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对3种水温下凹目白鲑受精卵孵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3℃为凹目白鲑卵适宜受精温度,受精率可达37.2%。孵化水温为3℃时受精卵成活率和发眼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当孵化水温达到10℃时,受精卵全部死亡。因此,该鱼受精卵发育的水温应在3℃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胚胎发育、仔鱼形态发育及饵料转变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29±0.5 ℃、静水微充气、盐度30的孵化条件下,经过18 h 30 min仔鱼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30.0 ℃和盐度33.0 ~35.0的室外水泥池进行初孵仔鱼的培育试验,仔鱼在孵化出膜后72h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摄食原生动物;从5日龄开始,摄食行为明显,摄食原生动物和小轮虫; 8日龄仔鱼逐渐转向摄食桡足类,兼食少量的轮虫;13日龄后,仔鱼的饵料以桡足类成体为主,摄食量大;经过21天培育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北京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和各生育时期的温度指标,为技术人员科学指导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对多年农情调度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了北京地区小麦生育时期温度演变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指标。分析表明,北京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17~18℃;进入越冬期即基本停止生长(稳定通过0℃终日)的时期常年(近30年)为11月28日;小麦返青平均需要气温0℃以上的日期19d,需要0℃以上的积温73.3℃·d;返青期至起身期需18~29d,平均需积温216.5℃·d;起身期至拔节期需8~12d,平均需积温147.5℃·d;拔节至挑旗历时12~15d,平均需积温231.2℃·d;挑旗至抽穗历时7d左右,平均需积温153.4℃·d;抽穗至开花需5d左右,平均需积温113.4℃·d;开花至成熟历时32~37d,平均需积温800.4℃·d;全生育期260d左右,最短256d,最长262d,所需积温1 970.7~2 325.5℃·d,平均为2 294.0℃·d。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河套地区玉米干物质积累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玉米干物质重量随生理日数、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生长变化的生长模型,确定玉米干物质重量随其增长变化的关键点,为玉米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建立21个生长模型(Logistic方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检验),将玉米干物质重量随生理日数、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生长的时段分为三阶段,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当活动积温为1449.7℃·d时,开始进入快增期,到1733.7℃·d时,增长速度最快,达2008.5℃·d时,开始进入缓增期,终止点的活动积温为2717.3℃·d;当有效积温为761.4℃·d时,开始进入快增期,到912.0℃·d时,增长速度最快,达1068.6℃·d时,开始进入缓增期,终止点的有效活动积温为1447.3℃·d。以各阶段积温界限值作为判断水肥管理的依据,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热量资源变化对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新疆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关键期,收集石河子地区1961—2015年棉花单产、气温资料以及1988—2017 年棉花物候期监测等资料,运用多项式分离气候产量、气候倾向率、一元回归及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段热量资源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丰富增加趋势明显;≥10℃积温、棉花生产期≥0℃积温、稳定通过10℃初终日、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0℃积温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10℃积温低于3350℃· d、棉花生产期≥0℃积温低于3650℃·d 棉花减产明显。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期是棉花的热量关键期,对棉花产量的贡献分别为6.59%和5.95%。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分期播种法,利用试验数据,建立28个生长模型(方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检验),将玉米灌浆期百粒干重、百粒体积随灌浆日数增加的时段分为三阶段,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适时播种的玉米吐丝后百粒体积、百粒干重增加进入渐增期,终止日分别为吐丝后的6天和20天,此后进入快速增长期,时间分别为22天和18天;其后到籽粒体积和干重增加进入缓慢增长期。适时播种的玉米百粒干重增加逐渐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0~502.4℃·d,增幅0.014 g/℃·d;快速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502.4~938.4℃·d,增幅0.049 g/℃·d;缓慢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938.4~1355.1℃·d,增幅0.018 g/℃·d。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冷害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为玉米生产趋利避害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气象参考,笔者利用1980—2014年15个农业气象站的资料,基于≥10℃积温距平指标,对玉米出苗—七叶期、出苗—抽雄期、出苗—乳熟期的冷害进行动态判识,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建立积温距平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14年间,研究区玉米3个发育时期内的冷害年数为7~17年,冷害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对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响应;空间上呈北多南少特征,并具有群发性、区域性和局地性特点;(2)研究期间,玉米3个发育时期的≥10℃积温距平具有16年左右的周期变化,1995年以前偏冷,之后偏暖;(3)在3个发育时期,研究区分别有13%、60%、67%的站点≥10℃积温距平与玉米单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积温距平为100~200℃·d利于玉米高产。以出苗—乳熟期分析热量与产量的关系效果最好;(4)≥10℃积温距平指标判识玉米冷害具有生物学和农学意义,有效提升作物冷害判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塑料温棚在星洲红鱼安全越冬与提早繁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永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03-407
本实验主要是对星洲红鱼的温室大棚安全越冬和亲鱼的早春繁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温室大棚进行保温,可以使棚内的平均气温和水温分别保持在28.3℃和25.2℃以上,分别比室外温度高出8.1℃和6.1℃,亲鱼越冬期间成活率93.7%,比室外越冬池的82.9%提高13.0%;棚内温度高而稳定增加了星洲红鱼的性腺生长发育积温,性腺由入温棚时(1月份上旬)的第Ⅲ期,成熟度0.98%,经温棚内强化培育40-50d,2月中旬达成熟的第Ⅳ期,成熟度为3.12%,繁殖积温1280.5℃.d,而自然环境中星洲红鱼性腺在4月中下旬才能达到成熟,繁殖积温需2198.7℃.d ,减少41.8%,使其繁殖时间提前了2个月,为延长星洲红鱼的养殖时间增加产量提供了保障。棚内产后亲鱼,经40d左右产后强化培育,4月上旬再次达成熟,1#温棚和3#温棚在2-4月间比露天池多生产100万尾鱼苗量,增加60.6%。  相似文献   

9.
孵化第1天开始进行拍照记录,从第7天开始连续解剖研究中华鳖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分析孵化过程中胚胎的器官变化。结果表明:中华鳖孵化周期平均为46天,以胚胎的日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为主要依据,从中华鳖卵产出到稚鳖的孵出,将整个胚胎的发育过程分为26期,第2~13期依据卵黄囊血管区、眼睛、心脏等形态变化进行分期,14~26期是以四肢、背甲及腹甲的变化特征为主要分期依据,详细描述了每一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各期配以周详的图片进行比较。描述中华鳖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关键表型特征,有利于对中华鳖的整个孵化过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八师垦区热量资源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新疆农八师垦区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规律,利用1955—2012年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偏差及信噪比等气候统计诊断技术,研究热量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升高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4℃/10 a、89.981℃·d/10 a和111.23℃·d/10 a。年平均气温在1989年突变性升高,突变前后平均升高1.2℃;≥0℃积温在1989年突变性增加,突变后增加254℃·d;≥10℃积温在1994年突变性增加,突变后增加377℃·d。新疆农八师垦区20世纪90年代初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对于农业来说利弊共存,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开发利用热量资源首要准则。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建设、作物调整提供农业气候资源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的气候资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绿洲的光照资源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幅为36 h/10 a;温热资源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0.28℃/10 a;0℃界限温度积温呈逐年代际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7.7℃·d;10℃界限温度积温也呈逐年代际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97.7℃·d;年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7.9 mm/10 a。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整沈阳市植物结构,对低温冷害进行监测研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依据,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60年沈阳市植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沈阳市植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4℃/10 a和51.52℃·d/10 a。近30年植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0.6℃;≥10℃活动积温增加180℃·d。应用信噪比诊断1951—2010年长序列气候突变不明显。经滑动平均和年际逐渐延长,植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保持持续上升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热量资源,调整农植物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充分掌握利用当地热量资源,做好气象为农牧业服务工作。选用1954—2015年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石河子地区气候变暖及热量资源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39℃/10 a,说明石河子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1989年发生气候突变,突变前后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3℃;≥0℃、≥1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6.86℃·d/10 a、119.20℃·d/10 a,并在1985年和1986年出现突变,突变后热量资源平均增加306℃·d、364℃·d。石河子地区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尤其对棉花丰产丰收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北疆棉花出苗的低温胁迫影响及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新疆北疆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低温冷害问题,笔者利用人工气候室,对种子低温胁迫设计不同温度进行播种出苗试验,并结合1991—2017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播种—出苗的适宜播种温度指标、积温指标,确定棉花适宜播种期。结果表明,棉花种子的萌芽率、萌芽天数、萌芽长度、萌芽鲜重及出苗率等各项参数随温度呈非线性有规律变化。棉花种子低温胁迫时间越长出苗越滞后,所需的积温较多。北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出苗下限温度为12℃,需要活动积温在160℃·d以上,≥12℃有效积温在55℃·d以上。通过人工气候室试验结合大田实际监测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稳定通过12℃应作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的初始期;播种期确定在4月下旬,出苗期可免受春季低温冷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兴安盟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对兴安盟30年间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周边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吉林省10个气象观测站同时间段日平均气温数据,构建了兴安盟10℃活动积温、稳定通过10℃初终日及持续日数的精细化推算模型,最后,结合兴安盟地理信息数据绘制了热量资源精细化区划图。结果表明:1991—2020年兴安盟10℃平均活动积温气候倾向率为103.64 (℃·d)/10 a,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变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特征明显的阶段。与上一代际相比,1991—2020年各站点10℃活动积温平均值均有所增加,≥2800℃·d区域所占面积约增加5553 km2,其他等级10℃积温区域面积均不同程度减少,各等级区域边界均向西北移动。  相似文献   

16.
旧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及向日葵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可降解地膜成本高和效果差,在农业生产中仍得不到广泛应用的现实问题,在河套流域临河区以覆膜玉米后茬种植模式,进行了旧膜、新膜及露地栽培向日葵对比试验,研究旧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和向日葵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向日葵的生长前后期,旧膜对土壤增温作用的影响显著,新旧膜对向日葵各个生育阶段的增温作用均表现为:出苗期>现蕾期>收获期>始花期>终花期。整个生育期5cm土层总积温,旧膜比露地高229.5℃,低于新膜101℃。旧膜比露地生育期缩短5~6d,差异显著,较新膜延长2d,差异不显著,其中对出苗期、现蕾期、收获期影响显著,对始花期、终花期影响不显著,新旧膜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旧膜和新膜与露地的各生育阶段经历的时间差与该阶段的土壤积温差呈显著负相关。旧膜再利用栽培向日葵的产量较露地增产极显著,与新膜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类型大棚室内的温湿度进行多点实时动态数据采集,研究不同类型大棚温湿环境特征,旨在为当地大棚选型提供指导。试验对3种大棚类型,即单棚单膜、单棚双膜和双棚双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保温性能由高到低为双棚双膜单棚双膜单棚单膜;(2)保湿性能双棚双膜最好,平均湿度比单棚单膜、单棚双膜高12.2%和4.1%;(3)最冷天(-27℃)双棚双膜的日温度变化较稳定,日均温比单棚单膜和单棚双膜分别高3.1℃和3.7℃;(4)双棚双膜大棚平均最低温比单棚单膜和单棚双膜分别高4.0℃和2.7℃。结论:双棚双膜保温保湿效果优于其他2种大棚类型,棚内温湿度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国内在四纹豆象胚胎发育方面的研究,为四纹豆象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给中国粮食部门的四纹豆象防治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显微镜观察描述了四纹豆象的胚胎发育过程,同时研究了温度对其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恒温和70%相对湿度条件下,四纹豆象胚胎发育经历了卵裂、胚盘胚带形成、胚层胚膜形成、胚体分节和附肢形成、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时期等五个过程。卵的历期为118 h,其中0~11 h 为卵裂期,12~16 h 为胚盘胚带形成期,17~21 h 是胚层胚膜形成期,22~90 h 为胚体分节和附肢形成阶段,91~118 h 是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阶段。在20~37℃的温度范围内,实验种群卵的孵化时间伴随着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本研究为四纹豆象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依据,也为四纹豆象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热量资源,选取黄河谷地4个气象站近55年(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法和累积距平法等统计方法,对黄河谷地≥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谷地≥10℃积温初日、终日、积温和初终间持续日数等地区分布不一致,地区差异较大;(2)近55年黄河谷地≥10℃积温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各地区变化幅度不一致;(3)黄河谷地≥10℃积温初日普遍提前、终日以延后为主,终日的延后趋势比初日提前的趋势显著。黄河谷地≥10℃持续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4)黄河谷地年平均气温与≥10℃积温、持续日数、终日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关联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临汾市近30年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有效提高临汾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利用临汾市17个地面气象站198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M-K)法,分别对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及≥0℃积温和≥10℃积温等表征热量条件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44℃/10年,增暖主要出现在春季及冬季,增温速率分别为0.603℃/10年和0.49℃/10年,年平均气温及其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为中部平川地区高于东部山区和西部山区,临汾市区最高;临汾市年平均日较差以0.18℃/10年的速率增加;临汾市≥0℃活动积温的增加速率为137.21℃/10年,≥10℃活动积温增加速率为101.77℃/10年;由M-K检测可知,临汾市年平均气温及全年≥0℃活动积温显著性增加,在20世纪末期显著上升趋势超过0.001显著性水平,而全年≥10℃活动积温增暖趋势仅在2008年之后超过0.05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