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发酵食品种类丰富,风味独特,是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乳酸菌是应用于传统食品发酵的重要菌株。通过对乳酸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传统发酵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实现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一门涵盖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及发酵工程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将虚拟仿真技术实际应用于"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取得较好的仿真效果,而且加深学生认识发酵食品生产工艺过程,并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建立发酵乳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发酵乳样品除蛋白后,取清液进行硅藻土柱富集净化,二氯甲烷洗脱,气相色谱-质谱仪选择离子模式测定。为保证回收率,以氨基甲酸乙酯-D5为内标。氨基甲酸乙酯在1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9。按信噪比3∶1确定检出限为2μg/kg,信噪比10∶1确定定量限为5μg/kg。回收率在85%~109%,RSD8.7。此方法可应用于发酵乳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与高新技术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发酵食品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发酵食品工业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真实反映。详细阐述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高新技术改造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关于发酵食品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课程,为食品发酵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促进发酵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材知识相对陈旧、章节和课程之间重复度偏高、"教""学"互动少、学生对发酵食品现代化生产技术缺乏了解等导致的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等现状和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衔接、强化体验式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及加强课程综合实验等教学活动改革和创新,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将教学改革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晶体,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广泛存在于发酵产品中,主要对降低广东黄酒氨基甲酸乙酯的方法、改性材料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改性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是具有调节免疫、防癌抗突变的益生菌,也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工业发酵菌群。代谢组学技术已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进程监控、产品分型、风味形成机理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概述了代谢组学在食品与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着重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乳酸菌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乳制品、豆制品、腌渍食品和饮品。未来代谢组学在乳酸菌发酵食品中的研究将集中在功能性乳酸菌的代谢机理、乳酸菌代谢组学数据库建设和扩容、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结合应用等领域,尤其是代谢组学技术引入腐乳、酸菜等中国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的产品开发和品质监控,完善行业规范并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在发酵豆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微生物在几种主要发酵豆制品中的应用。总结了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各种功能性成分及其生物调节功能,分析了发酵豆制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并针对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发展,校企合作的形式、手段和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针对当前高职"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创新信息化教学,实施"多方实时互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0.
菌株能在发酵基物上生长良好是发酵食品选择菌株的第一道关卡。以几株形态差异较大的根霉菌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碳源、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下培养,观测其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讨论菌株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适应性,为发酵食品的菌株选育和条件控制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碳源、温度、pH值对各菌株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光照只对个别菌株有有限的影响。从生长速度来看,R2,R3,R5菌株的最快生长速度明显快于R6;从菌株形态看,R5,R6菌株优于R2,R3菌株。  相似文献   

11.
菌株能在发酵基物上生长良好是发酵食品选择菌株的第一道关卡。以几株形态差异较大的根霉菌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碳源、温度、 pH值、光照等条件下培养,观测其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讨论菌株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适应性,为发酵食品的菌株选育和条件控制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碳源、温度、 pH值对各菌株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光照只对个别菌株有有限的影响。从生长速度来看, R2, R3, R5菌株的最快生长速度明显快于R6;从菌株形态看, R5, R6菌株优于R2, R3菌株。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谷物发酵食品-酸粥中分离并鉴定了13株乳杆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开发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发酵食品奠定了基础.通过体外测试了其耐酸、耐胆汁及降胆固醇能力.结果发现,7株菌在pH值3.0的条件下存活率达50%以上,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在50%以上,耐胆汁效果良好.其中菌株NSZL-2、NSZL-11 和 NSZL-1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有可能成为潜在功能性菌株.  相似文献   

13.
邵昌余  吴琼  夏忠敏  杨维 《耕作与栽培》2009,(5):52-52,F0003
通过对48%毒死蜱EC等几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在几个不同地区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筛选试验,以及对稻纵卷叶螟不同龄期施药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氟虫腈SC、5%阿维菌素EC、48%毒死蜱EC、20%阿维菌素.三唑磷EC、15%阿维.毒EC等5种农药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且均对水稻安全,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最佳适期为卵孵盛期至3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将语言直观、多媒体直观、实物直观和实践直观等途径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为达到一次使用除草剂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笔者开展了2甲·辛酰溴等3种新型阔叶杂草除草剂与高效氟吡甲禾灵等7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苗期茎叶喷雾防除胡麻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与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等7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对胡麻田阔叶杂草均具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94.17%~98.71%之间。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80%溴苯腈SP 600 g/hm2与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或10%精喹禾灵EC 900 mL/hm2、50 g/L唑啉草酯EC 1350 mL/hm2、15%炔草酯WP 750 g/hm2混用对胡麻田禾本科杂草均具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97.22%~100%之间。从安全性、兼防效果、用药成本和增产效果综合评价,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或10%精喹禾灵EC 900 mL/hm2是苗期茎叶喷雾一次用药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最佳组合,宜在胡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筛选出对马铃薯田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药剂,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选择7种目前常用的除草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50%乙草胺EC、33%二甲戊灵EC、50%利谷隆WP和33%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在3.75L/hm~2、4.5L/hm~2、4.5kg/hm~2和2.25 L/hm~2+1.875L/hm~2剂量下,对马铃薯安全,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发酵食品工艺学"课堂教学质量,从优化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3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探讨。通过实践得出,以上改革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生化特性,以10个云南大叶茶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春、夏、秋)茶叶中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对不同品种间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研究10份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儿茶素各组分都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EC、EGC春、夏、秋茶的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CG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GCG平均含量顺序为夏茶>秋茶>春茶。除春茶材料5和8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其它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除夏茶中材料3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以及材料6变化规律为EGCG>ECG=EGC>EC,其它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秋茶中所有儿茶素组分的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GC>ECG>EC。10份大叶茶新材料三季EC、EGC、ECG、EGCG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73-1.83%、1.96-4.96%、2.76-3.22%、8.57-9.57%,各组分含量间的总体变化趋势为EGCG>ECG>EGC>EC。三季儿茶素品质平均指数材料7最高,材料6最低;三季中,十种材料夏茶品质指数最高,其次是春茶、秋茶。总体来看,研究所选的10个云南大叶种新材料间,不同季节不同儿茶素组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泡菜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经典代表,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味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食用者众多。从原料、制作关键工艺、生物学活性的角度对国内泡菜近10年间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泡菜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木薯炭疽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两个来自海南的木薯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13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必扑尔(25%丙环唑EC)、咪鲜胺(25%咪鲜胺EC)和国光多菌灵(50%多菌灵WP)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敌克松(55%敌磺钠WP)和代森锰锌(5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生产上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和多菌灵等来防治木薯炭疽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