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漯麦9号是漯河市农科院以抗倒伏能力强的周麦13为母本,遗传基础丰富、抗逆性强的百农6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2008年度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代号为漯9908。漯9908在试验中表现突出,2008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定名为漯麦9号,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8007。  相似文献   

2.
<正>为更好地服务三农,给生产上推荐优秀、高产、广适的小麦品种,以金禾9123、AK58、周麦16、周麦18、周麦22、济麦22、漯麦9号、郑育麦9987等8个品种做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供各地在小麦生产用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小麦优异种质资源漯麦4号,从利用漯麦4号作亲本选育出的小麦品种数量来表明漯麦4号是一个优秀的小麦种质资源,建议小麦育种者可以把漯麦4号作为主要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强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利用抗赤霉病品种是减轻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具有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很少。本研究鉴定筛选出适合黄淮麦区中抗赤霉病的种质材料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3份材料的发病小穗率分别是19.0%、20.9%和20.2%,与苏麦3号(13.8%)差异显著,但与扬麦158(19.2%)差异不显著。从平均严重度和发病小穗率分析,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抗,与扬麦158相当。从耐寒性、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密度等方面对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分析表明,漯抗6号与周麦22无显著差异,漯抗6号更适用于黄淮麦区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5.
漯麦 47 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漯麦 6010 为母本、远缘材料一粒葡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为进一步了解漯麦 47 的生产特性,以 2018-2020 年 2 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与区域试验同步)、2019-2022 年 3 年度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 6 组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漯麦 47 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漯麦 47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中筋小麦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3414"肥效试验,计算呼图壁县棉花种植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为农户生产提供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校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通过在小麦高肥力区进行"3414"施肥试验,研究常规施肥、配方施肥、不施肥三水平条件下高肥力区小麦产量变化规律,同时验证以往"3414"肥料试验参数,为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与肥料配方的优化提供依据。1试验地情况试验设在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奇巴尔托布勒村。  相似文献   

8.
镇平县2012~2013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漯4—168、泛麦8号、矮抗58、洛麦21、漯麦18、阳光818、偃高1号、偃高006、郑麦9023、豫农949、衡观35、郑麦366,以豫麦949为对照。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重复3次,9行区,小区长6.67m,小区宽(含畦宽)2.Om,小区面积13.34m3,设计密度为300万/hm2,重复间留观察道0.67m,四周设保护行。  相似文献   

9.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漯4-168、泛麦8号、矮抗58、洛麦21、漯麦18、阳光818、偃高1号、偃高006、郑麦9023、豫农949、衡观35、郑麦366,以豫麦949为对照.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重复3次,9行区,小区长6.67m,小区宽(含畦宽)2.0m,小区面积13.34m2,设计密度为300万/hm2,重复间留观察道0.67m,四周设保护行.  相似文献   

10.
三都县水稻不同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配方施肥在三都县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水稻生产上进行了"3414"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肥料配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作物吸收养分配方施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肥料的供给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漯优7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于1996年以豫同843/周九的F1作母本,以豫麦2号/千斤早的F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参加河南省小麦旱地冬水组区域试验,2006-2007年进行生产试验,200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7011)。  相似文献   

12.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鲁麦14(烟中1604)为母本,以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豫麦41(温麦4号)为父本配制成单交组合(编号为漯9816),采用系谱法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3.
1997~1998年对优质春小麦龙辐10号进行了不同密度在同一施肥水平下不同施肥比例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高产最佳群体和最适合的施肥比例。为本区域优质春小麦龙幅麦10号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苟红英  高雪 《耕作与栽培》2003,(6):30-32,48
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方案对"杂选1号"进行施肥试验,建立了"杂选1号"在不同地力条件下株高、一次有效分枝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并获得了较高植株,一次有效分枝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在上等和中等地力条件下N,P,K施用量对"杂选1号"株高,一次有效分枝影响大小为N>P>K,尤其以施用N肥增加植株高度,一次有效分枝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核心是对亲本的遗传改良以及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为了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目的,在亲本组配中,注重亲本遗传背景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状优良,用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丰产稳产性好、矮秆、抗寒、抗旱、抗倒、适应范围广的弱春性品种周麦13为母本,以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综合抗灾能力强的豫麦54(百农64)为父本,其杂交后代用系谱选择法并施加选择压力,提高环境胁迫性,实行早代诱发行接种病圃鉴定,以早代选择为突破口,选育出新的小麦品系漯9908-3-3-2.该品系不仅具有株型好、长相清秀、穗层厚、抗寒耐旱、耐后期高温、灌浆快、熟相活泛等特点,而且硬质率、产量潜力和抗倒伏性能明显优于周麦13和豫麦54.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定名为漯麦9号."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的中试与示范推广"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和陕西等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漯麦6010是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省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生产特性,以 2011-2012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方差分析法、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分别对漯麦6010和对照品种郑麦902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漯麦6010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适合黄淮海麦区、长江流域大面积生产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山西省闻喜县2008—2010年3年冬小麦所得的试验数据作为案例,并将"3414"试验所得的数据给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而研究的对象则是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探讨"3414"试验方案实施条件和不同的数学模型在肥料效应函数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沿麓地区优质强筋春小麦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呼盟地区的农业生态条件,对春小麦强筋品种克丰10号和龙麦30号进行了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示范与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在N.9P8K4(尿素95.9kg,二铵130.4kg,50%硫酸钾60kg),实际施肥水平是尿素95kg,二铵130kg,33%硫酸钾90kg,密度在平方米650株及高效农艺生产技术,使克丰10号和龙麦30号两个强筋品种在大面积的生产条件下,平均亩产超过250kg,品质达到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王清 《中国种业》2021,(1):69-73
以10个不同类型的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纯作为对照,研究小麦与甘薯行数比在3∶1和2∶1套作模式下甘薯地上部农艺性状和2种作物鲜产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试甘薯最长蔓长比纯作减小;分枝数和茎粗因品种差异变化不尽一致;漯薯14号在3∶1模式种植时较纯作增产18.77%,漯薯15号在2∶1套作模式下较纯作增产3.99%,其余甘薯品种及小麦鲜产均不同程度下降;套作兼用型(漯薯11号和漯薯15号)甘薯品种产量更高;麦薯3∶1比2∶1套作模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临麦9号的推广,研究制定了临麦9号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了临麦9号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以及种子处理、耕作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该品种适宜山东省中高肥水、旱肥地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