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荸荠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作水果生吃,又可作蔬菜食用。球茎富淀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淀粉,味甘美,也可供药用,开胃解毒,消宿食,健肠胃。9月份后,荸荠种植应重点防治"一虫四害"。一、虫害白螟是荸荠的主要虫害之一。成虫呈白色,大小与三化螟相近,幼虫呈黄白色略带灰色。以幼虫蛀食茎秆,为害初期荸荠茎尖部褪绿枯萎,自上而下逐  相似文献   

2.
尖翅小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小卷叶蛾亚科害虫,是荸荠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荸荠外,还为害席草和莎草科杂草等。荸荠被害后植株生长逐渐停止,其茎秆绿色变淡,易折断,常造成枯心苗。严重时会使植株大量枯死,影响荸荠的品质,直接造成产量锐减,对荸荠的生产与发展存在严重威胁。现将其为害情况及其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荸荠秆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有些地方菜农称之为"荸荠瘟"),严重威胁着荸荠的正常生产。荸荠受害后茎秆枯死,严重时茎秆呈现一片枯死、倒伏状,地下部不结球茎;受害轻者所结球茎小,果实畸形,品质下降,产量锐减。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荸荠的叶鞘、茎秆、花器等部位。①叶鞘。受侵害初期,基部呈现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以后很  相似文献   

4.
<正>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为害严重时可导致小麦绝产绝收。目前虽仅知该虫在山东、山西有分布,但其为害不可轻视。1.为害特点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隙,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和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  相似文献   

5.
<正> 蔬菜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豆野螟(又叫豇豆荚螟)——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豇豆。一年发生5代,以7、8、9月为害最重。瓜野螟(又叫瓜绢螟)——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黄瓜、苦瓜、丝瓜、冬瓜、秋西瓜。一年发生5代,以7、8月为害最重。甜菜夜蛾——大发生。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甘兰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螟黄赤眼蜂对向日葵螟的防治效果,在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的同时,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满足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的需求,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开展了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试验。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卵粒寄生率达到82.1%,卵拉校正寄生率达到80.4%,平均防效为72.13%,向日葵平均增产率26.42%,在黑龙江省应用螟黄赤眼蜂能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大螟在江苏沿江稻区发生越来越普遍,为害也逐年加重,大螟发生数量回升迅速,已由一个次要的偶发性害虫逐渐成为水稻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害虫,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强化预测预报和选择高效药剂加以有效控制,力争把大螟的发生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一、大螟的发生规律、为害习性大螟属鳞翅目夜蛾科,多食性害虫。该虫在江苏省一年发  相似文献   

8.
<正>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严重时可致小麦绝产失收。目前仅知在山东、山西有分布。为害特点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间,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及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被齐根咬断,造成麦茎折断或叶片圆缺,致使麦苗萎蔫枯死,发生严重地造成缺苗断垅现象。具有转株为害习性,顺垅为害,喜阴暗。高龄幼虫活泼,无假死现象,受惊后后退爬行。有夏滞育习性,滞育时间长。成虫趋光,卵单粒散产,有聚集趋势。其为害症  相似文献   

9.
消息与文摘     
混合粮食的消毒在苏联进行实验室研究,以测定用溴甲烷熏蒸防治大蜡螟Galleria melllonella的效果,这种大蜡螟为害含35—60%小麦、玉米和麸糠的混合粮食,这种粮食从仓库里运来时就有米象,杂拟谷盗、谷蠹、麦蛾和粉斑螟的为害,研究的结果是,为了保护这种混合粮食防治大蜡螟为害,其剂量可与制造食品那样,为5克/米~3,暴露20小时。—Zashc hitaRastenii(1984)No.10,33(沈兆鹏)。人工合成药材甲性信息素1983年,日本 Ono 等人报导,人工合成了药材甲的性信息素。以玻璃盘做生物试验表明,这种人工合成的药材甲性信息素,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螟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深入研究大螟发生特点、探索其危害规律,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手段,有效防控大螟危害,笔者以近50年来中国的大螟研究为基础,综述了大螟生物学、生态学、为害特点、防治技术、人工饲养技术、抗药性和毒理以及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大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瓜螟、瓜野螟,目前已成为苏州地区黄瓜、冬瓜、西瓜等瓜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并且高龄幼虫有缀叶为害习性,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即使连续多次用药,也难以达到理想控制效果。近几年来,我们经观察、试验,探索出了该害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及一些防治方法,现将其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螟虫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等,多是水稻上为害很严重的害虫,发生范围广,随着水稻栽培制度和方式等的演变,此类害虫的为害也出现新特点,难以用单一或简单的方法防治,只有采用科学精准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满意的防治效果。一、为害特点1.三化螟长江中下游及以南是三化螟广发、重发地区,黄淮等地也有发生,但为害不重。以老熟幼虫在稻蔸内越冬,下年春季气温升至15~16℃时化蛹并羽化。长江  相似文献   

13.
油菜虫害角野螟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开始,在互助县川水地区油菜田发现了主要为害油菜果荚及籽粒的新型害虫一角野螟,至2007年角野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受灾面积也越来越大,为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绝收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油菜角野螟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以帮助农民朋友科学认识该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防治技术,为夺取油菜优质高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以及稻褐边螟等,其中以二化螟、三化螟为害最为严重。水稻螟虫在苗期及分蘖期造成枯心,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穗期造成白穗、虫伤株,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轻者损失10%,重者损失30%,甚至颗粒无收,对水稻生产有严重影响。化学防治一直是各稻区防治水稻螟虫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螟虫抗药性加剧,防治成本增加,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及危害水生有益生  相似文献   

15.
<正>受连续多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在南方局部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有成灾趋势。早稻化学防治到了关键时期。水稻"三虫两病"的防控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实施科学、绿色防控。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期、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期、乳熟期为害,水稻二(三)化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价释放赤眼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效果,为推广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分别在南宁市马山县古统村和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金光乳业公司设置1个放蜂区,每个放蜂区安排放蜂试验3次,每次每公顷使用150张蜂卡,每张蜂卡含1000头螟黄赤眼蜂。在放蜂前及每次放蜂后调查草地贪夜蛾为害株率、百株虫量和卵寄生率。3次放蜂后,古统村放蜂区平均为害株率由36.33%降至7.60%,平均百株虫量由11.27头降至3.33头,卵寄生率由20.08%提升至100%,为害情况得到控制,卵寄生率大幅上升;金光乳业公司放蜂区平均为害株率由68.40%升至88.37%,平均百株虫量由43.56头降至43.23头,卵寄生率由0升至3.96%,为害情况未得到改善,卵寄生率有所上升。试验中还发现螟黄赤眼蜂与夜蛾黑卵蜂有协同寄生的情况,古统村放蜂区3次放蜂8天后2蜂共寄卵粒56粒,寄生率为100%。可见玉米田中的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偏好共同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块。综上所述,在田间草地贪夜蛾为害较轻时释放螟黄赤眼蜂,可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田间虫口密度,降低为害率,提高卵寄生率,是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田间...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 《作物杂志》1991,7(1):32-33
荸荠(Eleocharis tubroea),又名马蹄、地栗、乌芋等,莎草科荸荠属宿根性永生草本植物,多作水果和蔬菜栽培。目前,荸荠生产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近年来,我所引进良种“菲律宾大球茎”,并开展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了荸荠亩产2000公斤,其栽培技术浅述如后。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荸荠皮的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荸荠皮为原料生产果醋、果酒和饮料,从荸荠皮中提取棕色素、黄酮类物质和果胶等,以及荸荠皮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高效利用荸荠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甜菜网螟,又叫黄绿条螟、网锥额野螟、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重要的迁飞性、突发性大害虫。它主要为害甜菜、油菜、大豆、玉米、谷子、马铃薯、花生、向日葵、亚麻、甘蓝、紫甘蓝、胡萝卜、菜用大豆、豌豆、扁豆、瓜类、洋葱、葱、细香葱、青花菜、茴香、枸杞、人参、西洋参、苜蓿等多种植物。一、症状和诊断甜菜网螟成虫体灰褐色,体长8~12毫米,翅展24~26毫米。前翅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枣树新害虫—皮暗斑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开花后于主干进行环剥是枣树丰产的措施之一,但枣树在环剥以后,常有昆虫于愈伤组织内潜蛀为害,严重影响其伤口愈合,当年减产可达15%~20%,如不及时防治,数年后可造成树体死亡.1990~1991年.对其进行了田间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已查明这是中国枣树新害虫—皮暗斑螟(Europhera batanyensis Cara-dja)为害所致.该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斑螟亚科(Phycitin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