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清夜间云、风、湿度对最低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准确做出最低气温的临近预报,为果农或农户提供防冻(寒)害预警服务,以年度极端最低气温与当晚20点的温差与当晚天气状况进行相关分析,估算当晚的降温幅度,进而预测次日最低气温。据福清50多年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同当晚20点的温差与同时次的相对湿度相关最为密切,故可用20点的相对湿度来估算当晚的降温幅度,结合当晚20点的气温便可预测次日凌晨可能出现的最低气温;(2)据各乡镇自动站同市气象局的低温差,可预测各乡镇次日凌晨的最低气温,该低温若低于当地的主栽果树和经济作物冻(寒)害指标,可吿知果农或农户,要采取喷灌(或灌水)、熏烟等防冻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因低温造成的冻(寒)害。本研究作为临近预报的补充工具对提高低温预报精度大有补益,可为果农或农户采取防冻(寒)害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超  吴瑞芬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213-218
为了充分掌握温室大棚内温度变化规律,实现温棚内极端温度的预报、预警,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利用2012年全年的内蒙古东部赤峰市温室大棚内、棚外的逐小时气温对比观测资料,分析温棚内气温的月平均日变化、典型日变化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次数和概率;分析温棚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变化规律、温棚内外气温相互关系,利用回归的方法建立晴天温室大棚内温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棚内气温日变化差异明显,棚内最高气温春秋季出现在9:00—10:00时、13:00—14:00时,冬季出现在12:00—15:00时;最低气温春季出现在5:00—7:00时、秋季6:00—7:00时、冬季7:00—8:00时;回归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棚内温度变化,对最低气温预报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测果园霜冻发生,提高防霜效果,果园内的最低温度及其出现时间预测非常关键。本研究利用宁夏陶林园艺场果园和银川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果园内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并建立银川站与果园内的温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春季果园内日最低气温呈现波动状态,最低时接近-12℃,最高时达12.4℃,春季共有29天最低气温都达到0℃以下,气温低于0℃会对果树开花、坐果造成影响,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晴天、阴天、雨(雪)天的5:00、6:00和23:00;秋季果园内日最低气温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最低时接近-13℃左右,最高时达16℃,部分时段温度过低对保障果实品质可能有一定影响,日最低温度在晴天、阴天、雨(雪)天集中出现的时间分别为7:00、8:00和23:00;果园内的日最低气温与银川站的日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果园内最低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方程的预报绝对误差绝大多数在2℃以内,精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果树的霜冻监测与防御提供依据,对趋利避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极易造成海上航运及海上渔船生产作业困难、渔业养殖设施损坏。分析沿海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预报指标及构建预报概念模型,有利于深入了解沿海大风的气候特点、发生发展机理,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利用1971—2010年辽宁沿海17个常规站日最大风速、风向资料,针对辽宁沿海的4个海区及单站的7级以上大风,对其风速和风向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出现日数最多,最多位于旅顺市,大风总日数为925天,平均每年23.1天;(2)辽东半岛西部、南部和东部沿海偏北大风次数要明显多于偏南大风站次数,渤海北部沿海的大风天气以西南偏南大风为最多;(3)辽宁沿海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中4月份最多为51天,冬季次之,夏秋季出现最少;(4)风向主要以偏北风和偏南风为主,东西风出现次数较少;(5)10月至次年2月辽宁沿海偏北大风占主导地位,4—6月份辽宁沿海偏南大风占主导地位。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针对1971—2010年26次大风典型个例普查地面及高空影响系统,对辽宁海上大风进行天气学分型,将其分为高低压型、高压型、低压型等3种。按照不同的天气学分型对其分别建立预报概念模型,确定预报关键区并初步总结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1—2020年哈密国家基准气候站杏花物候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哈密绿洲杏花始花期变化趋势、气候成因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 a来,哈密绿洲杏花始花期呈提前趋势,平均始花期为4月3—4日(闰年为4月2—3日);杏花始花期与1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中旬和3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3月及中下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地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3月上旬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3月、3月中下旬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1月下旬、3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杏花始花期的预测模型,通过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可为杏花始花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站气候资料均一性检验及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卉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7):168-173
为了研究五台山站气候资料均一性及气候变化趋势,利用1957—2013 年五台山气象观测站的地面逐月气温和降水量,采用滑动T 检验、回归订正法、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全面分析五台山站迁站前后气候资料均一性与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 月、5—10 月降水量序列在五台山站迁站前后无显著差异,其余各气象要素序列在五台山站迁站前后存在显著差异。(2)从1998 年开始,五台山站因迁站导致气温观测值比1998 年前偏高约4.6℃,降水量观测值比1998 年前减少约12.5 mm。(3)五 台山年平均气温与四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 年上升0.32℃(年)、0.36℃(春)、0.18℃(夏)、0.31℃(秋)和0.50℃(冬);年降水量与四季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10 年下降-36.8 mm(年)、-7.9 mm(春)、-37.3 mm(夏)、-11.4 mm(秋)和-3.8 mm(冬)。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在各生育期内影响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因子,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应用辽宁省西部地区1981—2010年30年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主要发育期资料和相应台站气象因子观测资料,结合玉米单产历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各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玉米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西6个地区30年气象产量的变化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影响6个测站玉米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波动表现的极具区域性;(2)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变化构成影响的主要发育阶段为拔节-抽雄期,该阶段内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辽西6个地区拔节-抽雄期最高气温大于30~ 31℃及降水量小于10 mm出现日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霜监测模型的探讨——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基于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霜的精细化监测和利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开展霜的精细化预报,运用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12年4月逐日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总云量、天气现象资料,在全面分析了霜形成的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南省霜监测模型,开展了霜监测模型误差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3℃条件下,分段考虑不同气象要素临界阈值对霜模拟准确率的提高有较大作用;建立的霜监测模型与霜观测结果的误差小于通用监测指标;霜监测模型模拟的的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霜日与观测值空间分布形态、年代际变化趋势都较为一致;该模型可用于开展霜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气温的统计特征及数值预报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赛瀚  黄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5):259-268
为了提高大连地区温度预报的准确率,笔者利用2003—2013 年大连地区自动站温度资料、2013年6 种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连市气象台预报的产品,统计2003—2012 年10 年7 站20—20 时最高、最低温度在不同季节的出现时间的频率,对2013 年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温度检验,检验时效为24 h。结果表明:大连地区最高、最低温度出现时间的频率分布均呈双峰型,最高温度多出现在14 时和21 时,最低温度多出现在5 时—8 时和21 时;在6 种数值预报产品中,一般是SCMOC对南部地区的温度预报的较好,对北部地区的温度来说是ECMWF预报的相对较好,而且整体上最高温度的正确率总是低于最低温度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本溪市区近59年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东北部平原和山地交界处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根据本溪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1955—2013 年59 年间本溪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本溪市区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34.5℃;极端气温年较差最大为70.6℃,最小为51.6℃;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5—9 月,8 月最多,占35.6%;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2 月,1 月最多,占69.5%。日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4—7时,日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14—16时。总体来看,本溪市区成变暖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年较差在缩小,但这种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3):147-153
为了研究DZZ6 型和CAWS600 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庆阳市西峰国家基本气象站、环县国家基本气象站、合水气象站有效数据资料,对DZZ6 型ISOS 软件运行的自动气象站和CAWS600 型OSSMO 2004 软件运行的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压、气温、湿度等资料进行气候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 套自动气象站数据较为完整,缺测率较低;通过差值分析2 套站数据一致率较高,要素差值较小,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检验得出用于实际业务工作的客观定量化结论,2 套站自动观测数据不经序列订正就可以合并统计、互相替代;个别要素差异略大的原因可能与仪器的生产厂家、型号、性能有关,不存在系统性误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卢氏站2014年新、旧站址正式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数据,采用通用差值统计方法,分别计算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2 min平均风速的差值平均值、年差值标准差等;风向一致性采用相符率统计。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对卢氏新、旧站址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估工作,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以期为站址迁移及迁站后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新址年平均气温和年最高气温比旧址分别低0.3℃、1.1℃,年最低气温比旧址高0.1℃,年最高气温相差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0%,说明相对湿度受站址迁移的影响不大;新址风速大于旧址,年平均风速偏大1.0 m/s;旧址与新址年风向相符率只有26%,两站风向一致性很差。通过对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的差异研究,为气象预报服务中气象要素的精准预报和科研业务中气象资料的准确利用提供保障,为卢氏站气象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化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宁夏灌区日光温室内气温变化规律与最低气温预测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利用引黄灌区的日光温室内气温和当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温室内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温室内的日最高气温时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出现在每日的12:00—15:00,而日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每日的7:00—9:00;温室内、外的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温室内最低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方程的预报绝对误差绝大多数在3℃以内,精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温室的气象保障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门头沟区地形复杂、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多发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极大威胁,分析了门头沟区区域自动气象站调优前后不同地形的降水分布,结合实例分析调优后站网在乡村振兴和精细化气象服务中的实效,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2018—2019年新增气象站26个,平均距离约7 km;2006—2017年汛期平均降水量低海拔地区多于中、高海拔地区;站网调优后,2018年汛期降水量中、高海拔地区多于低海拔地区;部分气象站在实际强降雨过程中发挥实效;还可从加强现有气象站网管理、加密建设气象站网、加强多种气象方式融合应用、完善气象监测体系机制4个方面高效发挥站网监测精密能力,有利于基层气象部门将精细化气象服务融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在全国气象部门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气象预报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服务的目的,实现为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指挥、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更直观、可靠的细化到乡镇的玉米适宜播种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辽阳地区2010—2014 年24 个区域自动站4—5 月逐日平均气温与辽阳本站同期气温的关系,建立24 个回归预报模型,借助于雨量图制作软件利用模型做出的预报,将全地区划分出适宜播种、较适宜播种和不适宜播种3 个区域。经检验,24 个预报模型相关系数均达0.01 显著水平,回代与实况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回代和预报绝对误差(ABSE)和标准误差(RMSE)在0.2~0.7℃,可以用来预报24 个乡镇的日平均气温。利用雨量图制作软件绘制等值线图,方法简单易掌握,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冰雹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占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12-220
掌握山西省冰雹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能为本区域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科学地指导工农业生产,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基于1960—2010年山西省71个国家观测站的冰雹资料,通过求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山西省冰雹天气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冰雹总日数分布呈东部多、北部多、西南部少的格局;1960—2010年71站冰雹总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无明显的周期性和突变性。山西大部分站点年冰雹日数呈下降趋势,夏季6—8月是冰雹的高发期,约占全年冰雹的67%。各月冰雹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五台山是冰雹极易发生区,山区冰雹日数月际变化量明显大于盆地。一天中93%以上的冰雹开始在11—20时,结束在11—20时。99.6%的冰雹持续时长不超过1 h;80.6%的小时内冰雹持续不足10 min。  相似文献   

17.
杨梅  刘维成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9):147-154
为了提高干旱沙漠区极端降水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和缓解本地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图、FY-2D云图、区域自动站雨量、单站气象要素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15日干旱沙漠区民勤县局地极端大暴雨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大暴雨具有出现时间特殊、雨强大、酝酿时间长,且发生在降水极少的干旱沙漠区的特点。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新疆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中低层切变线缓慢东移,配合地面风场辐合;水汽输送通道有西南和东南两个,东南急流引导的水汽是此次过程主要的水汽来源。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整层上升运动是这次大暴雨的动力条件;K指数、CAPE指数、Si指数的大值区、θse高能舌延伸位置偏北偏东与此次大暴雨区相符;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发展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DZN1型自动站与人工测定土壤湿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评价DZN1型土壤水分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服务效益和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齐河县2011年2月28日—12月13日期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和概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0 cm和40 cm土层人工观测的数据接近于自动站数据,40 cm土层人工与自动观测土壤相对湿度的平均差值在8个层次中为最小,60 cm层次的平均差值为最大。人工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在各层均表现显著,给出存在数据偏差的原因及以后仪器运行应注意的问题,认为DZN1型自动站观测的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