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小麦机械化种植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持着种植生产行业。当前中国对小麦的种植也是从传统的人工种植转变成科技种植,全面开展机械化种植小麦。在种植小麦技术方面,也不断出现新的技术,而机械化种植小麦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种植技术,该技术为小麦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农民带来莫大的便利。文章致力于研究中国小麦的机械化种植问题,指出小麦种植机械化的优点,就当前中国小麦种植机械化的应用,总结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小麦生产已广泛利用机械化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沭河上游流域小麦生产区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为例,就种植的前期准备、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证明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麦套作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阐述,旨在大面积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以促进四川玉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向宏 《种子科技》2010,28(5):31-32
1小麦种子“三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模小、机械化播种、收获、加工(精选、包衣)水平和质量不高、栽培管理中主要主推技术措施应用时效性比较差,杂草管理不到位、去杂工作不够规范等。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麦种植已实现机械化。小麦种植中运用机械化播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对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促进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初步探讨了小麦生产管理技术的建立、演变、现状、问题及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从创新集成综合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加强前瞻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的全程机械化研究,加强抗逆减灾研究,强化小麦产品安全及可持续生产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思路.从适应多种生产形式,促进管理技术现代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管理技术落实到位等方面探讨了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苏琳 《种子科技》2023,(3):33-36
为了提高小麦种植水平,需大力推广小麦土壤深松、化肥深施、优选良种、宽幅播种、病虫草防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引领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小麦品种布局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管理规范化、种植效益化的新格局。文章分析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寿阳县的玉米和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尺度推绎方法开展机械化与传统耕作方式下区域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与小麦适宜种植面积皆要大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下两种作物适宜种植面积,而无论是机械化种植还是传统耕作小麦适宜种植区面积皆大于玉米种植适宜区.(2)两种作物种植适宜区空间分布呈两极化特征,即高度适宜区与永久非适宜区占据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3)两种粮食作物高度种植适宜区基本集中在寿阳县北部黄土高原的塬、沟地貌区及坡度较小的山区。建议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下皆是中、高度种植适宜区域采取机械化种植方式,而在仅适宜传统耕作的种植适宜区采取传统方式耕作。  相似文献   

9.
刘淑琴 《种子世界》2022,(5):0120-0122
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适合于青海省互助县小麦农机精准播种的技术,于 2020 年 ~2021 年在青海省互助县小麦示范种植基地开展小麦农机精准高效播种试验,分别设置了 4 种播种处理方式,分别为小麦宽幅机械化精量播种、机械化撒播播种探墒播种和常规机械化旋耕条播播种,分别命名为处理一组、处理二组、处理三组和对照组,目的筛选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高效小麦多种方式,为实现小麦机械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得知处理三组的小麦的增产增效效果最为明显,比较适合在青海省互助县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植保领域开始加大利用先进技术的力度,如无人机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通过利用植保无人机技术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且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Fifty-six bread wheat cultivars and advanced lines from major Chinese wheat growing regions and 10 Australian cultivars were grown in Anyang located in Yellow and Huai Valleys and Chengdu located in Yangtze region. The genotype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suitability to produce northern style Chinese steamed bread (CSB) and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wheat quality traits and performance of northern style CSB under manual and mechanized processing conditions. Anyang-sown wheat samples showed better gra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SB quality than the Chengdu-sown materials. These differences were largely due to adverse climatic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Chengdu that resulted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flour whiteness, Farinograph stability, and starch quality. Therefore, Chengdu was generally unfavorable for producing good quality wheat. However,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among cultivars was observed in Chengdu, and Batavia, Dollar bird, and Tasman from Australia and Jing 411, Xiaoyan6, and Shaan 229 from China showed very good CSB quality under manual conditions, and Hartog, Batavia, Tasman, and Vulcan from Australia, and Jing 411 and Dongfeng 1from China were identified to confer good CSB quality under mechanized conditions. The wide range of CSB quality variations indicates that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SB quality is possible in both environments. Protein content, gluten strength, and extensibility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af volume and steamed bread elastic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ten strength, extensibility, and appearance and stickiness were highly dependent on processing methods, i.e., negatively using a manual method and positively or slightly negatively using a mechanized process. Therefore, wheat quality requirement for CSB depends on CSB processing conditions. Medium protein content and medium-to-strong gluten strength with good extensibility is desirable for mechanized methods, but weak-to-medium gluten type for manual methods. High flour whiteness and RVA peak viscosity was found desirable for CSB quality regardless of the processing method used. Flour whiteness, falling number, and peak viscosity appeared to be more crucial in determining CSB quality in Chengdu, although protein content and Farinograph stability also contributed to appearance, elasticity, and stickines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挖掘稻麦周年高产潜力,通过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多项生产技术试验,研究提出江苏各地粳稻一小麦周年高产的最适播(栽)收期与茬口衔接、最适播栽方式、最适群体起点(密度)以及适宜的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种植抗逆应变技术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省稻麦周年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秸秆全量还田应变技术、直播稻应变技术和稻田套播小麦应变技术;同时分析了不同地区稻麦生育期间常遇的不利气象条件及灾害,初步提出全省三大生态区稻麦周年种植防灾减灾技术,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冬小麦施肥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今后中国小麦施肥进行决策导向和科学指导,本研究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冬小麦生产发展历程,从阶段产量、面积及相应栽培措施对6个发展阶段进行了相应阐述;重点分析了建国以后冬小麦施肥阶段划分(共划分为7个阶段)、有机肥与化肥施用的阶段特征,并以代表性地区进行了大样本数据说明;特别剖析了2009年以来的现阶段施肥特点、产量效率及生产存在的问题。文末针对当前小麦生产方式与格局的变化,列举了小麦施肥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等重点研究领域,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梅再发 《耕作与栽培》2013,(5):58-58,52
为促进普安县高寒山地区小麦规范化生产,根据多年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经验,介绍了适宜高寒山地区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棉花轻简化栽培是适应中国国情、提高棉花竞争力水平和棉花持续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回顾了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简化整枝、合理密植、简化施肥、植保、灌溉、到采收诸环节轻简化的关键技术;并对轻简化栽培的熟性和株型调控理论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轻简化植棉技术,促进棉花持续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河套黄灌区麦田杂草绿色防控问题,在河套黄灌区小麦田杂草严重发生的区域,对小麦与杂草竞争关系观测的基础上,试验测定了采用不同小麦品种、种植密度、有机肥、耕翻次数、地膜覆盖方式等绿色控草措施的效果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以藜科杂草、籽粒苋和稗草危害为主的麦田,杂草出土滞后于小麦10天以上。杂草主要分布于行(穴)间,株数分别占66.6%(条播)、97.6%(穴播),且行(穴)中杂草长势较弱,单株鲜重较行(穴)间降低39.3%~41.9%,小麦生长前期生态抑草作用明显;绿色控草措施中除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控草效果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措施控草效果明显。综合比较得知,黑色地膜全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增加耕翻次数、无杂草草籽污染有机肥的株数防效分别为82.3%、71.7%、22.0%、8.6%;黑色地膜全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增加耕翻次数、无杂草草籽污染有机肥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8.0%、97.1%、23.9%、9.6%;黑色地膜全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增加耕翻次数分别增产69.4%、56.4%、21.1%,可实现有机小麦生产机械化绿色控草以及低成本、高产量、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玉米秸秆还田麦区土壤环境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械化进程,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地区2季作物秸秆还田的比例逐年加大,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面积的逐年提高给产区土壤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系统介绍了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现实背景以及不合理处理方式对产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从玉米秸秆还田机具选择与应用、田间操作规格、配套栽培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麦田养分管理与施肥等方面,综述了新生产条件下的管理技术。为丰富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从土壤与气候条件、联合机械运用、肥料养分与添加剂施用、土壤微生物等方面进行了下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动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方法]通过多年的归纳总结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系统总结出一套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杀秧收获,新技术共计增收20250元/hm2,其中节省人工费用11250元/hm2,通过增产实现增收9000元/hm2。[结论]该技术通过脱毒增产、起垄播种、合理密植、集中施肥、滴灌溶肥、化学防治病虫草害、机械中耕培土、机械杀秧收获,实现了栽培简约、高产高效,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显著提高了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并可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