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甘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薯圆是以甘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产品。阐述了甘薯营养功能成分,薯圆的加工工艺、影响薯圆品质的因素,并对薯圆发展的前景提出展望,为今后甘薯加工产业和甘薯新产品薯圆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其营养丰富,产后加工利用率高,具有良好的健身防病功效。甘薯深加工是一项简便易学、易于推广的适用技术,其中甘薯精制全粉可用来作为食品原料制作多种食品。如做窝头、馒头、煎饼、发糕、花卷、面包、面条等,制作方法有蒸、煮、油炸。近年来,还有甘薯冰淇淋、甘薯奶油蛋卷等冷食推出,为甘薯的食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将甘薯精制全粉的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甘薯育种现状及今后工作设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代夫 《作物杂志》1998,14(4):8-10
甘薯兼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特点,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泛等优点。国际上近年来对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倍加重视,有些发达国家已形成了食用甘薯热。因地制宜稳定甘薯栽培面积,提高甘薯生产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产品,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促进……  相似文献   

4.
优质鲜食型甘薯郑薯20及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一种高产高营养作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甘薯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甘薯用途也由传统的粮用为主调整为粮食、食品、加工等多用途综合利用.尤其是在鲜食及加工应用方面所占份额日益扩大,为商品甘薯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5.
甘薯全粉是新兴的甘薯加工产品,它保留了甘薯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质与全部营养成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家,甘薯全粉适合在我国进行规模生产。分析了甘薯全粉的概念及特性,介绍了甘薯全粉的加工前景,研究了甘薯全粉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我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较大,约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70%~75%。甘薯生产及其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据调查,我国甘薯消费比例为:工业加工用约45%,饲用35%左右,食用28%。近年来加工用的比例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薯已由粮食作物转为经济作物,其加工产品也变成保健食品。国际上对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倍加重视,在中国也正被人民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甘薯生产,对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促进畜牧业和轻化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广优良品种,特别在茎线虫病严重危害的地区,如…  相似文献   

7.
甘薯综合加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甘薯营养保健功能基础上,简述了甘薯的综合加工技术,并对未来的研究开发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证了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及路线,根据甘薯耐旱、耐瘠薄以及高产稳产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甘薯传播、推广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探讨了甘薯引种传播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重要影响。指出:甘薯的广泛传播是清代民国时期人口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甘薯营养丰富、全面、平衡、低脂肪、低热量,是人类理想的食物来源,其加工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由于其突出的营养保健和药用防病作用,以及加工增值潜力大,经济效益高,市场销路好,已经成为陕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栽植面积逐年扩大,加工农户日益增多。但是在甘薯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因收获、贮藏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大量甘薯腐烂,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在了解甘薯生理特性基础上,才能找出导致薯块腐烂变质的原因。做到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0.
甘薯(地瓜)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近些年我国甘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甘薯也是山东省枣庄市的传统产品.枣庄市山亭区现有5个镇加工甘薯枣,加工户发展到3 000余户,从业8 000多人,年加工甘薯枣4000多t,并研制一套甘薯安全贮藏保鲜技术,保鲜时间长达8个月以上,甘薯完好率可达96%.每年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甘薯研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阐述了甘薯品种、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状况,指出提高甘薯育种的科研水平,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拓宽和深化以甘薯为原料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甘薯产业的产业化水平,是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以甘薯为原料进行酿酒,以及开发发酵甘薯饮料、甘薯茎叶保健饮料、甘薯叶保健茶、甘薯全质液态制品和甘薯酸奶制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紫色甘薯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紫色甘薯色素是从紫色甘薯块根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食用花青素类色素。在块根内,紫色甘薯色素的分布通常为外层的含量高于内层,其生物合成主要决定于甘薯的基因型,而栽培条件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该色素主要采用酸性溶剂法直接提取,其主要成分为被咖啡酸、阿魏酸或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酰化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等花色苷。紫色甘薯色素的光和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改善肝机能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甘薯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如甘薯全粉、甘薯膳食纤维奶粉、脱水甘薯的产品特性及工艺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 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16.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71-77
为了揭示甘薯光合光响应特性,并为其筛选出最佳的光合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准确求得光合主要参数,运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函数模型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方法分别对3种专用型甘薯(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和花青素型甘薯)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远大与实测值,光饱和点(Isat)小于实测值,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Pnmax大于实测值,Isat则远小于实测值,而指数函数模型拟合的Isat、Rd和光补偿点(Ic)均远小于实测值;只有经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所得的光合参数值最接近实测值,且能拟合甘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光抑制部分。通过比较3种类型甘薯光合特性可知,鲜食型甘薯和淀粉型甘薯的Pnmax和Isat均高于花青素型甘薯,但各类型甘薯的Ic和Rd无明显差异。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所求得光合参数值最接近实测值,日后可运用该模型准确、高效地研究甘薯光合特性;鲜食型甘薯和淀粉型甘薯具有更大的光强适应范围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潜力。  相似文献   

17.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were used to develop genetic fingerprints and analys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29 Ipomoea accession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unique wild species, and reproducible profiles were obtained for all accessions using random decamer primers. The primers generated 46 polymorphic markers, one primer alone having 10 products, enabling the discrimination of all 29 accessions.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sweet potato collections was suggested by the degree of polymorphism. Half of the Japanese land races were closely related while accessions from Papua New Guinea and The Philippines were distinct and exhibited the greatest genetic diversity. The wild species Ipomoea gracilis and Ipomoea tiliacea formed a group distinct from the cultivated sweet potato. The wild tetraploid accession K233 and the species Ipomoea trifida were progressively more related genetically to the cultivated sweet potato and are the probable progenitors of Ipomoea batatas, and may be suitable as germplasm for genetic enhancement. RAPDs proved to be useful for sweet potato systematics and should be valuable for germplasm management, gene tagging and efficient choice of parents in breed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