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得到长足发展,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种子质量标准化、育繁推一体化和市场监管法制化正在形成。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号角。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开展的种子执法年活动,有效规范了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推进了农作物种业健康发展。但是,根据本文作者深入地调查探索,仍发现目前终端种子市场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12,(5):34-34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我国种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今后我国将通过推动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和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等五项措施,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昆明市的种业发展正在向着新的阶段前进,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成为关系到昆明市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探讨昆明市从2001年开始建立种子市场监管体系以来,经过多年运行发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推进昆明市种子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制约问题及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良种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制约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我国种业应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大型龙头种业集团、深化科企长效合作、建立企业商业化育种新机制、进一步强化种子质量管理以及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师范生 《中国种业》2022,(12):52-54
对山西运城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和成效进行阐述,分析了推进农作物种业振兴存在的种业企业规模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种业基地建设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弱等主要问题,围绕种业科研创新、种业龙头企业培育、种业提升工程、种业政策扶持、种业市场监管和组织保障 6 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种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陇南市农作物种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当地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但距种业振兴尚有不小差距。从政策配套、质量检测、市场监管、企业发展、种质资源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陇南市种业目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将种业振兴行动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种子质量检测和完善市场监管、培育种子企业、夯实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出台种子补贴和种业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种业市场监管,对营造法治、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推动种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意义重大。对农作物种业监管体制的演变进程、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以及山东省种业市场监管的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健全法规体系、提升人员素质、理顺机构职能、净化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可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河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在法治建设、企业发展、品种创新、市场监管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近况,系统分析河北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种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改进种业管理工作、推进河北种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总结2017年河北种业在法治建设、权益改革、企业发展、品种创新、市场监管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系统分析河北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针对性的提出推进种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改进种业管理工作、推进河北种业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基础产业,种业发展直接关系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对青岛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青岛农作物种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加强市场监管、推进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强化种业企业主体地位是实现种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小麦品种审定数量增幅明显,稳产、优质品种面积稳步提升。小麦种业市场仍然存在品种同质化严重,供需结构矛盾,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小麦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紧密,难以带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等困难与问题。未来我国小麦种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种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培育重大品种;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推进小麦种子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小麦生产用种安全;加强小麦种业发展政策支持,培育小麦种业头部企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种业快速发展,为营造良好种业发展环境,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种子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但套牌侵权违法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已成为制约我国种业健康发展的毒瘤。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农业主管部门一方面采取更加严厉的专项整治措施,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另一方面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临汾市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临汾种业发展卓有成效,良种覆盖率较高,种业企业提振升级成效显著,但种业企业育种研发能力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值得关注。通过对临汾市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并从种业企业发展情况、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发、良繁基地建设、政策扶持和科研合作、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推进临汾市现代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种子世界》2012,(9):49-49
广东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农作物种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来抓,保障种业育种基地不被侵占,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意见》强调,增加种业投入,推进种业科研,完善市场监管,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打造广东“种业硅谷”。  相似文献   

15.
正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种业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核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引导扶持、市场监管和体系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较好较快的进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推进甘肃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肩负着保障全国农业用种安全的重任。研究分析甘肃省现代种业发展对策,对进一步推进甘肃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影响甘肃省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有:(1)基地基础设施还不完善;(2)育种创新能力不强;(3)耕地质量逐年下降;(4)监管服务水平不高。针对问题提出了发展措施:(1)加快科研创新,提升种业创新能力;(2)强化基地建设,增强供种保障能力;(3)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4)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5)抓好品种技术服务,确保农业种植安全;(6)加强种业行业建设,保障种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几方面突出表现,建议从强化种业基础支撑,稳定基地生产面积;优化品种生产布局,加强企业品种培育;提升种子质量水平、加强种业品牌建设;推进种业提质增效、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严查涉种违法案件,突出种子市场监管等方面推进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8.
<正>1主要成效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农办、市农委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2011]国务院8号、[2013]国办109号和沪府发47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提升本市种业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发展上海现代种业,强化种子监管能力建设,在服务种业企业发展,加强种子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严格作物品种管理,规范种子行政许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确保了本市农  相似文献   

19.
张皓 《种子世界》2021,(9):0078-0080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发展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种子行业的发展与成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民生,并逐渐成为关系我国民生经济的关键性支柱产业。为此,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有关种子管理对种业发展的全新工作思路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新形势下,我国种子管理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企业内部竞争较弱,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育种技术研究投入较低,无法获取更高成效;市场监管弱化,执法力度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必将导致种子管理对种业发展的效率与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本文将结合这些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种业发展现状,着重分析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向种业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禹 《中国种业》2020,(9):27-29
种业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民生安全的重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更加凸显了粮食及蔬菜稳定供应对于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意义。种子是种业发展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保障种业安全发展,必须严格种子质量监管。以唐山为例阐述了非主要农作物(主要是指蔬菜种子)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