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荣生 《茶业通报》1989,11(2):38-40
解块筛分是红碎茶初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其作用是将揉切后的茶胚团块解散、筛分出不同规格体形的颗粒,并使茶胚散热透气,降低叶温。目的是为红碎茶品质的形成服务,获得浓、强、鲜的颗粒茶。它与成茶品质和鲜叶经济价值的发挥密切相关。人们对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研究较多,然而对红碎茶的解块筛分也不应该忽视。陈椽教授曾指出:揉捻必须解块筛分。揉捻离开不了解块筛分。笔者在此分析探讨影响红碎茶解块筛分的因子,提出改善解块筛分效果的办法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91,13(1):22-25
茶叶吸附花香而成为花茶。从理论上说,制茶吸附是给茶叶加香调味,其目的是为了冲泡饮用时,解脱出香味给人们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脱附是吸附的逆反过程,有吸附必有脱附,两者同时存在。在制茶中有以吸附为主的工艺技术,如窨花、熏焙等;也有以脱附为主的作业,如干燥复火,其作用脱水的同时脱香。有的脱香是制茶的需要,如去除异杂气味;有的脱香不利制茶品质,如窨制花茶流程中的窨坯复火,使经过加香调味的茶坯脱香,造成经济上损失。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省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制技术。这是我省绿茶品质优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套传统初制技术作了较大的改革,比较普遍采用的,大体上可分为“制茶坯”和“理茶”,也叫“再加工”两个阶段。“制茶坯”即鲜叶通过杀青、捻揉、干燥制成八、九成干的茶坯。“理茶”即对八、九成干的茶坯进行整理,一般把茶坯筛分成四段,即上段(四号筛面)、  相似文献   

4.
一座土法上馬的水力运輸自动茶叶初制厂,已在不倚大队这个偏僻的山区建成。不倚大队制造的是銷往香港、南洋一帶的侨銷六堡茶,其制造过程是:杀青→揉捻→解块分篩→发酵→复揉→解块分篩→干燥。生叶經过驗收过称后,由驗收室的  相似文献   

5.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提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6CTH-3型柜式茶叶提香机,进行茶坯含水量和提香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影响试验,茶坯含水量分别处理为高(29.47%)、中(15.11%)、低(8.69%)3水平;提香温度设为低(65℃)、中(80℃)、高(95℃) 3个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表明:提香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大于茶坯水分含量;不同提香温度与不同茶坯水分含量组合处理,对名优祁红感官品质的外形和内质(香气、滋味)及综合评分影响显著(P<0.05),而对汤色和叶底影响不显著;对茶叶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褐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但对(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茶坯含水量高(29.47%)采用低温(65℃)提香,茶叶甜香欠爽,稍有发酵味,滋味欠醇爽;茶坯含水量低(8.69%)采用高温(95℃)提香,茶叶香气呈现火功过足,滋味略有高火味。因此,名优祁红提香工序,将茶坯水分含量控制在15%上下,温度控制在80℃左右,有利于其综合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6.
做形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名优祁红做形工艺中不同除湿与造型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除湿设烘干器100℃热风烘坯和电炒锅高温(180±5)℃、中温(160±5)℃、低温(140±5)℃炒坯4组,造型锅温设高(120±5)℃、中(100±5)℃、低(80±5)℃ 3组。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不同除湿温度对茶样的汤色和叶底影响显著,对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含量影响极显著;不同造型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烘坯做形比炒坯做形工效高,茶叶品质与中温炒坯做形茶相当,且以中温造型茶样较优;炒坯做形以中温除湿与中温造型茶样为好,低温炒坯除湿茶样的品质较差,高温炒坯除湿掌控不佳时茶样易出现高火的情况。因此,名优祁红做形工艺最佳温控组合为100℃热风烘坯或(160±5)℃炒坯除湿、(100±5)℃造型。  相似文献   

7.
桂花绿茶窨制关键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境内桂花鲜花资源丰富,发展桂花绿茶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认为窨制优质桂花绿茶的关键是掌握好茶坯含水率、茶坯温度和选配桂花鲜花品种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花茶窨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鲜花具有吐香性能及茶坯具有吸附性能。应用这一理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茶坯吸附鲜花吐放的香气,即可制成既具有茶香又有花香、而且有花、茶调和结合的香气。因此,真正弄清花茶窨制的理论,对于提高窨制花茶的技术,制出高质量的、别具风韵的花茶无疑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茶坯即用于窨制花茶的烘青绿茶原料,在各种精制茶的加工中要根据各种茶类的要求进行加工。本文对常规的茶坯加工程序作了论述,同时对各个加工工艺中的生产成本作了计算。结果可供一般茶厂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沈莉 《保鲜与加工》2009,9(6):24-24
臭豆腐的制作与豆腐乳相似,只是腌坯与配料不同,所得产品不同。臭豆腐一般在夏季生产,腌坯时每万块(每块4.2cm×4.2cm×1.8cm)用盐47~50kg,采用分层加盐并逐层增加的方法,缸面铺盐要多一些,以达到防腐的目的。腌坯3~4天后,要压坯一次,即再加入盐水超过坯面。腌制10天左右,放出盐水,过夜晾置。使坯块干燥收缩。  相似文献   

11.
青茶有着"绿叶红边,特殊香味"的其它茶类不可替代的品质特征,其传统工艺较为繁杂,特别是做形,在反复的束包、揉捻、解块和烘等工艺下,时间长,碎末茶多。本试验进行青茶加工工艺创新,在保持青茶品质特征的前提下,简化了传统工艺,缩短了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12.
施和森 《茶业通报》1989,11(3):8-13
制茶过程中,无论是鲜叶加工,还是毛茶再加工,都离不开热的作用。由于传热介质,热作用的条件不同,茶坯的热化学作用也有不同。制茶中的热作用,可分为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茶坯的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引起不同的理化变化,对制茶品质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什么是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众说不一。明确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对了解加热在制茶中的作用,并更好地加以运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冬菜以其色泽金黄,口感脆嫩,具咸、酸、蒜香味深受北方地区人们的欢迎.现介绍一种家庭制作冬菜的方法.   1 原料选择与加工   挑选京产白麻叶或青麻叶大白菜25kg,去掉外部老叶,用清水洗净,甩干浮水.切成1.5 cm左右的方形或菱形块,铺在芦席或木板上晒干成为"菜坯”,菜坯以用手握略感潮湿而不出水为宜.晾晒过程中菜块不可铺得太厚,并注意每天翻晒1~2次,以保证菜坯含水量一致.此过程一般需1周左右时间,可得到2.5~3kg菜坯.  相似文献   

14.
第二商业部茶业局、湖北省商业厅茶叶处、恩施專署商业局茶叶采購批发站、农具厂等單位,于1958年5月組成“紅茶初制机器試制小組”,試制成恩施58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篩分机、万能干燥机等整套紅茶初制机械,机械質料为木、竹、铁混合結構,适合于农村制茶应用,經过夏季季节,試驗效果良好。現簡要介紹上述四个机种的生产效率和結構如下,供有关生产單位机制紅茶选用工具上和进一步研究制茶机械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蛋白酶和脂肪酶酶解可可液块,以增加其风味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可可液块经蛋白酶和脂肪酶的酶解,可有效提高其风味。正交试验优化后的酶解工艺为:从追求风味上原料可选大明可可液块;蛋白酶使用风味酶,添加量为0.2%,脂肪酶使用脂肪酶AY,添加量为0.4%,两种酶的添加比例为1:2;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8h。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大力实行工具改革”的偉大号召推动下,在佛子乡將加生产区党政領导同志、茶厂同志及木匠师傅的热情支持下,繼1956年我們在將加試制成功第一架水力自动揉茶机之后,今年4月,我們又完成了全县第一架紅茶解块篩分联合机的試制造工作。經投入生产实驗,效果良好。比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10倍,它每一分鏡可完成生茶50斤的  相似文献   

17.
我厂是在1983年停办的太平县红茶精制厂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于1979年正式上马投产的花茶厂。经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对茶坯精制摸索了一套自己的分路加工方法,提出供大家商讨加工技艺。搞精制茶叶的人都知道,本身路的筛号茶条索紧结,有锋苗,叶底嫩匀,做好本身路是多做提级茶的关键,长身路茶条索则较粗长,精工细做后可多取一些作为提级茶的面  相似文献   

18.
毕彩虹  潘科  薛泽程 《茶业通报》2006,28(4):157-158
以福鼎、巴南9号、川种三个中小叶种的鲜叶为原料,采用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晾初揉烘二青摊晾复揉解块毛火摊晾足火的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成烘青绿茶;以混合样为对照,对各茶样密码审评和常规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品质:巴南9号最优,福鼎次之,川种最末。  相似文献   

19.
解子桂 《茶业通报》1995,17(3):11-12
桐茶间作与梨茶间作解子桂(铜陵市农经委)为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铜陵市七十年代初千亩茶园间作栽植了梨树,部分茶园栽上了桃树、杉木。七十年代末又开展了泡桐与茶树间作试验。根据多年的实践及试验,调查情况认为:桐茶间作有利无弊,梨茶间作有利有弊。一、间作...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晒青茶为原料,开展研究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茶坯含水率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堆温则上升,且中层比下层温度高、升幅也大;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氨基酸、茶多酚、原果胶和水浸出物7种内含化学成分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呈减少之势,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茶黄素和咖啡碱4种物质则增加;其中,儿茶素、茶红素减少较明显,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则增加较多。从五次翻堆的上、中、下不同层次的茶坯中11种内含物质的增减多少快慢比较研究又说明:上层转化最快、程度最深,下层转化速度较慢,中层介于二者之间,为创新工艺、稳定品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