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麦大豆间作对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累积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箱隔网套根的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小麦/大豆间作对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累积与利用 的影响及其在改善大豆铁营养中的作用。 分别用30 μm和0.45 μm的尼龙网将聚氯乙 烯 制作的根箱分为根室和外室(外室装土, 根室不装土), 模拟了大豆单作、 小麦/大豆间作 两种情况。 结果表明: 间作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含量高于单作大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多熟套作体系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分泌特性及其对根系生长环境和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2006—2008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小麦-甘薯、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4种种植模式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数量与种类、小麦根系生长、土壤水分、土壤氮含量及植株吸氮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小麦-大豆和小麦-甘薯两种净作模式及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相比,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生长区的土壤湿度、pH值及NO3--N和NH4+-N的含量,提高了小麦植株地上部总吸氮量、根系活力、根干重及土壤总氮含量,并且,开花期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表现为套作>净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其中以小麦边行处理的分泌量最高。拔节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处理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47.8%~51.6%,套作处理以柠檬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1.7%~55.1%;开花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和套作处理均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3.3%~78.3%。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和可溶性糖有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石灰土中植物缺铁失绿的生理生化机理,本研究总结了重碳酸盐改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中铁的可利用性,从而限制了植物对土壤中铁的吸收;另一方面,植物在重碳酸盐胁迫下,诱导植物根系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响应低铁生境,包括植物根系分泌相关的物质或质子到根际土壤酸化土壤,诱导根系铁还原酶基因和铁转运体基因表达从而增强铁还原酶活性及铁吸收。针对石灰土壤中存在大量重碳酸盐的特殊性,未来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重点研究重碳酸盐对铁在植物组织之间的长距离运输的影响,挖掘重碳酸盐影响铁转运的分子机制;(2)植物细胞内的铁蛋白基因表达是否受到重碳酸盐的影响,仍然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3)进一步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与重碳酸盐在植物胁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在土壤深度中的分布规律,为精细化农田灌溉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池栽定量灌溉的方法,在冬小麦的几个主要生长发育期进行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层次的根系鲜重、干重测定并计算不同层次土壤中的根系占整个根系干重的百分数.结果表明0~10cm土壤中根干重占总重80%以上,10~20cm土壤中根干重占总重10%以上,20~30cm土壤中根干重占总重5%左右.小穗型品种山农20根干重顺序孕穗期是轻度干旱>水分过量、干旱和适宜水分,开花期是适宜水分>轻度干旱>水分过量>干旱.大穗型品种山农21根干重顺序孕穗期是适宜水分>水分过量>轻度干旱>干旱,开花期是适宜水分>水分过量>轻度干旱>干旱.在干旱型生产上多采用小穗型品种,根系强大,可减轻干旱危害,小麦全生育期生产上以灌溉水为宜.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加春1、2、4号)根系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基因型差异以及与根系形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⑴低氮胁迫下小麦的根重、根长、根条数、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根系SOD及POD活性、根系活力均明显降低,但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明显。低氮胁迫下加春2号小麦根系具有较好的形态学与生理学性状,并向地上部分配了较大比例的氮素,地上部氮累积量占总氮量的百分率比其它两种基因型分别高7.6%和8.2%,氮的利用率也比其它两种基因型高8.0%和9.9%。加春2号比其它两个基因型更能适应低氮环境胁迫。⑵在低氮胁迫下,春小麦根重、根总长度、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性吸收面积与总吸氮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在高氮水平下无相关关系,表明在氮素胁迫条件下,根系形态对氮吸收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类球红细菌菌肥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致癌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类球红细菌菌肥在去除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减少PAHs在小麦籽粒中的累积从而降低人群对PAils的暴露风险的效应,采用根施与喷施菌肥2种处理方式,结合常规田间管理种植小麦,以土壤中PAils含量一植物体内积累.人体经皮肤接触与摄食吸收途径暴露于PAHs为线索,分析、评估致癌风险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土壤相比,喷施与根施菌肥的麦田土壤中总PAHs(∑PAHs)的浓度分别降低了21.1%和27.1%;土壤∑PAHs的苯并[a】芘等效浓度(∑PAHsBaPeq)分别降低了69.5%和66.2%。与对照区相比,小麦籽粒中∑PAHs浓度分别降低了45.3%和49.8%;一生致癌风险总值分别降低了6.5%、6.7%;预期寿命损失总量分别降低了65.5%、67.5%。可知,施用菌肥能加速土壤中PAHs的去除,并能减少PAHs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量,从而降低人群对PAHs的暴露风险,提高PAHs污染土壤农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和小麦对土壤中汞的吸收与富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作物对汞吸收和富集特征,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和小麦在汞添加量为0~3.0 mg/kg的土壤中生长及对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外源汞添加量增加,大豆株高、单盆籽粒数、根系和地上部汞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但小麦株高和单盆籽粒数会降低,根系和地上部汞含量会增加。适量低浓度汞均能促进2种作物的单盆产量增加。相同汞添加量的条件下,地上部汞含量均为大豆>小麦,而根部汞含量在较低汞添加量时为大豆>小麦,较高汞添加量时为小麦>大豆。2种作物对汞的转移系数则表现为在不添加汞的土壤中小麦>大豆,而在添加汞的土壤中大豆>小麦。大豆不同部位的汞富集系数表现为:根>茎>叶。小麦空白处理各部分的富集系数为茎叶>根,其他处理为根>茎叶。  相似文献   

8.
一、小花碱茅抗盐性机理分析 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 flora)是禾本科盐生植物,抗盐能力很强,与禾本科作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为了研究小花碱茅的抗盐机理,彭彦辉等以中等抗盐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对照材料,应用离子分析和X-射线微分析技术检测了盐胁迫下小花碱茅根茎K^+、Na^+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小花碱茅对K^+/Na^+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无论在正常条件还是在盐胁迫下,小花碱茅吸收和累积钾的能力都很强。在盐胁迫下,小花碱茅根钾含量迅速增加2至3倍,钾元素主要分布在共质体和木质部,而盐分主要分布在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即使在低钾处理下,木质部中K^+含量仍然较高。基于平面脂双层膜(PLBs)技术的电生理分析表明小花碱茅根细胞质膜的K^+透性与K^+/Na^+选择性均远高于小麦。经内整流钾通道抑制剂Cs^+和TEA处理后,小花碱茅吸收K^+的能力明显下降,钾元素主要分布在小花碱茅根部的皮层细胞内;木质部中钾元素含量明显下降,K^+/Na^+显著下降。内皮层细胞有可能是钾通道抑制剂作用的主要部位,控制了K^+、Na^+进入木质部的过程。所有结果表明,钾通道的K^+/Na^+选择性和凯氏带造成的质外体阻障很可能是小花碱茅在根系与地上部间维持相当大的钠浓度梯度以及正常的植株钾浓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倍性冬小麦根系生长对水分和密度的响应,利用3个倍性小麦材料(二倍体栽培一粒、四倍体栽培二粒、六倍体现代品种‘长武134’)通过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研究其拔节期和开花期的根系生长和水分消耗特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密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长总量,而竞争加剧使得高密度处理的根量优势到花期显著减弱;拔节期四倍体和六倍体的根重和根长均表现出高于二倍体的趋势,花期各倍性材料之间的根重无显著差异,但是高倍性材料仍保持显著的根长优势;干旱和高密度处理均减少了花期根系在表层的分布,增加了深层根系的分布量,利于深层水分的利用。最终得到结论,六倍体现代小麦根系在不同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分配更利于产量增长,而在水分亏缺地区构建合理的群体有益于根系下扎,从而促进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并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10.
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壤质潮土土壤中磷素演变特征,可为潮土区土壤磷素管理和磷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壤质潮土长期定位试验(1992-2015年),比较单施化肥处理(NP、NPK)和小麦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NPS、NPKS)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变化,量化土壤磷盈亏和累积磷盈亏,并解析土壤有效磷变化量与累积磷盈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小麦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提升了磷活化系数(PAC),其年增量分别为0.68~0.78mg/kg、0.0031~0.0047g/kg和0.07%~0.09%,且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抑制作用,对全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小麦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磷盈余。在土壤磷盈余时,土壤每盈余100kg/hm2磷,有效磷增加9.7~10.0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其影响不大;在土壤磷亏缺时,土壤每亏缺100kg/hm2磷,秸秆不还田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12.6mg/kg,小麦秸秆还田土壤降低1.95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维持有缓冲作用。小麦秸秆配施磷肥是提高和维持壤质潮土土壤磷素水平、增强土壤供磷潜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Effect of field bean and soybean cultivation on soil compaction amelior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wheat and barley as subsequent crops
Amelioration effect of field bean and soybean growth on compacted soil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ollowing crops of wheat and barley was tested.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field bean and soybean was affected by compaction. A reduction of 5–16 % in total dry matter, 10–22 % in seed yield, 5–12 % in no. of pods per plant, 4–14 % in plant height, 8–19 % in total accumulated N in plant and 11–22 % in accumulated N in seed of the both crops was registered. The crops were grown at 30 and 60 plants/m2 densiti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ompaction were compensated to some extent by high plant density. Both crops loosened the compacted field, the effect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plant density. Field beans decreased the soil bulk density up to 8 %, increased total porosity up to 8 % and air filled pores up to 19 % till 30 cm soil depth, the effects being higher than produced by soybeans.
The increases in yields of wheat and barley and in their accumulated N were 9–57 % and 11–56 %, respectively after field bean and soybean as preceeding crops than after barley.  相似文献   

13.
不同储藏时间的土壤修复剂抑制根结线虫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为明确本实验室研制的土壤修复剂的有效储藏时间,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从千秋1号黄瓜幼苗的叶片面积、地上重、须根数量和总长度、每10cm根系长度的根瘤数量几个方面评价了不同储藏时间的土壤修复剂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的抑制效果和对黄瓜生长的促进效果。结果显示:与线虫对照相比,储藏14周的土壤修复剂可以使生长20d的黄瓜叶片面积增加113.12%,地上部增重30.19%,其结果都极显著优于储藏1周、16周、37周和42周的土壤修复剂;储藏14周的土壤修复剂还可以使生长20d的黄瓜须根数多178.15%,其结果与储藏1周和42周的无极显著差异;储藏1周和14周的土壤修复剂使黄瓜根总长增长200%以上,使根瘤数减少72.82%,各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综上所述,14周的存放时间为土壤修复剂的最佳储藏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三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耕作土壤中,都具有较坚实的犁底层,此层一般位于地表下20cm左右,其坚实度为耕作层的几倍至几十倍,比心土层的坚实度也高一至数倍,其厚度约为5—10cm.采用打破犁底层的措施,可明显地降低土壤的坚实度和容重,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根系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生长.打破犁底层以后,小麦的水平根(0—30°)的比例减少,斜下根(30—60°)和直下根(60—90°)增多,各层土壤中的根量分布也有明显下移的趋势,而且提高了小麦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和抗逆性,增强了籽粒灌浆强度,有明显提高千粒重的增产效果.同时,打破犁底层后的第二季或第二年的作物也有增产后效,有的胜于当季,如打破犁底层同时结合深施磷肥或复合肥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麦根质膜氧化还原反应与钾离子吸收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小麦吸钾差异,以水培和短期生物吸收试验方法,检测到小麦根系铁氰化钾还原酶的存在,而且不同品种铁氰化钾还原酶还原活性不同。反应液中由于根系内外质子和钾离子的迁移,加与不加铁氰化钾,不同品种根系都引起了溶液pH的改变,但外部电子受体Fe(CN)63-的存在即铁氰化钾还原酶底物的存在加强了溶液pH改变(更多为降低)的程度。铁氰化钾还原也明显影响了根系钾离子的吸收或外排动态,但不同品种影响不同。小麦根细胞膜氧化还原系统明显影响质子和钾离子的跨膜运输,不同品种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条件下有机肥对小麦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张永清  苗果园 《作物学报》2006,32(6):811-816
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小麦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无论施肥与否,小麦根系均表现出根重下降、根长缩短、根活力降低、次生根数与根系吸收面积减小、根系SOD、P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和根冠比明显增高的趋势。但施有机肥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改善根系生理特性,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具以肥促根、以肥调水、延缓根系衰老的作用。有机肥和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特别是在小麦生长中心发生转换的关键时期,即拔节期,水肥的显著互作促进根系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最终导致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蚯蚓对铁的富集转移及对苹果根铁营养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在永年县曹庄果园和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果园进行,试材为8年生红富士苹果树,在苹果根际用不同价态、不同浓度的铁处理玉米秸秆后接种蚯蚓.试验表明:蚯蚓对铁有很大的富集量,在20 000 mg/kg(试验所用最高浓度)二价铁和三价铁处理的秸秆中可以成活并把秸秆转化为蚯蚓粪,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的质外体铁含量,蚯蚓对二价铁的适应性高于三价铁.蚯蚓可以将有机物料中的铁转移到果树根系内,5 000 mg/kg铁处理增加蚯蚓体内Fe~(2+)含量和根质外体铁含量效果最好,蚯蚓、蚯蚓粪和根中的全铁含量随铁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铁显著促进果树根系生长,没有用铁处理秸秆接种蚯蚓的新根量明显少于用铁处理的,两种不同价态的铁都是以5 000 mg/kg的新根量最多.蚯蚓显著促进根系生长,没有接种蚯蚓的处理新根量显著少于接种蚯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石嘴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微量元素铜的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石嘴山地区土壤及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和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农作物根系土壤中总Cu、有效Cu及作物Cu的含量。通过线性回归法分析了作物Cu吸收量与土壤中总Cu、有效Cu、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有效Fe、碱解N、有效P、有效K、有效B、有效Se及有效Mo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嘴山地区土壤介于pH 7.97~9.09之间,对应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酸碱度中位值在pH 8.47~8.53之间,为弱碱性或碱性土壤。研究区域的土壤总Cu含量介于11.70~30.40 mg/kg之间,对应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总Cu含量中位值在20.95~25.32 mg/kg之间,平均值在21.12~24.65 mg/kg之间,与全国土壤总Cu平均含量24 mg/kg相当。有效Cu含量介于0.74~7.51 mg/kg之间,对应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有效Cu含量中位值在1.65~2.99 mg/kg之间。研究区域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有效态Cu占总Cu比例介于6.32%~48.10%之间,总Cu及有效态Cu总量均不高,但有效态Cu占比相对较高。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Cu含量分别介于1.20~3.24、4.11~11.70、14.80~53.21 mg/kg之间,Cu含量中位值分别为1.66、5.95、27.80 mg/kg。作物Cu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稻>小麦>玉米,其中水稻对Cu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小麦和玉米。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有效Cu含量与土壤总Cu含量显著相关,玉米吸收Cu含量与土壤总Cu含量显著相关,水稻吸收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而包含土壤pH、CEC、有效Fe、碱解N、有效P、有效K、有效B、有效Se及有效Mo等在内的环境因素,均与玉米、小麦和水稻对Cu的吸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石嘴山地区水稻产品属于富含微量元素Cu的优质稻米,大力开发富Cu水稻,可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营养充足的富Cu食品。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不同程度土壤持续干旱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小麦次生根发育迟缓,数量减少,根系发硬,根尖萎缩,拔节至扬花阶段对发根潜能的影响最大。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峰值延后;根系中氮、磷积累量下降,分配比例在生殖胁迫有较多的氮、磷损失;根系中的含量下降,C/N失调。维持根系对氮、磷良好吸收、分配、运转和C/N协调的土壤含水量不能低于60%。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根系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47  
1988~199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均抑制小麦根系的生长。干旱导致土壤表层根量减少,而深层根量所占比例增大。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单株次生根数明显减少;低于50%时,单株根量显著下降。根系活性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而下降,其中以扬花期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小麦单茎伤流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根冠比与土壤含水量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此外,研究还指出,4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小麦生育后期重度干旱的极限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