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介绍了国审旱稻品种原旱稻3号的特征特性,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处理1:人工均匀撒种旱直播,播种深度为0 cm;处理2:机械化旱直播,行距为0.2 m,播种深度为2~3 cm;处理3:机械化旱直播,行距为0.25 m,播种深度为2~3 cm)对稻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最大的是处理2,为6 496.5 kg/hm~2,最小的是处理1,为6 034.5 kg/hm~2,处理2较处理1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462.0 kg/hm~2。由此可见,原旱稻3号可挖掘的产量潜力很大,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提高原旱稻3号的产量。处理2的实收产量最高,说明其单位面积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四要素协调。  相似文献   

2.
<正>1.小区的选择、设计及播种1.1.小区的选择要求土壤均匀,肥力较一致,排灌方便,并且前作不是玉米,无病虫害及杂草。1.2小区设计及整地采取机耕机耙,深耕20~30cm,精耕细作,清洁田园,施足底肥,施农家肥12 000~15 0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开墒理沟。采用地膜覆盖直播技术,盖膜  相似文献   

3.
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播期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以F优498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早播与迟播2个处理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杂交籼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各分蘖穗的穗部性状。结果表明: (1) 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且稳定, 均在58.67%~63.82%之间; 主茎对产量贡献率以机直播最高, 手插最低; 机插和手插二次分蘖群占产量比例均显著高于机直播。(2) 不同种植方式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不同, 机直播与机插分蘖发生均属一次高峰型, 手插属二次高峰型。机直播分蘖发生早而快,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8叶位, 其中第1~第4叶位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成穗以第1、第2叶位为主。机插分蘖发生晚、起点低, 但比较集中, 一次分蘖群以3/0~8/0发生为主, 3/0~6/0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成穗以第3~第5叶位为主。手插秧田与本田均发生分蘖, 分蘖发生叶位数多, 持续时间长,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2、第4~第8叶位, 其中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发生与成穗主要在第1、第2叶位。分蘖成穗叶位数和产量均随播期延迟而减少。(3) 3种种植方式的主茎及中低叶位一次分蘖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多, 粒大, 单穗重高; 高叶位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枝梗数和穗粒均较少, 稻穗小。机直播优势叶位为第1~第4叶位, 机插为第3~第6叶位, 手插为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 对产量贡献率分别达70.51%、73.83%和76.81%。优势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率高, 稻穗大, 对产量贡献率高, 应优化农艺措施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机插苗数和分蘖施氮对华南双季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杂交水稻组合超优1000和超级稻品种Y两优1173为研究材料,在基肥施用纯氮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2个机插苗数(D1:每穴3苗;D2:每穴5苗)和2个分蘖肥施氮量处理(N1:纯氮0 kg/hm~2和N2:纯氮90 kg/hm~2),研究了机插苗数和分蘖肥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分蘖肥增施氮肥对超优1000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降低Y两优1173产量。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表现一致趋势。高基本苗处理下分蘖肥增施氮肥降低了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光合作用能力。D2N1处理具有较高有效穗数、净光合速率、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并最终获得最高产量,其中,超优1000早晚季产量分别为8.40,7.77 t/hm~2,Y两优1173早晚季产量分别为8.87,7.92 t/hm~2。因此,合理增加机插苗数并降低分蘖肥施氮量可以获得较高有效穗数和良好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特性,并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2个品种均以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平均为9.17 t/hm2(8.28~10.10 t/hm2),晚稻2013年以机插秧和手插方式产量最高(8.78~8.79 t/hm2),2014年以直播和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分别为(8.05~8.20 t/hm2)和(7.79~8.03 t/hm2)。在播、插期相同条件下,早稻直播与手插秧、点抛秧、机插秧的全生育期差异不大,晚稻直播推迟播种13~15天,全生育期缩短了5~8天。手插秧、点抛秧分蘖消长呈早发稳升缓降型,机插秧呈缓发速升缓降型,直播呈速发速升速降型。不同种植方式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存在年间差异,其中2013年以点抛秧最高,直播、机插秧次之,2014年以机插秧最高,手插秧、点抛秧次之。由此可见,采用早晚兼用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机插秧栽培,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构成因子间的协调,同时缓解双季稻机插秧的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6.
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辐射利用率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湖南省浏阳市以杂交稻泰优390、五优308为材料和在广东省肇庆市以五优308为材料,进行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的秧苗素质比较以及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试验点印刷播种的叶龄、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明显高于常规播种。单本密植机插的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显著低于常规机插,但单本密植机插的每穗粒数、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常规机插,增产10.28%~13.96%,达到显著水平。从穗部性状来看,单本密植机插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长、着粒密度和单穗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在生长前期,单本密植机插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低于常规机插,而成熟期干物质量比常规机插高0.61%~9.45%,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机插。此外,单本密植机插的截获辐射量和截获率低于常规机插,而辐射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由此可见,杂交稻单本密植机插不仅可以降低用种量、提高秧苗素质,还能增加每穗粒数、总颖花数、千粒重及提高结实率、收获指数和辐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米粉加工专用型杂交稻品种特优269为试验材料,设计了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无人机精量撒播、手工撒播和人工移栽4种播种方式,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特优26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无人机精量撒播和手工撒播3种播种方式间在株高、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但均与人工移栽有显著性差异,实现直播稻的高产首先要保证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发展大穗。其中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有效穗数为最高,达到了306.2万/hm2,最低为人工移栽为268.5万/hm2。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播种方式与人工移栽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2者分别为7231.8kg/hm2和7563.2kg/hm2。无人机精量条直播的产量比无人机精量撒播、手工撒播分别高294.2kg/hm2和377.5kg/hm2,增幅达到了4.24%和5.51%。通径分析表明不同播种方式下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千粒重(0.929)>结实率(0.863)>有效穗数(-0.582),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结实率(0.558)>千粒重(0.341)>有效穗数(-0.346)。可见不同播种方式下特优269栽培过程中都应该采用栽培措施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以超级稻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比较研究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其生产力和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稻最高,直播稻最低。机插稻和直播稻主茎和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尤其是直播稻,主茎产量比例达27.5%,二次分蘖群仅5%左右,而手栽稻主茎产量比例小(16.7%),二次分蘖群产量占近20%。一次分蘖群产量比例不同栽培方式间变化幅度较小,都在65.84%~67.09%之间。手栽稻分蘖发生叶位数多,且茎蘖成穗率高,单株成穗数多;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10叶位,其中第5至第8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群以1/5、1/6、1/7发生和成穗为主。机插稻分蘖发生比较集中,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3叶至第7叶位,第4至第7叶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群发生以1/4、2/4、1/5为主,但主要依靠1/4成穗。直播稻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5叶位,其中第1至第4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发生较多,但仅在1/1、2/1、1/2有成穗,且成穗率很低。3种栽培方式均未见三次及三次以上分蘖发生。各栽培方式主茎及优势叶位分蘖群生产力高、穗部性状好,对产量贡献大,产量的85%以上来自这些茎蘖。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是不同的,提高茎蘖成穗率,增加单株成穗数,充分发挥分蘖群的调控作用,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产中应根据各种栽培方式的实际,应用各自配套的管理技术措施,通过肥水等的精确合理调控,促进优势叶位分蘖早发、多发,抑制无效叶位分蘖发生,提高群体质量,发掘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从而实现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机插早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精确定量机插早稻适宜的群体起点,合理利用分蘖成穗,以4个早稻(株两优30、株两优189、中嘉早17和嘉早311)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早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结果表明,机插早稻一次分蘖主要发生在主茎第3~6叶位,第4、第5叶位为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发生较少,以1/3、2/3、1/4为主,但均不能成穗;单株分蘖成穗数杂交稻约3.1个,常规稻约2.2个;主茎及优势蘖位穗部性状较好,产量高,对总产量贡献大。早稻在三叶期左右移栽,杂交稻移栽分蘖缺位叶龄(bn)为1.7~1.8,校正系数(a)为−1.2~ −1.1,有效分蘖发生率(r)为0.75左右;常规稻bn为2.5~2.7,a为−1.3~ −1.1,r为0.7左右。生产中机插早稻应在保证足够基本苗的基础上,争取分蘖早生多发,充分发挥优势叶位的分蘖成穗优势,并合理利用动摇分蘖成穗,以获取较多的有效穗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冬油菜高密度机直播条件下的适宜氮肥用量及施氮方式,选用主导品种川油36在成都平原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机直播条件下,氮肥运筹对机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油菜籽粒产量在90~225 kg/hm~2随施氮量增多呈增加趋势,N135、N180和N225等处理均可获得3 000 kg/hm~2以上高产水平。油菜籽粒含油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则呈增加趋势。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27.9~15.0 kg/kg)和氮肥偏生产力(29.2~15.6 kg/kg)呈下降趋势,而氮肥贡献率(37.2%~52.5%)呈升高趋势。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成都平原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杂交油菜川油36高密度机直播高产优质栽培的合理施氮量为135~180 kg/hm~2,并可采用氮肥一次性底施或底肥加一次追肥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技术的适宜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杂交籼稻‘德香4103’和常规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调查测定了直播、机插秧及人工移栽等3 种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分蘖成穗、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栽培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与品种有关,杂交籼稻品种直播产量与人工移栽产量相当,高于机插秧;常规籼稻直播产量最高,机插其次,人工移栽最低。此外,直播稻群体数量增长最快,成穗以主茎和一次低位分蘖为主,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稻群体规模大,采用常规籼稻直播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依靠穗数优势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正>问:旱直播水稻田没有上水,请问是否可以用药封闭。用什么药又好又安全?答:旱直播水稻播种后应及时灌水,过12天水退下后施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方面保证及时出苗、另一方面便于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不要在播种后田间土壤干旱时施药。问:直播稻田能否千地直接打丁草胺封闭,有没有影响?答:旱直播稻应在播种后及时清沟理墒,灌足水,过12天水退下后施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方面保证及时出苗、另一方面便于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不要在播种后田间土壤干旱时施药。问:直播稻田能否千地直接打丁草胺封闭,有没有影响?答:旱直播稻应在播种后及时清沟理墒,灌足水,过12天排水后或水渗下后畦面无水时喷施丁草胺等药进行土壤封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技术的适宜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杂交籼稻‘德香4103’和常规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调查测定了直播、机插秧及人工移栽等3种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分蘖成穗、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栽培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与品种有关,杂交籼稻品种直播产量与人工移栽产量相当,高于机插秧;常规籼稻直播产量最高,机插其次,人工移栽最低。此外,直播稻群体数量增长最快,成穗以主茎和一次低位分蘖为主,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稻群体规模大,采用常规籼稻直播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依靠穗数优势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1241、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种植密度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麦1241和安麦9号产量三要素在种植密度180万/hm~2、240万/hm~2的表现优于300万/hm~2。小麦株高越冬期和返青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分蘖数越冬期和拔节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安麦9号单株分蘖数高于周麦18,株高则相反。安麦1241和安麦9号在种植密度180万/hm~2产量最高,300万/hm~2产量最低;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周麦18的产量显著高于安麦9号,安麦1241和周麦18的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冯宝  朱自均 《耕作与栽培》2004,(1):35-36,38
以D优527为材料,采用旱育无盘抛秧方式,观察不同定距播种规格的秧苗在滞增叶龄期对本田初期分蘖早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土壤处理的秧苗在滞增叶龄期后抛植,秧苗素质下降,本田初期生长势下降;随着密度的减少,秧苗达到滞增叶龄期的时间逐渐延长,单株带蘖增多,秧龄弹性增大;叶龄越小立苗速度越快;在定距播种的基础上,控制苗床播种密度,可充分发挥杂交稻分蘖优势,培育多蘖壮秧,促进本田秧苗分蘖早发。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全生育期灌溉1水条件下灌水时期、播种密度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于2014-2015,2015-2016 2个年度在河北开展大田试验,试验为裂区设计,设置3个播期(10月10日,10月15日和10月20日),每个播期按照延播增密原则设置2个播种密度(330×10~4穗/hm~2和420×10~4穗/hm~2,420×10~4穗/hm~2和510×10~4穗/hm~2,510×10~4穗/hm~2和600×10~4穗/hm~2),全生育期灌溉1水,3个灌水时期(起身期、拔节期、拔节后7 d),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溉1水条件下,相同播期下,2个年度10月10日播种小麦产量均表现为增密减产(-4.5%,-1.8%),10月20日增密增产(4.6%,1.9%),而10月15日播种小麦产量因降雨分配不同而不同,降雨前少后多年份表现为增密减产,反之增产。不同灌水处理,降雨量前少后多年型10月10日播种处理小麦产量起身期最高(最高可达7 933.1 kg/hm~2),拔节后7 d最低,而延迟播期后小麦产量以拔节期最高;增密后,起身期灌水处理增密减产,其他灌水处理增密后产量先降后升,密度330×10~4穗/hm~2和600×10~4穗/hm~2的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明显。降雨量前多后少年型产量表现为拔节后7 d拔节起身,密度的增加不会改变灌水差异引起的产量变化。对小麦产量三因素来说,前期水分差异影响穗粒数多少,穗数的增加是实现晚播小麦高产的关键。综上所述,小麦全生育期灌溉1水前提下应根据灌水前降雨量和播种时期调整灌水时间,实现穗数或穗粒数的增加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7.
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方式对出苗状况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水稻不同直播方式在成都平原的适应性,确定最佳的直播方式,以杂交稻‘川优6203’和常规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成都平原生态条件下翻耕旱直播、免耕旱直播及翻耕水直播3种直播方式对直播稻出苗状况、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直播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有效穗数的多寡。翻耕旱直播处理前期出苗状况好、有效穗多,产量潜力最高;翻耕水直播处理前期出苗状况和产量虽不及翻耕旱直播处理,但有利于减少杂草和落田谷发生,播种后所需灌水量也最少;免耕旱直播处理存在着杂草和落田谷滋生严重、出苗差及播种后田间耗水量大等问题,产量最低。这表明翻耕条件下旱直播和水直播在成都平原各有优点,但从生产实用的角度考虑水直播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正>早稻直播是将稻种消毒浸种催芽后,直接播种到准备好的大田内。它生长快、返青早,减少了薄膜育秧覆盖、拔秧和移栽等环节,每亩产量一般在500公斤以上,比移栽早稻产量高而稳定,因而受到农户的欢迎。一、直播早稻生育特点1.分蘖多,分蘖早,分蘖节位低。与移栽早稻田比,因秧田有较深的水层,播种量大,育秧面积小,  相似文献   

19.
汕优149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的新恢复系成恢149与珍汕97A配制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汕优149于1993年和1994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区试、产量分别为8550kg/hm~2和860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和2.40%。199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在成都、什邡、  相似文献   

20.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