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施肥水平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皖芝1号’和‘豫芝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芝麻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芝麻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施肥、品种)随机区组设计,于芝麻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芝麻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各器官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苗期到初花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以茎叶为主,后期分配中心转向蒴果和籽粒。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是施肥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芝麻获得高产。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促进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与分配是芝麻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滇中粳型杂交稻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个粳型杂交组合和1个常规稻的生长分析认为:粳型杂交稻在滇中昆明地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关键是要提高结实率和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粳型稻分蘖力强,前期生长迅速、穗大粒多,穗部干物质积累起卞早而持续时间长,灌浆速度慢。杂交组合的大田期平均RGR一般大于学会稻;生育后期RGR、NAR较低是结束实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粳型杂交稻是以较大LAR获得高产的;一般应在分蘖盛期和齐穗后16d内形成两个CGR的峰  相似文献   

3.
以超级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群体茎蘖、叶面积动态、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不变的前提下,基肥占比重大的处理(A1、A2)在抽穗前生长旺盛,LAI值大、干物质积累多,但后期LAI值小、干物质积累少,产量低;穗肥占比重大的处理(A4、A5)前期生长慢、积累少,后期生长快、积累多,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豫芝9号杂交芝麻高产制种配套措施研究河南省南阳市种子管理站,西峡县农业局张学仁,刘杰,翟心田,李成申豫芝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用ms86─1作母本、丹巴格作父本配制成的我国第一个芝麻杂交种,原名88CA006。1993年4月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5.
氮素营养对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菜的干物质积累是形成籽粒产量的物质基础。关于氮素营养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已有一些研究,但对油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不同施氮水平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未见有系统的报道。此外,以往的研究多以常规油菜品种为材料,近年来杂交油菜因其具有较强的营养生长优势和生殖生长优势,在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对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缺少研究。本试验以杂交油菜“黄杂1号”为材料,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希望为大面积生产上指导杂交油菜的肥料运筹提供依据。1…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干物质积累与分布规律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掖单13号干物质积累以慢-快-慢的节凑变化.在干物质的分配上就全株来看为茎>叶>籽粒>穗>根.同时,对全株各生育期干重与N,P2O5,K2O累积吸收量,地上部分干重与地下部分干重数据资料进行了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和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杂选一号的干物质积累和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考察了生产潜力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杂选一号的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既慢-快-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于物质的分配在不同的时期分配中心不同,苗期是叶片的生长中心时期,返青后根系比例达到最大,茎枝生长中心时期在抽苔初花期;角果所占的比例从初花期一直在增大,以成熟期最大,可占到50%以上;在盆栽的条件下,杂选一号的单株生产潜力可达90g以上,在高产田中,分枝位比一般品种低5~10cn左右,一二次分枝也较多.单株产量可达39~44.5g。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方法,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研究麻疯树FD-8号和云热-1号周年生长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状况,以了解麻疯树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个品种麻疯树周年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叶和茎高主要生长期分别在5-10月和5-8月,地径和根长生长期限较长,在11月仍有明显增长;叶干物质积累主要在6-10月,茎和根干物质积累可持续到12月;植株休眠期在1-3月.但FD-8号苗木生长优势较云热-1号明显;施肥后2个品种苗木根、茎及叶的生长期限、生长速率及生长量均显著大于不施肥的.麻疯树苗木周年生长趋势与气温和降雨条件也密切相关.分析表明,麻疯树周年生长规律受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尤其是水肥供给状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开花期棉铃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1988、1989两年棉铃发育规律的研究得出:不同开花期的棉铃各组成部分子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加以拟合,效果良好,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棉子的干物质积累还可用直线方程模拟,效果更好,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其中铃壳的干物质积累较快,最快时期在花后10~15d,花后30d达最大值,但是大积累量、生长特征值随着开花期的向后推迟而逐渐增大;而棉子和棉纤维的干物质积累要延续到花后45~50d才达到最大值,其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在花后20~30d,它们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量、生长特征值、旺盛生长期的长短是以中期开花的较高,前期和后期开花的较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期挖株调查,对豫芝11号夏播芝麻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豫芝11号夏播芝麻光合产物积累速度以播后47d-62d最快,平均每公顷每天为103.13kg。主根长度及支根数量在62d以前增加较快,62d以后增长稳定,但重量不断增加。茎杆增长高峰、叶面积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播后47d —62d,62d后增长缓慢。77d以后45%以上光合产物都分配于生殖生长上,单株粒重、千粒重也迅速增长。千粒重、蒴果重均与芝麻产量密切相关。收获时经济系数为27.54%。  相似文献   

11.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0、75、150、225、300和375kg·hm-2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杂交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间均表现显著正相关,増施氮肥促进了杂交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但是当施氮量增加到300kg·hm-2后,促进效果不显著。施氮量与各器官干物质、氮、磷、钾的分配比例关系:与叶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棉花生育中期与茎呈负相关,生育后期呈正相关,在棉花生育中期与蕾、花、铃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呈显著负相关。施氮量增到300kg·hm-2后,棉花生育后期干物质和氮磷钾在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明显下降,在茎叶的分配比例明显提高,表现营养生长过旺。氮积累和分配与磷、钾积累和分配间表现很好的正相关,从产量水平看,以每公顷施氮300kg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225kg的增产1.66%,增产不显著。施氮量达375kg·hm-2时,子棉产量比300kg·hm-2的减产3.92%、比225kg·hm-2减产2.23%。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明显下降,而磷和钾的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芝麻杂种优势的生长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芝麻杂种8809及其亲本(A和B)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系统观测,用微机模拟出各自的Logistic生长方程,以最终生长量、平均生长强度和最大生长强度对各器官的优势表现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芝麻杂交种及亲本各器官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除根茎外,杂交种各器官生长曲线拐点均介于两亲本之间,在最终生长量、平均生长强度和最大生长强度方面,杂种均比亲本表现出较强优势,而且杂种整株和营养器官的生长优势比其生殖生长优势更强。在出苗后53~64天之间,杂种生殖生长强度显著高于两亲本。  相似文献   

13.
杂交油菜宁杂1号三系亲本干物质积累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可知:在生物学产量上,不育系宁A6和保持系宁B6的单株及各器官在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接近,同一生育期恢复系宁R1的干物质积累远小于另外两亲本;在经济产量上,不育系宁A6角果多,每角粒数少,单株生产力低,产量低,保持系宁B6角果多,每角粒数多,单株生产力高,产量高,恢复系角果最少,每角粒数最多,单株生产力较高,产量较高;角果发育期以保持系宁B6的粒壳比最大,角果成熟时,宁B6的单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均为三系亲本中最大。  相似文献   

14.
选择3个典型超高产品种和7个一般高产品种(对照)在4个环境(年份×地点)下考察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点,以揭示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弱光照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为超高产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超高产品种在4个环境下的平均产量达9338 kg hm 2,比对照品种高24.2%;其穗数(449×104hm–2)、穗粒数(42.3)、粒数(18 825 m–2)、千粒重(47.8 g)分别比对照高8.2%、10.7%、18.3%和0.6%。超高产品种在各个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对照品种,尤其是生育前期,如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11.1%和18.2%;同时,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也高于对照品种,成熟时非籽粒器官干物质所占比重较对照品种低1.2~3.5个百分点。小麦籽粒产量与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干重和分蘖、拔节期的个体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品种具有分蘖力强,前期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多,后期分配到籽粒的干物质比例较高等特点,这是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嘉早935水稻覆膜旱栽的物质积累及运转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嘉早935水稻覆膜旱作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干物质积累、运转及N、P、K的积累、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旱作水稻灌浆结实期茎叶干物质向穗部的分配比例较高,茎叶干物质输出率、表观转换率和收获指数高于水作水稻,但孕穗后特别是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低,最终粒重和产量明显低于水作.旱作水稻孕穗前N积累较快,而齐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 系统比较研究了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 与机插相比, 抛栽和手插促进了早稻生育进程, 全生育期缩短, 抛栽和手插分别缩短5~8 d和2~4 d。群体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 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成熟期植株根系和穗干物质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抛栽>手插>机插, 茎干物质的比例为手插>抛栽>机插; 叶干物质比例在分蘖期和齐穗期为机插>手插>抛栽, 灌浆期和成熟期为手插>抛栽>机插。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 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机插; 成熟期, 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水稻叶面积指数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 抛栽最高, 机插最低; 抛栽和手插分别比机插增产1203.3~1346.7 kg hm-2和776.7~1045.4 kg 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 与手插和机插相比, 抛栽处理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 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 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稻麦两熟条件下,将2016—2017和2017—2018年江苏扬州参试的24个和江苏睢宁参试的23个小麦品种按氮肥表观利用率(NUR)划分为高效(NUR≥50%)、中效(NUR 40%~50%)和低效(NUR≤40%)品种类型,比较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群体质量指标的差异,为稻茬小麦品种选用和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年度在扬州均表现出高效的品种为扬麦25和宁麦21,在睢宁为淮麦35。扬州和睢宁氮高效品种产量分别高于6500 kg hm~(-2)和7000 kg hm~(-2),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间产量和穗数与NUR均呈线性正相关。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分蘖成穗率,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不同氮效率品种类型间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地不同品种类型间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乳熟期LAI、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表明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生育早期表现出较强分蘖能力,且生育后期具有较高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生产能力,可用于灌浆的花后同化物质较多。本研究初步提出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6,000~20,000 kg hm~(-2)和花后干物质积量4100~6700 kg hm~(-2)可作为稻茬小麦高产高效品种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亚种间杂交稻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吴岳轩  吴振球 《作物学报》1996,22(2):178-184
利用“网袋法”(the mesh beg method)研究亚种间杂交稻 PE037×02428(PE)和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S63)在不同播期下的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在根系干物质累积、根系生理活性和穗粒性状上PE较S63具有杂种优势,但这些优势最终未能转化成产量优势,主要是因为PE籽粒充实度不高所致。播期对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不同:5/1O和5/4(月/日)播期有利于根系形态发育但根系生理活性较低,且后期衰退严重,其结实率和产量最低;而6/10和6/11播期有利于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结实率和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生育后期PE根系氧化力和SOD活性下降百分率与20cm土层内的平均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933~0.972),而与产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955~-0.999)。PE根系干物质累积优势对产量是一个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19.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productivity (dry matter production) in a pearl millet ( Pennisetum americanum L. Leeke) hybrid BJ-104 and its inbred parents, J-104 and 5141-A ,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arvest interval and curve-fitting methods. During initial stages, the hybrid showed highest total dry weight, leaf dry weight and leaf area, than the inbred lines. However, with age these difference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male parent attained total dry weight almost equal to the hybrid by d 45, whereas the female parent attained it by d59.
The derived growth parameters like RGR, LAR, LWR and SLA showed strong ontogenic decline. Further, considerable cultivar vari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 Importance of the growth parameters in determining productivity is discussed and it is emphasized that higher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 during initial seedling stages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