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治  安岩  侯丽薇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6):157-164
为了系统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必然性、内涵特征、动因机制、模式路径、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推动相关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总结了相关研究关于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的内涵特征和动因机制,介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路径,指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研究集中于内涵与模式以及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主要是基于农村产业融合案例采用实地调研、经验总结、定性分析等方法,而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深层次分析研究并不多见;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微观行为主体:深入分析农户、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的融合行为特征及其原因,探索建立农户、企业、中介组织等融合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如何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以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着重分析园区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实践及成效。其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现代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等主要做法,不断完善农村三产融合投融资体制,让农民真正分享到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从而达到提升农村三产融合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的目的。因此,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基础,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核心,打造技术孵化基地是保障,提升产业价值链是关键。这为新形势下其他农业科技园区的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最主要的领导力量,村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凝聚和协调作用。针对很多地区产业不断发展而农民依然贫困、集体经济实力依然薄弱、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史,结合各地区党组织的经济发展实践,提出了打造“支部+”平台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设想,并以江苏省句容市唐陵村“支部+”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唐陵村通过构建“支部+”平台利益联结机制,很好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村民对党组织和经济发展效果具有很高满意度。以“支部+”平台为核心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我国村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支部+”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激发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而且通过党组织把握村级产业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种子科技》2020,(4):7-8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服务城乡、繁荣农村、致富农民的产业,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带动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特征。发展乡村产业,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笔者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北京市13个郊区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进行了系统评价,为其他省市提供经验借鉴。研究表明,北京郊区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但各区县间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个别郊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较薄弱,需从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等角度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探索培育农业经理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四川省形成了全日制、学徒制为典型代表的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在学历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农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探索农业经理人培育新模式,在产业扶持、创新创业服务和投融资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以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为例,从人员遴选、课程设置、实习训练、实战演练和上岗就业等方面介绍了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做法,以及在开展农业经理人培训过程中的思考和建议,以期探索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的多元化,丰富农业农村人才培育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干旱及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提出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思路和途径。通过对新疆14个地州,72个县、市、区发放调查问卷,并与相关人员交流,同时查询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征、成长路径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土地流转、品牌建设、销售渠道、信息来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要以林果业、特色产业及其加工产业为切入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从发展适度规模,加快土地权属改革,培育新兴职业农民,建立经营主体退出进入机制,精准扶贫与新型主体培育相结合,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途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8.
高红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36-140
为深入剖析和总结中国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和治理经验,探索系统推进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本研究运用数据、规范和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缺失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从公共性生产逻辑的视角,提出在协调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利益、集体经济的共同利益和农民的财产权益”基础上,建构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基础,以数字化治理技术创新为保障,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为支撑,以城乡要素市场双向流动建设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为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目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系统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的完善,并加强对其改革效果的公共性评估。  相似文献   

9.
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休闲农业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理论框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对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构成主体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产业集群发展内在逻辑就是要素、动力机制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作用的过程。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是一个以要素禀赋、产业链、创新能力为形成基础,以市场需求为诱因,以政府培育为作用路径的良性动力循环,并在产生、成长和成熟3个阶段形成基础由静态要素需求逐渐变为动态要素需求,而诱因和路径不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沟域经济是北京提出以山区沟域为单元,在生态保护前提下,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驱动产业融合是沟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特性。本文运用自组织的竞争和协同理论,阐述了沟域产业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模式和演变趋势,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各类产业融合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显示,北京沟域经济已经迈入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间的关联和外部环境变化是产业融合的内在主要动力。因此,实现沟域发展就是要加强三次产业高度关联度和深入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促使产业结构朝纵深“两维”方向发展,可采取服务型融合和生态型融合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11.
摘要: 在成都邛崃市、遂宁射洪县、资阳简阳市、眉山洪雅县、达州宣汉县、成都近郊、遂宁安居区等地开展粮经复合型、循环经济型、种养加气循环型、农区现代奶业、山区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等现代农业试点示范,探索四川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生态区现代农业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大浦乡村世界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实证研究大浦乡村世界的旅游产业融合路径。认为资源融合与技术融合路径是其主要融合路径;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是重要融合路径;资本融合、人才融合与组织融合是另一层面的融合路径。通过资源、技术、功能、市场融合创新旅游新业态与开发旅游新产品。资金、企业、人才融合不以产生旅游新业态为结果,是旅游新业态发展与旅游新产品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加快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因此,农户小额信贷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金融服务、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方式。农业银行临沂市分行大力拓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围绕三农市场定位,通过不同的贷款模式,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农户贷款需求,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笔者就临沂市的农业银行的工作实际,通过实证和历史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农户小额贷款问题进行探讨。农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有利于农户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并提出应扩大农户信贷规模、完善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淮南市潘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了淮南市潘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对规划的背景、示范区现状、规划意义、规划目标、示范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规划的创新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淮南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和产业转型的机遇,综合示范区现有农业资源禀赋、产品定位、空间分布、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因素,通过不同功能区的培育和交通系统的完善,因地制宜,针对性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的规划,形成六区一带的总体格局,将蔬菜、粮食、循环养殖、加工物流、观光农业等产业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为采煤塌陷区产业转型提出了有效的现代农业的规划思路,促进潘集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带来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给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肖轶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271-277
为了探索出适合城乡统筹区域的新农村股份合作社,基于重庆市12个县(市、区)的500户农户和100位基层干部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发育动因。结果表明:(1)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因;(2)作为农业的最直接生产和经营者的农户,认为通过组建或参与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能够给他们带来较高的并且稳定的收益,因此农户便很容易地自愿组成一个个的初级行动团体,共同追逐更多的外部利润;(3)样本区大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是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无论是初级行动团体还是次级行动团体都对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愿,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这种制度创新必将发生。  相似文献   

16.
巴中革命老区贫困县旅游资源开发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市南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旅游经济对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南江县农村贫困特点和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与基础条件,提出旅游扶贫开发对策。结果表明:南江县域贫困人口多,恩格尔系数大,区域连片贫困,多数年份的农业纯收益为负,依托于光雾山风景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果但不显著。主要结论:南江县扶贫出路在“三农”之外;进一步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优势条件已经形成,但尚需克服投入、人才、体制、营销和文化挖掘等5个瓶颈,构建旅游整合特色农产品开发机制、当地老百姓参与旅游开发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增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217-220
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新型营业形态,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时尚的变化,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在市场力、政策力等共同创造出的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型旅游产品与服务形态。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地位快速提升、体系逐渐形成的特征。北京乡村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并首次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8种乡村旅游新业态。总结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抓住乡村旅游新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分工细化、加速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乡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北京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实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推进路径,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利用文献分析、典型案例和专家咨询法,探讨数字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数字化是现代农业4.0阶段的关键特征,数字经济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北京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先行者,为北京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数字化、经营网络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数字乡村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不完善、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够、数字乡村人才缺乏等问题。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产品经营和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亟需与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应不断夯实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加大数字乡村科技研发,深化数字乡村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数字乡村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