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本文在研究广西荔枝生产现状和生态适宜性基础上,密切结合广西荔枝生产实际,筛选出广西荔枝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广西9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1:25 万地形数据, 建立了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按1 km ×1 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了小网格推算,采用GIS技术和打分法,在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平台上,将广西荔枝进行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四大区域,在此基础上,对照广西荔枝生产现状,进行了农业生产上科学布局与生产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研究,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香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在研究广西香蕉生产现状和生态适宜性基础上,密切结合广西香蕉生产实际,筛选出广西香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广西9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1:250000地形数据,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按1 km×1 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采用GIS技术和权重法,在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平台上,将广西香蕉进行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大区域。在此基础上,对照广西香蕉生产现状,进行农业生产上科学布局与生产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研究,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开展设施农业建设,避免盲目扩大产业规模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本研究利用赤峰市14个气象站近30年(1989—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确定了以年日照时数、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为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以年大风日数、年冰雹次数、年大雪及以上降雪次数和冬季≤-25℃低温日数为设施农业气象灾害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运用回归分析和薄盘样条对区划因子进行空间插值,制作了赤峰市设施农业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中东部和东南部,该区域海拔低,地势平坦,热量和光照充足,气象灾害相对较少,适宜发展设施农业;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以高山和丘陵为主,海拔高,热量条件不足,气象灾害多发,不适宜设施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是受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深刻影响和制约的生物再生产过程,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周期性。农业气候区划,是从农业生产的一个侧面——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来阐明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弄清了这些地域差异,即规律性,人们才有可能结合农业生产的其他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途径和主要措施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5.
定量化分析支持下全国耕作制度区划方法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讨定量化分析手段在全国耕作制度区划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耕作制度区划指标逐项探讨、对现有的耕作制度分区进行了调整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全国耕作制度分区的指标体系,以及“区划指标数据库建立”、“气候指标值提取”、“地形单元提取”、“低级单元聚类”等定量化方法在耕作制度分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明确的多级指标体系是定量化区划的关键;(2)耕作制度区划中使用定量化方法的技术框架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不同层级上采用不同的定量化分析方法;(3)在专家集成定性分析的框架下,定量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耕作制区划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1955-2010年淮北平原冬季农业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淮北平原冬季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55-2010年淮北平原代表站宿州市冬季(12月-次年2月)逐日气候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揭示了冬季农业气候基本要素和相关农业气候指标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55年间,淮北平原冬季气温明显升高,≥0℃的积温明显增多,1986年为冬季气温升高的跃变点,但冬季日照时数减少,年际间冬季降水量波动增大,气象干旱是冬季小麦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2)冬季增暖后,致使冬小麦处于缓慢生长状态,但是冬小麦完成春化阶段的最适宜和适宜的低温天数呈“一少一多”变化态势,以及暖冬促进小麦生育进程相应提前的事实增加了小麦顺利完成春化阶段和后期遭受春霜冻害的风险;小麦育种和引种宜选择春化阶段温度指标范围较宽的品种;(3)虽然冬暖对设施农业生产有利,但是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的弱光照天数在增加;同时,现有结构的设施农业生产,在冬季增暖背景下仍然存在较大的低温冻害风险,生产中应注意防范强低温,并科学设计温棚结构来应对日照时数不足。安徽淮北平原冬季气候增暖趋势明显,冬季光、热、水等农业气候基本要素和积温、极端低温、弱光照等农业气候指标呈现诸多变化,对冬季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支持下,以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的DEM(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及坡度、坡向、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各县市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构建东北地区逐月主要农业气候要素与宏观地理因子的数学模型。最终完成东北地区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主要农业气候要素的网格化数字专题图。农业气候空间分布模型与栅格化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与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穆钰  耿如林  矫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9):189-193
畜牧场选址是一项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工作。在利用GIS技术以前,畜牧场选址工作是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进行实地调查,得到可以建设畜牧场的地块。不仅费力费时,而且无法准确评估防疫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笔者在概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各领域应用的基础上,以吉林省永吉县中国-新加坡食品控制区为例,重点体现了GIS技术在畜牧场选址中的应用。利用GIS技术将规划区域的各种地物信息、交通信息、地形信息等有机结合,将图片资料以图形化方式转换为空间数据,并与其他非空间数据、资料等有机结合。结果表明:通过GIS技术可以使畜牧业规划在区域布局上更为合理;产业选择上更为科学、提高重点项目的可操作性,提升规划的可行性。在畜牧产业中,提高畜牧场选址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同时更准确的了解规划区域的畜牧生产潜力,确定养殖规模和不同畜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GIS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GI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分别从农业用地评价、农业气候与生产区划、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保护、农作物防虫治病、精确农业和数字农业、施肥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进行了介绍。就GIS技术在我国今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GIS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GI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分别从农业用地评价、农业气候与生产区划、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保护、农作物防虫治病、精确农业和数字农业、施肥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进行了介绍.就GIS技术在我国今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综合整理的中低产田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基于综合整理视角下划分河南省高中低产田水平,为打造粮食核心区提供支撑。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高中低产田水平的划分结果要综合考虑粮食产量、耕地地力、土壤肥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根据综合因素划分的河南省高中低产田面积比例为49:31:20。研究结论:(1)粮食产量仍是划分中低产田最主要因素,该因素对高中低产田的划分影响最大,结果间的差异率最小;用土壤肥力因素划分结果的差异率最大;用耕地等指数因素划分结果的均衡性最好,可以采用耕地等指数(特别是利用等指数)作为划分中低产田的一种方法。(2)采用单因子或侧重耕地某方面特性划分的结果都有局限性;(3)以因素为标准进行的高中低产田划分,其结果的聚拢性要好于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朴钟锦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206-212
作为西方医学的一种自然疗法“顺势疗法”,其无穷小剂量原理与稀释振荡的制药方法,可以为农业立体污染无害化、减量化防治提供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它的安全、有效、无毒、无副作用、极具环保价值等特点,无疑有助于我们生产安全、有效、无毒、无副作用的环保型农用药肥,可为发展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本文重点从顺势疗法发展历程、作用原理和农业污染防治的应用可能性三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旨在为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献计献策,为农业污染防治的专家学者们提供跨学科的相关信息,为我国农业立体污染无害化、减量化防治工作,提供一种具有借鉴和应用价值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优势、合作情况: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优势,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性强,农业生产技术优势明显;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合作和培训不断加强,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指出目前主要存在:交通运输落后,出口农产品基地规模小,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低,企业国际竞争力弱,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和困难。结合国家“桥头堡”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桥头堡”战略下云南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培育壮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构筑便捷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及其扶持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金融资源,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县等七县(市)的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及其扶持政策的评价依次为财政补贴、市场融资、税收减免、信贷支持。根据这一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大英县甜橙种植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甜橙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确定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完成大英县甜橙种植农业气候区划。得到甜橙在大英种植的适宜、次适宜及不适宜区,并进行分区评述。研究结果表明:甜橙在大英的适宜区主要位于郪江沿岸的天保、金元、回马及蓬莱镇、隆盛和卓筒井镇的东部,这些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季温暖,是县内最适宜种植甜橙的地方。该研究可为大英甜橙产业布局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姚慧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3):158-164
[目的]准确及时的农情信息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管理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遥感技术在山东省农业资源调查、农情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建立一个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需求的省级农情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平台。[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网络技术,基于MapGIS平台,提出了山东省农情遥感监测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设计原则、总体架构、建设内容以及系统的总体部署。[结果]平台的建立,将实现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等农情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及时发布,同时为公众提供专题遥感监测产品服务。[结论]推动农情遥感监测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模糊变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引入基于均衡函数的变权理论对常权进行修正得到的变权,更能体现评价指标权重的真实性,使耕地地力的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以高州市为研究试区,在GIS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变权理论确定影响因子的最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该市58505.0278 hm2耕地中,一至八级地分别占总耕地的3.62%、18.27%、33.15%、26.96%、13.66%、3.29%、0.81%、0.24%,这一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该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应用于试区农业生产,而且为我国华南丘陵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在方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田土壤磷平衡现状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GIS平台对1996及2002年我国县域农田土壤磷平衡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农田土壤磷平衡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异。1996年及2002年县域农田土壤磷盈亏范围分别为-20~425 kg/ha及 -17~450kg/ha。农田土壤磷盈余量在20~50 kg/ha的县市占全国总县市的比例从1996年的34.2%下降到2002年的24.1%,而磷盈余量在50~100kg/ha的县市所占比例从29.3%增加到33.4%,农田土壤磷盈余量在6年间普遍提高了一个等级。区域尺度上,化肥磷投入是影响磷平衡空间分异的直接因素,而有机肥的影响不明显;种植业结构变化是影响磷平衡时空变化的间接因素;农业收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磷肥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APSIM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模型可以在已有研究资料基础上对在多种模拟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模拟,预测未知风险,优化农业资源管理措施,为农业生产的管理经营提供科学指导。APSIM模型就是作物模型的典型代表。为了研究APSIM模型的结构特征和它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本文首先阐述了APSIM模型的发展历史、运行框架、模块结构组成,其次归纳总结了APSIM模型在中国气候变化评估和农田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在中国各个气候区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APSIM模型在中国应用时所出现的问题,并为APSIM模型的应用提出了与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等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的头等要务。多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农业专家一再宣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粮食自给,守住了"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这条底线。然而,就在连续8年丰收之际,粮食及食品价格却持续大幅上涨。这种矛盾现象表明,粮食安全领域一定存在某种深层次问题有待去探索。为了揭示中国粮食安全的真相,通过对多年粮食生产及消费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2010年粮食自给率还不到65%,进口的粮油食品要用5948万hm2耕地才能生产出来。"耕地赤字"超过"三北"地区13省(区、市)耕地总和。研究表明:(1)粮食安全的底线已经失守,粮食危机业已显现,形势严峻,绝不可掉以轻心;(2)根据对粮食形势新的判断,政府部门应重新制定(或修改)粮食安全规划、方针和政策;(3)应对粮食危机,除经常提到的那些措施(如保护耕地、兴修水利、科技兴农等)外,严格控制人口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最根本、最具战略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