地是以穗粒数为主,兼顾成穗数;在旱地是以千粒重为主,兼顾成粒数。灌溉条件下小麦强优势组合最佳配置模式为均衡型×多穗型;雨养条件下以多穗×多穗或均衡型×多穗型为主。小麦杂种优势正反交差异在水地不明显,在旱地则具有较强的正反交效应。旱地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不仅要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要具有较强优势的特异性状。  相似文献   

10.
以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F1代纤维品质性状多以加性效应为主;2.5%跨长、整齐度和比强度还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5个品质性状的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以及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加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均达显著或极  相似文献   

11.
陈国安 《种子》2001,(5):61-62
早在 30年代 ,Navasshion和 Karpechenko就讨论过无融合生殖 ;嗣后 ,一些研究者发现了牧草、高梁、玉米、小麦等的无融合生殖。 80年代开始 ,我国的科学家注意到水稻无融合生殖在杂种优势利用上有着重大意义 ,并通过远缘杂交方法获得了无融合材料 ,鉴于无融合研究的新进展。 80年代末 ,袁隆平教授在杂交水稻三个战略阶段中 ,提出利用无融合生殖是一系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但利用无融合生殖 ,首先必须筛选可资利用的无融合基因 ,研究无融合生殖基因的遗传行为 ,为育种实践作指导。笔者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见诸报导的有关资…  相似文献   

12.
梅拥军  张改生  叶子弘  曹新川 《作物学报》2004,30(11):1164-1168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产量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目标产量性状的决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遗传组分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并不能代替其他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决策系数的大小顺序。还确定了提高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杂种后代霜前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3.
细胞质雄性不育彩色棉的杂种优势利用和制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棕色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成8个棕色棉杂种组合,通过比较试验,有6个组合产量比棕色棉对照棕絮1号增产6.78%~22.49%,达极显著水平,其中S003A×浙大强恢、抗A×S012、和X008A×S013组合的产量略高于白色棉对照中棉所29.在纤维品质上,8个组合纤维长度均大于棕色棉对照,增幅为0.1~4.9mm,其中X008A×S013和抗A×S012组合的纤维长度分别为29.0mm和28.4mm,与中棉所29接近,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也得到明显改良.通过对S003A×浙大强恢和抗A×S012组合不同制种方式的比较试验,表明纤维颜色不同的不育系与恢复系混合播种,以纤维颜色作为指示性状进行彩色棉杂种制种,不仅可以提高制种产量,而且对提高皮棉产量和品质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玉米6个亲本,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在4种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存在着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同杂交组合在同一环境下的F1杂种优势表现不尽相同,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也不尽相同。玉米自交系沈137是选育保绿性玉米杂交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海岛棉与澳洲棉、黄褐棉种间杂种F_1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倍体栽培种海岛棉与二倍体野生种澳洲棉、四倍体野生种黄褐棉种间杂种F1的主要形态特征及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粱色体行为。结果,(海岛棉416×澳洲棉)F1有的性状趋向澳洲棉,如茎、叶的茸毛、花冠颜色、花的开放形式;有的象海岛棉,如叶形、叶色、花药和花粉之颜色;有的则为中间型,如苞叶形状、铃形等。(海岛棉7124×黄褐棉)F1趋向父本黄褐棉的性状有:腺体较多,茎秆、叶片暗绿色,有茸毛,叶片掌状。短日照性强;表现中间型的性状有:花瓣黄色,有红心。两个组合F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配对构型分别为31.4Ⅰ+3.90Ⅱ+0.02Ⅲ+0.02Ⅳ和0.24Ⅰ+25.71Ⅱ+0.098tⅠ″+0.039Ⅳ,这一结果表明,海岛棉与澳洲棉的亲缘关系较远,与黄褐棉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海岛棉与黄褐棉的染色体间已有所分化,可能存在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产量品质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研究探讨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在长江中游棉区的杂种优势表现。试验涉及10个陆地棉亲本和10个海岛棉亲本及其33个杂种,分别于1989年(16个杂种)、1991年(9个杂种)和1992年(8个杂种)进行。陆地棉种问杂种的产量、铃数、子指、株高和纤维品质的中亲优势十分明显,与双亲平均值比较,皮棉产量平均高出83.8%,成铃数增加39.9%。但与陆地棉对照品种比较;种间杂种产量严重降低,平均下降32.8%。陆海杂种结铃性强,成铃数比对照高出86.1%,但许多青铃在后期不能正常成熟。采用早熟陆地棉与适应性较好的海岛棉杂交,产量下降幅度小,在秋季雨水少、降温迟的年份甚至出现增产的少数组合。大多数种间杂种纤维长度>34mm,比强度>25g/tex,麦克隆值<3.7,中亲优势均超过10%,大多数杂种竞争优势超过15%,甚至优于海岛棉,表现超显性遗传,而纤维整齐度降低幅度很小(-1.2%)。  相似文献   

17.
李予先  陈忠友 《种子》1991,(6):17-22
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前人已作过部分研究,初步的结论是:水稻的杂种优势具有遗传多样性。那么,灿、粳交F_1代杂种优势有哪些特点呢?本文拟讨论这个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1984年组成珍汕97×城堡_2、桂朝_2×城堡_2、珍汕97×密阳_(23)桂朝_2×密阳_(23)桂朝_(13)×密阳_(23)、川新糯×密阳_(23)等6个杂交组合。密阳_(23)是南朝鲜用籼梗交育成的偏籼型品种,城堡_2是日本用籼粳交育成的偏粳型品种。杂交时  相似文献   

18.
以莱州 32 79为中心亲本 ,与冀东地区 5个基因型不同的冬小麦品种配置正反交组合 ,并对 10个正反交 F1 的产量性状、叶绿素含量及旗叶与茎秆间的夹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5个产量性状平均中亲杂种优势大小顺序均为 :单株产量 >单株有效穗数 >千粒重 >穗粒数 >每穗结实小穗数。单株产量表现出最强的杂种优势 ,但个别组合优势不明显 ,甚至出现负优势。大部分组合叶绿素含量杂种优势不明显 ,只有 1个组合正反交 F1 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同一性状的杂种优势某些组合正交高于反交 ,而某些组合反交高于正交。莱州 32 79株型直立紧凑 ,与其他品种配成的正反交 F1 旗叶夹角减小幅度均较大 ,该品种对改良株型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杂种优势的表达很复杂 ,不仅与杂种核基因有关 ,核质互作对杂种优势也有很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挖掘野生棉资源是棉花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而野生斯特提棉含有栽培棉所缺乏的许多优良基因。本研究以陆地棉品种中12为母本与斯特提棉进行远缘杂交,获得不育杂种F1。结果显示,杂种F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存在许多异常行为,包括游离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断片、不均等分离等,异常现象出现的频率达41.0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可能原因是由染色体后期Ⅱ向多极不均等分离形成的,导致杂种F1高度不育。为使杂种F1的育性恢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琼脂凝胶对该杂种进行多倍体诱变,结果显示最佳诱变参数为浓度为0.2%,时间1 d,存活率达55%,诱变率5%。和对照株相比,本研究获得的一株变异株形态表现为:节间缩短;子叶变大;真叶出现晚,着生子叶的茎杆处和子叶柄处出现瘤状;变异株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叶色浓绿,花瓣变大但较薄,初步形态学特征分析证实获得的一株诱变株可能是多倍体。诱变株17.4%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正常,诱变株正常花粉粒比例较未诱变对照株提高了6.66%,表明诱变株的育性有恢复的趋势。通过探究杂种F1不育的原因,为其育性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